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21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19/767

  等到冯从吾坐下之后,朱由校这才说道:“冯爱卿,有一个问题一直困扰着朕。朕找了很多书,问了很多人,可是依然没有人能够为朕解答。今天朕也问问冯爱卿,你说读圣贤书所谓何事?”
  这个问题看起来简单,但回答确是非常的难。
  因为自从文天祥之后,这个问题似乎有了标准的答案。
  因为文天祥曾经说过,“孔曰成仁,孟曰起义,惟其义尽,所以仁至。读圣贤书,所学何事?而今而后,庶几无愧。”
  因为文天祥太有名了,所有文人都将他视作榜样,视为是作为臣子应该追求的榜样,所以这句话也就名声大起。
  在问到这个问题的时候,所有人下意识的想到就是文天祥的事,就直接回答了。
  可是现在皇帝这么问,很明显就不是让你这么说。
  毕竟这个问题的答案如果是文天祥的答案,那么陛下不可能不知道。陛下既然说困扰了他很久,那么必然这个问题就不是这么简单能够回答上的。
  至于大学之中所说的“修身治国,齐家平天下”,肯定也不是陛下想要的答案。
  因为这个答案实在是太简单了,书里面就写了,拿过来看就行了,也是人人都会说的。
  所以陛下想问的根本就不是这个,而是另外的答案。
  这一下就难住了冯从吾,他本身就不善于机变,一时之间居然不知道怎么回答。
  朱由校看了一眼冯从吾,脸上也没有什么表情。
  显然冯从吾不能回答他这个问题,这就让朱由校有一些失望。
  虽然你们转变的很快,但是如果连这个问题都没有悟清楚的话,那你们要做什么呢?
  抬头看了一眼张余,朱由校发现他似乎有所异动,于是便问他:“你有什么想法?”
  张余见朱由校看着自己,还问到了自己,心中就是一动。
  事实上,这是他刚刚没有想到的。虽然他很想说,但是陛下没问,他真的不敢说。
  在来这里之前,韩爌就嘱咐过他,千万不要乱说话。可是没想到陛下居然问了。
  看着朱由校面无表情的脸和十分深邃的目光,张余的心里面就是一动,随后他躬身说道:“学生以为,读圣贤书是为忠君报国。”
  听到这句话之后,一边的冯从吾脸色就是一动。
  在冯从吾看来,这个答案实在是过于庸俗了,另外也和文人的理想不符。最关键的是,有些太过于献媚陛下了。
  不过想到张余的为人,冯从吾也就不吃惊了,他就是这么样一个人。
  朱由校听了张余的话,轻轻的笑了。这个张余还真的是没有什么下限。
  不过对于张余的这个说法,朱由校不置可否。因为他的这个回答根本什么意义都没有。
  在现在的读书人看来,他们读书是为了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至少嘴上是这么说的。
  说的光明正大一点,读书是为了明理,而不是什么为了皇帝效忠。他们做臣子是为了什么?是为了致君尧舜上。
  说白了就是要让皇帝像尧舜一样圣明。
  这个致君尧舜上就很有意思了,是让的意思,这里面强调的是他们本身。
  谁让皇帝像尧舜一样圣明?
  是他们这些做臣子的,而不是一昧去听皇帝的话。如果一昧去听皇帝的话,那反而成了奸臣,变成了和他们抨击的锦衣卫和东林党一类的人。
  所以即便有人提出这个提法,在这个时代也没有办法推行下去,反而会受到舆论的抨击,被更多的人认为是一种献媚皇帝的表现。
  看起来是在奉承自己,但是朱由校却觉得没有奉承到地方,可能就是这个时代的局限性了。
  如果拿这个问题去问太监和锦衣卫,朱由校得到的答案是一样的。
  于是他看了一眼冯从吾和张余,笑着说道:“朕倒是有一个想法,朕觉得儒家讲究的是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修身和齐家就不说了,主要是说的读书人和自己。”
  “朕也知道,前面还有格物致知、诚意正心,可是朕想谈的却不是这个。朕想说的是后面的,文人为何读书?武将为何练武?”
  “刚才张余你说是为了忠君报国,朕觉得欠了一些气度,显得小气了一些。朕反而觉得文人读书、武将练武、农人耕织、商人经营,为的只有一个目的,那就是为了大明的繁荣昌盛,为的大明能够崛起于当世,能够震慑寰宇。”
  “所以朕以为,读书人当为大明之崛起而读书,在知道了为什么读书之后,才会知道下一步要做什么。你们觉得呢?”
  说着,朱由校转头看向张余两人,脸上带着笑容。
  虽然朱由校的语气很轻,但是话语之中却带着浓浓的不可置疑。
  张余瞬间就明悟了,陛下这是在让他们接受这个思想,回头将这个思想作为他们学派宣传的主基调。别说什么其他的了,这个就是第一要点,一定要排在第一位。
  比起忠君报国的口号,为了大明之崛起而读书的确是更大气磅礴,
  最为关键的一点,这个提法更容易被读书人所接受。
  因为大明包含的太多了。君包含的只是一个人,而大明还包含着更多更多的东西。
  说为了大明之崛起而读书,要比说为了忠君报国而读书显得更加的高大上。
  这就是陛下希望读书人做到的事情,也是希望自己这些人能够教给读书人的。
  
第二二七章
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从陛下的这些话里面,张余明白了陛下的意思,同时也知道了陛下究竟有多强势。
  毕竟之前从来没有帝王规定过读书人为什么读书,大家都有自己的见解,更多的都是从我这个提法上出发的。
  我为什么要读书?
  读了书之后我会成为什么样子?
  可是当今的陛下显然不是这样的,他的提法是:你为什么要读书,你来告诉我。如果你说读书是为了你自己,那你就显得太低端了;你要为了大明的崛起而读书。
  这是两个不同的境界,所以张余也知道陛下想到自己做什么了。
  虽然还没有想到统一思想这上面来,但是张宇也知道,陛下不想让读书人过多的胡思乱想,要让他们皈依。
  当然这是佛家的说法,但大致上就是这么一个意思。
  “陛下圣明。”张余连忙躬身说道,脸上带着喜色说道:“陛下之言,解我大明朝历代读书人之困顿,煌煌大义,震撼古今!臣实在是心中敬佩,陛下在学问上的造诣,堪比一代大儒。”
  朱由校看着张余,心里面有些无奈。
  张余这个马屁拍的,实在是让朱由校有一些不适应。不是因为对方拍马屁拍得太过直接,而是因为朱由校不太习惯拍马屁,有事就说事。
  大概是因为从后世穿越而来的人,朱由校早就厌烦了这种虚假的客气。在这种客气的脸庞下面,隐藏着的都是不为人知的心。
  所以朱由校宁可臣子们真诚一点。用一句后世的话说来说,那就是多一点真诚,少一点套路。
  看着张余的样子,朱由校不得不啧啧称奇。这个张余居然能够把拍马屁的话说得这么真诚,殊为难得呀。
  一边的冯从吾也有些无奈的看着张余,他心里面有些后悔了。
  原本冯从吾以为张余是一个有才学的人,无论是学识还是谋算,都当是最好的;而自己恰恰缺的就是谋算,所以自己可以和他合作,这没有什么,大家共谋大事。
  可是现在冯从吾却觉得自己好像看错了。
  至于原因也很简单,这个张余表现的毫无气节,陛下说什么就是什么,而且什么样拍马屁的话都能说得出口,这一看就是巧言令色的媚上之臣!
  如果单单是如此也就罢了,恰恰这个张余还是个有本事的人。
  不要脸,有本事,能够媚上。
  这妥妥,就是一个幸臣的样子。而且很可能会成为宠臣,更有可能会成为一代权臣!
  当然了,最后这一点就看有没有这才能了。
  可张余就是有这个才能啊,这就是一代权臣的样子。
  如果非要做一个比喻的话,冯从吾觉得张余很像是严嵩,而且要比严嵩更加的有手段。
  早知道张余这样的话,就不和他一起来了。原因也十分的简单,那就是这样的臣子基本上没有太好的下场。
  无论他们做到什么官位,又有多么的得到陛下的宠爱,全都没有用。真到了清算的时候,这些人都会身败名裂,估计连命都保不住。
  冯从吾心中懊悔不已,自己现在和张余搅和在一起图什么呀?
  自己已经这么大年岁了,虽然心里面还想做点事情,但更多的却是想要名留青史,能有一个好名声。
  要是和张余搅和在一起,将来自己的名声被搞臭了,想不后悔都难!
  可是到了这个程度,后悔似乎有一些晚了。于是冯从吾抬起头看着自家陛下,希望陛下能够拒绝张余,或者是呵斥他这种行为。
  可是让冯从吾失望了,朱由校笑了,而且笑得很开心,眼光带着赞赏的看着张余,似乎对他的马屁十分的受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19/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