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9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6/901

  “……”老头子们彻底无语,他们终于也尝到了官官相护的滋味,垂头丧气从知府衙门出来,他们甚至没勇气再去藩台衙门告状,因为极可能又是一番自取其辱。
  回去富阳的船上,老头子们都很沮丧,他们终于明白自己已经人心尽失,败局已定,再无翻盘的可能……
  “要不,老哥写信给李参议和李寺丞,让他们想想办法?”王老爷子小声道。
  “你怎么不写信给你儿子?”李老爷子瞪他一眼。
  “我儿子官儿太小,说话不顶事儿。”王老爷子小意道。
  “我儿子对付个魏源自然没问题,”李老爷子倒驴不倒架,闷声道:“但你没听虞知府说,闹大了他会告御状,到时候如何收场?”
  “是啊,是啊。”众老爷子纷纷附和道:“不就是担心这事儿么?”
  “那么说,和解?”于老爷子闷声道。
  “嗯,和解。”老爷子们对这个词很满意,他们本来想说‘投降’的。
  “但魏知县去湖广了,找不到他怎么和解?”杨老爷子道。
  “不用非得见到他才能和解。”于老爷子道:“能让王贤点头,也是一样的。”
  “不错。”李老爷子深表赞同道:“咱们就是太忽视这小子,没把他拉到咱们这边,才导致今天这个局面。”
  “是啊,本来他是土生土长的富阳人,应该跟咱们一起对付县令的。”王老爷子道:“却让他一心一意帮着魏知县和咱们作对,实在是不应该。”
  “他为什么会这样呢?”于老爷子奇怪道:“我们又没得罪过他。”
  “我们没得罪过,但我们的孙子得罪过。”王老爷子道:“年初,我听说王贤夺魁上元诗会,觉着甚是奇怪。记得我那不成器的孙子,当晚也在西湖,便问他当时是什么情形,谁知那小子支支吾吾,闪烁其词。在我追问之下,他才说了实话,原来他们一帮子同窗,曾在那天晚上作弄过王贤!”
  接着,便将那晚的情形,大概讲给众人听,诸位老爷子闻言大怒:“刁月娥这个贱人!引着小畜生们不学好,真是该死!”
  把责任全推给可怜的刁小姐,老爷子们心情好多了,李老爷子道:“解铃还须系铃人。既然是小兔崽子们惹的祸,让他们去跟王典史道歉,让王典史出气!”
  “这不合适吧,怎么也是秀才相公……”杨老爷子小声道。
  “他们老子爹都被关起来了,当儿子的还顾得上那许多?”于老爷子的孙子,已经去了山东,因此说话格外有力,“古人有割股救父,也不要他们割股,难道连点脸面都不肯放下么!”
  “也是。”众老爷子觉着有理,便定下此事。
  富阳县学里,秀才公们一起打了个寒噤……
第0124章
王四爷
  大老爷去湖广买粮,大户们都歇了菜,老百姓忙着养蚕,衙门里清清静静。对忙了一个春天的富阳县官差们来说,这个四月不要太惬意。
  但王贤除外……
  因为知县不在,主簿停职,县里的大事小情,便都落在蒋县丞和他这个署理典史身上。蒋县丞要在衙门坐镇、主管行政,至于治安刑狱这些棘手的破事儿,统统都归王贤管。
  没办法,谁让他现在是典史。典史和典吏虽然只差一横,但一个是官,一个是吏,完全两码事。
  虽然典史只是个不入流的杂职官,但你要是因此瞧不起,就大错特错了。因为这是全县最强力的一个官职了——典史掌司奸盗、察狱囚、典录簿,一县的保人、线人、公人都归他管!
  所谓保人,就是乡下的里长、甲首,城厢的坊长、街正。此外,水上渔户还有澳主,山里采矿的有矿主,养蜂的有棚长、采茶的有寮长……在太祖皇帝的设计中,他的国家就是一个组织严密、各司其职的准军事化集体。尽管到了如今永乐皇帝当国,这套严密的体系业已松弛,不过眼下特殊时期,保人们每日都要向他汇报所辖人口的动态。
  只有把这些保人充分调动起来,才能随时掌握本县常驻人口的动态,做到对症下药、防患于未然。至于那些流动人口,则要靠线人了……本县所有酒店的掌柜、旅馆的老板、妓院的老鸨、寺庙的方丈、道观的主持、商铺的店主、牙行的牙主、码头的埠主……都是他的线人。不仅有义务主动向他报告情况,还要为官府提供专业支持。比如出了失窃案子,就会招当铺朝奉前来勘定损失的金额,至于日后追赃,也少不了当铺的配合。
  当然保人和线人都不是衙门中人,关键时刻很容易靠不住。不过不要紧,王典史手下还有自己人——公人,也就是三班衙役,皂班、快班和壮班。
  皂班,就是衙门里的皂隶,负责县衙保卫工作。快班,也就是胡捕头的手下。壮班就是民兵,也是县里的主要武装力量,哪怕富阳这样的小县,也有五百民壮,其中典史辖一半,叫做机兵。另一半归巡检司,则叫弓兵。
  除了三班之外,还有狱卒、牢头、仵作、刽子手、更夫、火甲之类,也都在公人之列。所以典史又叫首领官,全县的保安、治安、警察、民兵、情报人员,都归他管,可想而知这个官要是当好了,会有多大的权势。
  当然这个官也极其难当,因为典史虽然官不入流,却也在文官序列,受朝廷‘不得官本土’的约束,是以也得孤身到外县上任。又官低位卑、任期短暂,如何镇服手下的各路神仙?那可都是老奸巨猾的地头蛇!
  马典史就是个例子,这位四老爷上任之初,也想立威镇服住这班牛鬼蛇神,却被他们整得死去活来……胥吏齐心合力,整治县令都没问题,区区一个典史更是不在话下。
  总之不到半年,马典史就投降了,从此缩在他的典史厅里,只管上传下达,按期追比,其余的一概放手。
  不得不插一句,当初设计架空马典史,成功抢班夺权的,正是王贤他爹,时任刑书的王兴业。而胡不留和李观,正是他的帮凶。
  现在王贤成了典史,局面就大不一样了。首先他是魏知县的心腹;同时他是本地人,这一点非常重要;再者,李观和胡不留是他父亲的老部下,总有几分香火情在里头;最后,也是最重要的,那就是所有人都对他的心计和手腕不寒而栗……
  无需吹嘘,只要看看栽在他手里人的名单,就足以让李观和胡不留这样的老油条战战兢兢,不敢因为他是年轻小辈,就有丝毫的懈怠。
  所以魏知县算得上知人善任,他让王贤当这个典史,跟马典史在任时,绝对不是一个效果。哪怕是蒋县丞分管这块时,都远远无法与现在相比。
  王贤不费什么力气,就让手下各路神仙服服帖帖,各司其职,比原先卖力多了。
  如今,王贤已经将户房的事情交给吴为,自己全力以赴履行典史之责。在这段灾荒时期,典史主要负责维护治安、修缮城垣、看守监房,保卫永丰仓,维持售米现场秩序……所谓有福之人不用忙,无福之人忙断肠,蒋县丞管这块的时候,正赶上县里缺粮,本地民众排外情绪严重,每天都有许多起案子,忙得二老爷焦头烂额。
  但等王贤管这块的时候,富阳百姓都沉浸在粮荒得解、粮价得降的喜悦里,城里城外一片祥和,连地痞流氓都不欺负外地人了,差人们的劳动强度,骤降到原先的三分之一不到。
  不过王贤心里一直有层担心,就是明教会不会报复。为了以防万一,他还是加强了戒备,整天走街串巷、下乡巡察,宣传明教的危害,悬赏捉拿明教份子。
  虽然明教曾经为驱逐鞑虏、恢复中华,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但王贤不理会那些,他只知道如今太平光景,煽动百姓造反的就是邪教,自己既然身在其位,就要保一方平安,尽力铲除他们。
  好吧,做人要坦诚,别看王贤如此忙碌,心里却乐此不疲……他现在是首领官了,每次出门,都有一大帮手下前呼后拥。其中四名皂隶是法定的长随,还有十几名捕快,几十名民壮,浩浩荡荡,声势惊人!据说这是为了震慑不法分子,但谁敢说没有炫耀的成分在里头?
  本来就有,没什么不能承认的。他就是要让富阳县的男女老少都看看,那个他们提起来就各种鄙夷和嘲笑的王二,如今已经是他们的保护神了!
  你可以说他庸俗,因为你从没体会过那种被所有人都瞧不起的滋味。对他这个快意恩仇、从不吃屈的家伙来说,一定要报复回来才可以。父老乡亲光听说他如今多么厉害,那是不够的,还得让他们看见才行!
  这天结束巡察、返回衙门,已经快到申时了,王贤回到他在户房的值房……他这个典史只是署理而已,等马典史回来了,该干嘛还得干嘛,所以王贤没有挪窝,仍然待在户房办公。
  刚到门口,帅辉便迎上来,用嘴努努里间,意思是,那些家伙又来了。
  王贤笑笑越过他,便见值房外间坐着几个身穿襕衫、头戴皂巾的秀才相公。
  几位相公坐在那,一直注意着门口,一看见王贤出现,便齐刷刷站起来,脸上堆满笑容,拱手施礼道:“学生见过四老爷。”
  ‘咳咳……’王贤忍不住咳嗽两声道:“说了多少次,别这么叫我。本人只是署理而已。”
  “以大人之德才兼备,飞黄腾达是早晚的事儿。”为首的秀才正是那玉树临风的李寓,便听他认真地恭维道:“大人将来的成就,绝不会只是区区一个典史。”
  ‘区区一个典史……’王贤幽怨地想道:‘这可是老子毕生的奋斗目标,这家伙却压根瞧不起……’
  见他面色阴沉,值房里的气氛登时变得压抑,一众秀才面面相觑,不知说错了什么,惹得王四爷不开心。
  当仁不让地在主位上坐下,王贤点点头道:“请坐。”
  众秀才方敢就坐,李寓小意问道:“这都第七天了,不知大人今日有没有空……”
  从七天前开始,秀才们便每天登门来请王贤吃饭,均被他以各种理由拒绝了。秀才们尽管一肚子牢骚,但不让王四爷消气,老爷子们就要家法伺候。这些自来骄纵的秀才公,只好见天来衙门报道,希望能以诚意打动王贤。
  用他们的话说,就是‘精诚所至,金石为开’,只是没想到王贤这块石头,实在是太难开了点,让他们六次无功而返。
  好在这第七次,终于有了些眉目,至少王贤开了口:“你们打算什么时候去西湖游泳?”
  众秀才登时哑然,这才知道,王贤一直不肯赴约,是记着上元节时,他们输了赌约,却不想履行,竟撇下他的女眷逃跑的梁子。
  “这……”李寓赔笑道:“那只是玩笑而已,当时多有得罪,还请大人海涵。”
  “当初立约时,可不是玩笑。”王贤淡淡道:“我要是没被叫上楼船,肯定被你们扔到西湖去了。”
  “不会不会,怎么可能呢。”众秀才忙矢口否定道:“只是玩笑而已。”
  “人无信不立,连赌誓立约都可以当儿戏的人,”王贤面无表情道:“我不知道和他有什么好谈的。”
  众秀才登时哑口无言,半晌李秀才方艰难道:“下河游泳实在是太丢人了,那样的话我们没法再做人了,大人能不能通融一下,用别的法子代替?”
  王贤一脸不悦地沉默半晌,方缓缓点头道:“可以。”
  众秀才登时大喜道:“只要不下河,大人让我们干啥都行!”
  “这可是你们说的。”王贤嘴角挂起一丝冷笑。
第0125章
六月债还得快
  众秀才闻言心中一寒,便听王贤悠悠问道:“诸位不愿意履约的原因,是丢不起这个脸。”
  “是。”众秀才点点头。
  “这么说诸位的颜面很值钱了?”王贤又问道。
  “可以……这么说吧。”秀才公们心中已经感到不妙了。
  “大概值多少钱?”王贤追问道。
  “这……大人何出此言?”李寓苦笑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6/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