伐清1719(校对)第23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5/437

  宁渝脸上闪过一丝冷笑,对付贪婪的日本人,就得学会钓鱼,不放一些鱼饵下去,又怎么能钓上这条大鱼呢?
  “陛下,那萨摩藩的事情应该如何处理?”
  现在说话的是首辅宁忠景,他心里始终都对日本萨摩藩侵犯天朝威严一事耿耿于怀,便专门提了这么一句。
  “萨摩藩的事情,要跟幕府区分开来,外交部即日责令下去,让萨摩藩交出侵占琉球的一应罪人,并释放琉球国王归国,与此同时,还应该赔偿琉球国以及我大楚相应损失。”
  宁渝轻轻哼了一声,提了一个摆明不可能达成的要求,不过这也是宁渝想要的,等到萨摩反对之后,就有足够的理由出兵九州岛,在日本钉下一颗钉子。
  “可是,若天皇和幕府执意保护萨摩藩,又该如何?”
  “天皇的意思不用理会,若是幕府执意保护萨摩藩,那就打给他们看看,看看是选择跟我大楚合作,还是选择当我大楚的敌人。”
  宁渝脸上挂着一丝微笑,“我相信德川吉宗会做出一个理智的选择。”
  ……
  日本幕府使臣松平纲吉始终都没有再见到宁渝,但是在同外交部尚书宋恩铭的接触中,却又得到了一个好消息,那就是等到他们回去的时候,工商部尚书宁忠海将会以亲王的身份回访日本。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这是一个令松平纲吉感到振奋的好消息,也是一个能够跟德川吉宗将军交差的好消息。
  松平纲吉自然没有不允之意,只是委婉提出能先派人回日本禀告将军大人,以便于在宁忠海到访的时候,提前准备好相关的礼节与招待事宜。
  与此同时,另一个不那么好的消息,也随之一同传递给了松平纲吉,那就是皇帝对萨摩藩所提出的要求。
  在松平纲吉最早跟外交部提出的三点要求里面,对于萨摩藩的维护之意还是有的,尽管这不是为了萨摩藩考虑,而是为了将军自己考虑——可是眼下的宁楚,在抛下了一个重要诱饵的同时,也给出了自己的目的,那就是萨摩藩。
  望着义正辞严的宋恩铭,松平纲吉脸上一怔,随后又恢复了笑容,谦卑道:“萨摩藩绝不会成为阻碍两国友谊的障碍,外臣会跟将军大人通晓厉害之处。”
  宋恩铭轻轻点了点头,笑道:“还请使者能够将皇帝陛下的意思,原原本本告诉将军大人,我天朝自然不会做那等毁信失诺之事,还请将军大人也能认真考虑我朝陛下的诚意。”
  松平纲吉脸上不由得露出一丝苦笑,若是他是将军大人,一切自然都好说,用一个萨摩藩换取同宁楚的贸易之权,本身是一个能做的买卖。可是眼下这里面的事情太过于重大,只能由将军大人定夺。
  “还请陛下放心,外臣定当全力促成此事。”
  在经过了这一次密谈之后,日本幕府使团自然是拿到了自己想要的东西,而天皇使团那边虽然得到了宁渝的接见,可是并没有谈什么实质性的东西,仅仅只是得到了宁渝几句不轻不重的承诺,比如保障天皇的地位以及相关待遇,可是更进一步的细节却一句没有。
  对于天皇使团而言,自然是有些不甘的,可是也明白眼下的局势也只能到这一步了,而松平纲吉在知道这里面的事情之后,心里却是起了几分警觉之心——他担心将军大人不能答应的承诺,很可能天皇那边会答应,到时候事情可就麻烦了,因此必须要努力促成此事。
  几方的明争暗斗也只是在桌底下悄悄完成,而到了十月下旬,日本天皇和幕府使臣都选择了回国,而与此同行的还有以工商部尚书宁忠海为首的大楚使节团,其中还包括外交部、中央银行的相关要员,一行足足有几十人。
  对于即将远行的使团,宁渝破天荒地选择了相送,尽管有许多大臣表示了反对的意思,毕竟只是出使撮尔小国,何须如何礼节?可是宁渝依然选择了相送,倒不是为了日本,而是为了这些即将离去的使臣们。
  在略显几分空旷的南京码头前,宁渝望着精神抖擞的使团成员们,脸上却是露出了一丝感慨的笑容。
  “你们都是我大楚的臣子,即便是到了他国,也是我大楚的臣子,若是有任何人要对你们不利,都要先过问下我大楚的舰队还有军队!”
  “陛下之恩德,臣等万死不辞,无以为报。”
  望着众人感动的神色时,宁渝又轻声道:“其实不瞒你们,若非朕当了皇帝,这出使之事或许还轮不到你们……罢了,此行远离故土,望诸卿一路顺风。”
  “谢陛下,臣等绝不辜负厚望。”
  码头边上的军乐团很快就奏响了军乐,还有上百个童子高声唱诵军歌。
  君不见,汉终军,弱冠系虏请长缨。
  君不见,班定远,绝域轻骑催战云!
  男儿应是重危行,岂让儒冠误此生?
  ……
  百人齐诵很快就成为了码头上千人齐诵的画面,许多人甚至唱着唱着都热泪盈眶,这一首军歌实在是让他们想起了太多,这里面有很多东西,都是让他们会铭记终生的。
  从这一天开始,宁楚使团但凡有出使他国之日,都会在码头上高诵从军歌,形成了一个不是规定的规定。
  因为这是宁渝所要求的,在他看来,外交使团的出使绝不亚于军人出征,因为他们争锋的是另外一个战场,可是那也是战场,而他们同样是军人。
  在打发了日本的使臣之后,宁渝对安南使臣的兴趣并不大,倒不是安南的利益太小,而是实在不到时候,若是这个时候强势进军中南半岛,反倒会引起那些大小势力的警觉,因此图图缓之方为正道。
  而对于黎朝和阮氏的使臣们而言,这一个多月的时间里,却是将整个南京周边都游玩了一圈,大有几分乐不思蜀的感觉,至于什么国事之类的,却是抛之脑后了。
  很快,外交部南亚司司长分别约见了黎朝和阮氏的使臣,其中得到的信息也基本差不多,双方都希望能联合中朝,然后对付对方,共同瓜分利益。
  这一点并没有出乎宁渝的意料之中,当下更是不想见这两边的使臣,只是让南亚司司长同双方达成了一个贸易协定,那就是宁楚会在边境开放榷场,双方都可以前来进行贸易,而贸易过程中不得有任何的武力争执情况,否则宁楚会直接取消争议方的贸易资格。
  对于这一点,双方的使臣并没有反对,实际上对于他们来说,能够达成秘密的战略协议自然是一件好事,可是若是无法达成,有个互相商贸的榷场,倒也足够回去交差了。
第四百一十七章
祭奠永历帝
  云南,昆明城头上竖起了复汉军的红色军旗,一队队复汉军士兵踏着正步,从城外走进昆明城,看上去却显得十分精神抖擞,而这一幕落在百姓眼里,自然是百感交集。
  “大军北逐胡虏,拯生民于涂炭,复汉官之威仪。看来我汉人又重出了英雄呢!”
  一名老者望着一板一眼的复汉军队列,脸上带着几分感慨之意,像这种一看就知道是精锐的军队,他已经很久没有见到了。
  旁边站着的一名士子,听了老者的感慨,却是嘿嘿一笑,“那是,当今陛下文韬武略,举世无二,区区一个所谓的鄂尔泰又能做什么?这西南一战,三万大军就将鄂尔泰的十万大军打的全军覆没了!”
  在民间的传闻里,鄂尔泰所率领的大军不是七万人,而是十万人,却是莫名给复汉军身上又添了几分光彩,毕竟能一战尽灭十万大军,那可是话本里面才有的事情。
  “是啊,如今滇省重归汉家江山,正是应了天命!”
  那士子脸上嘿嘿一笑,“我明年可就去参加大楚的科举了,听说能中几千个秀才哩,到时候也能谋个一官半职当当。”
  在这个时代里,哪怕是在江南,想要考中秀才都不是一件简单事情,这士子倒是好大的信心,却是笃定自己能够通过科举试。
  只是这二人的对话还没结束,就被街头上一阵有一阵的欢呼声给盖下去了,复汉军的进城仪式,瞬间引爆了在场百姓的情绪,人人脸上带着笑容。
  在复汉军的行军队列当中,枢密副使程铭穿着一身整齐的军装,骑在高头大马上,脸上并没有多少得意之色,反倒更显出几分凝重。
  西南集团军主帅常山王宁忠义,去了四川成都,而这安抚新降的滇省的差事,便理所当然地落在了作为副帅的程铭身上。
  “程副帅,下官已经备好酒宴,就请将军前去。”
  原来清廷的云南布政使司布政使薛拾遗,此时站在了程铭面前,脸上带着几分谦卑之色。
  在原先鄂尔泰被俘之后,薛拾遗十分果断地选择了反水,加入到了复汉军当中来,使得宁楚几乎是兵不血刃就拿下了整个滇省。
  为了奖赏薛拾遗的功绩,常山王宁忠义直接向皇帝奏请,让薛拾遗继续做他的云南布政使,以此奖励人心,也能更好的安定云南地方。
  薛拾遗保住了自己的官位,自然是对宁楚死心塌地,他早早接到了程副帅要前来巡视的消息,便将偌大的云贵总督衙门收拾得干干净净,还专门从其他地方请来了几名手艺不错的厨子,就为了给程铭接风洗尘。
  程铭平素不喜这些俗礼,可望着面前恭敬的薛拾遗,也只得硬生生挤出一个笑容,“那就有劳薛大人了。”
  二人便在左右侍卫的簇拥下,直接前往了云贵总督府,就在几个月前这里还曾迎接过另外一个主人,可是如今却又变幻了景象。
  一顿酒宴过罢,程铭坐在大堂正位处,而下面便是薛拾遗等一些云南官员,当然还有些位置的官员,比如按察使、云南总兵等,还没有完全就位,他们将由南京方面派来,以此来避免薛拾遗一家独大。
  等到程铭放下了手里的茶杯的时候,所有人便是心里一凛,知道眼下正经事来了,这将是关系到许多人前途的大事,不由得他们心里不紧张。
  “本将军此行来昆明,一来是表彰几位的弃暗投明之义举,二来是奉了王命前来,有一些事情需要禀明诸位。”
  程铭脸色有些凝重,实际上他在接到了宁渝的相关密折后,就一直如此了,实在是因为接下来的很多事情,担子都会很重,做起来也会很麻烦。
  作为云南官员的代表,薛拾遗自然是率先应声道:“这些都是我等应该做的,弃暗投明,原本就是理所应当之举。”
  “恩,不过该表彰的也是要表彰的,这是陛下的意思,相关的恩旨随后就到。”
  程铭点了点头,便不再谈这些,而是开始说起了正事,“西南新纳之地,自然当行新政,自即日起,云南一应改土归流工作都将会有序展开,陛下委任我为西南安抚副使,专门来进行此次的云贵之地的改土归流事物。”
  “改土归流乃理所应当之事,下官自当竭心尽力配合,副使尽可差遣我等。”
  薛拾遗的态度表现得还是很好,不管成不成,都没有推诿的意思。
  程铭脸上带着一份笑意,“为配合改土归流一事,西南集团军下辖第三师、第五师以及第十二师都将会停驻云贵二省,以防有些人做出铤而走险之事。”
  实际上,为了配合改土归流之事,常山王宁忠义并没有带着大军返朝,而是继续驻扎在西南三省,有了这般武力作为镇压,改土归流也自然不在话下了。
  “程副使所言极是,以下官在滇省当官十余载的经验来看,滇省一地最大的问题便是各大土司猖獗不已,先前虽然一些有识之士也要改土归流,可是没有朝廷大军作为镇压,仅凭滇省衙门,实在是难以为继。”
  薛拾遗感慨了数声,却是打开了话匣子,“所幸先前程副使在贵阳大败清军,这其中也包含了数万土司兵,以致于云贵二省土司大伤元气,如今再加上朝廷的大军,想来改土归流也只是手到擒来。”
  说到了这里,程铭也点了点头,“本将军已经跟陛下立下了军令状,此番改土归流最多只用两年时间,在西南彻底实现郡县制度,并施加新政,以养百姓。”
  众人听完之后,顿时神情一凛,两年的时间,不光要彻底实现改土归流,还要全面贯彻新政……那可就不容易了,毕竟改土归流得罪的是土司,还可以用汉人豪强实现制衡,可是施加新政,得罪的可是所有的地主乡绅,那这样一来就没那么轻松了。
  “诸位,本将军可是立下了军令状的,若是两年后本将军没完成,自然是军法处置,可是在此之前,本将军也可以处置一批人的。”
  程铭冷冷一笑,并没有丝毫妥协的意思,实际上他也不需要妥协,因为此行前来程铭也得到了宁渝的放权认可,任何胆敢阻碍改土归流并实行行政者,皆可杀。
  在历朝历代以来,很少有人会用这么高压的手段来治理地方,因为稍不注意那就是一场造反的大祸事,可是宁渝不怕,程铭自然也就不怕,无非就是再打上一场西南之战,但是改土归流和新政是绝对要实行的。
  “副使之意,下官等已经知晓,必将全力辅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5/43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