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901

  很快他们便不用犹豫,因为下一瞬,神机营的将士便从两翼撤出战场,明朝最精锐的骑兵——三千营,在朱棣的率领下,挥舞着马刀冲向敌兵!
  这可是皇帝带头冲锋啊,大明朝的九五之尊,现在居然拿起刀,和普通士兵一起冲锋,还身先士卒,冲在了最前头。皇帝做出这样的表率,哪里还有人不拼命呢?三千营的骑兵们各个奋勇争先,如一头头猛虎扑向敌军!双方在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上,展开了殊死搏斗!
  这要比方才那种单方面屠杀,场面要残酷得多。在战马嘶鸣跳跃中,彪悍的瓦剌骑兵,和明朝骑兵一边大吼着,一边疯狂地挥舞着武器生死相搏!蒙古兵手里自然是弯马刀,明军手中却是清一色的狼牙棒。这是朱棣在战争中的经验之谈……他发现高速移动的骑兵对决中,使用狼牙棒的一方是占有优势的。因为马刀只有单面开刃,狼牙棒却是个满是尖刺的大铁砣子,无论哪一部分击中对手,都会手折脚断,血花飞溅……
  瓦剌骑兵虽然在绝境中爆发出无穷的战斗力,马刀飞舞,一下就能砍掉明军士兵的头盖骨,但是他们在神机营的打击下,失去了最宝贵的冲击力,现在更是三面遭受明军的猛烈攻击,其中正面的明军竟然是和他们一样的蒙古骑兵,而且比他们还要勇猛!这让他们倍感绝望……
  在付出不小的代价后,三路明军骑兵,终于堪堪把瓦剌骑兵挡了下来!一旦瓦剌骑兵失去机动,明朝这边的兵力优势便显露无遗。两路各数万步军已经包抄过来,眼看就要将瓦剌骑兵彻底包围了!
第0323章
猛皇帝
  战场上,朱棣骑着巨大的战马,身披宝甲,手提长刀,威风凛凛。他并不是做做样子,而是冲在最前线,已经砍翻了好几个瓦剌骑兵。虽然有侍卫们舍生忘死的护卫,但战场上刀剑无眼,他又这么显眼,还是十分的危险。
  朱棣是个能拼命的皇帝,当年靖难之役,他次次身先士卒,不知多少回身陷重围。现在当了皇帝,都已是天命之年,还亲自提刀上阵砍人,这份彪悍劲儿,在历代王朝的皇帝中,自称第二,没人敢争第一。
  但有人不禁要问,至于么?你都已经是皇帝了,麾下猛将如云,何必要亲自上阵呢?答案是至于,就像当年靖难之役,他以一军之力硬撼朝廷百万大军,不身先士卒别人根本不会跟着拼命一样,现在当了皇帝后,朱棣当然不想再拼命,但他还是有不得不拼的原因……
  因为大明军队的战术十分复杂,先以步兵诱敌,待敌人冲锋之后,再换成神机营一阵猛轰,当对方被打懵时,两翼重骑兵对敌展开夹击,同时神机营撤出战场,最强大的骑兵三千营从正面进击,与五军营、龙骧卫一起围殴对手。
  其实在大明建国初,徐达、常遇春、蓝玉等人,只靠骑兵就可以完全压制蒙古骑兵,一个冲锋,就能撵得对方落荒而逃,根本不用这么复杂。但大明立国几十年来,优渥的生活条件,削弱了官兵的战斗力,已经难以在马上对蒙古人取胜了。朱棣正是敏锐地察觉到这一点,才引入了枪炮、采用了复杂的战术,以此重新建立起对蒙古骑兵的优势。
  但无论是枪炮还是复杂的战术,都对士兵有极高的要求,无畏的胆魄和良好的执行力是必不可少的。说白了就是,他们必须在战场上拿出平时训练的大致水平来,一旦战术执行不到位,就成了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不用敌人来攻,便先自乱了阵脚。
  朱棣自家人知自家事,大明朝再没有徐达、蓝玉这样的大帅,能让士兵临阵不慌,甚至有超水平发挥,只有个张辅还可用,却在交趾平叛,所以他不得不亲自上阵,以皇帝之尊亲冒矢石,来激发将士们的勇气。
  这招虽然冒险,但绝对管用!还有什么比皇帝亲自提刀砍人,更能激发将士斗志?看到朱棣身先士卒冲上去,将军们哪个敢畏缩不前?全都披挂上阵、提刀和瓦剌人拼命!士卒们更是血往上涌,连皇帝都不怕死,我们还有什么好怕的?跟着这样的老大,就是死了也值!
  忽兰忽失温的大草原,已经变成了戾气冲天的杀戮场,所有人都忘掉了生死,只知道机械地挥舞着兵刃,带起纷飞的血雨,残肢碎肉漫天飘洒,这时候人已经不是人,变成了嗜杀的野兽。即使掉下马来依然酣战不休,没了兵刃,就抱住敌人,用牙咬、用脚踹!至死方休……
  如茵的草地早就被践踏成稀泥,又被血流染成诡异的紫黑色,战场上的空气令人作呕、令人窒息、令人恐惧,寻常人看一眼,都会魂不附体!
  战斗变成了绞杀,变成了意志的较量,就看双方谁的神经更坚韧,谁更能忍受牺牲、谁能坚持到底,胜利就属于谁!
  瓦剌军队后方的高山上,马哈木已经面如白纸,口中喃喃道:“不是这样的,不是这样的……”这场战争从一开始,就按照他的思路发展,直到结尾前的一刻,仍然一切顺利,却在最后一刻发生了逆转!
  在他的谋划里,这应该是一场伏击战,一场歼灭战,三万铁骑从高处俯冲而下,滚滚洪流摧枯拉朽,将明军冲个稀巴烂。然而现在是,大军冲下去之后,不仅没有把对方冲个稀巴烂,反而被人家三面包围,陷入了缠斗!
  他猜到了开头,没猜到发展,但已经能够看到结果……明军的战斗力有所退化,蒙古人的战斗力退化得却更加厉害,他们早已不是成吉思汗的上帝之鞭了。从元朝末年,就不断败在汉人手中,早就没了那份天之骄子的必胜之心!而且明军那边,是皇帝在带头砍人,皇帝不退,将士们自然死也不能退,瓦剌军这边,马哈木却躲在后方,双方对将士的激励高下立判,越是在煎熬考验的时刻,这种差别就越是明显!
  “大哥,不能再打下去了。”太平急了,他的部族被安排打头阵,损失也最大:“明军的步兵一旦包抄到位,我们就被合围了,所有人都逃不掉!”
  “明军这是围三阙一……”马哈木咬牙切齿道:“目的就是让我们撤退,我们一撤就败局已定了!”
  “怎么会呢大哥,”太平忙大声道:“我们撤退的速度要比明军快,待重新集结起来,我们就和明军打游击,拖也能拖死他们!”
  “二哥说得有道理。”博罗也看不下了,称霸草原的梦想固然诱人,但在弱肉强食的草原上,保存实力才是第一位的,“大哥,别忘了还有阿鲁台!”
  马哈木原本还硬挺着,听到阿鲁台三个字,登时打了个激灵,这一仗已然无法取得预想的完胜了,最多是杀敌一千、自损八百的惨胜,那样的胜利有什么意义?会被阿鲁台趁病要命的!
  “大哥,快下令吧!”两个弟弟苦苦哀求下,他终于颓然道:“撤!”
  呜呜的号角声响起,早就要支撑不住的瓦剌骑兵如蒙大赦,纷纷掉转马头就跑。要说怎么是马背上的民族呢?换了别的军队,这一下非得互相践踏,死伤枕藉不成,但瓦剌的骑兵轻巧地掉转马头,不仅没有碰到同袍,还将掉下马来的族人拉到马背上,以令人瞠目结舌的速度,潮水般退去。
  更惊人的还在后头,当冲出十里地后,便见无穷无尽的马群,正静静地在那里吃草……每个蒙古骑兵都有几匹马,以持续不断地保持冲击力,他们只是打起呼哨,那些马匹便跟着他们跑起来,跑着跑着,马群自动找到了各自的头马,瓦剌骑士们就在高速行进中换了马,以更高的速度向远方奔去,简直是神乎其技。
  高山上,见大部分手下安然脱险,兄弟几个松了口气,马哈木对两个弟弟道:“你们说的对,留得青山在、不愁没柴烧,我们退到铁山再说!”
  “嗯。”太平和博罗点点头,三人也骑上马,在众卫士的簇拥下,快速消失在战场上。
  这一仗虽激烈却很短促,辰时开战,不到午时瓦剌军队便已经撤走。明军大胜,斩其王子数十人,杀伤瓦剌军万余人,此等辉煌的战果,更甚于永乐八年那次,但朱棣毫不满足,断然下达了追击令!然后便亲率更换了战马的三千营,衔着瓦剌军队的屁股猛追上去!
  大胜之下,明军士气高涨到极点,见皇帝已经追了出去,其他将领自然不能落后,纷纷换马后,带领骑兵全速追击……世上还有比痛打落水狗,更加过瘾的事儿么?这等于白捡战功啊!
  于是正午的大草原上,便出现了几万骑兵在前面逃,几万骑兵在后面追击的壮观景象。就这样一追一逃,卷起漫天的烟尘!
  马哈木和他的手下郁闷坏了,本以为明军象征性地追一下就行了,哪知道竟然像疯狗一样,死死咬住他们不松口。按说逃跑应该是他们的强项,但是被撵和撵人,那是截然不同的两种滋味,被撵的一方一刻不敢松气,心理压力实在太大了。
  好在他们在骑术还是占上风的,过午时分,渐渐拉开了距离,黄昏抵达百里之外的铁山时,后面再看不见明军的踪影。
  从中午到下午,他们逃出了一百里,全都疲累欲死,马哈木决定在铁山扎营,休息一晚,探听一下消息再说。
  消息很快就到了,惊慌失措的斥候飞驰而至:“明军已经到了十里之内!”
  “什么?”马哈木正在烤一根羊腿,登时把羊腿掉在地上。
  “大哥,我们快逃……哦不,快走吧!”太平和博罗急忙道。
  “不,就在这里结阵,靠山势迎击他们!”马哈木却有他自己的考虑……这场大战举世瞩目,自己如此狼狈不堪,以后还怎么在江湖上混?他鼓起勇气,准备趁明军疲惫,靠地势赢一场,挽回一点面子再跑。
  “还打?”两个弟弟脸色都变了。
  “怕什么,这里有我们的营寨,而他们来的都是骑兵,神机营不可能赶到这里。”马哈木道:“而且我们在山上,他们要打我们必须下马,一旦下了马,那些狼牙棒就成了累赘,我们的马刀却依然轻便,你们说,我们怎么能不赢!”
  “有道理……”两个弟弟被说服了,心中却未免嘀咕道,上次你也这么笃定来着……不过他们之所以同意,其实还是因为对自己逃跑有信心。打不过,逃就是了,万一要是能赢呢?
  “好了,赶紧结阵吧!”马哈木站起身来,咬牙切齿道:“这次,要一雪前耻!”
第0324章
勇追穷寇
  朱棣率领前军,是黄昏时分抵达铁山的,在大胜的鼓舞下,将士们追出了一百里,此刻终于有些疲劳了,朱棣下令,所有人赶紧吃一把炒面,等大部队一到,即刻发动攻击!
  “陛下,将士们都累坏了……”前军都督刘江,不得不劝谏道:“不如歇息一晚,明早再攻击。”
  “不行!”朱棣却断然道:“破敌就在今晚,明天就攻不下来了!”
  众将愕然,只听皇帝沉声道:“一者,我军又是作战、又是追亡逐北,不休息还能坚持下去,休息一晚,明日会更疲劳。二者,对方已成惊弓之鸟,稍一惊吓,就会崩溃。但必须趁天黑他们摸不清我们的虚实,还停留在几十万大军的印象上进攻,才能达到这个效果。一旦明日天亮,他们看到我们的人数并不比他们多,会变得大为镇定。”顿一下道:“三者,他们居高临下,又各个都是神箭手,天亮了我们进攻,将士们岂不成了活靶子,还是借着夜色的掩护进攻,能大大减少伤亡!”
  听了皇帝的理由,众将都被说服了,便各自回去动员将士,开始准备进攻。朱棣拄着宝剑,站在山包上,望着天边残阳如血,一张被硝烟熏黑的脸上满是坚毅,只有离他最近的内侍王彦,才能看得到皇帝眼里的焦虑。
  作为贴身太监,王彦知道朱棣如此拼命,归根结底是因为除了速胜、大胜之外,明军别无选择……瓦剌人就算输了今早的大战,他们依然可以采取防御和游击的策略,求一个不胜不败的平局。但对明军而言,平局就意味着失败,因为后勤的问题,他们根本没有和敌人对峙的本钱!若是到时候没解决敌人就撤军,那么在茫茫大草原上的千里归程,就会是大部分明军的断魂路!
  这说法一点不夸张,因为明军很难在瓦剌军队尚有战斗力的状态下,安全撤出战场。因为这个年代各军通讯困难,任何阵前撤退都很难是有秩序的撤离……当然习惯了逃跑的蒙古人是个例外。就算训练有素的明军,勉强能维持秩序,但劳师远征前来,没有取胜便撤退,在将士们心里无疑就是失败……军心一旦动摇,蒙古人哪怕一次虚张声势的冲击,都可能引起一场各人争先恐后的大溃败,比如淝水之战。
  所以摆在朱棣面前的只有一条路,就是迅速战胜瓦剌,才能平安撤离蒙古草原!
  正是因为明确了这点,他才亲自提刀上阵砍人,又亲自带队追到百里之外,现在又要连夜展开攻势,就是要一鼓作气,将马哈木彻彻底底地击败,绝不给他缓过劲儿来、转过筋儿来的机会!
  都说好的军事家,都是深谙心理学的,朱棣便是个例子,他敏锐洞察到马哈木一直沉浸在大汗梦中不可自拔。今日虽然遭遇一场失败,但主力尚存,就不可能马上转性,定如赌徒一般,失去理智地急于翻本!
  一旦让他过了今夜,睡一觉醒来,可能就会把大汗梦抛到脑后,认清自己就是个流寇的本质,那才会是大明军队的噩梦呢!
  所以朱棣才会说,取胜就在今夜!过了今夜,胜利就渺茫了……
  明军在进攻前,遇到最大的问题是缺兵少将……这一点不奇怪,追亡逐北,本来就没有队形可言,甚至有的部队追错了方向也太正常。待到酉时末,明军终于集结起两万人马,朱棣说差不多了,就用这两万人进攻,后来的让他们不要下马,准备追击吧!
  这次将领们好劝歹劝,终于把皇帝给劝住,请他在后方观战,由他们来组织进攻。朱棣虽然是亡命徒的性格,但不会白白冒险。攻坚不是闹着玩的,那是拿人命去填,多少护卫都没用。而且黑灯瞎火的,将士们看不到他,激励的效果大打折扣,何必去冒那个险呢?便顺水推舟地答应了将军们的请求,让汉王替自己上阵。
  不管怎么说,朱高煦是一员猛将,早先在忽兰忽失温,他带着麾下杀了个七进七出,把敌军左翼捣了个稀巴烂,如今已是浑身浴血,在火光下状若厉鬼。他和宁阳侯陈懋兵分两路,陈懋率三千人在左路佯攻策应,自己则集中兵力,强攻瓦剌阵营的右边。
  瓦剌的营寨前火把照天,亮如白昼,而且知道他们近在咫尺,所有人都枕戈待旦,根本没有人会睡觉,所以明军没可能偷袭,只能强攻!在汉王殿下的指挥下,他们十人一组,高举着盾牌,抱着圆木冲向敌军的营墙。
  朱棣也不是不会犯错的神仙,至少他就算错了一点……在无数松明火把照亮下,瓦剌人的弓箭如飞蝗一般,虽然射程远远不如白天,但因为更密集距离更近,还是居高临下,杀伤力却是大增,甚至可以洞穿明军的盾牌!
  虽然瓦剌的营寨,在大明人眼里简陋的可笑,甚至连他们行军中扎下的大营都不如,但是还别不服气,就这一道简陋的营墙,就让明军付出极大的代价,冲在前面的将士纷纷中箭仆倒,几乎是眨眼之间,瓦剌军的营墙前,就躺满了中箭的大明将士。瓦剌军的箭雨却丝毫没有停歇的意思。白日里他们没有机会展示的射箭本领,在此刻终于尽情释放出来!
  朱高煦两眼通红,亲自带兵冲上去,却依旧无济于事,若非他的亲兵拼死相护,大明朝的汉王殿下,就要死在这一场了!
  朱棣在远处望着战局焦灼,把自己身边一千名亲兵派了上去,这些士兵在指挥使吕兴的带领下,逼近了瓦剌阵营,这才从背上取下武器——竟是清一色的制式火铳!装药填弹后,熟练地瞄准射击!
  当密集的火铳声响起,蒙古人登时惊呆了,不是说明军的神机营还在远处么?!马哈木显然对神机营不太了解,不知道其编制中还有一千骑兵!就这个不明就里,害惨了瓦剌将士,黑咕隆咚也看不清有多少明军,他们以为对方还是万枪齐发呢!白日里那人倒如割草的恐怖的场面,登时浮现在众人眼前,恐惧一下笼罩在营寨上空,瓦剌人再也顾不上射箭,纷纷趴下躲避明军的枪林弹雨!
  实际上,黑咕隆咚,距离又这么远,明军根本打不死几个瓦剌人,但白日里的印象过于深刻,把他们全都吓趴下了!这就是朱棣所谓的惊弓之鸟!
  明军抓紧这千载难逢的良机,也不拿盾牌了,扛着圆木就冲到营墙下,当瓦剌军反应过来,再次起身要射箭时,却已经晚了……圆木轰然撞在脆弱的营墙上,蒙古人的土木工程显然不过硬,一下就被撞开了个口子。随着更多的圆木撞了上来,整段营墙都摇摇欲坠,瓦剌士兵再也没法在上面射箭,纷纷跳了下来。
  随着撞击越来越猛烈,营墙终于轰然倒下,明军蜂拥而入,瓦剌军的防线全面失守,然而瓦剌人已经意识到,再退却就要彻底失败了。三位头领也学明朝皇帝身先士卒,带着手下与明军在营中展开了顽强的搏杀。
  瓦剌军营里杀声震天,双方将士混战在一起,不管是火把通明处,还是没有光的黑暗处,到处都有两军士兵在贴身肉搏,许多人甚至被杀红了眼的友军误杀了!
  战斗已经白热化,在这种刺刀见红的步战中,明军的狼牙棒明显不如瓦剌军的马刀好使,明军的伤亡十分惨重,都督马聚受伤,都指挥满都力等高级将领都连续战死,遑论一般士兵了……
  朱棣的圣驾已经移到了前线,这位战争天才竟然趁着外围被己方攻陷,将一千骑兵,而且是重骑兵带上山……在之前的观察中,他便敏锐地发现,瓦剌军营内适宜跑马,是有条件发动骑兵冲击的。
  见战局陷入胶着,朱棣立即亲自率领重骑兵发起进攻……他这次的判断完全正确,瓦剌军队的扎营水平实在不敢恭维,连要防止骑兵踏营的基本措施都没有,当一千重装骑兵冲起来,便再也无法阻挡,热刀切黄油一样,径直突入大营深处!胆敢阻挡的瓦剌士兵,都被直接撞飞,当然一些明军士兵闪避不及,也被误伤,但这是战场,战局是第一位的,官兵的生死并不重要!
  明军有了重骑兵,就像有了主心骨,将士们跟着重骑兵的身后杀进杀出,任何瓦剌军队都一触即溃,各处防线均告失守。明军则趁机发动了总攻,在他们全线攻击之下,瓦剌军队抵挡不住,眼看就要被围歼了,三位头领见机最快,掉头就跑!一见头领都跑了,瓦剌军还有什么理由坚持?立即全线崩溃,四散而走!
  这时候朱棣令旗一挥,后抵达战场的骑兵部队立即出发,当他们绕过两座高山之后,与刚刚骑上马,重新集结起来的瓦剌军发生了遭遇战,瓦剌军这次连作战的勇气都没有,几乎是一触即溃。
  明军连夜追赶,砍杀溃逃的瓦剌军队,丰城侯李彬等人一直追到土刺河,在那里生擒了数千名瓦剌士兵,俘获了瓦剌战马上万匹……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