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官人(精校)第20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00/901

  众军官无言以对,他们本来以为,练习站立如儿戏一般,但当看过那些标兵的表现后,都涌起一种的强烈感受——铁军似乎是这样炼成的。
  他们看向王贤的目光,也多了几分服气,毕竟能练出这样的标兵,绝非常人所能。看来姚广孝的徒弟,还真有些名堂呢……
  “没话说就滚去吃饭吧。”王贤目光扫过众官兵道:“回去要士兵按照大纲放松,不然明天非拉稀不可。”
  当天晚饭时,破天荒的,每队的三名训练官坐在一起,没有去找自己的小团体。因为现在各队之间,是竞争关系了,同队的官兵才是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的。这种关系的存在,让将门子弟和武举人们只能放下傲慢与成见,至少在这两个月里同舟共济,争取让本队名列前茅。
  饭桌上摆着丰盛的饭菜,训练官们却食不甘味,满心都是明日如何操练,才能达到那些标兵……一半的水准。后来他们陆续想通了,要想达到标兵一半的水准,最好的办法莫过于向那些标兵求教。
  草草吃过饭,各队的训练官便往中军营涌去……他们已经打听到,标兵队就是军师的亲兵队……正碰上标兵们吃完饭往回走。训练官们二话不说,一拥而入,两三人围住一个,倒把标兵们吓了一跳。有曾经在怡红阁交过手的,还以为对方是来报复呢,一拉架势就要开练!
  却见那些训练官各个满脸堆笑地问道:“这位兄弟贵姓?”
  “姓吴,怎么?”
  “太巧了,我妈也姓吴,咱们可得好好聊聊,说不定还是失散多年的亲戚呢。”
  “……”那姓吴的标兵不容分说,便被拉走了。
  “兄弟吃了么?”
  “吃了。”
  “肯定没吃饱吧,我那有烧鸡板鸭,走,咱去好好吃一顿。”
  “我吃饱了。”
  “没事儿,走两步又能吃得下了……”又拉走了一个。
  转眼之间,两百标兵被抢得干干净净。训练官们把他们拉回各自的营房,虚心求教开了。
  “兄弟,你们到底是咋练的?”军营各处,都进行着这样的对话:“怎么能站得那么直,那么久呢?”
  “没啥,就是多练呗。”标兵们早得了王贤的命令,让他们知无不言:“一开始我们也站不了多久,但有了第一次,以后就轻松多了。这样每次一点点延长时间,从一刻钟、两刻钟到三刻钟,直到半个时辰、一个时辰,渐渐就坚持下来了。”
  “那得多长时间才能练好呢?”
  “我们用了将近两天。”标兵们道:“一般的士卒得三四天吧。”他们是周新严加训练了两年的成果,各方面素质都比一般士兵强许多。但这话却被训练官们当成是瞧不起他们,一个个嘴上不说,心里暗下决心,非得也给你来个两天看看。
  “还有就是,你们是军师刻意挑出来的么?一个个都这么板正,我们手下里有罗圈腿,还有驼背怎么办?”
  “不是,我们之前也有这些毛病,为了纠正过来,那罪可是要多难受有多难受。”标兵苦着脸道:“好比我吧,原先就是罗圈腿,只能睡觉的时候用腰带,把我的两只腿直直地绑在一起,时间一长,腿型就纠正过来了……”说着黯然神伤道:“可暗地里流下的泪,就只有自己知道了。”
  训练官们自动忽略了最后一句,又问道:“那驼背的呢,怎么办?”兵士里很多农民出身的,整日劳作,年纪轻轻就不少驼背的。
  “有驼背的,也好说,站的时候背上绑个木头架子,强迫他不能哈腰驼背,几天下来就好了。”
  “原来如此……”训练官们一边点头,一边小声问道:“这都是军师想出来的法子?”
  “是啊。”
  “可真够……”训练官们刚要骂‘变态’,才想起这些标兵还是王贤的亲兵,忙改口道:“厉害啊!”赶忙又问道:“还有什么高招,说出来让我们开开眼?”
  “好!”标兵们便知无不言,将那些手指与裤缝间夹铜板,衣领上别针的招数倾囊相授,听得训练官们瞠目结舌。
  此时天黑,营房里的兵士们已经睡下,却不知为何总是噩梦连连……
  比噩梦连连更悲惨的是,第二天发现噩梦成真。
  翌日清晨,训练官们就把各自的兵士从营房里撵出来,拉到训练场上操练起来,这次他们目标有了、信心足了,花样也多了,兵士们的苦日子也到了……被操练得浑身酸痛、疲累欲死,甚至中暑晕厥的也不在少数。
  但一天天的操练下来,兵士们也渐渐地脱胎换骨,身上散漫的草民气息消失了,钢铁般的意志却一点点注入他们笔直的身姿中。
  朱瞻基每日在高台上俯瞰校场,最能直观感受到这种变化,他心悦诚服地对王贤道:“我终于明白拔军姿的意义了,泰山崩于前而色不改,虽千万人吾往矣!军人的魂就这样注入这群从没上过战场的新丁身上!”
  “咳咳……”王贤心说有那么厉害么?他不过是把自己当年大学军训时,教官的那一套搬出来罢了。
  “只是军师,这都五天了,还没有队伍过第一关,后头还有三十五关,时间怕来不及了吧?”朱瞻基和他说话时,都不禁用了敬称。
  “万事开头难,第一关过去了,后面就快了。”王贤却不着急道:“其实能让他们脱胎换骨,身上有了军人的气质,皇上应该就满意了。”
  “还是要把阵列好、行好,”朱瞻基巴巴道:“朱瞻壑、朱瞻坦他们等着看我笑话呢。”朱瞻壑是朱高煦的世子、朱瞻坦是朱高煦的三子。朱高煦见皇上给侄子组建幼军,便说自己的儿子也成年了,希望也给他们个锻炼的机会,朱棣很喜欢朱瞻壑和朱瞻坦,便让朱高煦把他俩安排在京军亲卫中锻炼。方山演武,这兄弟俩也会参加。
第0271章
人才
  终于,第五天里,有通过考核的队伍了,王贤赞许地看着三个晒得跟太孙一样黑的训练官道:“你们叫什么名字?”
  “回军师,末将程铮,字英杰,是唐朝凌烟阁功臣,卢国公程咬金的第十八代嫡孙!当年太祖皇帝打陈友谅时,我爷爷就是龙舟上的总旗,开国后升为都指挥使,去世后追封勇毅伯……”一个身材高大,目光灵活的训练官抢先答道。这是个将门子弟,但也不会像薛家兄弟那样,跟王贤横眉冷对,反而絮絮叨叨自陈起家史来。
  “咳咳,”王贤耐着性子听他说完,转向第二人道:“你呢?”
  “回军师,末将秦押!”另一个应该是武举出身,简短有力地回道。
  “你呢?”王贤看向第三个身材矮小,面色郁郁的年轻人,方才他看得仔细,这一个百人队,似乎是以他为首。
  “莫问。”那人淡淡道。
  “大胆!”已经被委任为军纪官的二黑,闻言大怒道:“轻慢上官该当何罪?”
  “军师误会了。”程铮程英杰忙帮着解释道:“他姓莫,单名一个问,字言之。”
  “原来如此,”王贤笑问道:“你们能第一个过关,不知道有什么窍门?”
  程英杰和秦押变了变脸色,前者讪讪道:“军师,能保密么?”
  “呵呵,也是。你们还要拿第一呢。”王贤笑道:“我不问了,不问了!”
  “军师误会了,我们的意思是,您能对外保密么?我们怎么会对您保密呢。”程英杰却竹筒倒豆子道:“其实说穿了也没啥,就是莫问兄弟发现了一个小窍门,简单说来六个字‘脚跟不要踩死’,当时不明所以,但我们的儿郎确实比别人站得轻松,不容易晕倒,练得自然就快。”
  “程兄,不要班门弄斧了。”那个叫莫问的,这才低声道:“这本来就是军师写在大纲里的,只是旁人没注意到罢了。”
  “我写在哪儿的?”王贤却问道。
  “要诀第七条,重心落于前脚掌,不要落于脚后跟。”莫问答道:“虽然不明白重心是啥意思,但我琢磨着,就是吃劲儿的部位。”
  “咳咳……”王贤不禁老脸一红,原来自己不小心,把后世的名词用出来了,抱歉道:“你说得对,就是吃劲儿的部位。”
  “后来士卒们还是不明白,莫兄弟就总结了这六个字,他们就都懂了。”程铮看看王贤道:“军师,您会保密吧?”
  “好吧。”王贤点点头,让人将第二阶段的大纲递给他们。
  三人接过来,行礼下去,迫不及待地打开一看,要求是训练‘稍息、立正、整齐、向左向右向后转等八项基本动作’,后面都有详细的大纲。看起来似乎好复杂的样子,赶紧收起喜悦之情,招呼手下加紧训练去了。
  第二天早晨,又一队通过考核的,这一队的三名训练官中竟然有薛勋,让王贤很是惊奇,问道:“你们是如何做到的?”
  两个武举官咂咂嘴,又看看薛勋,其中一个才小声道:“练不好就打,最差的不许吃饭……”
  “一群废物还是没比过人家,回去没饭吃了!”薛勋哼一声道。
  “我有言在先,不禁止你体罚,但不许伤人,更不准出人命,不然你再好的成绩也不作数。”王贤警告他道。
  “军中训练,哪有不许伤人的?”薛勋不服道。
  “这只是队列训练好吧?”王贤气得翻白眼道:“我会派一名军纪官盯着,不信你伤一个试试?”
  “……”薛勋两眼一眯,最终还是压下怒气,伸手拿过大纲,转身而去。
  接下来几天,又陆续有百人队过关。过关之后,训练官们欣喜的发现,虽然科目复杂了,但进度明显加快了,因为经过第一阶段的锤炼,兵士们已经有了很大的进步。在此基础上学习动作、领悟要领,似乎都变得不是那么难了。
  不过距离方山演武的时间也越来越近了,任务依然繁重无比,好在官兵们的竞争意识已经被成功地激起,不仅白天在校场上训练,晚上还要挑灯夜战,唯恐落在别人后头,就想抢到别人前头。
  朱瞻基虽然不清楚,这种争先恐后的气氛有多可贵,但还是感到深深的振奋,在他的吹嘘下,黄淮、杨溥、金问等人都来军营参观过,当他们看到校场上那热火朝天的场面,一支支严整的队伍,整齐划一的动作时,也都深深的震撼了。
  “这个王贤,有将才啊!”黄淮不禁赞道。
  “何止是将才,”金问更加高看王贤一眼道:“能让将门子弟和那些武举人放下成见、拧成一股绳,这份功力可以称相才了。”
  “你们发现没,王爷身边就缺这么个,能给他挣脸面的人!”黄淮看着两位同僚道:“我们这些两脚书橱,说就天下无敌,做就样样稀松。在皇上那里,十个顶不了这么一个!”
  “是啊。”金问深有感触道:“六部九卿、内阁学士在皇上耳边说一千道一万,抵不上人家汉王,在皇上跟前立一次战功。太孙有了这王贤辅佐,便可不让汉王专美!”
  “但殿下让他冒充姚少师徒弟的事情,会不会露馅呢?”杨溥却面带忧虑道。他所虑的是,一旦王贤露馅,必然名誉扫地,这样的人才再不能为我所用,岂不惜哉?
  “上次姚少师来给太子讲经,我就在一旁,并未听他提及此事,应该是已经默认了吧。”黄淮道。
  “不好说,姚少师性情古怪,谁知道到底是怎么想的?这件事还是解决了好,”杨溥皱眉道:“悬而未决总是个心事。”
  “也是。”黄淮点头道:“下次他再来给太子讲经,我干脆旁敲侧击一下,看看他到底什么态度。”
  “不是说,要的就是这份心照不宣么?”金问不解问道。
  黄淮和杨溥对视一眼,前者面露苦涩笑容道:“公疏毕竟还是年轻了,不知道所谓隐患,终究都会是被敌人抓住的漏洞。”
  “怎么讲?”金问问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00/901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