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47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78/901

  “他……不会有事的。”徐妙锦深吸口气,调整好心情道:“绣儿,你回去可以跟清儿说,他只是暂时会不回,但早晚会平安回来的。不过一定要保密,说出去就害了他。”
  “他真的不会有事?”郑绣儿眼圈一下红了,这些天她都要担心死了,比王贤在漠北失踪那次还要担心。
  “真的。”徐妙锦点点头,她看出郑绣儿只是担心王贤,并没有往那方面想,心下稍定,促狭道:“这下你放心了吧?”
  “嗯。”郑绣儿破涕为笑,有些不好意思道:“师傅,人家不是那个意思……”
  “那是什么意思?”
  “师傅……”
  太子妃的马车上,张氏拉着林清儿的手,看着她清减憔悴的面容,终于忍不住小声道:“你真没看出来?”
  “看出来什么?”林清儿一愣,她心里乱糟糟的,早没了平日的七窍玲珑。
  “真人是在说假话的。”太子妃笑道。
  “哦?”林清儿芳心一紧道:“莫非我家官人……”
  “你能不能别老往坏处想。”张氏怜惜地抚摸着她的青丝道:“你好好想想真人的言行,是不是不太对劲?”
  “……”林清儿定定神,把和徐妙锦见面的过程仔细回想一遍,有些明白过来道:“娘娘是说,真人有些乱了方寸?”
  “不错。”张氏点头道:“我这个小姨从来都是镇定自若的,惊吓过度这种事,在她身上是不可能出现的,所以唯一的可能,就是她说了谎。”接着又道:“但是她信誓旦旦地说你家男人不会有事,却也不大可能是骗你的,不然将来怎么跟你相见?我想,她应该是知道些什么,却又不方便说……”
  “有道理……”林清儿想一想,确实是这个理,但这样想来,问题就更多了,徐真人慌乱什么?为什么目光躲躲闪闪不敢跟自己对视?莫非她和官人发生了什么不可告人的事情?
  女人的直觉就是这么可怕,林清儿一下就猜到了答案,可惜这个答案太过荒谬,下一刻就被她否定了,“可能是说出来,反而会对官人的安全不利吧?”
  “嗯,有可能。”张氏虽然不太认同这个判断,但她这时候要以安慰林清儿为主,便打住猜测道:“总之,看来你男人的处境,应该比我们想象的好,你回去安心等待就是了,说不定过几天他就出现了呢。”
  “托娘娘吉言了。”林清儿轻声说一句,强笑道:“算了,不胡思乱想了,官人吉人自有天相,会平安无事的。”
  “这样想就对了。”张氏赞许地点头笑道。
  这时候,车驾到了王家,林清儿下车,待车帘放下,张氏的脸上的笑容渐渐敛去,换上一副沉思的表情。在通州发生的事情,虽然被严密封锁消息,但朱瞻基是亲历者,自然会禀报父亲,张氏也是有所耳闻的,本来都说是对方挖了个大坑,要陷害王贤和她夫君,谁知到最后,却让皇帝看了一出婶侄乱,朱棣雷霆大怒,把朱瞻圻打了个半死,圈禁宗人府不知死活,她那妯娌赵王妃,听说也已经没脸见人,上吊死了。
  这出皇室丑闻,自然是不折不扣的惨剧,但对太子一家来说,则是逢凶化吉了,张氏还特意去庙里烧了香,感谢佛祖保佑、遇难呈祥。可她心里却是不信有神佛的,知道这一定是有人在捣鬼,而捣鬼的人,八成就是王贤那班属下。
第0701章
风向变了
  这里面的勾当,对局外人来说难以琢磨,但身处其中一方阵营的人,却是再清楚不过,哪怕没有证据,太子妃也明白,在里面捣鬼的一定是王贤的手下——正如哪怕没有证据,她也会认定,当初劫持徐妙锦、逼迫王贤上船,要给父皇好看的,正是汉王和纪纲的人。
  对于侄子和妯娌的下场,张氏并没有什么不满,因为她知道,要是没有挫败对方的阴谋,她的丈夫和儿子,乃至全家的下场会更惨。从来没有一个废太子能幸免,何况太子的两个弟弟,已经是这般地丧心病狂……
  她真正担心的,是王贤和徐妙锦之间,到底发生了什么?本来她只是有一点瞎猜而已,可看了徐妙锦在林清儿面前的表现,实在太像做贼心虚咯!
  想到那种可能,张氏不禁打了个寒噤,赶忙搓搓脸,小声嘀咕道:“但愿是我多心了,是我多心了……”想法没得到证实之前,她连太子都不能讲,只能先看看再说,但愿是自己想多了……
  徐妙锦只见了太子妃和林清儿她们几个,之后的客人便全部挡驾了。包括太子和汉王,都被她的侍女以真人受了惊吓,需要调养,待日后再相见,给挡在了门外。两位贵不可言的千岁殿下,也只能老老实实打道回府,谁让那可是他们亲小姨呢……
  不过朱高煦出来时,正好碰上朱高炽从车驾上下来,汉王殿下登时黑着脸走上前。打那次金川门事件之后,两人这还是头一次照面呢。
  朱高炽微笑地看着自己的二弟,徐妙锦安全归来,自己最大的危机解除,由不得他不高兴……
  朱高煦阴沉着脸看着肥猪似的朱高炽,恨不得把他点了天灯。这次偷鸡不成蚀把米,把儿子赔进去不说,还把自己的脸都丢光了!虽然朱瞻圻的事情被严密封锁消息,永远不可能公布,但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何况又是传播最快的桃色新闻。
  那件事早在京城一个个公卿文官的小圈子传开了……
  “二弟,你来看小姨啊。”见朱高煦不开尊口,朱高炽只好先开口道。
  “哼。”朱高煦哼一声道:“小姨谁也不见,你也请回吧。”
  “哦。”朱高炽轻轻点头道:“小姨不见归不见,为兄还是要问候一声的。”说着就要在两个小太监的搀扶下上前。
  兄弟俩身影交错时,朱高煦突然厉声道:“朱高炽,你还有人性么?!”
  “二弟,”朱高炽微微皱眉道:“为兄怎么就没人性了?”
  “有人性你能那样搞自己的侄子和弟妹?”朱高煦压低声音,双目喷火道:“还故意让父皇看到,你还算人么?!”
  “你说什么呢?”朱高炽登时沉下脸来,胖脸上怒气勃发道:“我是什么样的人?岂能做出那种事?!”太子殿下点点头、强抑住怒气:“二弟,我知道你现在很愤怒,发生这种事呢,谁也不希望看到,但既然发生了……”
  “看看,明明就知情吧,刚才还装作不知道的。”朱高煦一脸讥讽道:“就当不是你干的,自己家里出了这种丑事,你这个当大伯的还能笑得出来,说你不是人还冤枉你怎得!”
  “我之所以装作不知道的,是不想让丑事外扬!”朱高炽愤怒地哆嗦着腮帮子,“出了这种事,你让我怎么问你?你还嫌不够丢人就继续吵吵啊?弄得满城皆知你就高兴了?!”
  “你……”太子一番话说得汉王无言以对,咬牙切齿了一番,方黑下脸道:“别在这儿装成局外人了,今日受你的奇耻大辱,来日必将加倍奉还!你就等着吧!”说完一甩袖子,气冲冲地走了。
  朱高炽险些被汉王那一袖子抽个趔趄,得亏左右忙把他扶住,太子殿下养气功夫再好,面色也很不好看。好一会儿才定定神,整整衣冠,亲自与守门的道姑说话,道姑对太子殿下十分恭敬,不过还是拦了他的大驾。
  太子并不意外,让左右将一些滋补的药品奉上,又让道姑带话问安,便离开了天香庵,打道回府。
  回到太子府时,朱高炽听闻杨士奇和薛居正来了,便让人请他们到书房,自己更衣之后,也在朱瞻埈的搀扶下,到书房与两人相见。
  “殿下,听说徐真人安全回来了。”两人一见朱高炽,都起身恭喜道:“真是吉人自有天相。”这夸得好,把徐妙锦和太子都夸上了。
  “呵呵,是啊,孤这心里的大石头总算落地了。”朱高炽勉强地笑笑,摆摆手道:“二位都请坐……”
  杨士奇和薛居正本来都望着太子,满以为可以君臣共喜,却发现太子殿下并没有他们想象的那般兴奋,而是有些精神不振地落座。两人都有些诧异,便安静地坐下,等朱高炽开口。
  朱高炽揉着太阳穴,感觉脑袋不那么昏沉了,才发现二人不说话了,他忙放下手,“抱歉二位,忽然有些头疼,你们有什么事?”
  “殿下,京城已经戒严半个月,给百姓的生活造成极大的不便。”薛居正看杨士奇没有开口的意思,便先道:“如今真人已经平安归来,是不是意味着危机可以告一段落,能解除戒严了呢?”
  “唔。”朱高炽颔首道:“我觉着可以,杨师傅意下如何?”
  “臣也是这个意思。”杨士奇忙点头道。京城戒严名义上是为了防止徐妙锦、朱瞻圻、赵王妃被掳的事情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但在具体执行中,已经演变为汉王的人控制京城防务、纪纲的人趁机扩大势力的行动,文官们自然巴不得赶紧解除戒严。
  “那就解除吧。”朱高炽点点头,却又自嘲地笑道:“只是不知道,多少人会遵孤这道令旨……”
  杨薛二人听了太子这话,俱是心神一震,不过两人所想的却不尽相同。薛居正想的是,局势居然败坏若斯,真的政令不出太子府了么?杨士奇惊讶的是太子的态度——这跟太子一贯的强调兄友弟恭、兄弟怡怡的作风,着实大相径庭啊!
  莫非太子下定决心了?杨士奇的目光登时凝重起来。
  朱高炽像是察觉到自己失言,忙笑道:“我这头昏沉的很,说了什么胡话你们别当真。薛府尹,解除戒严的事情就拜托你了。”
  “是,为臣告退。”薛居正自然知道太子这是送客了,便起身告退。
  “埈儿,代我送送薛大人。”朱高炽点点头,吩咐二儿子道。
  “是,父亲。”朱瞻埈应下,陪着薛居正出去。
  薛居正和朱瞻埈一走,书房中只剩下太子和杨士奇。
  杨士奇与太子的关系,在外人看来十分一般。两人之间并无私交,逢年过节杨士奇也从不登太子府的门,与其余曾在东宫讲过学的大学士截然不同,不过不这样,永乐皇帝也不会每次出巡,都让他留下来辅佐并监视太子。
  但其实,那只是杨士奇为官做人,都异常谨慎罢了。这跟他的经历有关……跟那些年纪轻轻就中进士、点翰林、意气风发、天王老子第一我第二的同僚不同,杨士奇的人生十分坎坷,他出生在兵荒马乱的元朝末年,生下来就面对饥荒和战乱,一岁没了父亲,后来随着母亲改嫁,有了个后爹。
  他的继父严厉高傲,从来不会给他好脸色看,这一点,即便当时才五六岁,杨士奇也能清晰感觉得到,他唯一能做的,就是每天都小心翼翼,尽量不去惹祸,以免给自己和母亲带来麻烦。
  不过再苦再难,杨士奇都没放弃读书。因为只有读书才能考取功名,改变自己和母亲的命运。而且他的天资确实很高,十五岁就考取了秀才。只是读书实在是个花钱的事情,由于家境贫困,他不得不中断学业,去乡村私塾当老师。不过那是国朝初年,人才奇缺,朝廷不得不在秀才中直接选拔官员,杨士奇也因此得以在县里做了个训导。虽然是不入流的官职,但怎么说也是个官了。
  可惜不久之后,他竟然不小心把学印丢了,在这个年代,当官的丢失印信可是重罪,又恰逢朱元璋杀人如麻的年代,杨士奇一害怕,竟弃官逃跑了……
  之后他流落江湖十几年,有家不敢回,到处东躲西藏,直到建文改元、大赦天下,才摆脱了囚犯的身份……不过四处漂泊也不是全无好处,他凭着深厚的学养,结识了不少文人名宿。
  后来建文二年,朱允炆召集天下儒生,撰写《太祖实录》,三十六岁的杨士奇也因为史学功底扎实,被保举为编撰,彻底上岸洗白。之后因为学养深厚、人品贵重,得到了《太祖实录》总裁官方孝孺的赏识,居然一举提拔他为副总裁!
  虽然这个副总裁没有品级,但却意味着他得到文官们的承认,接纳他作为他们的一份子,而且位于很高的层级,这才终于算是熬出了头。
第0702章
杨士奇
  生活是最好的老师,磨难是最宝贵的财富。
  因为有了幼年丧父、寄人篱下、落拓江湖的前半生,人到中年才步入官场的杨士奇,才会比别的官员更加老成持重,谨言慎行,总能在危机到来之前就避开,化不利的局面为有利——到了永乐朝,他竟然没有受到方孝孺的牵连,还与解缙等人一起被任命为大明朝首任内阁的七名大学士之一,成为了朝廷重臣!
  尽管被称为解缙之后,大明朝最聪明的人,但杨士奇和解缙完全不同,就好比这场旷日持久的嫡位之争,他和解缙都拥护朱高炽,但解缙十分高调,唯恐天下不知道他是保太子的,最终惹来杀身之祸。杨士奇就谨慎得多,他是太子的忠实拥护者不假,平日里却谨言慎行,根本不表现出来。虽然精于权谋诡计,却从不出风头,把表现的机会都留给别人,平时绝不跟太子来往,所以才会得到皇帝的信任……
  好比去年的东宫迎驾事件,东宫辅臣一股脑下狱被关到现在,杨士奇却只在诏狱里睡了一晚,便被特旨开释,官复原职。转过年来皇帝北巡,他又一次被任命为留守大臣、辅佐太子,依然深受皇帝信任。
  杨士奇虽然是如假包换的太子党,但他深知欲速则不达的道理。在别的文官争着抢着向太子表忠心的时候,他却跟太子保持距离,一心侍奉皇帝。这样皇帝对他十分信任后,自然会在出巡的时候,将辅佐监视太子的任务,交到他的肩上。这时他便可名正言顺地与太子接触,而因为他深受皇帝的信任,对太子的价值和作用,远比那些部堂高官还大,太子自然对他格外看重。所谓后发而先至,就是这个道理。
  通常来讲,两面讨好的结果,就是两面都讨不到好,但在杨士奇这种牛人这里,却可以左右逢源,两面都把他看成好人。比王贤那种到处得罪人的玩法,要高明出不知多少。
  而且杨士奇也不是一味的左右逢源,他总会在关键时刻给太子巧妙而隐蔽的帮助,多次在皇帝就要对太子下手之际,出言替朱高炽消弭灾祸于无形,让太子铭感五内,无比尊敬、无比信任。
  “殿下到底为何事忧愁?”杨士奇问道。
  此刻书房中只有君臣二人,朱高炽自然不再掩饰,苦着脸道:“方才孤去探望小姨,结果碰上了汉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78/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