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437

  罗峰回想起了那一日,便觉得心痛如死,几十个兄弟,还都是军情处培养出来的好手,就这般死在了安庆城,值吗?或许值吧。
  “你刚刚不是问军令森严,为何我等还能如此猖狂饮酒吗?”
  “那我现在告诉你,这酒是大都督特许恩准,只为纪念战死的弟兄们,另外也是告诉你,你张远奇,是我复汉军用几十条性命才换来的,那就让我来给你做参谋长!”
第一百九十四章
战前摩擦
  自古以来守城从来都不是简单的困守孤城,那样的话其实很容易被攻破,真正的守城战术,从来都是以城池为中心,在外围阵地上构建大量的阵地,实现攻守兼备,如此守城方有胜算。
  对于岳钟琪这样久经沙场的老将而言,更是知晓这个道理,他不仅在城内部下重兵,还在黄石矶、石牌镇以及长枫岭都安排了士卒把守,主要便是以黄山余脉为依托,层层构筑阻击阵地,以达到迟滞宁军攻势的目的。
  想要攻打安庆城,其中黄石矶的位置便十分关键,此处的绿营守备李广才原本就是安徽本地人,一直驻扎于此地,手底下带着八百多个人,每日里便会在此处巡视一番,不过也只是巡视,其余的却浑然当做没看见。
  这一日李广才提着一个盒子到了黄石矶,不少零零散散的绿营士卒看到他后,便老老实实叫了一声大人,不过李广才却一副心事重重的模样,根本不愿意搭理。
  一直到一名个子稍微矮小的士兵看到李广才时,有些兴奋地从地上爬看来起来,大声喊了一句哥,随后殷勤的将李广才带来的一些吃食给解下来,道:“大哥,这些日子带来的酒肉似乎多了些。”
  李广才擦了擦手,随后望着其余的兵丁一眼,然后细细叮嘱道:“听说复汉军要打了过来,上面的大人们便给我们这些人多了些甜头,你且拿去吃喝。”
  “到时候仗打起来了,就赶紧跑,听到没,实在不行就投降,不过这话可不敢跟别人说,你自己心里有数就行了。”
  那矮个子士兵听到后,也就应了一声,随后便把食盒打开,说是赐下的好酒好肉,其实就是一壶浑浊的米酒,再加上一些不知道是什么东西的肉,却也让士兵吃得满嘴流油。
  阵地上其他的士卒看到这一幕之后,便远远地看着,默默吞咽着口水,他们别说吃肉喝酒了,就连那稀稀的米汤都不够,甚至有人已经出去劫掠过路的商旅和路人了。
  其实在黄石矶上驻守的绿营官兵,绝大部分都是安庆本地人,他们也不欲压榨乡里,可是自从九江一战过后,从九江跑回来数千士卒,再加上从浙江过来的一些士兵,这近两万人几乎都很难得到充分的后勤保障,常常有士兵出现饿死的情况。
  正因为如此,黄石矶上的绿营官兵也不客气,也不管所谓的父老乡亲,若是没得吃食,便下山劫掠杀人放火,与其说是兵,倒不如说是匪。
  黄石矶如此,其他地方更不用多说,自从九江之战过后,大概有数千溃兵顺着长江水道一路逃到了安庆,如今这些兵一个个摇身一变,就成了安庆的守兵,可是物资的短缺和军纪的废弛,让岳钟琪也没有什么好的解决办法,只能一变用着一边小心着,而且还让本地兵镇守外面防线,让外地兵守住城内,实现彼此制衡。
  岳钟琪的这番谋划不能说错,只是在实现的过程当中,却屡屡发现变了样子,至少原先的很多打算如今都已经泡汤了。因此以至于军心大乱,严格来说,在岳钟琪来之前,很多目标很明白自己的处境,心里更是斗志全无。
  李广才一边看着矮个子士卒吃,一边叹气道:“咱们这一仗也不知能不能活下来,只要你我兄弟当中,有一个人活下来,那也是赚的,到时候咱娘可就得靠活下来的人照料了。要是咱俩都死了,那咱娘可就没希望了。”
  “不管怎么样,咱们兄弟当中,至少得活下来一个,要不然愧对先人哩。”
  矮个子士卒咬咬牙,低声道:“哥,你放心,真要打起来,我拼死也得护你周全,家里少不得你。”
  正在兄弟二人商谈之际,却听到了一阵急促的马蹄声响起,并且越来越近,一名绿营士卒直接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大声嚷嚷道:“守戎大人,复汉军……复汉军来了!”
  这一消息却是将矮个子士兵心里一惊,手中的碗便掉落在地,这一消息实在是太过于不妙,却是让人有些反应不过来。
  李广才连忙道:“复汉军到了?还有多少里?”
  “约莫……不到五里……”那传信的绿营兵心里也颇为慌张,回答时也是结结巴巴的,不过缓一缓以后,心里倒也慢慢平静了下来。
  听到这话,李广才先是心里一松,随后又紧张了起来,还有十里地,想来也应该来得及。不过李广才心里明白,仅仅依靠自己这几百人,恐怕连个水花都砸不起来,除了向安庆求援,别无任何其他选择。
  至于坚守几日,或许一天,或许两天,或许一周,或许是永远。
  想到这里李广才便将自己的这个弟弟前往安庆城,就算见不到岳钟琪,也得先让其他人派来援兵,先把局势给稳住,不过对方还有十里地,想来时间应该也够了。若真的没有任何的援军前来,那么自家的弟弟,能够逃出去,也算不错了。
  只是做完这一切之后,李广才心里却又开始担忧,他们这些人被当成弃子的可能性还是很大的,若是岳钟琪不及时派遣大兵起来,恐怕机会真的会十分渺茫。
  战斗,厮杀,从来都是来得十分迅速,让人来不及做出任何的反映。仅仅只是一个时辰,复汉军便抵达了黄石矶,并将所有的清兵给团团围住了。
  此时的黄石矶上,已经开始出现了战斗,由于双方都没有投入重兵,严格来说仅仅只是一部分的先头部队,来打个前哨罢了,双方都很明白彼此的处境,因此也没有过多的废话,一时间枪炮声大作。
  随着一阵炮火的轰鸣,数十名复汉军举着刺刀,朝着清兵攻来,刺刀上发出的寒光,让人看着都感觉心里发冷。
  李广才望了一眼弟弟,终于万般无奈地叹了一口气,率领着手下的兵丁迎了上去,只是在复汉军的刺刀下,清军显得那般地无力,他们一个个倒在了刺刀下面,而更多的人还在继续向前发起冲锋。
  由黄石矶作为发端的安庆城之战正式爆发,而这一战的结果,却是非常关键,直接决定清廷与复汉军的彼此命运。
  双方都在等待着,等待着那个关键时刻的到来。
第一百九十五章
身后名
  康熙的行辇一路从庐州出发,已经行进了多日,只是士兵并没有在庐州过多停留,因此士气依然显得有些低落,特别是对于绿营兵,他们只是简单领了一些草袋,每日里生火取暖,身上的号褂依然显得比较单薄寒冷。
  “衡臣,这信已经送去有几日了吧,却一直没见什么动静。可是有什么消息,算算脚程,也差不多就是今天了吧。”
  康熙皇帝捧着一本书,斜靠在行辇上,身上搭着厚厚的毛毯,看上去精神头好了几分,只是他毕竟年老体衰,再加上这段日子的奔波往来,整个人的精力却有些不足。
  张廷玉低声回道:“启禀皇上,这几日天气都不尚佳,或许复汉军已经收到了信件,只是这回信却还在路上,我去派人催问一下。”
  康熙挣扎着想要坐起来,一旁的太监连忙想扶起他,只是这稍微动弹了一会,康熙便咳嗽不止,脸上更是浮现出一丝不正常的红,这一幕却是吓住了张廷玉和太监。
  “皇上,还是龙体要紧,我去传太医进来。”
  张廷玉跪在了地上,脸上起了一层汗,也不知是被康熙皇帝吓的,还是这行撵内的暖炉所致,只是他心里却多了几分害怕,又想起了田文镜的那一番话。
  明眼人都已经能看出来,康熙已经接近灯枯油干了,只是现如今全凭着内心的一股子气在支撑着,若是这一战赢了则罢,康熙或许状态还能回转一二,若是此战失利,怕是命不久矣。若真的当康熙皇帝驾鹤之后,恐怕整个大清国都将会变得风雨飘摇。
  这也是康熙坚持到现在的缘故,若真的坚持不了,前线还有何人能委以重任?康熙如今是已经把自己能派的人手,都已经派去了湖广战场,却是再无更多的肱股之臣可以相托。
  “不必了。”康熙虚弱地挥了挥手,他张着嘴喘着粗气,怔怔地望着行撵顶部,随即苦笑道:“朕知道自己的身体情况,虚不受补,只能慢慢歇息调理身体,如今叫来太医,也只能如此了。”
  张廷玉心里大为震惊,这皇帝的身体状态那可是帝国一等一的绝密,可如今康熙却似乎不想隐瞒了,将自己的情况直言不讳地说了出来,这实在是让张廷玉感觉自己恨不得立马闭着耳朵,若是听不见一个字才好。
  君臣二人相对无言,也不知过了多久,从外间传来消息,一个小太监走了进来,却是呈递一个盒子,上面同样用蜜蜡封着,上面是安徽提督的大印,却是岳钟琪的密折到了。
  康熙皇帝顾不得身体虚弱,急急忙忙抓住,然后用银刀划开盒子,拿出里面的密折,开始细细看了起来,只是看着看着,眉头却紧紧皱起,到后来密折甚至直接从他的手中掉下来。
  张廷玉跪在地上,也不敢抬头看,只是心里多少有些不自在,像这种山一般重的机密,知道的越多,对自家越是不好,只是康熙没让他走,他也不敢随意离开,只好将额头死死贴在地上,装聋作哑。
  在这封密折上,岳钟琪将宁渝的回复一字不差地转述了一遍,并没有带上个人的见解,在这件事上,他知道自己的定位,绝不是可以轻易许诺什么条件的人,因此一切都是让康熙自己来决断。
  可是通过这封密折,康熙依然读出了对方的意思,那就是想要求和,现在这些条件远远不够,至少要把江南让出来,双方划江而治,才能继续往下谈。
  然而这个条件是康熙所无法承担的,因为大清朝不是康熙一个人的大清朝,是所有八旗亲贵的大清朝,他康熙若是给了这样的条件,那就是背叛了整个大清朝,到时候别说其他人,恐怕自己的那些个儿子都会起来造他的反。
  康熙轻轻发出了一声叹息,随后靠在了行辇上,“其实朕心里明白,求和在如今并不成熟,我大清不可能再给出更多的条件,而宁贼也绝不会满足于当前的战果,只是朕心里还存着几分侥幸罢了。”
  “从眼下来看这一战,看来是非打不可了,只是朕还盼望着那宁贼能够收手,让朕成就一世圣名,也就罢了。只是以后如何,那也是后来人考虑的问题了。”
  康熙的脸上透露出几分凄惨,他甚至把张廷玉当成了自己的那个对手,当成了宁忠源,不对,更应该说是宁渝,那个正在安庆城下,想着跟自己一决生死的年轻人。
  何必呢?何必如此咄咄逼人?你就那么想着在战场上跟朕一决生死?
  你宁渝才不到二十岁,就算是想着图谋大业,也不用急于这么一时,你大可以等朕死了以后,等朕的这一世圣名得到周全以后,再来进取也不迟啊。
  至于大清后继之君,能够做到什么程度,那都是他自己的问题了。那时候他康熙也不在人世了,自然不用再去顾忌这些东西了,康熙甚至有时候觉得全天下人都不理解他的用心。
  朕只是想要博得一个身后名而已,就这么点要求,过分吗?
  然而无论过不过分,求和之路基本上已经被堵死了,那剩下的自然就是面对面,拳对拳了。只是现如今的大清朝和复汉军相比,就像康熙皇帝跟宁渝相比一般,前者垂垂老矣,而后者则如初生的太阳一般,耀眼无比。
  “打吧,传令下去,加快行军,务必在十二月二十之前赶到安庆!”
  ……
  当康熙还在想着打不打的问题,可是宁渝已经把筹码都摆在了桌子上了,这一战,基本上是无可避免了。
  “诸位,这一仗的意义之重大,我想大家应该都会明白。”
  宁渝站在营帐中,面前摆放着安庆城以及周边地带的沙盘,而下手则坐着程铭、程之恩、钱英以及董策等人,也算是目前整个复汉军的高层都汇聚于此。
  众人望着已经被拿下来的黄石矶,脸上都有些兴奋,从目前的整个地势环境上来看,安庆城如果仅仅靠着自己的两万绿营,恐怕最多半个月,就会被复汉军给打下来。
  “当下最要紧的,不是安庆城的这两万人,而是马上就要前来支援的康熙十万大军,只有解决了这十万人,那么剩下的自然手到勤来。”
  “诸位,刀已磨利否?”
第一百九十六章
身前事
  宁渝站起身子,手中拿着一杆长长的木棍,指着眼前的沙盘,心里多少有些意气风发,这一次可算是把自己的全部家当都给压上去了。
  李绂最近这段时间,一直在忙碌着都督府的政务,包括后勤粮草辎重的管理,还有针对新进官吏的培训,嘴上都起了几个大燎泡,如今又跟着宁渝东征安庆,更是忙得一塌糊涂。
  “前些日子,楚王从武昌又发来了一批枪支弹药,就是火炮少了些,只有三十余门,这还是加班加点的结果,不过粮草辎重倒还足够,倒也不必过于担心。”
  宁渝点点头,这造反一事着实不易,不说危险不危险,至少让人清闲不下来,不说李绂,就连宁渝又何曾睡过几个好觉,每日里东奔西跑,当初在视察郧阳府,后来视察整个武昌地区,在九江也不曾歇息过半日。
  程铭作为众人当中年纪较长的将领,性格中多多少少有些谨慎,他用木棍指着安庆城,语气有些凝重:“如今康熙的十万大军还在桐城一带,距离安庆至少还需五天左右,我军是否可以先拿下安庆?以防止内外夹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