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92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25/1035

  “俺家七口人,俺和老伴,两个儿子,大儿媳,还有一个孙子和一个孙女。”
  “你确定是七口人,人数是要核实的,如果虚报可是要被罚的!”
  “俺骗你作甚,真是七口人,喏!他们都在那边呢!”老者指着远处一辆大车,有点激动道。
  “不要激动,我知道了!”
  官员取了一块红色木牌,这是五口以上家庭的牌子,他用墨笔在牌子背后七口人旁边涂了一笔,连同一张纸条一起递给老者,“可以了,去第七区九十一帐!”
  “俺不知道在哪里?”
  官员叫过旁边一名士兵,“这位老者你带他去第七区!”
  士兵们点点头,对老者道:“老丈,你家人在哪里?”
  “在那边,我去叫他们!”老者急道。
  “不用急,你带他们到军营大门口等我,我叫上另外几个第七区的,咱们一起去。”
  老者连忙去找家人,很快消失在人群中。
  人流如潮,一群群难民被领着进了大营,所有人的惊叹起来,一顶顶大帐整齐有序,大概两百顶帐篷一个区,帐篷都是普通行军帐,不是军队标准大帐。
  这是晋军在齐国国库中清理出来,有十几万顶之多,第一批运来六万顶,一半放在兖州,一半放在亳州,一般是一顶帐篷安置一户人家。
  王槐很快到了第七区,又找到了他家的帐篷,他家人口较多,是稍微大一点的帐篷,士兵指着帐篷,“这就是九十一帐,你们家的住处,里面比较大,可以一隔为二,你们自己安排,等会儿会有区正来交代吃饭之类的事情。”
  “区正是啥官?”王槐不解地问道。
  士兵呵呵一笑,“区正是个年轻文官,负责第七区,有什么事情找他就行了。”
  “俺知道了,多谢小哥哥带路。”
  士兵挥挥手走了,王老汉一家把东西搬进去,里面有几卷席子,还有一道布帘子,把营帐一分为二。
  王老汉和老伴以及小儿子住在南面,大儿子一家住在北面,其实条件还是比较艰苦,两个孩子图新鲜感,高兴得又蹦又跳。
  “爹,咱们得找点事情做,稍微挣点钱。”
  长子对父亲道:“要不然年底咱们家就要挨饿了。”
  王槐点点头,“回头问问区长吧!”
  正说着,外面有人问道:“有人在吗?”
  “在!在!在!”
  王槐连忙走出来,外面站着一个身材中等的年轻士子,也就十八九岁左右,戴着士子顶巾,穿一件蓝色士子衫,相貌倒是清秀。
  “您是....区正?”
  “谈不上区正,受王长史委派,负责第七区,主要看看大家有什么困难。”
  “老伴,赶紧拿两个胡凳来!”
  王老汉的老伴取来两个胡凳,王槐用袖子擦了擦笑道:“我们坐下说吧!”
  年轻士子笑着点点头,“我也姓王,叫做王展图,是历城县的一名押司。”
  王老汉肃然起敬,区正是什么官他不懂,但押司他懂,比主簿小一级,也是县里的实权官。
  “请问王押司,我们要在这里住多久?”
  “这个就不知道了,看战争什么时候结束,我估计要几个月,反正大家不要担心吃饭问题,晋王殿下很关心难民,特地下令拨了三十万石粮食应对灾民,这才是贤明君主........”
  不知什么时候,王展图旁边围了很多人,都是刚刚入住的难民,众人七嘴八舌,十分嘈杂,王展图摆摆手道:“大家请安静,听我说两句!”
  众人安静下来,王展图道:“这里的规矩比较严,一个是防火、一个是防疫,所以不允许在大帐做饭用火,每天三顿饭统一配送,还有热水也一并配送,明天开始收缴火种,以后会还给大家,希望大家配合,这是关系到大家的切身安全,一点都不能疏忽!”
  “放心吧!我们一定会配合上缴,这也是为了大家好。”众人一起表态,愿意配合。
  王展图稍微松了一口气,又道:“还有就是茅厕,在那边!”
  王展图一指远处很长一排木房子,对众人道:“看见那边的木房子没有,那就是茅房,红色的是女人用,白色的是男人用,大家要约束好孩子,不要在营地大小便,主要是天气热了,我们必须考虑防止瘟疫流行,还有,每天大家都要喝一碗草药汤,预防生病。”
  王展图主要就是要给大家说清楚这两件事,他见众人都很理解,心中松了口气。
  这时,王槐问道:“我家有两个儿子,都想找点事情做做,挣点小钱,请问王押司,有没有这样的机会?”
  王展图笑道:“我本来想过两天说的,还真有一个挣钱的机会,参与疏浚河渠,大概两个月左右,包吃包住,每天一百文钱,而且是天宝大钱!”
  听说每天能挣一百文,还是大钱,这让众人无不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王槐又问道:“干活的地方有多远?”
  “就在东面三十里外,那边是十几万亩军田,灌溉河渠都淤堵,需要重新疏通,大概需要十万名青壮男子。”
  “像我快六十岁了,可以去吗?”王槐忍不住问道。
  “如果有特殊手艺的话可以去,而且工钱还不会低。”
  王槐大喜,连忙道:“我会木工,会造水车,我们乡的水车都是我造的。”
  “这个手艺不错!”
  王展图笑道:“修水利,这个手艺是最需要的,问题不大。”
  这时,远处传来号角声,王展图笑道:“马上要开饭,大家准备碗筷吧!”
  众人听说要开饭了,纷纷向自己营帐跑去,王展图站起身,一回头,却见父亲王侑站在不远处,笑眯眯地望着自己。
  王展图连忙上前笑道:“父亲怎么来了?”
  王展图就是王侑的小儿子王詹,今年十八岁了,去年参加科举州试时,王侑给他改名为王展图,他今年进京参加科举,考中了明经科,被分到历城县做押司,成为齐州有史以来最年轻的押司。
  王侑妻子已经去世,只留下两个儿子,长子王弘出任德州长史,他最心疼的就是幼子,王侑是实践派,他儿子虽然还有继续读书的潜力,但王侑还是让儿子早早参加科举,考中明经科,从最底层的文吏做起,这对儿子的能力是一种极大的磨练,比那些死读书的有意义多了。
  况且明经科只是起点低了一点,做满五年文吏,就有资格出任九品主簿了,正式迈上官阶,那时儿子才二十三岁,年富力强,能力出众,经验也丰富,出政绩更容易了。
  但并不是做满五年文吏就一定能升上官阶,主要还是看背景和履历,有关系有人脉,加上自身努力,履历漂亮,基本上升官就不成问题了。
  所以王侑找很多机会给儿子历练,像这次来难民营任区正,很多人都不愿意做,但王侑知道,这件事做好了,在履历上会是很闪亮的一笔。
  “今天很忙吧?”王侑笑问道。
  “今天是比较忙,这几天难民陆续都来了,安排他们,然后解决难处,还要防火防疫,忙昏了头。”
  “有什么难处吗?”王侑又笑问道。
  “好多难民都想挣点钱,孩儿就告诉他们修水利的事情,不知什么时候开始?”
  王侑点点头,“后天吧!后天所有的区正都要集中起来,然后正式公布方案,和为父之前告诉你的差不多。”
  这时,有士兵送饭过来,王侑便欣然到儿子的营帐一起用晚餐去了。
第一千一百四十四章
诱兵之计
  亳州北部的官道上,一名头戴纱帽的中年男子正骑马缓缓而行,后面还跟着十几名士兵,这名男子正是扬州刺史王珪年,他奉晋王郭宋的调令,临时去亳州出任难民营长史,负责照管数十万从宋州逃来的战争难民。
  王珪年出身江南王氏,东晋时,他的家族曾是江南最有权势的望族,曾有‘王与马,共天下’的美誉。
  时隔数百年,江南王家已渐渐没落,而太原王氏在唐朝却混得风生水起。
  王珪年得到了淮南节度使陈少游的重用,从县令提拔为长史,又从长史出任楚州刺史,再从楚州刺史转任官阶更高的扬州刺史。
  他自身确实也能力出众,把扬州治理得井井有条,连朱泚攻占扬州后,刘思古也极力推荐他继续出任刺史。
  对出任难民营长史,王珪年没有什么压力,当年他在楚州任刺史时,李希烈涂炭江淮,大量百姓从淮北逃来楚州,足足有十余万人,他缺粮缺人缺帐篷,但最终还是把十余万难民妥善照顾好,这是他的经验,何况现在什么都不缺,他更不用担心了。
  只是晋王殿下怎么会看中自己,让他来挑这个担子,王珪年猜测是政事堂推荐了自己,那就说明自己在扬州的成绩得到了肯定,这让王珪年心中充满了期待,是不是扬州任期结束后,自己就能入朝为官了?
  这时,有士兵指着远方一座城池大喊道:“使君,那就是谯县!”
  王珪年点点头笑道:“走了一路,终于到了!”
  远处一队骑兵疾奔而来,片刻奔至眼前,为首一名将领抱拳道:“请问可是从扬州过来的王刺史?”
  王珪年点点头,“我正是!”
  将领连忙道:“卑职是中郎将赵巍,奉杨猛将军之令前来迎接刺史到来!“
  王珪年并不奇怪杨猛派人来迎接自己,他昨天已经派一名手下先一步来报信了。
  他微微笑道:“辛苦赵将军,杨猛将军现在可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25/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