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81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7/901

  “可以!”朱瞻基点点头,站起身来。张辅走到门口,关上房门,亲自为太孙殿下把风。胡灐也随着朱瞻基站起来,防止有人抢夺损毁遗诏。
  一番动作之后,屋子里的光线昏暗下来,气氛却无比的凝重。所有人瞪大眼,大气不敢喘地盯着太孙殿下,看着他净了手,然后从怀中掏出个狭长的金匣来。
  朱瞻基双手捧着金匣,满脸虔诚肃穆,先朝长陵方向恭恭敬敬拜了三拜,然后才打开金匣,一卷黄绫便出现在众勋贵眼前。
  朱瞻基站在阴影里,拿起黄绫在众人面前展示,勋贵们瞪大了眼,只见上面的朱字略显潦草,但一看就是先帝晚年亲笔所书无疑,只见黄绫上写道——‘朕不豫,一应丧礼遵太祖皇帝制度。皇太孙朱瞻基仁孝无双、文武皆备,于诸儿孙中最肖朕躬,朕自幼抚养宫中,悉心教导,知其必能克承大统。著继朕登基,即皇帝位。钦此。’
  上头通红的印玺光彩夺目,也确实是大行皇帝的印玺无疑。
  勋贵们看过之后,朱瞻基便立即将黄绫收起,目光灼灼地看着众人。
  众勋贵再不迟疑,齐刷刷跪倒在朱瞻基面前,高声道:“臣等谨遵大行皇帝遗命,愿奉殿下为主,粉身碎骨,也要为殿下夺回皇位!”
  “好好!孤将来必不相负!”朱瞻基暗暗松了口气,将众人扶起。
  张辅也松了口气,笑着打开屋门,外头张輗亲自提着酒坛进来,手里还拎着一只大公鸡。
  于是,朱瞻基和众勋贵歃血为盟,约定半月后的朝会起事!
  “虽说殿下手中有遗诏,咱们已经立在不败之地!”张辅凌厉的目光扫过众勋贵,沉声说道:“但要想万无一失,赢得干脆,还必须用军队说话!”
  “那是当然!”勋贵们这回踌躇满志,满脑子都是拥立之功,纷纷嚷嚷道:“咱们手里别的没有,就是有军队!太孙殿下一声令下,孩儿们立马进京,谁敢不服,杀他个鸡犬不留!”
  “不到万不得已,不要大开杀戒。”朱瞻基皱皱眉,不放心地嘱咐道:“这是皇爷爷兴建的都城,我们只是拿回自己应得的,能不留血是最好的。”
  “殿下仁慈,我等晓得……”勋贵们纷纷满口答应。
  “现在的问题是,皇帝对我们的提防不是一天两天。从去年起,借着将领调整,就把诸位从原先的军队调开,换上王贤的人。”张辅神情忧虑道:“诸位还能不能调动你们的老部队?这是个大问题。”
  “公爷放心吧!”这种在主子面前表现的时候,众勋贵岂能认怂,纷纷大吹牛皮道:“咱们在军中经营多少年了,小崽子都是咱们一手提拔起来的。王贤那帮子手下才来几天?谁会听他们的?”
  “大话不要说得太早。”张辅皱皱眉道:“回去找找你们的老部下,跟他们交交心,好好摸摸他们的底再说!”
  “是,知道了……”众勋贵这才怏怏应下。
  “都去吧,半月时间十分紧张,摸底之后,速速报来!”张辅说完,挥了挥手。
  众勋贵向朱瞻基行礼之后,鱼贯退了出去。
  屋子里只剩下朱瞻基、张辅、胡灐三人,三人脸上都是一脸如释重负,终于算是蒙混过关了。
  那遗诏是真的无疑,但经过大内工匠巧夺天工地处理,折去了中间的一行字,如果在明亮的光线下仔细观察,还是可以看到那条长长的折痕,所以张辅和胡灐方才那番做作根本不是为了保密,而是故意让屋里的光线变暗,让众勋贵感到紧张。
  朱瞻基又故意站在暗处,将遗诏亮了一下就收起来,众勋贵果然没有发现异样,彻底打消了疑虑。
  “不过,半个月以后,可耍不了这小把戏了。”朱瞻基拿出遗诏,轻轻一扯,那被折起来的一行字‘然朕虑叛逆王贤甚重,若皇太孙能执而斩之,则’便又出现在黄绫上。
  “无妨,他们一旦跳出来,就缩不回去了。”胡灐冷冷说道。要想顺利登上皇位,遗诏必须毫无瑕疵,所以关于王贤的那句话终究是藏不住的。
  不过他们也没打算瞒多久,只是不想在发动之前,让下面人知道罢了。毕竟王贤这个名字分量太重,吓趴了那些投机分子,就不好办了。
  等到生米煮成熟饭,那帮家伙知道了真相也没用了。何况,朱瞻基一旦登上皇位,还怕他姓王的不成?!
  “不错,此事无需担心,现在要操心的是两件事,一是到时候咱们的军队,至少要控制皇城,要是能控制宫城,就万事大吉了。”张辅沉声说道。
  “不容易啊。”胡灐叹了口气,他这个兵部尚书虽然只是摆设,却也十分清楚,洪熙皇帝登基后,吸取先帝末年赵王作乱的教训,将相当一大部分军队调出了京城,皇城中只留三大营和锦衣卫,合称四卫营驻守皇宫四角,保卫大内安全。
  其余军队按照计划,会通通撤出京城,到城外驻防,以防武将作乱。但是因为营房建设不足,至今仍有大半军队尚未迁出,这也是张辅等人的倚仗所在。不过正如方才所言,这些军队尚未离京,但长官已经换成了王贤的人。
  勋贵们则大都已经被发配到城外去带兵了。想把城外的军队调进京城,手续十分复杂。按规定,没有兵符,守城的军队是绝对不会放行的。当然,守城的官兵要是也投靠过来,就另当别论了。
  “事在人为,咬咬牙,还是可以办到的。”张辅给两人吃了个定心丸,话锋一转道:“不过,前提是建立在王贤不会回京的基础上。”
  两人深以为然地点点头。王贤在永乐朝时就已经是个庞然大物,洪熙皇帝进京时,依靠的主力部队就是他在山东的人马。登基之后,一部分人马退回山东,另一部分人马则在莫问和柳升的率领下加入了三大营和锦衣卫。而且洪熙皇帝还嫌不够,又大肆任用王贤一系的军官,可以说,只要他一回京城,转眼就能控制住整个京城的防务,让别人还怎么玩?
  “说起来,杨溥应该到济南了吧……”朱瞻基看看张辅。
  “前几日就到了,差不多该有消息传回来了……”张辅缓缓道:“要是王贤回京,我建议不惜一切代价,在路上把他击杀。”
  “唉,只能如此了……”朱瞻基也知道,这节骨眼上,绝对不能让王贤回来!他看一眼胡灐道:“如有必要,还请胡师傅出手。”
  “那是自然!”胡灐点点头,毫不犹豫接下这份差事。
  乾清宫,随着天气转暖,朱高炽龙体康复不少,和杨士奇在御花园中散步。
  “士奇,这湖上的冰终于化了,柳条也黄了,春天真的来了。”剥夺勋贵们参政之权的行动异常顺利,让皇帝陛下难得的心情明媚。
  “陛下,当心还有早春寒。”杨士奇也学着皇帝,语带双关道。
  “是啊,他们居然平静地接受,让人着实不安。”朱高炽叹了口气,目光投向南方:“不过只要燕子北归,春天的脚步谁也挡不住。”
  “那倒是,希望弘济兄能马到成功。”杨士奇低下头,轻声说道。很好地掩盖住他眼中的嫉恨。
第1171章
周详
  话分两头,却说杨溥离了京城,星夜南下山东,短短五天时间,就到了济南,谁知却扑了个空。
  “杨学士,我家公爷确实不在济南,有什么事您跟下官说吧。”接待他的仍然是储延,还是一模一样的说辞。然而储延可以发誓,这次真心不是敷衍。
  “什么?”杨溥一听急了,吹胡子瞪眼道:“他去哪儿了?赶紧把他叫回来!”
  “这……”储延支支吾吾,不肯作答,在杨溥的追问之下才说了实话:“学士也不是外人,跟您说吧,我家公爷去湖广了……”
  “什么什么?”杨溥却坚决不信:“他一个山东总督,跑到湖广去干什么?”
  “是私事儿……”储延有些尴尬道:“湖广不是有个武当山吗?我家公爷去拜孙真人去了……”
  “拜孙真人干什么?”杨溥越听越糊涂:“没听说他信了道教啊?”
  “公爷他没信教,可准备娶孙真人的孙女,能不去跟老爷子见一面吗?”储延终于说全了真相。
  “这都什么跟什么啊?”杨溥气得七窍生烟,当着储延的面就骂开了:“你说这个王仲德怎们真么胡来?身为封疆大吏,却偷偷跑到别的省里去,京城已经火烧眉毛了,他还有闲心去提亲!”
  储延任由杨溥埋怨,唾沫星子溅到脸上都不擦,始终赔着笑道:“是是是,您说得都对,可咱们是下人,人家是大人,下人管不着大人啊!”
  “胡闹!真胡闹!”杨溥发作一通,却也无可奈何,只能一面让人赶紧回报皇上,一面让人快马加鞭去湖广,把王贤找回来。自个儿却在济南住下,天天到城头巴望着王贤的身影。
  王贤跑去湖广的消息,很快传到北京,让英国公闻之虎躯一震,眉头紧锁道:“不会是有诈吧?!”
  朱瞻基却摇摇头,低声道:“因为历史原因,我在王贤身边有人,传回来的消息确实是这样。”顿一顿道:“十天前,王贤带灵霄南下湖广,去向孙真人提亲。”
  “他真的会在这个节骨眼上,去找孙碧云提亲吗?”张辅仍觉不可思议道。
  素来冷言寡语的胡灐,却突然开口道:“他姓王的和我那侄女不清不楚这么多年,也该给我师伯一个交代了。”
  “嘿嘿,这家伙,果然是个情种!”张輗兴奋地笑两声,看到众人阴沉的表情,他赶紧没趣地闭上嘴。一直以来,张二爷逢赌必赢的秘诀,就是紧紧跟着王贤下注。只要跟着王贤,不管局面多么糟糕,最后都能翻盘成功,大赢特赢。
  这次却在形势的裹挟下,成了王贤的对家,让张二爷感觉十分不妙,实在担心这次会把之前赢得全都吐出去,还把裤子也输掉了……不过在这个房间里,数他最没地位,根本没有反对的权力。
  “最好是派人去一趟湖广,亲眼看看他到底在不在武当山!”张辅仍然不太放心道。
  “来不及了,五天后就是摊牌的日子了。”朱瞻基道。
  “我宁肯推迟到下次早朝,也要确保万无一失。”张辅却断然道:“万一王贤明修栈道、暗渡陈仓,咱们就麻烦了。”
  “再等下一次,那就是二十天,王贤一准儿得到消息回京了。”张輗忍不住嘟囔一句:“那麻烦才叫大了呢。”
  张辅狠狠瞪一眼张輗,却无法反驳他的话。
  “我有办法。”胡灐冷不丁又插一句,让张辅等人如闻仙音:“为了方便和师门通信,我家中养了信鸽,现在立刻放飞的话,五天之内应该可以带信回来。”
  “太好了!”朱瞻基神情大振道:“那就拜托胡师傅了,快快去放鸽子吧!”
  “是。”胡灐应一声,便赶紧离开了。
  “公爷,咱们还是按原计划准备吧!”朱瞻基看向张辅,唯恐他撂挑子。
  “遵命。”张辅倒是没再多说什么。
  胡灐的鸽子放飞出去,京城中的几人便开始度日如年地等待,一天、两天、三天……到了第五天傍晚时分,朱瞻基等人都有些绝望时,胡灐从外头进来,向来古井不波的脸上,居然浮现着淡淡的激动之色。
  “殿下,信鸽回来了!”胡灐将一个毛笔粗、一寸短的小竹筒送到朱瞻基手中。
  朱瞻基一把夺过那小竹筒,将里头的纸卷倒出来,摊开一看,登时大喜过望,嚷嚷起来:“王贤果然到了武当山!”说着他将那信纸递给张辅,大笑道:“这下公爷该放心了吧!”
  张辅镇定着接过信纸细看,只见上头写着几个蝇头小楷‘王贤携小师妹恰于今日抵山门,掌教不许上山,不知后事如何。’后面是落款和时间,还有一个小小的太极印签。
  “哈哈,还真是……”张輗凑在一旁,看了信上的内容,苦笑着不知如何评价。
  “看来真是天佑殿下。”张辅终于没话说了,神情明显如释重负道:“这下,我们的胜算可以超过八成!”
  “那还有两成呢?”张輗顺口问道。
  “剩下的两成是天意。”张辅有些不快地看着弟弟,这次从头到尾,张輗都有失水准,让素来要求严格的张辅颇为失望。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7/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