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1/901

  “是啊,不然怎么会急着卖地!”于秀才他爹于员外笑道:“连没完工的地都要卖,可见缺钱到什么程度了!”
  “行了,咱就别幸灾乐祸了。”李珣李员外抿一口小酒道:“说正事儿吧,咱们该怎么办?”
  “嗯……”众人纷纷点头,于员外道:“得先看他们买的粮食,得多久才能运来。”
  “运不来了。”李员外断然道:“是两浙都转运盐使司扣下的,就是浙江藩台臬台求情,都不好使。”
  “为什么?”好些人还不知情哩。
  “盐司扣下的,还能有什么原因,贩私盐呗。”李员外淡淡道。
  “原来如此……”众人相信了李员外的判断,一个小小的王贤,绝对不可能解决问题。
  “周扒皮、陆大眼这帮白痴,信了王二的话,拿出全部家当去湖广买粮,这下要倾家荡产了。”于员外不无幸灾乐祸道。
  “活该。”王员外哼一声道:“一群低贱的商人,妄图搭上官府跟咱们平起平坐,活该这个下场!”
  “又幸灾乐祸……”李员外苦笑道:“虽然我也很快乐,但咱们说正事儿好么。”
  众人被逗得哈哈大笑,哪有人把富阳百姓的救命粮当回事儿的。
  “说说吧,这些官田咱们买不买?”李员外问道。
  到了正事儿上,众人都不笑了,心里飞快地打着小算盘,王员外道:“按说还是买民田更便宜。”
  “但现在大老爷摆明了不让我们买民田。”于秀才他爹胆子比较小,“咱们要是硬买的话,难保他不会发飙。”
  众乡绅闻言深以为然,他们对去年冬天的事儿心有余悸,等闲不愿再惹恼魏知县。
  “怕啥,私下里买卖,不经过官府就是了。”王员外却满不在乎道:“县里总不能一直不给过户吧?过上一年半载的再补上就好了。”
  “只怕到时候有纠纷。”乡绅们很清楚,浙江的饥荒肯定只是一时的,最多半年就过去了。到时候田地涨回原价,那些一两折贱卖了的田主,肯定要悔青了肠子。魏知县又是出了名的‘宁可屈了富人、也要周全百姓’,到时候有刁民闹将起来,真不知道结果会怎样……
  虽然嘴上说不在乎,但一个个都心里打鼓,终于有人小声道:“买点完工的官田也行,算是给大老爷个面子。”
  “你刚才没带耳朵啊?吴小胖子明明说的是,买一亩建好的,必须同时买五亩没建好的。”王员外翻白眼道:“要是光买建好的,还有什么好犹豫的?”
  “是这么说的。”于员外道:“其实也无不可。八千亩梯田,最多再有三个月就完工了。”
  “嗯。”众员外纷纷点头,那八千亩梯田毕竟不是没影儿的。将近一万民夫在大老爷的带领下,一日不停地开荒造田呢。那些民夫又不能停下来,一停下来,他们就要饿肚子,就要出乱子,所以八千亩梯田基本上不会有变数。
  “但这种没完工的田,不能和已经完工的一个价吧。”王员外道。
  “那是当然,起码得便宜一半才行!”众乡绅意见逐渐统一道:“毕竟还是有的没的,咱们担着风险哩。”
  于是乡绅们约定好,派杨员外和王员外为代表,跟官府谈价格,在此之前,不准任何人私自买田。等到谈好了价格,凑钱把田买回来,再内部决定如何分配。
  第二天,两位员外就找到吴为商量买田,吴为说按照市价,二十两银子一亩田,大老爷的意思是,如今银子不能换米吃,所以不收钱,只要粮食。
  “那多少粮食一亩?”
  “如今县里的粮价是二两银子一石,按说得十石粮食,但知道你们肯定不干,因此大老爷说,打个八折,八石粮食一亩田。”吴为缓缓道。
第0105章
苏州
  “八石粮食?”王员外难以置信道:“我没听错吧?”
  吴为摇摇头。
  “不如明抢好了。”杨员外一脸腻味道。
  “到底是哪个明抢!”他这么一说,吴小胖子愤怒地甩开腮帮子,唾沫都溅到两人脸上了,“都是最上等的梯田,一亩二十两银子根本买不到!大老爷只开八石稻米,放在平时还不到十两银子,足足打了对折,你们还想要多少?!”
  两人挪开身子,倒也有些唾面自干的涵养道:“吴令史不也说了,放到平时,但现在是平时么……”
  “你们乡绅家里受朝廷供养,不交税、不纳粮,大明朝待你们何其厚哉?却非但不念国恩,不思报效,只磨刀霍霍,趁百姓之危,大发国难财!”吴为怒发冲冠:“你们自己说说,自己还算人么!”
  两个员外都愣了,心说这是咋回事儿啊?这孩子吃啥药了?
  要知道,在一个州县的权力上层,可以分为三个集团,官员、胥吏和乡绅。当其中两者联合起来,第三者必然要倒霉。当然要是三者相互勾结,老百姓就要倒血霉了……
  通常来讲,胥吏和乡绅因为都是地头蛇,自然较官员这样的外来户更近一些。所以天下州县,只有两种情况,一是乡绅和吏员勾结,把知县坑得尿血;另一个是知县也入伙,大家一起发财,一起鱼肉乡里。
  当然有时候,遇到那种强力的州县官,会把胥吏和乡绅都收拾得服服帖帖,只能夹着尾巴配合大老爷,熬过他这一任再说。但是,乡绅和胥吏对立的情况,几乎不可能出现……大家在一个县里世世代代的生活,早已是盘根错节,乡里乡亲的,怎么也得互留几分情面。
  但现在,两位员外见识到了吴小胖子的不留情面……
  “吴令史,我和你爹是多年老交情了。”王员外脸上浮现出不悦道:“你平时也叫我一声叔,你是怎么跟长辈说话的?”
  “现在是公事,”吴为却不为所动道:“不谈私谊。”
  王员外还要说话,却被杨员外扯了一下,才勉强闭上嘴。
  “吴令史是跟我们说笑的,他在衙门里干了这些年,岂能不知道,公私两便才是正办。”杨员外堆起笑道:“令史放心,十抽二的规矩不会变……”
  按照陋习,官府帮着乡绅低价买成一万亩,就有两千亩作为好处,由县官和经手书吏分,算是极大的好处了。
  “真是大方啊。”吴为冷笑道:“可是百姓怎么办?”
  “令史宅心仁厚,但我们也不差。”杨员外却振振有词道:“百姓把田亩卖给我们不假,但他们可以优先长期租种,这样百姓能度过春荒,也没有失业,更不会流离失所……”
  “原来这真是件大好事!”吴为嘲讽道:“诸位才是真正的利国利民、为大明着想,却是在下偏激了。”
  “还好还好……”饶是两人脸皮厚似城墙,也有些顶不住,赶紧回到正题道:“已经完工的田,我们给四石一亩。没完工的,三石一亩,这是我们的底线了,高过这个数,就不买了。”
  “知道了。”吴为也不生气了,点点头道:“这不是我能决定的,我会把你们的要求向大老爷汇报。”
  “好。”两人也没指望他能做主,便道:“还有一件事,请你也一并问了吧。”
  “什么事?”
  “就是那些没完工的田,我们只能先付两成的粮食作定金,剩下的要等到完工交付才结清。”杨员外道。
  “这也说得过去。”吴为问道:“要是中途反悔呢?”
  “要是我们反悔,定金自然归官府,要是官府反悔,不仅要退定金,还要赔偿我们同等数额的粮食。”杨员外理所当然道。
  “可以,我会跟大老爷汇报的。”吴为点点头,将两人送出衙门。
  看着他们的身影消失,吴为狠狠啐了一口,目光才转向北方,低声道:“王贤啊王贤,你若是要不回粮食,我们就成那帮蠹虫的帮凶了!”
  这一刻他的目光坚定锐利,浑身肥肉都正气四射,与平日里浑浑噩噩的小胖子,简直判若两人!
  姑苏城外寒山寺,夜半钟声到客船。
  两天后的夜里,王贤和林清儿抵达了苏州城外的枫桥渡。翌日一早,便带着她进城去找自己大舅子林荣兴。
  按照林荣兴信里告诉的地址,王贤一路打听,找到了住在山塘街上的林家。如今的林家家道中衰,住在山塘街上一个两进深的二层小院里,小门小户,看不出半点当年富阳首富的影子了。
  不过忠心耿耿的田七叔还在,听到有人敲门,开门便看到自家小姐,含着泪站在门口。田七登时惊得直揉眼,待看到王贤那臭小子后,才确定自己不是在做梦,惊喜地大叫起来:“少爷快出来,看看谁来了!”
  林荣兴闻声出来一看,见竟是妹妹回来了,登时欢喜地掉下泪来,“清儿,想煞为兄了。”
  林清儿也泪雨连连道:“大哥,我也想你和娘。娘呢?”
  “娘在里屋歪着呢,今天有点不舒服,看到你一定高兴坏了。”林荣兴连忙把妹妹让进去,走了几步才想起王贤,赶紧朝他抱拳道:“二郎也来了,王恩公和王大娘贵体可好?”
  “好得不得了。”王贤笑道:“大哥不用管我,你们团聚就是。”说着一拍田七的胳膊道:“田七叔陪着我就好了。”
  “这是哪里话,先进去给家母行个礼吧。”林荣兴终于把他当妹夫了,带着王贤进了后院正房,便闻到浓浓的草药味。
  正房里,林清儿已经先一步进去,屋里传出娘俩抱头痛哭的声音。
  待到哭声渐止,王贤才进去给林老夫人行礼。林老夫人虽然仍不喜欢王贤,但就是为了闺女,也不会再对他冷眼相向,客气地问了他几句,又问了他爹娘。见王贤对答很是得体,再看他面容清秀,眉目端正,已经渐渐脱了无赖之相,老太太不禁暗暗骄傲道,果然是近朱者赤,这小子和我闺女在一起,竟也有了人样。
  无论如何,老夫人对王贤的态度渐渐好转,又说了几句,王贤告退出来,让她娘俩说话。
  林荣兴也陪着出来,田七叔给王贤倒上茶,笑道:“听说你小子现在发达了。”帅辉和二黑自然也跟来了,他们和田七叔也算战友,见面自然要通过吹嘘王贤,来达到吹嘘自己的目的。
  “哪里哪里,蝇头小吏而已。”王贤笑道:“不过在你老哥眼里,应该算是了不起了。”
  “哈哈哈……”田七叔放声大笑道:“这么了不起,却空着手来看丈母娘,我看也没啥了不起的。”
  “呃,”王贤不禁羞赧道:“其实这次来苏州是有急事,走得太急无暇备礼。昨晚到了苏州,今早店铺还没开门呢。”
  “咳咳……”林荣兴知道他俩交情匪浅,可自己得撇清道:“二郎能来看,我和老娘就很高兴了,大老远的带什么东西。”
  “哈哈哈,我说笑的。”田七问道:“衙门有什么急事么?”
  “嗯。”王贤点点头,便将县里粮船被扣在浒墅关,人也被抓了的事儿,讲给两人听。
  “啊……”林荣兴虽然不在富阳住了,但还是富阳的生员,闻言不禁焦急道:“本以为富阳没遭灾,还在为你们庆幸呢,想不到也跟着吃了挂落。这可如何是好?”
  “你们现在对苏州熟么?”王贤问道:“我是初来乍到,两眼一抹黑。”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1/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