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32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28/437

  这些新时代的行商们由于都是从竞争残酷的商业脱颖而出的精英,因此比起十三行的前辈们自然要强上不少,而在他们的努力下,如今的广州却显得更加兴旺发达。
  “粤海关果然是当今南方第一大商港,从港口停泊的那些商船桅杆的数量来看,就已经让人十分惊讶了。”
  一名留着短须的年轻人站在港口前,脸上略微带着几分感叹,很显然在宁楚的治理下,粤海关的发展规模却是越来越大了。
  而此时在年轻人后面,还站着一个身材健硕的年轻人,他轻声道:“大人,广州三司的官员现在都在等着,要不要去见一面……”
  所谓地方三司,便是当地的最高官僚机构,即布政使司、按察使司以及都察使司,分别执掌民政、司法以及监察大权,因此当一地的地方三司官员都出现的时候,由此可见这个年轻人的权势有多么显赫。
  年轻人的来头确实很大,他正是刚刚从青海返回的宁千秋,在大义军进驻青藏之后,同宁楚之间的关系就变得十分明朗了,因此宁渝便另外安排人去维系同大义军的关系,然后将宁千秋调集回来。
  在将宁千秋调集回来之后,宁渝便亲自与其详谈了一番,其中的关键内容便是将来对荷兰一战而做准备,其中宁千秋将会成为未来南洋地区的影子负责人,全权负责在南洋地区进行情报工作,而他的大本营便是在广州。
  宁千秋收回思绪,如今的他相比起过去却是更加成熟了许多,淡淡道:“见面就不必了,我们并非是官场中人,俗礼也就不必讲究了,再说了他们敬的可不是咱们影子。”
  年轻人点头应是,随后便下去传达了命令,只见片刻之后,一辆辆马车随后开始沿着滚滚人潮离去,其中还有一些人正在朝着这边观望,很显然他们都还没有彻底死心。
  宁千秋并没有搭理这些人,而是朝着广州城内漫步走去,这里将来会是他长期生存且战斗的地方,相比起南京和在大义军那边,如今的广州更多了几分野蛮生长的气息,反倒不会显得那么血淋淋。
  “千秋,朕对你的期望很高,不仅仅是因为你过去的成绩,而是希望你能够发挥出自己的所有潜力,帮助大楚彻底奠定南洋的统治根基。”
  宁千秋默默地走着,皇帝的话言犹在耳,不得不让他多多思考几分,他很了解皇帝,也明白皇帝不愿意只做一个类似于荷兰人那般的存在,皇帝需要更加深层次控制南洋,其中经济、文化以及政治上的绑定会很重要。
  就好比荷兰人,眼下表面上在南洋威风凛凛,可实际上危机已经蕴藏很深了,像之前就已经同爪哇打过几仗了,而荷兰人并没有占据太多的优势,他们眼下更是几乎默认了南洋的本土实力自我繁衍。
  这样的东南亚,对于荷兰而言只能算得上是一块殖民地罢了,将来一旦有什么变故之后,也就距离崩溃不远了。
  可是对于大楚而言,彻底将南洋消化下去,是一件很重要的事情,只有彻底吃下了南洋,将来才能更进一步控制东南亚,甚至是还未发现的澳洲土地。
  “大人,前面就到了咱们的地盘了。”
  一名护卫的脸上略显兴奋,很显然长时间的奔波,已经让他有些精疲力尽,实在是不愿意再跟着宁千秋瞎转悠。
  宁千秋轻轻摇了摇头,脸上的神色如同当年决定要去大义军一般决绝。
  “不要再叫大人了,要叫我掌柜的,咱们以后可就是这昌泰商会的掌柜了……”
  ……
  当宁楚的大间谍到了广州码头的时候,还有两个金发碧眼的西洋人也站在了码头的地面上,望着人群熙熙攘攘的广州城,不由得发出一声赞叹。
  “这里的人可真多啊,在伦敦港可见不到这些……”
  “可是伦敦港随处可见的大便却比这里多多了!”
  二人放声大笑,很显然对伦敦环境的吐槽,已经深入到了他们的日常习惯中,而相似的习惯还有对伦敦官僚们的吐槽——他们都是一坨大便。
  在二人笑过之后,其中一人随后又开口道:“约翰,公司这一次派咱们前来,可是希望我们能够做出一些成绩来的,至少不能出现太多的亏损,不是吗?”
  那名叫约翰的小伙子很显然非常有底气,笑道:“里维,在来之前,咱们不是都有很多的底气吗?相信来自大不列颠文明的成果,不会让这个富庶的国家而失望的,我们不仅要卖掉运来的大宗货物,还需要运回去大量的货物,比如瓷器、茶叶还有大黄……”
  里维却是摇了摇头,哀叹道:“你可不知道,公司在华夏的贸易中虽然一直都能赚取的利润,可是那都是将来自华夏的商品运回欧洲,才能有这些利益,可是当时也是建立在金银比价不一的状态,然而眼下宁楚的金银比价已经调到了跟国际上差不多——这就意味着咱们过去的操作方式,并不一定能够重新实现。”
  随着宁楚货币政策的逐渐完善,再加上大量新式金银货币出现在市场上,传统的货币开始逐渐迅速消亡,特别是铜钱已经完全被汇率稳定的铜币给取代,因此这也使得过去采用换银手段交易的西洋人,已经没办法继续玩下这个游戏了。
  其次还有一点,里维并没有说出来,因为在此时的华夏社会中,小农经济并没有被彻底摧毁,这就导致经过高昂成本运输过来的商品,在本土商品面前变得毫无性价比可言,常常陷入无人问津的困地,因此简单来说,欧洲各国对华夏的贸易是处于长期巨额逆差的情况下,大量的金银都在这种贸易体系下流入了华夏。
  不得不说,这对于欧洲其他国家而言,想要真正挽回贸易方面的失利,并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就算是想要用武力解决,也会在广袤无垠的土地和大量增长的人口数量面前,失去用武力解决的勇气。
  因此,在欧洲各国派遣使者前往南京之后,英国东印度公司也开始了其他的尝试,将约翰和里维等一批人派遣到粤省、沪市以及南京诸地,希望能够寻找到一条新的发财之路。
  约翰微微沉默,随后又坚定道:“即便其他的商品都无法建功,可是我相信有了它以后,将来一定会让华夏人将自己的银子都给吐出来!”
第五百三十九章
到底谁求谁
  里维望着约翰信誓旦旦的面孔,不由得迟疑了几分,他当然明白约翰之所以如此有信心的原因,那可是相当令人着迷的东西,如果真的能够在华夏风靡开来,自然能有相当大的利润空间。
  这个让约翰和里维都感到颇具信心的玩意,其实说起来很简单,就是指鸦片。
  当然,鸦片在华夏也并不是什么罕见的玩意,早在唐代就有少量的输入,当时被称为‘阿芙蓉’,在元明时期甚至还成为了一种贡品,从东南亚进入到皇宫中,直到清朝时期,鸦片都只是作为一种药品而存在,人们还远远没有清楚地认识到鸦片的危害。
  因此,在宁楚立国之前,清廷虽然不能说遍地都有鸦片的踪影,可是对于那些权贵们而言,并不是什么真正的稀罕物,就连当初的宁家里,也曾经出现过这种玩意,后来被宁忠源给彻底销毁了。
  在宁楚建立之后,宁渝自然对鸦片深恶痛绝,在他的严令打击下,很快《禁止鸦片法》就火热出炉,在当时的宁楚领土上全面禁绝鸦片,铲除鸦片种植产地,甚至还组织军队打击鸦片走私贸易,还焚毁了不少鸦片,由此鸦片也成为了海关里第一类严禁禁止进出口的物资。
  在宁楚的铁拳打击之下,鸦片逐渐在华夏基本消失,除了一小部分医用和军用麻醉药物以外,寻常人再难以见到鸦片的踪影。
  可是,在宁渝全面禁绝鸦片的时候,此时的大不列颠却在进一步有意放纵鸦片的使用,像英国东印度公司每年都会将大量的鸦片,送往英国国内以及欧洲各国进行贩卖,甚至连当时的英国医学界,都在大规模使用鸦片治疗。
  像什么头痛啊,发烧啊,咳嗽啊,甚至连抑郁症和月经不调这种问题,都让英国大夫们用鸦片来解决问题,当然问题虽然能够解决,可是也留下了一大堆的瘾君子,甚至是英国临床医学奠基人托马斯·悉登汉姆都声称,“没有鸦片,医学将不过是个跛子。”
  因此,当中西方的贸易逆差已经开始越发扩大的时候,来自欧洲的商人们,已经开始尝试着用不同的商品来进攻华夏市场,只是其他的商品都很难奏效,唯独鸦片成为了当时华夏销量比较高的商品,因此这对于欧洲的商人们而言,自然是一个大大的好消息。
  里维心中依然有些担忧,道:“可是,那位伟大的陛下已经全面禁止鸦片在华夏销售,咱们即便能够弄到货源,可是也没办法大卖啊……”
  约翰大咧咧道:“大使阁下已经前往了南京,到时候这个问题肯定是能够解决的,咱们眼下可以先考虑把货物囤积起来,到时候等到华夏开放禁令之后,咱们就是第一批进入华夏的货品,价格肯定会高很多,想想那丰厚的利润,简直能让上帝都犯罪!”
  “希望如此吧……”
  里维在心口悄悄画上了一个十字,只是他内心的不安并没有为之消散,反倒越发浓重了起来。
  ……
  时间很快就迈入了革新五年三月,在经过了一个寒冷的冬天之后,解封的不仅仅只是大地,还有一些人心中的野心。
  在此时的漠北草原上,数千骑兵正在展开血腥的厮杀,火炮、火枪以及马刀,它们将战争的烈度提高了不止一个层次,每时每刻几乎都有大量的骑兵摔落在马下,鲜血几乎染红了整片战场。
  一队骑兵在炮火和弹雨中杀出了一条血路,其中一人身上带满了血迹,几乎整个人都趴在了马背上,随着马儿的起伏上下摆动,看上去却像是死了。
  等到了后方的营帐中时,一名身材魁梧的蒙古人跳下马来,将那名浑身是血的汉子背了下来,朝着帅帐的方向快步跑去。
  “大汗,策凌身负重伤,生死不知……死伤太惨烈了,咱们赛音诺颜部上千人就那么一会就没了……大汗,不能再这样了!”
  诺尔布浑身带着血迹,他朝着帅帐中央坐着的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高声叫道,很显然对方将赛音诺颜旗放在最前面的行为,已经让他十分不满。
  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脸上露出一丝不满,他朝着身旁的另外一名蒙古王公道:“达什敦多布,本汗的所作所为,难道还要向你再解释一遍吗?”
  那名叫做达什敦多布的蒙古汉子正是如今赛音诺颜旗的旗长,因此在清廷时又被称为札萨克和硕亲王,只是这位大扎萨克眼下却表现出几分虚弱之色,似乎身体一直都不太好的样子。
  “大汗,臣不敢……”
  “既然不敢,那就将这个以下犯上的人杀了吧!”
  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心中实在是恼怒,自从准格尔入侵漠北蒙古以来,喀尔喀三部几乎每战都会失利,死伤更是惨重无比,不得不依靠辽阔的草原进行周旋,可是眼下已经退无可退,只能不计伤亡地抵挡准格尔军的进攻,而在这个过程中,赛音诺颜旗自然不可避免地被推上了战场,损失也是惨重无比。
  可是眼下喀尔喀三部谁没有牺牲过?不说其他的,就说他土谢图汗的直属部落里,死伤难道就少了不成?
  达什敦多布听到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这句话,顿时心里一慌,他可不敢杀掉策凌手下的大将,特别是在土谢图汗的命令下,否则整个赛音诺颜旗的人心都将会离散。
  说起来,后世出名的喀尔喀赛音诺颜部并没有出现,它目前仅仅只是隶属于土谢图汗部的一个旗,最早是出自于达延车臣汗,达延车臣汗之孙诺诺和掌管喀尔喀左翼,其长子阿巴岱为土谢图汗部先祖,而其第三子图蒙肯,因排抑红教,护持黄教,被授予了赛音诺颜号。
  到了如今,赛音诺颜旗旗长达什敦多布是上一任旗长善巴的儿子,而策凌是善巴的堂弟,再加上先前得到清廷的扶持,因此在赛音诺颜旗里的实力相当不凡,拥有一大批的支持者,即便是旗长达什敦多布,也不敢对自己的这个叔叔有所不敬。
  特别是早年准噶尔蒙古大举入侵喀尔喀部的时候,当时的赛音诺颜旗旗长善巴选择了内附,而策凌便在善巴的命令下,带着祖母格楚勒哈屯、弟恭格喇布坦投奔清朝,受到当时的康熙重用。
  清廷以其为成吉思汗十八世孙图蒙肯嫡嗣的理由,赐居京师,教养于内廷,后来到了康熙四十四年的时候,还把和硕纯悫公主嫁给了他,而这一整套流程下来,使得策凌对清廷无比忠心,还主动跟随傅尔丹进击准噶尔﹐擒其宰桑贝坤等百余人。
  因此,在当时的清廷眼里,策凌是理所当然的自己人,跟其他的蒙古人是不一样的,而对于当时的喀尔喀三部而言,策凌却不再是自己人了。
  当然,眼下清廷基本覆灭,剩余的势力也无法对土谢图汗部造成什么威胁,因此原先隐隐在土谢图汗部颇具名望的策凌,反倒成为了众人的眼中钉。
  眼下,当达什敦多布听到土谢图汗多有不满之意后,并不是真的要维护这个叔叔,实在是因为赛音诺颜旗里面无人可用了……
  如果再把策凌得罪完了,将来无论是他这个当任旗主,还是下任旗主,都很难按下旗内的反对声音,这无疑于给自己挖下了一个大坑。
  “大汗,臣以为此人可小惩大诫,绝不可直接一杀了之,否则容易使得军心骚乱……眼下正是用人之际,还是让他战死在沙场上吧!”
  土谢图汗冷笑了一声,却并没有反对,道:“昔日孙嘉淦劝说本汗向宁楚求援,可是策凌却大言不惭地说他能够挡住准格尔,可眼下准格尔都打到了巴彦乌兰山了,距离昭莫多还有多远,你算过没?”
  说起这个,达什敦多布脸上的冷汗就下来了,当初的策凌对忠于清廷的,对于宁楚自然是万般厌恶,而在他的大力反对下,导致孙嘉淦的建议被否决,只得无奈地留在了土谢图汗身边,期待有一天随着局势变化,能够说服土谢图汗。
  可是达什敦多布心里也明白,在这件事上面土谢图汗是绝对在装糊涂,他本人当初就不愿意向宁楚求援,担心变成下一个漠南蒙古,因此在策凌建言后顺水推舟否决孙嘉淦的提议,使得宁楚朝廷怨气归于策凌。
  而如今土谢图汗确确实实已经快打不下去了,又不愿意向策妄阿拉布坦投降,心里便想着改弦易辙,重新回到大楚的怀抱中——而策凌便成为了向宁楚交差的替罪羊。
  达什敦多布无奈地探口气,眼下既然策凌昏迷不醒,只能让他这个旗长代劳了,“大汗所言极是,策凌思虑确实不周,才造成眼下困局。因此臣以为,眼下当需要跟宁楚进行求援了,否则一旦昭莫多有失,车臣汗部也就危险了。”
  土谢图汗旺札勒多尔济微微点了点头,他也不想着对策凌赶尽杀绝,只要他不挡路就行,不过眼下此人昏迷,却正好是给孙嘉淦解释的一个机会,当下便派人将孙嘉淦请到帅帐中来,而至于原来叫嚣的诺尔布,则被重新押回到战场上去。
  话说两头,孙嘉淦当初在刘统勋的劝说下,成为了宁楚的说客,目的便是为了将漠北喀尔喀三部说来投奔宁楚,可当时的策妄阿拉布坦才刚刚侵入准格尔,喀尔喀三部还是颇有抗敌信心的,因此对孙嘉淦自然不感兴趣。
  后来战局急转直下,特别是大策凌和小策凌率军后,几乎每战必胜,而喀尔喀三部自然也就被打懵了,先是扎萨克图汗部被全面占领,紧接着就是土谢图汗部关键要地乌里雅苏台失陷,再到如今巴彦乌兰山一战失利,三部已经感觉到脖子上的绳索越来越紧了。
  在这种情况下,孙嘉淦发现身边的蒙古人对他的态度却是越来越好了,从最开始的不闻不问再到奉若上宾,这种转变却是跟喀尔喀三部的处境有很大的区别,这也使得孙嘉淦心中微微得意,看你们这些人还敢嚣张?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28/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