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6/437


第一百五十三章
傅尔丹
  “这楚逆的兵,也不过如此,倒是这火炮却十分精良。看来老四的建议不错,还是需得多铸新炮,才能克制楚逆。”
  康熙持着千里镜,皱着眉头望着正在激战的平靖关,烟火弥漫之间,心思却不由得扩散开来,逐渐想着更加深层次的一些东西。
  也许是年纪大了的原因,此时的康熙总是会想到一些过去,想到曾经的那些对手。在他当年征讨噶尔丹的时候,对方的枪炮就给康熙很大的震慑,那些来自更遥远地方的火枪火炮,远远胜过了当时清军的装备,这让他有所畏惧。
  康熙并非是那等昏聩的君王,反而十分善于学习新鲜的事物,特别是在火器方面,更是尤为关注,在他的园子里,一些被西方各国使者带来的礼物当中,就有目前这个时代最为先进的燧发枪和火炮。
  正因为明白这些火枪火炮的威力,康熙才一再去限制火器的发展,因为他明白一个很深刻的道理,那就是若是放任火枪火炮的发展,那么以汉人的人数而言,八旗根本无法去进行压制,因此特别是对于绿营火器的发展,更是猜忌有加。
  如今看到城墙上的复汉军,持着燧发枪进行射击,康熙心里有些隐忧,他虽然不明白一介小小的绿营游击,是如何发展出如此庞大的火器部队,可有一点他明白,那就是趁着复汉军当下还毕竟弱小的时候,一定要全力灭掉,才能保住大清江山的稳固。
  “清军若仅仅只是如此,我军根本无需担忧。”
  在烟雾缭绕中,宁祖毅砸吧着嘴巴,他并非小看下面的清军,而是因为宁祖毅对守备意思的了解,已经深入到非常细致的方面,哪怕是守备一师最底下的一个连长,宁祖毅都至少见过一面。
  尽管此时清军的攻势显得越来越烈,在宁祖毅眼中却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从枪炮声的稀疏程度上,他能够感觉到清军的战斗意志和方向,如果真的是不顾一切的强攻,那么态势根本不会如此。
  “看来这一仗要拖到天长日久了,也不知道少将军那边如何。”看出清军意图的也不仅仅只有宁祖毅,还有新任的参谋长郑原清,在高远被调走后,一团的团长便直接接任了空缺下来的参谋长职位。
  对于目前跟随宁渝南下的将士而言,他们会比较习惯称为大都督,而对于还在湖广的这些军将,更喜欢称呼曾经的少将军,尽管这位少将军如今已经是汉阳公。
  宁祖毅听到郑原清所言,脸上浮现出一片笑意,“少将军那边自然无需我们担忧,这南面的绿营大多不过土鸡瓦狗,除了那个高其位还有几分本事以外,其他人少将军信手可破。”
  这一番吹捧却是丝毫不符合宁祖毅平时低调的形象,然而在郑原清眼里也是同样如此,宁渝的屡次大胜,都在复汉军中高层心里竖立了一个战无不胜的形象,他们崇拜这个年轻人,更愿意为这个年轻人去奋战。
  “唔,对了,如今关口内的炮弹等物,不要堆积在一起,防止被清军火炮引毁。”宁祖毅在战事方面颇为细致,“这一仗打下来,火炮可是关键。”
  郑原清微微颔首,低声道:“根据武昌传来的消息,目前我枪炮坊产量已达瓶颈,短期内不会有新的枪炮供应,到时候我守备一师,或许还要捡一些清狗子的东西用用。”
  “没事,短时间内不会有什么影响的,现在不光是我们在守,清军这攻得也是拖泥带水,想必康熙还在等待查弼纳的消息呢。”
  宁祖毅握紧手中的千里镜,喃喃道:“若是查弼纳能攻下九江,则武昌危矣,到时候我军驻守此地便无意义。康熙打的一手好算盘,可是也不想想,查弼纳拿什么攻九江?”
  “无非就是等罢了,等谁的棋子先活起来,如果少将军赢了,恐怕康熙就忍耐不住了。”
  “若是输了呢?”郑原清笑道。
  “若是输了,咱们这里就要做好吃苦头的准备了!”
  话虽是这么说,可是宁祖毅的眼睛里却带着几分跃跃欲试。
  如今这康熙的确是老了,老到每一个人都似乎想来称称康熙的斤两,还是不是那个所谓的圣君了。
  ……
  “奴才傅尔丹叩见皇上,吾皇万岁万岁万万岁!”
  一名四十出头的中年汉子穿着甲,跪倒在康熙的面前,三叩九拜行了一个大礼。他的面庞有些通红,可是眼神里的激动之色,却能彰显此人的内心。
  康熙在营帐内批阅着奏折,不时用朱笔在上面画着圈,心情并没有受到战事不顺的影响,轻声道:“傅尔丹,朕有几年没见你了?”
  傅尔丹跪在地上恭恭敬敬道:“回禀皇上,自从康熙五十六年,奴才被皇上授为振武将军后,奴才便一直呆在阿尔泰,征讨准噶尔,如今想想已经有四年未见皇上龙颜,奴才实在是愧不敢当啊!”
  “让你呆在西北,是让你去立功的,你也做的很好,擒获宰桑等百余人,朕心里甚是欢喜啊!当年那条敢于在朕面前制服惊马的汉子,已成我大清的栋梁之才!”
  康熙皇帝似乎回想起了当年那一幕,还是在康熙四十三年时候,那时候驻跸祁县郑家庄,于行宫前检阅太原城守兵骑射,当时有一匹马受到惊吓,差一点冲撞圣驾,傅尔丹径直向前将马制服,给康熙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
  当时康熙也非常高兴,直接传谕嘉奖傅尔丹,还赏赐了貂皮褂,并且提拔傅尔丹当了正白旗蒙古都统。
  傅尔丹听到康熙言辞中的亲切,眼圈有些发红,落泪道:“奴才何德何能,让皇上记在心里,如今二十年已过,奴才愿意为皇上为大清再立新功!”
  正当君臣相得之际,从营帐外却是快步走进来一名一等御前侍卫,将一封奏折呈递了上来。
  片刻过后,康熙将手中的奏折合上,脸色却是多了几分难看,这封奏折正是关于宁渝大胜高其位的消息,里面的内容虽然不尽详实,却已经让康熙察觉到了危机。
  对于高其位,康熙还是非常了解的,很多方面都堪称当世名将,也是八旗难得一见的杰出人才,可即便是此人,也成为了那个宁渝的手下败将,那就说明了一个很严重的问题,清军目前的人才也出现了断档。
  那这个傅尔丹,能不能挑起重任呢?
第一百五十四章
提前来到的决战
  宁渝大胜高其位的消息,几乎是以一种非常快捷的速度,在整个湖广以及周边省份传播,所造成的影响也十分深刻,无论是复汉军还是清军,都在发生着微小的变化。
  对于前线的康熙而言,他已经意识到了一点,那就是目前对面的这支复汉军,其本身的实力增长速度十分惊人的,从去年八月份作乱开始,到如今一年的时间里,从千人发展到了数万人,从一县之地发展到了雄踞两省。
  最让康熙感觉恐惧的是,那支由宁渝率领的南下的复汉军,几乎是做到了攻无不克战无不胜,接连挫败了杨琳和高其位的八万绿营,而自身同时集结的部队也从来没超过两万,这一点让康熙都觉得十分惊人。
  正因为如此,康熙心里有了一个强烈的预感,如果还在湖广这个地方跟复汉军反复纠缠,恐怕宁渝那支复汉军都能打到江南,到时候对于大清而言,才是真正无法承受的损失,没了湖广和江南的钱粮,大清还剩下了什么?
  “傅尔丹,朕想交给你一个重任,你可愿意?”康熙用一种十分冷厉的目光,盯着正跪在原地的傅尔丹,让他几乎打了一个寒颤。
  “奴才的这条命都是皇上的,皇上有什么想要吩咐奴才的,奴才万死不辞。”
  康熙听到这句话时,脸上才微微浮起一丝笑容,“你先起来吧。”
  傅尔丹十分惶恐地站起来,只是腰却保持着弯曲的姿态,他在康熙面前的这幅态度,让康熙十分满意,也坚定了决心。
  “查弼纳在南昌行事不端,迟迟未曾建功,更是丢了四万人马,对宁渝也难以限制,朕早已失望透顶!”
  “如今朕打算派你接替查弼纳,统帅大军攻下九江,进一步威慑武昌,实现早日决战,你可有这个信心?”
  是的,在康熙的谋划当中,只要能够提前跟复汉军实现决战,那么之前的损失便是都能接受的,左右不过一些绿营的损伤罢了。只要能够提前决战,以目前复汉军不到六万的主力,跟康熙的十几万大军相比,根本占据不到优势。
  傅尔丹一听此言,连忙再次跪了下去,他深深低下头,控制住内心的激动与狂喜,尽量让声音表现得更加平淡一些。
  “奴才得皇上如此看重,岂敢有负圣恩?便是刀山火海,奴才也不会皱一下眉头!”
  对于这类表忠心的话,康熙不知道听了多少回了,当下也就挥了挥手,“你去南昌府之后,却是要好好看看那查弼纳的心肠,是黑了多少!枉顾朕对他的看重,你可须时时为戒,好自为之吧!”
  傅尔丹不敢多言,只是磕了几个头就出了营帐,心里的一片狂喜便再也隐瞒不住,他终于明白汉人的诗中,为什么会有一句“春风得意马蹄疾,一日看尽长安花”了,实在是这种心情太难以表达了。
  万万没想到,他傅尔丹居然有一天也有机会当上这个两江总督了!
  尽管康熙说的只是代替查弼纳治军,可是在傅尔丹的心思里却是另一番模样,只要他能够统领大军,然后打败复汉军,到时候不就可以顺理成章成为两江总督了嘛!
  至于怎么打败复汉军,在此时志得意满的傅尔丹心里,并不会去在意,刚刚从西北军前回来的他,是何等的意气风发,特别是在傅尔丹心里,已经自认为是大清国的第一名将了,既然别人打不败复汉军,那就我去吧!
  ……
  傅尔丹志得意满,宁渝心情也不错,毕竟这一仗打胜了,对于宁渝的帮助还是很大的,少了高其位的四万精锐绿营,查弼纳剩下的六万军力想要再做什么就没那么顺畅了。特别是江南提督高其位的身亡,让剩余的清军有些群龙无首的状态。
  出于这般考虑,宁渝在针对俘兵的整顿上,也加快了脚步,这一次作战除了俘获了大量的物资,还有两万三千多人的俘兵,这些人虽然是个定时炸弹,可如果处理好了,也未尝不能转化成自身的助力。
  对待俘兵政策上,宁渝是有多重考虑,他筛选出一批罪大恶极的绿营将兵,在城内审判,特别是那等欺压百姓和欺压普通绿营的兵油子,更是鼓励大家伙互相检举揭发,从而破坏俘兵内部的认同感,加大转化的力度,还能收纳民心军心。
  在这一步完成后,剩下的普通绿营兵会让他们自愿选择是否加入复汉军,若是愿意加入复汉军的,会进行仔细甄别,然后组织回到武昌新兵营,进行重新训练,然后会按照籍贯关系进行随机打乱,逐批补充到复汉军的各师各团中,最大程度上减少风险。
  如果不愿意加入复汉军的,也会将他们迁往武昌编入后勤军团中,像那些各类矿场和兵工厂都需要大量的人手,也能够给这些绿营兵丁一个生存的机会。
  在整顿完所有的俘兵之后,宁渝开始针对目前占领的底盘进行梳理,湖南已经由武昌那边接手,因此也不需要宁渝去考虑。但是对于新占据的江西各府,像袁州府、临江府、吉安府和赣州府,则直接由南下都督府接手。
  然而这一点,让宁渝颇为头疼,现如今投靠复汉军的人才远远不能满足需求,像这些州府都没有充足的官员去管理,无奈之下,宁渝直接将都督府里面的吏员都派遣了出去,再从军内补充了一批能干之士,由武转文,才勉强满足需求。
  除了政务以外,宁渝还在清江府募兵五千,在补充了第一师以外,还对独立第二师进行了扩编,从三千人直接扩编成为五千人,这种注水的方式,也有利于宁渝对独立第二师的掌控,无论钱英表现多么忠诚,这一步都是不可缺少的。
  为了应对日益繁重的政务和军务,宁渝还专门组建了一个都督侍从处,负责处理都督府的日常事务,可即便是这样,每天依然处于连轴转的状态。
  时间,已经成为了宁渝和康熙此时最珍贵的财富,双方都在争取每一分每一秒,积攒更多的实力,从而来打好即将到来的这场决战。
  胜者王败者寇,天下大势也许就在这一战之后了。
第一百五十五章
两难选择
  康熙六十年八月底,在经过简单的梳理后,宁渝直接率领大军自清江而出围攻丰城。所求者自然不是占领小小的丰城,而是为了给查弼纳的眼睛扎一把刀。
  丰城本身属南抚建督粮道南昌府,跟南昌的距离之近,简直就是在南昌的眼皮子底下,宁渝这一举就是明晃晃地告诉查弼纳,有本事继续来打,我就在这里,你敢吗?
  对于宁渝这样蹬鼻子上脸的行为,让查弼纳愤恨不已,恨不能直接率领大军南下丰城决战,可是他不能,不光是因为不能,而且他自己如今的处境极为堪忧。
  在清江一战过后,查弼纳所遭受的弹劾便一日猛似一日,有人说他畏敌如虎,有人说他不知兵事,还有人说他结党营私,排挤同僚,以致于高其位大败。
  在这样的情况下,查弼纳的日子是一天比一天难过,这让他都觉得这两江总督的椅子,还真不是一般的烫手。
  作为初到不久的两江总督,查弼纳在当下的江南并没有什么根据,特别是在绿营当中的威望严重不足,因此在面对江南提督高其位这样的老资格时,也只能选择妥协,才有机会逐步收拢兵权。
  当初给高其位四万大军,也是想着接楚逆的手来消耗高其位的实力,这样自己才能在铁板一块的江南绿营当中撕一道口子,可是让查弼纳没想到的是,这高其位也实在太不能打了,围城战打着打着就被彻底打溃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6/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