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37

  还未等宁忠源说完,宁渝便已经明白了,他跟宁忠源的区别,与其说是理想主义者与现实主义者的分歧,倒不如说是来自三百年后的思想,与这个年代的守旧思想的碰撞。
  在如今的大清朝,虽然地方偶有乱局,边境偶有威胁,可毕竟都是疥癣之疾,旋起旋灭,康熙皇帝登基以来已经有五十八年,平三藩,复台湾,如今又在进行平准之战,天下威望归一。因此就连最普通的百姓,无论如何被欺压,都生不起反抗的念头。
  宁渝头一次感觉到无力,粗暴的打断了宁忠源的话,道:“父亲,这偌大的宁家,或可在汉阳横行一时,可真的放在整个湖广行省里,可禁得起湖广总督满丕的一个手指头?可经得起如今当朝天子的一个手指头?”这番话说出来,却是天地变色。
  宁忠源脸色反而慢慢恢复平静,深深地望了眼宁渝,道:“渝儿,你真的喝醉了。”
  宁渝苦笑摇头,道:“父亲,从那次重病之后,我便想通了许多事情,也想去做一些事情,这些事情孩儿也许现在还做不了,可是迟早会去做,就算孩儿不做,也会有人去做。”
  “如今已然时不我待,孩儿愿意去做这些事情,虽九死其尤未悔。”
  宁忠源有些烦躁的挥了挥手,道:“先不说这些了,你那个雏鹰营的我都清楚,也不说了,就说说那个矿盐吧。”
  宁渝微笑道:“根据上次圆慧大师傅所说的资料,还有这一次实地半个多月的探访,终于找到了矿盐的所在,而且预计的储量会很大,到时候家族可安插人手到云梦县,至少县里的县令和汛地的千总得是我们自己人,后面就好办了。”
  宁忠源轻轻点了点头,道:“你可知道,十日前圆慧大师圆寂了。”
  宁渝一听到这个消息,内心却没有意料中的悲伤,只是微微有些失落。自从来到这个世界以来,圆慧大师才是真正触碰到他内心世界的人,是一个亦师亦友的存在。可真的等他圆寂了,宁渝心中反而有一些欣慰。
  也许,圆慧大师已经皈依佛祖,寻到了真正的解脱。
第十四章
私盐之利
  次日,宁家的家族大会召开,其实所谓的家族大会,在过去只有宁家的这几个兄弟,一起相聚着就把事情给办了,今年则增加了宁渝,毕竟这次的事情缘由就是因为宁渝。
  对于矿盐一事,执掌矿山的宁忠信和贩私盐的宁忠海最为看重,毕竟直接关系到他们的切身利益,对这个侄子也是颇为热情。
  宁忠信道:“大侄子,这个矿盐你可查清是真是假?还有那矿大概多大,能钻几口矿盐井?”
  宁渝根据后世的判断和现如今对这个矿盐的观察,心里估摸出了一个数字,道:“那矿千真万确,至于多大暂时还不太清楚,几十口盐井总是有的。”
  这番话却是让众人惊喜不已,宁忠景赞叹道:“渝儿最初跟我说的时候,还是半信半疑,如今看来,渝儿可真是我宁家的麒麟儿!”
  宁忠源轻轻挥了挥手,在这里所有人,恐怕只有他自己才最清楚这个儿子的脾性,也不多说什么,只是望着宁忠海道:“忠海,我宁家之前也没有开过盐井,你那边经常跟他们打交道。是否要去四川或者是安徽找一些矿盐师傅过来?”
  宁忠海虽然只是三十不到的年纪,可性格却极为稳重,道:“这师傅倒也不用去请,我现在的队伍里就有这样的能人,只是到时候若开了井,这刚开始的投入可不小。”
  宁忠源微笑道:“只要人在了,其他都好说,你给我们也说说。”其他人也竖着耳朵专注的听着。
  宁忠海扳着手指头,道:“这井盐开起来,就要建好碓房、大车房、灶房、柜房,还有碓架、井架、大车、盐锅、盐仓等等,别的都还好说,这井盐制盐的法子是采黑卤,还需要盐锅每日里烧盐,需要的柴草怕是要山一般多,四川和安徽那边盐场都有自己专门的草场。”
  宁渝根据后世的记忆,知道如今制盐的法子其实就两条,一种是海盐,一种是井盐。海盐是制成很大面积的盐田,放进海水,靠日照蒸发水分,水分晒干后收集起来就是盐。而海水成分复杂,这种制盐方法成本较低,可是质量不好。而井盐要经过卤水处理,所以都是最为精细的盐,价格也更高一些,不过这样一来,只能通过盐锅来烧制。
  宁忠源道:“忠景,这所需的一切相应物资,你负责去准备,至于人手,既然忠海那边有靠谱的师傅,可以先用着,然后让把我们宁家其他的子弟安插一部分过去,另外一部分可以从家族里的其他奴婢来挑选。记住,要选那等质朴可靠的人。”
  宁忠源之所以加上这句,也是因为财帛动人心,这井盐若是开起来了,几乎等同于宁家多了一个聚宝盆。
  宁忠海继续道:“等井盐制成了,咱家的井盐肯定走不了官面,只能走私盐的路子。”其他人也都深以为然。
  自从中国实现盐铁专卖制度以来,这两宗货物便是利润最大也是风险最大的买卖,可是人为财死鸟为食亡,有盐业专卖就必然有私盐,纵使再怎么打击私盐,在几十倍的利润驱使下,也难以将私盐彻底的消灭干净。
  如今以两淮盐课为例,盐课清单包括奏销正课共二十五项、考核正课共九项、不入奏考正课四项、不入奏考杂项三十项、不入奏考杂费二十五项,也就是说盐从盐场出来,还不算利润,就需要加上这些盐课的费用,以致于两淮到汉口的盐为例,一引盐的正课是一两一钱七分零,此外还要养活庞大的盐政人员支出,因此到了后世的道光年间,一引盐的各种杂课后已达十二两。
  而此时大清朝的人口至少在一亿以上,因为在四十年后的乾隆二十五年,人口根据统计就已经达到了两亿之多。而盐作为生活必需品,这么多的人口对盐的需求量也是一个天文数字。当然,人口在增加,盐的生产力也在上升,在乾隆年间沿海已将煎盐改为晒盐,因此成本大大减少,而产量大大增加,不过为了盐业专卖,清王朝控制了盐的运销,人为地造成了盐的供求失衡,反而导致价格上升。
  宁忠海继续说道:“如今湖广行省根本就不产盐,所需的盐都是从川东夔州府云安县等地过来的,可这部分盐仅能供给鹤峰、长乐、恩施、宣恩、来凤、咸丰、利川等七州县,湖光行省其余州县,所行皆为私盐。”
  “这私盐之利,可远远超过我等所料,蜀中私盐船只偷行下楚者,不可胜计。若是我宁家掌握了这云梦盐矿,这楚地恐怕尽归我宁家所有。”说道最后,这个刀口舔血的汉子,都情不自禁的留下了眼泪。
  在场的宁家人的眼睛里发着红光,对这一美好未来展开了有生以来最大胆的畅想。
  宁忠景激动的拍了拍宁渝的肩膀,道:“这一番若非渝儿,我宁家恐怕这辈子都不敢想这样的伟业!”
  宁渝此时反而冷静了下来,道:“诸位叔叔,这井盐虽好,可终究不是我宁家一家能独吞的大利!我们需要把郑家程家,还有所有跟我宁家有关系的戚族都拉进来,否则我宁家如小儿抱金行于闹市,恐有覆灭之灾!”
  这番话倒让宁忠源为之刮目相看,毕竟有多少人在大利面前被蒙蔽了双眼,最终反而害了性命,如今宁渝却能忍住这个诱惑,让更多的人参与进来,所图甚远。
  宁忠海终归是私盐贩子出身,眼光不如其兄长远大,犹豫道:“可这部分利益若是跟人共享,我宁家所剩就不多了。”
  宁忠源冷哼一声,道:“糊涂,这私盐之利,岂是我宁家能独吞?休说是与我等相关的戚族,就连这湖广行省大大小小的官员兵将,我们也要预留一份利!只有这样,才能保我宁家安危,更何况即使是这般分了下去,我宁家也能得最大的一份利!若再不知足,就跟渝儿说的一样了!”
  这番话由宁忠源嘴里说出来自然不一样,众人一下子就冷静了下来,在静静思索后身上不由得出了一身冷汗,再瞧瞧云淡风轻的宁渝,不由得起了惭愧之心。
  宁忠源望着眼前的这个儿子,再想了想昨日的话,发现对这个儿子实在是关心太少了,如今竟有点不认识对方的感觉。
第十五章
宁氏钱庄
  宁忠源继续道:“当然,具体如何合作,却还需要细细思索。”
  宁忠景犹疑道:“若是这么多家参与,这具体分配恐怕不是那么容易协商,出了差子,反而会得罪人。”
  这番话说的有理有据,宁渝也不自觉的点了点头,这自古以来利益面前是不能谈感情的,这戚族之间也分远近,偏颇了哪家,反而容易引起误会。
  众人也都考虑到了这一节,纷纷点头不止,只是说起办法来,却都一筹莫展。
  不过,此时宁渝心里却是一动,这后世的制度倒可以借鉴一二,道:“父亲,诸位叔叔,我心里倒有一些谋算。”
  一听宁渝有主意,这让众人倒是多了几分期待,如今的他们已经不再将宁渝当成一个孩子看待,而是真正从心底看重宁渝的想法,便是世间所谓的天才少年,也不过如此吧。
  宁渝将肚子里那点后世的金融知识拿出来卖弄道:“为了防止内耗,我们肯定不能让其余人一起来参与井盐的开采,否则同时进入市场,会让价格走低,大家都捞不着好。那么最好的办法就是我们自家垄断开采销售,然后将利益进行合理分配。”
  “至于合作方式,我建议成立一家钱庄,当然不是那种寻常的借贷钱庄,而是一家投资钱庄。所谓投资钱庄,那就是由我们几家共同出资,然后每家都在里面根据投入占据股份,然后这部分的钱庄投资,到时候就作为开采盐矿的成本,自然所获的利也由股份计算分配。”
  “到时候为了保障盐矿的运营掌握在我宁家的手中,可以成立一家盐业公司,由盐业公司专门来负责运营、制盐以及售盐,一切都由我宁家派人负责,其余家可作为钱庄投资代表来进入董事会,负责每年的盐业公司收入支出盈利的监督。”
  这一番话说的众人云里雾里,唯有宁忠景长期接触经营,听懂了一点点,问道:“这个盐业公……司……是何意?”
  “所谓的公司,即指经营团体,可负责所有的管理事项,包括利润的分红和再投入,当然这部分重大事项需要到时候通过董事会表决,才能正式通过。”
  宁忠景犹豫道:“这个董事会就由各大家派人来组成,就像如今的东家,只负责分钱,而到时候经营的公司,就是掌柜的,只负责店铺经营,渝儿,我理解的可对?”
  “三叔果然老辣!”这让宁渝一下子竖起了大拇指,毕竟在18世纪的初叶,中国人所接触到的金融知识,只限于老祖宗那一套,如今这么快很久能理解过来,这说明宁忠景还是颇具天赋的。
  宁忠源一听也差不多快明白过来,不过还是有点犹豫,问道:“若是如此倒也合理,只是既然有了董事会和这个什么公司,就足够了呀,为什么还要成立一个投资……钱庄呢?”这番话说的磕磕碰碰,不过能在这么短时间内记下来,也是难得。
  宁渝微笑道:“无论是这董事会还是公司,都只是皮,真正的骨在于钱庄。在进行每次投资的时候,我们都是以钱庄的名义来投资,因此所产生的投资获利,也都是通过钱庄分配,如此一来,既可以跟盐矿之利做一个干净的切割,在未来也能吸纳更多的资源,来进行更多的投资。”
  “更多的投资?”这番话却说的众人都迷迷糊糊了,脑袋瓜不好使的此时更是如听天书一般。
  宁渝道:“盐矿之利,纵使能利百年,可百年之后呢?若是没有其他水源,得利迟早会尽。可是通过这个投资钱庄,每次投资获利还可以拿去做别的投资,这样利上加利,收获自然更多,届时我们还可以发行票本,吸纳更多的资金和其他资源进来,一步步做大做强。”
  这一点点抽丝剥茧,却是让众人都渐渐明悟了过来,宁忠景赞叹道:“等钱庄事成,那票本价格自然水涨船高,我等届时便可以这票本来汇聚财源,这钱自然是享不尽了。”
  宁渝眼睛一亮,没想到这三叔宁忠景竟然这么快举一反三,把未来的股票交易所都给琢磨出来了,赞叹道:“三叔请受我一拜,这宁氏钱庄掌柜非你莫属!”
  宁忠景听了却有些不好意思,道:“若非渝儿你提点,你三叔我至今也是糊里糊涂的呢,这钱庄我想还是你来操持的好。”
  宁忠源道:“钱庄一事就由三弟负责,六弟从旁协助,顺便操持私盐一事,至于更各家各族去谈,只能我亲自出马,相比在这件事上各家应该都会踊跃参与进来。至于更多的细节方面的问题,就由劳几位弟弟了。”
  “至于官面上的事情,忠景,暂且包八万两白银,我要去总督府给老七买个云梦县令的实缺回来,还得把老四想办法调到云梦去做个千户。”
  老七宁忠权本来只是个县丞,若是此番能补个县令倒也值得。只是亏了老四宁忠义,因为他本身就是实缺守备官,如今反而要降职去云梦汛塘驻所做个千户。
  不过宁忠义倒也想得开,毕竟这武官不比文官,千户守备看似区别很大,实际上实权差不了多少。而云梦明摆着是宁家未来的根据之地,因此稍有委屈倒也无妨。
  见到此事已经谈妥,众人兴高采烈的谈论起来,若是矿盐开采后,将会有多少收入云云。只是宁忠源的神色依然有些严肃,这让旁人都感觉到奇怪。
  宁忠源缓缓道:“渝儿,如今你已经虚岁十六了,为父给你选了个名师,也就是汉阳城内的大儒崔万采,只是先生脾气古怪,收与不收还看你的表现,不过我可提醒你一句,亭鹤先生绝非寻常人,我知道你天资聪颖,只是还需要一番磨练。”
  宁渝心里微微有些抗拒,搪塞道:“父亲之命,孩儿不敢稍有违背,只是还有一点,雏鹰营我有些放心不下,那群孩子在未来可谓我宁家根基。如今稍有放纵,怕是心血尽付东流。”
  宁忠源虽然不明白宁渝为何如此看重那二百余少年,不过也不为己甚,微微思索道:“崔先生与寻常先生有所不同,并不强求于书籍,若是你能做一番实事,想必他也是乐意的,寻常时你可回雏鹰营,课业也不可放下。只是具体怎么做,还是要看你如何表现吧。”
  宁渝见事无更改,只好同意,只是心中却默默想着:“若这老夫子只是一介腐儒,那本少爷可就不陪你玩了。”
第十六章
拜师风波
  宁渝在老宅陪着老夫人和宁夫人吃了几日的斋饭,这斋饭是山上慈恩寺送下来的,依然是粗粮红豆饭配上几根萝卜黄瓜条,可如今想到圆慧和尚已经不在,心里头便有些空落落的。
  老夫人也时常感叹,这么好的一个大和尚说去就去了,然后又想到了自家,这老太太心里却有些恐惧,去庙里的次数更勤了,想来这人无论到了多大岁数,终究是不愿意死的。
  宁渝有时候在想,这北京城里的康熙皇帝若算算年龄也有六十有五了,至于记忆里康熙是什么时候死的,宁渝却记得有些模糊了,似乎也就这几年的光景了,恐怕他也会很怕死吧。
  宁渝就这么在家里难得清闲了几日,然后过了五月初五,选了个良辰吉日,带上了府中的几名家丁与护卫,押着礼物便出发去了汉阳,准备着拜师大儒崔万采。
  这孝感县离汉阳府城原本就没多远,因此行至午时便已然到了城内,然后宁渝让府中家丁当前带路,却是到了崔府门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