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6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28/901

  “哈哈,那就更不会了!”王贤放声大笑道:“陛下烦心事儿多着呢,哪儿顾得上我们这点儿烂事儿……”
  “什么叫烂事儿?!”宝音不依了,小声又拧上王贤的耳朵。
  “是我口误,纯属口误!”王贤赶忙改正道:“咱们这是好事儿、是正事儿!”
  “这还差不多……”宝音说着,媚眼如丝地瞥王贤一眼道:“歇过来了吗?”
  “你试试……”王贤邪邪一笑,翻身压了上去,怪叫一声:“白骨精看棒!”
  刹那间一室皆春……
  王贤没说错,朱棣根本没心思理会自己的大臣和蒙古公主的那点儿风流韵事,此刻的大明永乐皇帝,正沉浸在无边的愤怒中!
  今天是腊月二十六。京城几十万匠人紧赶慢赶,终于赶在腊月初,将紫禁城的工程彻底完工,钦天监又请了黄道吉日,将搬迁大典定在腊月二十七!届时,太子太孙王公百官,还有各番邦使节都会参加典礼,恭贺大明圣君皇帝陛下乔迁之喜!
  而且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皇帝将在入住新宫的同时,正式昭告天下,将大明国都从南京迁到北京!所以这次大典既是皇帝的移宫大典,又是大明的迁都大典,皇帝的重视程度不言而喻!
  如今,繁杂的典礼准备已经就绪,只待次日时辰一到,大典即可举行。然而,让皇帝出离愤怒的是,还有不到一天时间就要举行大典了,却只收到寥寥二三十本贺表……按例,每逢春节圣节,百官都应上表恭贺,这次这么大的事情,百官自然更要上表!
  按理说,大典之前数日,百官就应当早早将贺表写好,交到通政使司呈上来了,可直到今日酉时,通政司送来所有奏章呈文,皇帝一共也才收到这么几本,平均几十名大臣,才有一人上贺表,让皇帝情何以堪?!真还不如一本都收不到。
  乾清宫大殿中,太监们全都屏息肃立,没有一个敢发出声音,唯恐沦为皇帝的出气筒。
  乾清宫管事太监黄偐,将收到的所有贺表,并排摆在宽大的檀木御案上,那贺表数量如此稀少,甚至都摆不满宽大的御案……
  “就这些了?”朱棣还是难以相信,竟然只有这么点儿臣子道贺,数量都远比不上旁边那厚厚一摞番邦属国的贺表。
  “回皇上,就这些了……”黄偐硬着头皮道。
  “再没有了?!”朱棣目光冷得瘆人,胸腔中,却有邪火在烧,他想要杀人!咬牙切齿道:“朕的人缘,难道差到这种地步?!”
  “皇上息怒。”黄偐赶忙小声劝慰道:“内阁大杨学士送贺表时,让奴才转禀皇上。”
  “他有什么说法?”朱棣冷哼一声,想听听杨士奇是怎样糊弄他的君主的。
  “他说……”黄偐小声道:“因为皇上龙体初愈,不宜太过辛劳。他便和各部院长官商量着,让堂官们代表本衙所有官员各上一表,恭贺皇上乔迁。”黄偐见皇帝要杀人的表情,声音变得越来越小道:“官员个人,就不另行上表了……”
  “咯咯……”听了黄偐的话,朱棣怪笑起来道:“想不到,朕的臣子还真是体贴呢。”
  “是啊。”黄偐点头如啄米道:“我大明所有官民,都将陛下视为父亲,忠爱孝悌……”
  “放屁!”朱棣终于爆发了,一拳重重打在御案上,将案台上那些奏折拍落一地,怒不可遏道:“把朕当傻子耍吗?!不就是反对朕迁都吗?想趁机给朕难看吗!想让朕在各国使节面前丢脸吗?!”
  黄偐赶忙跪下,太监们也赶紧齐刷刷跪下。黄偐有些没安好心地苦劝道:“皇上,息怒啊!明儿个就是吉日了,睁一眼闭一眼吧!”
  “你放什么狗屁?!”朱棣咆哮起来:“百官不上贺表,朕还要装作他们已经上过,开开心心地举行大典?!朕是那等没羞没臊、恬不知耻的皇帝吗?!”说着怒极的皇帝,像一头愤怒的失去理智的狮子,砸碎了能砸碎的所有东西,终于一阵天旋地转,趔趄着就要摔倒。
  黄偐赶忙扶住皇帝,带着哭腔道:“陛下,息怒啊……”
  “黄偐,你说……”朱棣好半天回过神来,老眼含泪道:“朕这皇帝失败不失败?!竟如此失爱于群臣……”
  “皇上。”黄偐也落泪道:“群臣何其愚也,都是些人云亦云、百犬吠声的东西,犯不着和他们这般生气啊……”
  “人云亦云、百犬吠声吗?”听了黄偐的话,朱棣仿佛抓住点儿什么,一把攥住他的手,有些急促地问道:“你说,那个带头的人,那条带头的狗,是哪个?!”
  “这……”黄偐不敢说了,他也不必说了,因为皇帝百分百不会想到第二个人身上。
  朱棣一旦如是想,全身力气便又回来了,那张老脸上满是不正常的殷红。只见他推开黄偐,在地上快速踱着步,一边走一边自言自语地嘟囔道:“是了!一定是了!一定是他想展示自己的力量,他想把我这个皇帝比下去,他想让我知道人心向背!是了!一定是了!”
  黄偐大气不敢喘,目不转瞬看着陷入疯癫的皇帝。就在他快要被憋爆的前一刻,只见朱棣突然站住,厉声道:“把那狼心狗肺的东西传过来!”
  “喏……”黄偐刚要领命,又站住为难道:“陛下指的是谁?”
  “还能有谁!”朱棣怒喝道:“太子!”
  “是!”黄偐赶忙领命而去。
  “再把内阁大学士、夏尚书、蹇尚书,太孙……”朱棣说着,顿一顿道:“还有赵王一并请来。”
第0901章
要挟
  一干王公大臣被太监叫出家门,赶到皇宫时,已经过了宫门落锁的时辰。按规矩,宫门必须按时落锁,非紧急军务不得打开!但朱棣命人给他们留着门,而且他们进宫之后仍不关门,可见此刻皇帝的心情是何等暴怒激动!
  冬天黑得早,这时候天已经黑黢黢,太监们打着灯笼,引领着诸位王公向乾清宫而去,没有人说话,甚至没有眼神的交流,但所有人都心知肚明,皇帝为什么在此刻把他们叫进宫里!
  进了乾清宫,王公们见朱棣背对门口,负手仰头,望着墙上一幅猛虎下山图定定出神。王公们向皇帝行礼参拜,朱棣却置若罔闻,既不回头,也不让他们起来。
  王公大臣们只好跪在那里,静待皇帝发作……好在都是练了多年的跪功,倒也习以为常了。
  君臣就这样沉默地捱着,不知过了多久,大概有顿饭工夫,太子朱高炽才在两名太监搀扶下蹒跚而至。他腿脚不好,来的晚些也正常,但来得这么晚,就实属不正常了……
  “儿臣朱高炽,拜见父皇。”朱高炽示意两名太监离开,一撩袍服下角,跪在皇帝面前。“不知父皇连夜传唤儿臣,有何圣训?!”
  “圣训不敢当……”朱棣终于说出他今晚的头一句话,就火药味儿十足:“朕的太子如今翅膀硬了,朕倒想问问你,到底有何指教?!”
  “父皇说这话,儿臣就该请罪自裁了。”朱高炽嘴角哆嗦一下,声音很快恢复平静道:“但实在不知,儿臣又怎么触怒父皇了?!”
  “别整天把请罪自裁挂在嘴上?!”朱棣依然不回头,冷冷道:“就算朕真要赐死你?你能乖乖受死?!”朱高炽刚要说话,朱棣又讥讽道:“就算你想乖乖受死,你那些忠心的臣子,也绝对不会答应的!”
  “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天下只有一种臣子,就是陛下的臣子!臣子只会忠于陛下,绝不会忠于儿臣!”皇帝说完,朱高炽沉声道:“陛下此言是大都耦国、乱邦之言,儿臣斗胆请父皇收回这话!”
  “是啊陛下!君不密则失臣!”夏元吉蹇义杨士奇杨荣金幼孜等人,也不能再装聋作哑了,纷纷苦劝道:“陛下适才所言,确非君论臣之道,还请收回啊!”
  “朕连话都不许说了!”朱棣却神经质似的抽风大笑起来:“还说不是沆瀣一气!哈哈!哈哈哈!”
  “陛下……”太子和王公大臣们只好再次叩首请罪。
  “好吧。”朱棣仰头长长吐出一口浊气,缓缓道:“朕就奉太子的命,把那句话收回来。”说着看看殿角写起居注的官员道:“适才所言,不要记录。”
  史官到了明朝,早没有唐朝以前秉笔直书、不谀不阿的风范,基本从唐朝开始,就为皇帝的命是从,到了本朝,史书和史笔彻底成了替皇帝文过饰非、打压政敌的工具。史官们刚才都吓傻了,哪敢写一个字,这会儿听到皇帝的旨意,自然如蒙大赦,点头如捣蒜。
  “皇上英明……”众大臣也如释重负,本以为一场风暴应该要过去了,谁知朱棣终于转过头来,那双血红的眼睛,充满仇恨地扫过众王公。每个被他扫过的人,都心头一颤,忙低头不敢与皇帝对视……除了太子。
  朱棣的目光也定格在太子身上,冰冷冰冷地注视着太子,太子也毫无惧色,神情坦然地与皇帝对视。太子的目光虽然柔和,但坚定如磐石,在朱棣那降妖除魔、震慑群小的凌厉目光下,丝毫都不凌乱,并不落下风……
  这种分庭抗礼的目光,让朱棣无比愤怒、无比焦躁,他伸出手臂,手指指向太子,距离太子的鼻尖仅仅一寸不到,声音冰冷得不带一丝感情:“是你指使他们,不上贺表的!”
  “儿臣没有指使任何人。”太子不卑不亢道:“也没有任何人指使他们!”
  “那他们为何如此整齐地不上贺表?”朱棣切齿道:“你想说朕失其道吗?!”
  “陛下!”太子道:“这是民心……”
  ‘啪!’话没说完,一记重重的耳光抽在太子脸上,那响声是如此惊人,吓得大殿中所有人都猛一哆嗦。
  朱棣扬着手,又一巴掌抽在太子的脸上,怒不可遏道:“露馅了吧!你就是那个人!你就是那条狗!”说着再飞起一脚,把太子踹倒在地……短短三个月不到,太子两度遭到皇帝殴打,这非但在本朝骇人听闻,翻遍二十一史,也是绝无仅有的。
  王公大臣们赶忙隔住这对天家父子,放任皇帝殴打太子,是国家的耻辱,是在场所有人的污点……
  那些史官痛苦地闭上眼,为不能记下这世上罕见的劲爆场面而惋惜不已……
  大臣们拼了命,才拉住暴怒如虎的皇帝,朱棣犹怒不可遏道:“天亮之前,不拿出补救之策,朕就废了你这个太子!”说完,皇帝便丢下一地呆若木鸡的臣子,拂袖去了。
  夏元吉等人看着朱高炽,见他两边腮帮子都红肿起来,赶忙让太监取碎冰来,包在帕子里给太子消肿。太子一手一团碎冰,压在两边儿腮帮子上,样子很是怪异。然而除了赵王,没有人有心情取笑太子,哪怕是赵王,也只能在心里头暗暗偷笑……
  ‘天亮之前,不拿出补救之策,朕就废了你这个太子!’
  皇帝临走前的暴怒之言,虽然没有人真当真,但也没有人敢不重视。如果天亮之前不见到足够的贺表,恼羞成怒的皇帝很可能取消移宫大典,届时在番邦属国面前丢了脸面,皇帝把所有罪过都安在太子头上,废掉储君也不是不可能……
  “诸位,怎么办?!”蹇义忧心忡忡看着众人,他是吏部尚书、礼绝百僚的百官之首。内阁大学士们如今虽然权重无比,被人戏称宰相,但还没法和六部长官相提并论。所以蹇义当仁不让地成了话题的发起人。
  “还能怎么样?”赵王朱高燧从地上爬起来,虽然乾清宫的地面纤尘不染,他还是仔细拍了拍腿上,不咸不淡道:“让百官写贺表呗。”
  “王爷,他们要是肯写,还至于到今天这步?!”蹇义苦笑道:“实不相瞒,我们这些部院首长,这些天一直在苦口婆心相劝,威逼利诱什么法子都用过了,可那帮家伙,就是油盐不进。”
  赵王淡淡冷笑,心说他们当然油盐不进,不然本王这么长时间的工夫不就白费了?
  其实赵王的法子,还是和当初在南京用的如出一辙,让有名望的清流宣称:‘谁敢上贺表,就是自绝于同僚!’同样话说的多了,也就越来越多的人相信,这话的威力也就成倍增加,愈发成了众怒难犯之势。百官知道,法不责众,上峰的威胁其实没什么威力,但要是谁敢上表,被同僚一人一口唾沫就能喷死!
  “皇上已经指了明路。”一直沉默的太孙殿下突然冷冷道:“只要把今天皇上的话,告诉那些官员,他们自然会就范……”
  “那是自然……”蹇义点点头,却又摇头道:“但这样一来……也是极大的不妥!”
  当然是极大的不妥!这等于将皇帝和太子的矛盾公诸于众、等于坐实了太子惑众抗上的罪名,让太子殿下如何自处啊!
  “顾不上那么多了,先过去眼前这关吧!”朱高燧已是志得意满,这次迁都之争,别人都以为太孙赚了便宜。但明眼人都能看出,太孙被皇上推到和太子父子相争的第一线,纵使赢了些许权力,但输掉了珍贵一万倍的名声!这次迁都之争让皇帝和太子父子反目!让太子和太孙父子反目!真正的赢家是他,赵王朱高燧!
  “这……”大臣们眉头紧锁,不敢应和赵王殿下。
  “不错。”太子殿下终于开口了,所有人的注视下,他放下两块包着碎冰的帕子,目光平静道:“眼下头等大事,是如何让明日大典顺利举行,使我泱泱天朝不至于在属国面前失了体面,不至于在史书上留下遗憾。”顿一顿道:“至于其他,都是其次……”
  “殿下!”蹇义夏元吉和三位大学士眼中泛泪、俯身跪地。他们都是饱经宦海、洞悉人心的老吏,哪里不知所有人的算盘?!他们知道,太子殿下本不必如此、亦不该如此!他是为了大明、为了中华、为了生民,才走到这跟父皇尖锐对立的一步的……只是,最终还是无济于事……
  已经是戌时中了,时间异常紧迫,众人赶忙分头行动,各自召集相熟的官员,向他们讲述太子殿下如今的危局,希望能打动他们的铁石心肠,拿到那该死的贺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28/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