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到明朝做昏君(校对)第20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1/767

  该他们自己担的责任也不担,都让张国纪担责任,这是朱由校不想看到的。
  如果现在就把张国纪拿下去,朱由校都找不到合适的继任者。
  “皇后做得不错,把内库打开让皇后去挑点东西,告诉皇后捡喜欢的挑。”朱由校摆了摆手,示意陈洪退下。
  陈洪一句话都没敢说,向后退了下去。
  他发现一件事情,所有人还是低估了皇爷对皇后娘娘的宠爱。
  即便是皇后娘娘做了这样的事情,皇爷不但不责怪,反而还要给赏赐,这一次的赏赐还特别重,直接开着内库让皇后去挑,而且还特意嘱咐皇后,你喜欢什么就挑什么。
  这种恩宠,简直要冠绝六宫了。
  嗯,皇爷好像也只有其他两个女人。
  陈洪不敢怠慢,连忙就跑去张皇后那里传旨了。
  等到陈洪回来之后,他又接到了另外一个消息:内阁大学士孙承宗的帖子递了进来,想要见皇爷。
  于是陈洪就赶忙把消息送到了皇爷那里。
  “孙承宗来了?”朱由校有一些迟疑。
  事实上,朱由校不知道孙承宗来做什么。
  自从孙承宗履任之后,他好像也没有做什么事情,但好像也不是什么事情都没做。
  至少孙承宗很快平息了兵部,让兵部安稳的运行了起来。
  虽然什么都没做,但其实功夫都做到了暗处,这也算是一种本事。不过朱由校总觉得孙承宗守成有余,但是进取不足。
  不过朝廷之上,终究是要有这么一位大臣的。如果全都是徐光启和沈庭筠,那样反而麻烦了。
  有一个安稳的人做主,反而能够避免很多事情,这也是朱由校器重孙承宗的地方。
  朱由校摆了摆手,说道:“让孙承宗进来吧。”
  “是,皇爷。”陈洪答应了一声之后,连忙转身去传召孙承宗了。
  时间不长,朱由校就听到有人过来的声音。
  只见孙承宗直接跪在了地上,说道:“臣孙承宗,参见陛下。”
  这可是把朱由校吓了一跳,要知道孙承宗是他的老师,现在又是内阁大学士,他见自己早就不用行这样的大礼了。
  今天他又行这样的大礼,这是有事啊!
  朱由校连忙从椅子上站了起来,走过去将孙承宗搀了起来,温言抚慰道:“先生,这是做什么?可是朕有什么地方做的不对?先生尽管直言。”
  听到朱由校管自己叫先生,孙承宗脸上有些恍惚,不过还是赶忙说道:“回陛下,臣有事情想请教陛下。”
  “先生可别这么说,是朕请教先生才对。先生有什么话,但讲无妨。”朱由校温和的说道:“来来,先生坐下说。”
  说完,朱由校就拉着孙承宗坐了下来,然后让陈洪给孙承宗上了茶水。
  
第二一七章
彻查京营
  等到一切都弄完之后,朱由校才问道:“先生今日进宫来,究竟是有什么事情?”
  孙承宗看了一眼朱由校,脸色坚定的问道:“陛下可是想革新?”
  这一刻,孙承宗没有再绕弯子,直接就把事情说了出来。
  他既然决定进宫来问,那就没有想再绕弯子,索性就直接一点。
  朱由校淡淡的看了一眼孙承宗,笑着问道:“先生何出此言?”
  事实上朱由校的确是想革新,他在做的也是革新的事情,但他却不想提起革新的口号。
  原因很简单,革新这种事情不是喊口号就有用的。到了一定的程度,确实需要喊一喊口号,但现在还不是合适的时候。
  所以朱由校根本就不提这件事情,即便是现在提起来,只会遭到更多的反对,除此之外什么用都没有。
  朱由校没想到孙承宗居然会问起革新,而且还是如此直接。
  见到朱由校这么说话,孙承宗也没有办法继续追问了。
  原因也很简单,身为臣子不能够逼迫皇帝,这一点还是要遵守的,也是为臣子的本分。
  孙承宗说道:“陛下这一段日子任用新人,又改了很多规矩,所以臣以为陛下有革新之意。”
  听了孙承宗的话,朱由校有一些无奈。
  无论在什么时候,聪明人都很多,何况是在朝廷之中?
  能够把官做到最顶级位置的人,没有一个是笨蛋。
  虽然自己找了很多理由,但还是被人给看穿了。不过现在这个时候,还是不能承认,因为没有一点好处。
  朱由校脸色带着些许疑惑的“哦”了一声,继而说道:“哪有什么革新?朕从来没有这么想过。”
  “自从朕继位以来,朝堂上纷纷扰扰,事情这么多,朕哪有心思想这个?再说了,历史之上革新的事情很多,很多臣子都想做,很多帝王也都想做,可是最终结果呢?有好结果的却不多,所以朕没有想过。”
  这倒不是朱由校瞎说的,自己想肯定是想,但是历朝历代都没有好下场是真的。
  别说其他的,就单单是大明朝,张居正改革才完事多少年,结果呢?
  还不是搞成了这个样子,人亡政息了。
  在没有完全的把握之前,朱由校才不会瞎喊革新的口号呢。
  孙承宗点了点头说道:“臣知道了。既然如此,那就不说这件事情了,臣还有另外一件事情。”
  皇帝已经给你一个答案了,无论这个答案是真是假,你都需要把它当成真的,这一点倒是何时都不会改变。
  既然不能继续追问了,于是孙承宗果断的转移了话题。
  “陛下,自从臣到了兵部以来,发现兵部很多事情并不如人意。”
  孙承宗想了想说道:“不说其他的,单单是京营,就让人很不如意啊。每年朝廷花费这么多钱养着他们,可结果却是不堪大用。所以臣想着彻查一下京营,裁汰一些老弱。”
  这件事情在兵部尚书的职权范围之内,孙承宗提出此事也属于正常的范畴。
  不过朱由校也算看出来了,孙承宗这就是在打埋伏。只不过无所谓,他对孙承宗的军事素养还是认可的,至少孙承宗练兵练得好。
  别的不说,很多人都说孙承宗在辽东的时候消耗了太多的银钱,他的整体策略是有问题的。
  可是真到了大明朝,朱由校才明白,孙承宗不是没有其他的办法,但是其他的办法行不通。
  大明朝的卫所制已经彻底糜烂了,如果在旧有的军队上进行改革,难度非常大;甚至是辽东也一样。
  辽东的军队不想替朝廷打仗,这一点朱由校知道的很清楚。
  首先朝廷没有钱给辽东的军队,他们每年作战都要自己种地;另外,他们战死了朝廷的抚恤不到位,杀敌给他们的奖赏也不够,当兵的自然不愿意给你卖命。
  辽东战心不高,没有精兵,那怎么办?
  那就只能是修城筑寨死守,只要钱足够多,就可以把城寨可劲儿的往前修,一点一点的蚕食。
  这样的好处非常多,除了花钱多一点。再说其实也没有花多少,按照大明朝的开销,每年在辽东不过烧掉800万两。
  对于这么大的国家来说,烧800万两也算钱?
  如果是正常的税收,正常的朝廷开支一年烧2000万两也烧得起。
  说到底大明朝就是没有钱,有钱什么都好办。
  不算其他,算一算乾隆时期大清的税收就知道了。
  在乾隆时期,清朝一年的财政收在5000来万两白银上下,粮食达到了1300万,除此之外,还有其他的收入。可是大明呢?
  按道理来说,大明朝的经济可是比大清要发达的,但是赋税却差了这么多。
  辽东烧了那么一点点钱,就把这个国家给烧垮了。
  各地的天灾人祸虽然很多,但是财富也不少,就是国家没钱穷的要死。
  所以朱由校根本不着急去解决其他的问题,他只是想解决内部问题。只要把钱收上来了,其他的全都不重要。
  原因非常的简单,有了钱什么都办的成;没有钱什么都办不成。
  所以朱由校也不着急,他想要先调整好朝堂,得到一支能用的队伍,至少不是混日子的。
  在达到这个目的之后,朱由校就可以开始做自己想做的事情了,应该在明年就可以实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1/76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