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5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437

  望着那些被抛下来的铁球,张澄有一种发自内心的恐惧,只是还不等他发出命令,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张澄连带着一众护卫立马便被炸得血肉模糊,如同一块破布,被狠狠撕碎。
  见到自己的主官直接被炸死,这让后面的清军表示茫然,只是还未等他们做出反应来,这一声爆炸便如同信号一般,打响了复汉军的进攻序幕。
  在夜色的掩盖下,无数的复汉军从田野与林中钻了出来,他们手里举着燧发枪,排列成队形,对着那道长长的火龙便开始了射击,还有许多火炮在此时也在发着轰鸣声,不断有弹子飞入清军阵列中,将清军砸得屁滚尿流。
  一些清军守备和千总试图发起反击,可是在这种黑夜里,身边的士兵们又陷入了大乱,根本无法形成行之有效的攻击,而复汉军士兵则以火龙为目标,反而不会有这样的问题,越来越多的复汉军士兵从隐蔽处钻出来,开始形成了合围之势。
  随着火炮的轰鸣和一排排枪声,清兵士兵不断倒在了地上,他们哭喊着,跪在了地上,还有许多人就这么一躺便再也不起来,这个时候还敢反抗的清军已经寥寥无几,几乎无法形成有效的攻势。
  “轰”“轰”,在付出了十分惨痛的牺牲下,清军的火炮终于响了起来,他们利用子母炮和威远炮向着远处的复汉军发起了攻击,不断有弹子落入复汉军人群当中,造成一片片的伤亡。战争在这个时候会显得无比残酷,每个生命都在为自己的存在而拼搏着。
  可是,好景不长,复汉军随身携带的火炮射程原本就比较远,在集中火力开始轰击清军炮阵后,不断有清军火炮被直接给打废掉,而剩余的复汉军趁着这种机会,开始发起了突击,势必要将这一股清军给吞下去。
  一颗颗弹子在夜幕的笼罩下肆意穿梭,收割着清军士卒的性命,宁渝趴在高台上,望着下面的清军士卒逐渐变得越来越少,心里也是越来越为安定。
  大局已经稳了!
  宁渝当下也不再犹豫,向身旁的侍卫发令,“传令给李石虎和马宁,准备发起总攻!今天,一定要把这股清军吃掉,然后连夜进攻岳州!”
  吃下这股清军,再趁乱拿下岳州,到时候罗宵山的清军也就处于团团包围之中,到时候便不攻自破。
  此时的清军已经如同一盘散沙,除了寥寥无几的千总把总们还在大呼酣战,剩余的清军们就像热锅上的蚂蚁,四处奔走,他们已经对这场仗彻底绝望了,唯一想的便是尽快脱离战场逃命。
  得到命令的三团团长李石虎和四团团长马宁,率领自己麾下的士兵,上好了刺刀,便开始向着清军发起了冲锋,闪亮的刺刀在惨淡的月色下泛着寒光。
  世人皆以为复汉军仅仅是靠着枪炮之利,才打下的如此局面,实际上复汉军的刺刀,才是最让清军胆寒的存在!若是远远放枪,清军还敢跟复汉军较量一二,可若是复汉军上刺刀准备肉搏后,他们却往往是一触即溃,纵使身后的军官们再怎么呼喊,也难以抵挡。
  果不其然,在复汉军的刺刀下,一些还敢继续顽抗的清军,要么是倒在了刺刀的锋芒之下,要么就是一散而逃,让复汉军的士兵却是杀得酣畅淋漓。
  郑同恩此时正带着自己营的兄弟,追的清军是上天无路,下地无门,他原本是郑家的旁系子弟,历来不受重视,可毕竟姓郑,加入复汉军之后依然做了一个连长,后来他在军中逐渐展现自己的才华,因功而升为了营长。
  对于清军,郑同恩可以说是真正的经历了一个由害怕到鄙视的阶段,原先他还以为清军多么厉害,可真正打仗后,真正用燧发枪干掉几个清军后,他才明白了一个道理,这大清的兵丁,也是肉做的!
  此时的郑同恩,对于反清大业抱有无限的幻想,他心里明白,只要复汉军自己不堕落,打这样的绿营实在是太轻松了。只要能够像这样打下去,占领整个南方实在是太轻松,而自己也有机会去觅得建功立业的机会。
  “兄弟们,跟我冲,打下岳州,抢钱抢粮抢女人!”郑同恩性子一起,便有些肆无忌惮,他虽然本意不过是激励战心,可实际上复汉军的军纪十分严明,是严禁做出损害军纪的事情,因此为了这句话,战后郑同恩被军法处调查了个底朝天。
  不过这倒是后话,随着张澄等将官的死亡,剩余的清军根本就无法阻止其有效的活动,被钝刀子一刀刀割下肉来,直到清晨来临时,这场战斗便逐渐宣告结束,除了还在战场上进行补刀的复汉军士兵,战场上已经再也见不到活人了。
  除了战场上躺着的清军,还有一大批的清军做了俘虏,其中不乏一些守备、千总之类的军官,而宁渝也没有去顾忌,留下了一个营的人马来看守,便带着剩下的复汉军开始往岳州赶去。
  经过了夜间一战,虽然复汉军士兵有些疲惫,可是士气却是正旺的时候,不仅干净漂亮的消灭了四千清军,自身的伤亡却小的可怜,除了在炮战中和肉搏战中损伤的二百余士兵,便再也没有其他的伤亡了。
  大军赶到岳州时,已然到了凌晨,宁渝也不顾及其他,直接下令大军攻城,大炮被设立在炮阵之上,一颗颗被发射出去的弹丸狠狠轰击在城墙上,还有一些士兵趁着城里清军没有反映过来,带着炸药便冲到了城门底下,开始埋设炸药。
  随着一阵巨大的轰鸣声,整座城门连带着上面的清军士兵,就这么飞上了天,而剩余的复汉军也开始往城里涌去。
  厮杀声响彻了黎明,也惊醒了睡梦中的张昌恩,他原本睡得并不安稳,可是毕竟接连忙碌了好几天,在将张澄派出去后,心里也稍稍踏实了许多,这一下子竟然睡得十分香甜,因此被厮杀声和爆炸声吵醒后,除了一阵的心悸以外,整个人都陷入了一种昏沉的状态。
  “大人,赶紧逃命吧!”一名满脸是血的清军护卫直接闯了进来,单膝跪在了张昌恩面前,脸上带着绝望之色。
  “岳州,没了!”
第一百二十二章
博弈
  岳州城一战一直持续了很久,一大部分清军在这一战中被消灭殆尽,剩余的清军也都成为了复汉军的俘虏,自巡抚张昌恩以下的大小官吏也都被复汉军所俘获,至于缴获的粮草火药鸟枪更是不计其数,这些物资原本就是为了给两广的援军而准备的,如今却都便宜了复汉军。
  消灭了南面的清军之后,宁渝略作休整,等到军容士气略微恢复,便向着罗霄山出发,一路上士气高昂,人人脸上带着笑容。
  此时罗霄山的清军只有七千多人,被复汉军堵在了山上动弹不得,特别是随着屡次攻击失败,使得山上清军士气急剧下降,许多人开始偷偷跑下山,投降了复汉军。
  在这种情况下,援军久久未到,王宣内心也开始出现了动摇,此时若是投了复汉军,想必对面不会过于为难自己。
  至于什么忠于大清,忠于皇上,能比得上自家的小命?
  可是王宣也是读过圣贤书的,如果主动投降,这面子上却有些过意不去,他心里思索着,要不要派自己的亲信去联系下,谈谈投降的条件,然后来个三请三让,这样自己装作被部下逼迫不得不降,里子面子也就都有了。
  只是还未等王宣派人下山,宁渝将张昌恩的巡抚大旗已经插到了山脚下,这一下子却是彻底把王宣给震慑住了,巡抚大旗说明什么问题?说明他们的后路,张昌恩也被一窝给端下来了。
  这才多久的功夫?王宣的心里有些骇然,他再也顾不得什么体面了,将所有的绿营将佐都召集了起来。
  “诸位,如今我军已成孤军之势,被困在了这罗宵山之上,可有什么好对策?”王宣一边不动声色地说着,一边打量着营中诸将的神色。
  众人此时也都知道了自己后路被断,心里亦是恐慌无比,一个个脸色惨淡,当下便有人道:“还请将军示下,给我们一条活路走吧。”
  王宣心里亦是如此想法,不过面子上却佯装叹气,甚至还有些悲痛欲绝的感觉,“若是但有一线生机,我自当为诸位全力保全,只是当下却无路可走了啊。”
  众将便齐齐开口道:“将军,此战非我等不力,实在是复汉军枪炮甚利,我军之败不再将军,该当以保全我军为主,不如跟复汉军议和吧。”
  所谓的议和,大家伙心里都明白,不过是投降换个说法而已,对于他们这些绿营将佐而言,根本没有任何心理负担,大家伙都是湖广人,老乡自然不会为难老乡。
  出于这番考虑,王宣也就派人联系了复汉军,表示了投降的意思。
  宁渝得知消息后,亦是十分开怀,表示愿意接纳王宣的投降,并且对于降兵降将都不会为难,只要经过一番整编之后,到时候还会让他们带兵。
  对于此结果,已经是王宣所不敢想的了,想要在这种情况下保全自己的兵权,完全是异想天开,而此时宁渝却愿意给他这样的希望,自然也是尽心尽力。
  其实这一仗当中,投降的绿营官兵数量不少,合计至少有一万二千多人,真正死于战场上的绿营兵也不过才六千余人,还有一部分是自己跑路了。
  至于投降的千总以上的绿营将佐,更是多达数十人,如何处理这些人,将会直接影响到后面绿营军对复汉军的看法。像之前的岳凌峰和许明远就是一个例子,若是没有这二人作为榜样,这些绿营官兵也不会投降的那么顺利。
  说白了,打天下也是一个争人心的过程,对于绿营将佐,宁渝的态度始终都是以怀柔为主,只有尽可能去吸引这些人投入复汉军,才能打好这一场反清之战。
  宁渝准备将这些将佐都打发到复汉军讲武堂去学习,至于手下的绿营兵丁,会将其中罪大恶极的一部分给处死,以振民心,其余的都会剪去辫子,将其中的老弱都裁汰掉,转为他用,至于剩下的精干力量则会发往新兵营,重新开始训练以及完成思想教育课程。
  这些新兵到时候也会打散来补充各师团,从而杜绝他们会出现抱团的情况,经过这么一番的操作,那些绿营兵将也就知道了好歹,自然再也不会有二心了。
  ……
  打完岳州一战,宁渝也开始在岳州进行驻扎修整,而此时其他方向的消息也都传了过来,让宁渝的眉头忽而舒展,忽而皱起来。
  首先就是宁忠义的第二主力师,一路上根本没有什么清兵阻拦,已经率兵攻下了常德,正准备继续南下,席卷整个湖南。可与此同时,清军两广援军四万绿营已经到了衡州,不日便会抵达长沙。
  除此之外,令宁渝最为忧心的是,根据探子传来的消息,查弼纳的四省绿营合计七万清军,正在快速集结中,最迟到七月就会出南昌,进攻九江。而年羹尧的三万陕兵也正在兴安府集结,做出一副直逼郧阳的模样。
  这就是十万绿营,更不用说从京师西山大营出来的五万八旗兵马,到时候若是全部汇聚在一起,这就是十五万大军,若再加上四万两广的兵马,这就是实打实地二十万大军了。
  宁渝相信在此时,父亲和崔先生也在想办法去扩充自己的军力,来抵御三面清军的夹攻,可是自己这一路,却要打出花样来,首先必须在月底前,消灭或者是打残两广的清兵,否则自己将会有腹背受敌的威胁。其次就是抓紧把这一万多俘兵送回武昌进行改编,到时候也能加强几分目前复汉军的实力,最后就是解除后顾之忧以后,东进江西,威逼江南。
  康熙六十年五月十八,宁渝安排二团团长薛程率兵将那一万绿营降兵送回了武昌进行改变,自己率领一师剩余八千人,从岳州出湘阴,威逼长沙。此外宁渝还传令给宁忠义,让他率军由常德出益阳,对长沙形成夹攻之势。
  可以说,目前的复汉军正在跟清军抢时间,谁能先占据长沙,谁就先占据了战局的主动权,岳州、常德以及衡州,正围绕着长沙开展一次生死博弈。
第一百二十三章
自省
  湖南是一个很神奇的地方,四十年前吴三桂就兵出三贵,打到了湖南常德、长沙、澧州及岳州等地,而清军云集于荆州、武昌和宜昌,却不敢渡江。
  当时的吴三桂可谓是满腔雄心壮志,彼时乃康熙十五年四月,战乱不断扩大,孙延龄叛于广西,耿精忠叛于福建,四川更有罗森、郑蛟麟、吴之茂之叛。当然,台湾的郑经也乘机渡海进兵于福建泉州、漳州与广东潮州,连陕西提督王辅臣也叛于宁羌,杀害了陕西经略莫洛,当时的清廷可谓是摇摇欲坠。
  可是仅仅只是两年的时间,清军跟吴军在湖南这个地方反复绞杀,时局终于出现了变化,王辅臣败降平凉,耿精忠腹背受敌,亦仓促撤兵请降,后来尚之信也投降了。
  湖南也就成为了吴三桂的最终梦断之地,康熙十七年,彼时吴三桂年已七十四,在衡州称帝,国号大周。而此时吴三桂的称帝,更像是对命运的妥协,哪怕只是做一天皇帝呢?
  宁渝如今就处于当时吴三桂的这个位置,他若是能进,则一片海阔天空,若是退,恐怕死无葬生之地。
  天道为炉,人为蝼蚁。哪怕是高高在上的帝王,在大势面前也是不堪一击。
  因此,对于宁渝而言,他要做的就是破掉康熙所营造的势,先讨平湖南,再东进江西,逼的清军不得不回援江南,到那时,大势就尽在己手了。想要做到这一点,宁渝明白自己需要面对的就是两广四万清军。
  五月二十四,经过六天长时间的奔波,宁渝率领的八千人马终于抵达了长沙城下,当下简单歇息之后,便立刻发起了攻城。长沙城内原本就没有多少清军,仅仅是几发炮击,里面的人便开城门投降了。
  由于宁渝的兵马距离确实更近那么一些,再加上复汉军的行军效率和速度更快,因此抢占先机夺下了长沙。而四万两广清军只是到了株洲,只能坐看长沙被占领。
  五月二十五,宁忠义的第二师抵达宁乡,离长沙也而不过一日的距离了,这让宁渝无比振奋,因为有了两个主力师,打对面的四万清军并不困难。因为在炮火的力量上,简直不要太悬殊,复汉军两个主力师分别有两个炮团,合计大炮一百二十门,再加上各团的一些火炮,所有的炮火加起来已经接近两百门了。
  至于对面的清军,由于本身就是绿营,装备简陋,除了六千鸟枪兵以外,子母炮和威远炮加起来也不过百来门,质量更是天差地别,完全无法比拟。这也是宁渝敢于在长沙城下打一场大战的原因。
  不过在战前,宁渝需要针对岳州之战进行总结,首要的一点就是情报系统的建设上,严格来说,这一次宁渝是运气比较好,才把握住了时机去进行设伏,让这一仗打得比较漂亮。可是战争不能每次都去碰运气,针对军队系统的专业情报机构需要进一步完善。
  目前的清军大小人员变动以及军情,都是由影子一手包办,这样下来会出现一个问题,很多战场上的情报传递不够及时,而且还会出现很多疏漏,导致情报工作出现了一个空档,因此宁渝急需成立一个单独的军情部门,来填补这部分的军情工作。
  如今的影子架构是宁渝模仿后世的情报部门,以单线为主,多线并联,这样只要控制总线的人不出事,那么损失一条单线,是不会影响到整个影子的生死存亡的。目前负责影子的总负责人自然是宁渝,下面还有一些分部的负责人。
  宁渝直接将宁千秋从影子里抽调了出来,再加上原来影子的一帮得力干将,开始准备筹建新的军情部门,这个部门将会直接隶属于总参谋处,直接对总参进行负责。军情处届时将会统一负责战场情报侦察、收集,此外也将会统一协调整个战场情报体系的建设。
  到了这一步,宁渝对于情报工作的调整来初步完成,建立了双情报部们,分别是影子和军情处。影子主要负责对内外人员情报,以及所有的暗探的安插分布,至于军情处,就专门负责战场情报刺探和收集,而新的影子也将会由宁家的另外一位后辈宁罗远来承担。
  等到这一切都完成后,清军此时也抵达到了长沙城下,而宁忠义的第二师此时也驻扎在了岳麓山上,形成拱卫之势。大战一触即发,可是宁渝心里却是一片宁静。
  趁着清军还没有准备进攻,宁渝带着亲卫营趁夜悄悄来到岳麓山,这一行既是为了视察阵地,亦是要跟宁忠义沟通战法。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