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308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08/437

  在这个过程中,大一统国家由于其统治中心,与新纳入土地过于遥远,以致于在现有的通信条件下,很难进行准确和及时的掌控。一旦出现了紧急状况,那么来回请旨的时间,都会导致任何事情彻底泡汤。
  就好比明朝征伐交趾的例子,前面一切都很顺利,通过军事手段进行军事占领,也建立了交织布政使司,可是真到了实际统治的时候,交趾本身的反叛却一直不断,收支未能平衡,导致交趾布政使司始终需要中央财政的援助,到最后也只能选择放弃。
  宁渝道:“有不少大臣上奏,要将朝鲜、缅甸均化为郡县,在朕看来实在不可,倘若化为郡县,一应制度自然需要向汉地看齐,这并不利于财政的收支平衡,朕绝不能做亏本的买卖。”
  崔万采心里也不是很赞同行郡县,可是他对于宁皇帝常常挂在嘴边的生意经,却常常感觉到哭笑不得,道:“若是为千年计,或许前面亏一点也未尝不可……”
  “不,崔卿你不明白,这生意一旦前面就开始做亏了,后面在想让人投钱进来,可就更难了……”
  宁渝一脸意味深长道:“在朕看来,咱们得把朝鲜也好,缅甸也好,当成一个生意来跟全国人来做,只有从这两个地方能赚到钱,那么百姓们自然也就会支持打下去,即便有人想要放弃都不行,反而要是亏本,那强撑下去却也难为。”
  崔万采深思了一番,道:“微臣还是有些不太明白……”
  宁渝笑了笑,直接详细解释道:“朝鲜与缅甸情况又有所不同,朕就只说缅甸此地,到时候朕会在缅甸实行分封,将缅甸特别是下缅甸的肥沃土地,分封给国内功臣勋爵,让你们都可以在缅甸的土地上,建立自己的封国。”
  “封国?”
  崔万采深深吸了一口气,他自然明白这里面蕴藏的意思,也就说一旦能够在缅甸建立封国,到时候可就是地方上光明正大的土皇帝了。
  人口、财政、土地,都将成为封国所有!这个诱惑实在是太大了!
  宁渝端起了桌子上的茶水,轻轻抿了一口,也给崔万采几分消化的时间,然后才道:“没错,朕到时候会根据大家的功劳,在缅甸乃至于将来的安南以及东南亚诸地建立封国,你们可以自己带着自己的财产过去,成为大大小小的封君。”
  “到时候成了封君之后,此地自然也就是世袭传承,给你们子孙后代留下一些盼头,当然了,朝廷肯定还是要收取一些税的,不过跟国内不同,到时候封国的税法会采用包税制度,咱们可以根据封国的面积和人口,谈一个初步的数字出来,只要封君们能够完成规定的税收,其他的朕都不会再管,不管多收了还是少收了,那都是自己的事情。”
  “这便是朕所说的,咱们就把封国当成生意来做,但凡是我大楚功臣,尽可以来参与这桩买卖,当然盈亏都是自己负担,如果封国财政坚持不下去,那就转封给其他人……朝廷不会在这里面多出一分钱。”
  “可是陛下,此法一出,怕不是会让一些人产生一些不该有的念头……”
  崔万采感觉自己的声音都有些颤抖了,这皇帝的胆子可真是大啊!
  历朝历代都严防死守的地方藩镇系统,居然被皇帝这么轻而易举释放了出来,却是不知道那些辛辛苦苦跟藩镇做斗争的皇帝们,在知道这么个政策时该怎么想?给自己制造一堆朱老四来?
  宁渝呵呵一笑,“所以在分封制度的基础上,还需要一个都护府,都护府将会把所有的行政权力放给下面的封国,但是所有封国的军事权力都将会收回到都护府中,都护府的兵力将根据封国们交纳的税收而定,简单来说,交多少钱咱就能拥有多少兵额,至于军队都会从内地抽调过去,都护府的所有官员都必须经过朕和枢密院才能委任。”
  对于枪杆子这一块,宁渝比谁都盯得更紧,为了避免封国们坐大,最好的办法就是收兵权于中央,但是行政权力和收税权力则全部下放到封国,从而使得封国有更大的自主权,从而避免封国变成一个赔本的买卖。
  崔万采深深吸了一口气,道:“回禀陛下,臣虽然看不穿这里面存在的问题,可是此举还需要慎重……”
  宁渝无所谓地点了点头,道:“朕这一次正好要回南京,有了这么一个大礼包,相信能给一些人带去个交代……”
  ……
  七月初,在清廷入寇朝鲜大半年之际,正位于盛京等地的复汉军却是终于开始集结了起来,开始往朝鲜进军,当然这一次进军的名头可就不一样了,不仅仅是重新拯救朝鲜社稷,也是迎立大楚陛下成为朝鲜大王。
  当这个旗号真正打起来的时候,朝鲜上至两班,下至平民百姓,都不由得有几分惊愕,不过大家伙虽然很好奇这天朝的皇帝为啥变成了朝鲜的大王,可是却并没有表示什么反对,甚至还有很多人心里还很高兴,因为他们总算有一个强大的大王了!
  要知道,朝鲜这个地方属于典型的小国寡民的心态,那就是在屡屡产生的外在威胁下,对于强大有着一种疯狂的向往。
  从隋唐开始,朝鲜这块地界就不断与外界的势力发生摩擦,而朝鲜由于其本身的地域和实力限制,常常属于被摩擦的一方,从壬辰倭乱,到丙子之役,再到如今的丙午胡乱,屡屡发生的战事却是把朝鲜百姓的内心都打出了阴影。
  因此,如今在听说朝鲜换了一个天朝皇帝做大王,却是让很多人欣喜不已,因为有了这样的朝鲜大王,想必以后再也没有人敢于侵略朝鲜了吧?
  “天朝万岁!大皇帝陛下万岁!”
  “皇帝万岁!大王万岁!”
  当复汉军大军气势汹汹地跨越了鸭绿江,进入了平安道之后,许多朝鲜百姓见到军队上面挂着的旗帜,顿时眼泪纵横,一个个跪在道路边上,感谢着天朝大军的到来,他们还不时地用朝鲜话高声喊叫着。
  此时正骑在马上的宁祖毅,瞧了一眼路边的朝鲜人,却是有些感慨,对一旁的朝鲜使节金世俊道:“哎,咱们出兵实在是太晚了啊!朝鲜的千万黎庶,想必是吃尽了苦头。”
  被宁楚从京师打发到盛京,不对,如今改叫沈阳的朝鲜使臣金世俊,在听到宁祖毅这番装模作样的话,顿时心里气不打一处来,要不然复汉军有意拖拉,岂会等到七月才进军朝鲜?真要有这个心,最早四月份就可以进军朝鲜了。
  当然,金世俊也不敢多说什么,他媚笑道:“大将军,天朝大军此时前来正是时候,想必能够风卷残云一般,彻底消灭鞑寇。”
  宁祖毅点了点头,微微一笑,“收复朝鲜自然不是问题,至于鞑寇也已经无路可逃了……等到拿下了汉城,朝鲜自然也就重新光复了,到时候咱们也算是同朝为臣了。”
  一说起同朝为臣,金世俊便想到了宁楚皇帝成了朝鲜大王的事情,当下只得苦笑道:“没错,臣与大将军也算是同朝为臣了……”
  在金世俊等两班子弟心目中,对于宁楚当皇帝这件事,谈不上反对,可是也谈不上多么欢迎,毕竟相对于更容易拿捏的李氏,大楚皇帝自然不是一个容易对付的存在。
  好在宁渝已经给出了承诺,他不会干涉两班对朝鲜的统治,只要大家伙认认真真交税就好,至于平时其他时候,想要干点啥他也管不着,也不会去管。
  二人都满怀心思地骑在马上,复汉军长长的队伍却是如同洪流一般,朝着前方一直前进,这一路上的进展却是相当神速。
  几乎只用了不到三天时间,复汉军也是一路行军般地拿下了平壤,却是比清军进军朝鲜还要快上许多,一来清廷由于兵力的问题,在平安道并没有布置太多的军队,二来便是不少朝鲜义军在配合复汉军的进军,因此复汉军的行军却是更加顺利。
  ……
  当消息逐渐传到汉城的时候,乾隆皇帝却正在景德宫里,跟宫女在玩不和谐的游戏,他脸上洋溢着笑容,一副十分开心的模样。
  “别跑,让朕看看你的模样,嘿嘿……”
  “呀……皇上……”
  乾隆眼睛上面蒙着黄绫布,正在跟一群宫女玩着捉迷藏,他的眼前看不清楚方向,却是通过声音似乎发现了什么,便猛地往前一仆,却是抓住了一个人,然而他摸了摸,却又感觉到不对劲,便摘下了眼睛上的黄绫布。
  “老师?你怎么来了?”
  原来乾隆皇帝却是将徐元梦给抓住了,而此时的徐元梦,脸上却挂满了焦虑之色,而在徐元梦的身后,还有几名重臣也都一一站着,人人神色不愉。
  徐元梦深深叹了口气,道:“皇上,大事不妙了!”
  “莫不是复汉军打来了?”乾隆皇帝一脸的惊惧之色。
  徐元梦却是点了点头,然后掏出一份折子呈递给了乾隆,随后才说道:“启禀陛下,复汉军已然从北面打了过来,他们的前锋大军占据了平壤,正朝着汉城的方向前进,更让人担心的是,济州岛方向……也有复汉军登陆!”
  “完了……八旗也要完了……”
  乾隆听到了这个消息,却是如同雷殛一般,他手中的黄绫布却是不知何时,已经飘落在了地上。
第五百一十三章
不许将军见太平
  徐元梦朝着面前的这个年幼皇帝,不由得深深思考了起来,大清朝真的还有希望了吗?怎么越看越觉得不靠谱呢?
  相对于还算英明的康熙皇帝,以及相对还算果决的雍正皇帝,眼前的乾隆皇帝却是一点也没有继承下来,他不仅一点都不英明果决,而且还有十分要命的缺点,比如色厉胆薄,见小利而忘命,干大事而惜身。
  前面还想着当朝鲜大王的事情,后面一听说复汉军要来了,就彻底慌了。
  “皇上,眼下南北两边的复汉军还没有打到汉城来,咱们还是有机会坚守的……”徐元梦捡起地上的黄绫布,重新放回了乾隆皇帝的手中。
  他望了望神情未定的乾隆,终于摇头道:“皇上还是早点歇息,奴才等先去商量商量办法,看看有没有什么法子解决。”
  乾隆皇帝才如同梦中惊醒一般,回头望了一眼众臣,道:“诸位臣工先去商量商量,朕照准就是……”
  等到大臣们都退出了景德宫之后,徐元梦带着众人到了议事大殿,望着已经显得十分孤零零的大臣们,叹口气道:“先前不应该让庄亲王去盛京的,如今皇室却是调弊如此,皇室若是能够诞下一二个子嗣,大清还是有希望的。”
  不得不说,这番解释还是非常到位的,毕竟在场不少人已经看到了乾隆不靠谱的模样,估计心里头已经开始琢磨大清的摊子能不能继续支下去了,而徐元梦这番解释,却是把乾隆塑造为一个专注考虑子嗣之事的好皇帝。
  在后宫玩不和谐的小游戏,那叫昏君。
  可是要是为了繁衍子嗣后代,那就是好皇帝。
  大家伙也都是纷纷为乾隆皇帝的辛苦而感慨万千,并且已经开始期待将来宫里的朝鲜妃子们,能够给乾隆皇帝生下儿子什么的,丝毫不想把话题转换到复汉军南北夹攻的事情上,人人心里清楚,这就是一个无解的命题。
  徐元梦不由得苦笑连连,他望向了张廷玉,道:“衡臣啊,你看眼下到底还能怎么办呢?”
  张廷玉抚着胡须,深深叹了一口气,他从康熙到雍正再到乾隆,服侍了整整三代皇帝,可是眼下的他真的感觉前途无亮了,不过眼下还要坚持着将这艘船坐下去,只得犹豫道:“眼下宁楚既然已经将朝鲜纳入囊中,那咱们硬挺着肯定不是办法。”
  废话!人人在心里暗骂一句,谁都知道这道理,可不是除了硬挺着已经没了其他招嘛……
  张廷玉也不管其他人怎么想,继续道:“以下官之见,朝鲜格局已然类似于北伐之势,咱们面前只剩下了三条路,第一条就是坚持打下去,可是之前的例子已经说明了不能打,因此此路却是不通,第二条路则是跟宁楚和谈……只是先前宁皇帝要咱们无条件投降,似乎也是不可。”
  众人听着张廷玉说了一通废话,当下便有人不耐道:“张大人,还是赶紧说说第三条路吧。”
  张廷玉这才叹口气道:“这第三条路嘛,自然就是去投奔俄人,之前的时候也是说过这个法子的,可是皇上这不是没下定决心嘛。”
  没错,在当初复汉军进军盛京的时候,大家伙就已经慌了,当时先派了马齐和庄亲王允禄回盛京安排,而张廷玉当时就已经看到了今日,还给乾隆皇帝支了这么一招,那就是去投靠俄人,而当时的乾隆心存侥幸,认为局势不会到这么恶劣,也就没有同意。
  徐元梦心里也有些不大对劲,道:“衡臣说的确实有些道理,可是真要去投奔俄人了,那咱们的皇上,那还是皇上吗?岂不是变成了李昑?”
  李昑就是目前明面上的那个傀儡倒霉蛋,他没有资格参与这种机密会议,也就听不到领议政大臣对他的无情评价,当然即便听到了,他也只会点头说个好。
  张廷玉有些不耐,“徐大人,都到了这个时候,变成李昑总比被复汉军用乱枪打死的好,到时候没了性命说再多又有什么用?”
  “哎,也是,那就有劳张大人,给那个俄人使者写信,商议我八旗入俄之事。”
  徐元梦心里头苦叹一声,说是入俄,其实还是去郓春这个大清祖宗故地,只不过如今被划归了俄人。
  张廷玉点了点头,笑道:“听说俄人的援军都快到了,不过郓春的兵力大概还是两千人左右,尽管不是不多,可是在极北之地却也难得——咱们这呼啦啦好几万人,恐怕是不能都去,总要留一些人守在汉城。”
  这话一说出来,众人却是脸上齐齐变色,谁也不愿意被当成弃子留在汉城,可是他们也明白,先不说俄人答不答应,就郓春那片苦寒之地,无论如何也是养不活这么多人的。
  徐元梦微微叹口气道:“眼下咱们的人只有五万人不到,其中大半是从关内过来的骨血,还有一万多人是原先留在关外的八旗,咱们要是把他们舍弃了,这将来又该怎么办?”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08/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