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84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41/1035

  钱顺通连忙道:“带来了三百斤!”
  “才三百斤?”李维瑾略略有点失望。
  “李少卿不知,这种纸很难造,原料也不好找,是一种特殊树木的树皮制成,这种树木在洪州和建州才有,别的地方我都没见过,每年我们都为采购原来苦恼,没有原料,产量就起不来,这三百斤还是三年积攒下来,一共才造了那么多,没有对外卖过。”
  “那好吧!这三百斤纸先交给我带走,然后,明天上午我会请你们去少府寺,我们再详谈怎么造纸,至于开店,我会回去汇报,看看朝廷能否给你们一个优惠店铺,今天你们就好好休息,一切事情我们明天再谈。”
  “让李少卿费心了!”
  李维瑾让随从带上一车纸,告辞而去了。
第一千零三十七章
银票冲击
  官房内,郭宋听完了潘辽和李维瑾的汇报,他想了想道:“把他们按照甲级官匠管理,放在咸阳县,另外在咸阳给他们家族一座大宅子,至于店铺,西市或者西安门外大街,他们可以任选一处,按照官价租给他们。”
  从太原时代开始,晋国的官匠就分为甲乙两个等级,其中甲级属于顶级官匠,掌握着最高等的机密技术,比如火药匠、火器匠、陌刀匠、弓弩匠、冶金匠等等,他们待遇优厚,官府解决住宅和孩子读书,另一方面,他们也不太自由,不能随意外出,不能随意和其他工匠交流等等。
  李维瑾又道:“卑职问过了,宣皮纸就是他们家主用二十年时间研制出来,也是他们家族的最高机密,配方只有两个人知道,加上八名工匠,一共只有十人参与造这种宣皮纸,他们把全部三百斤宣皮纸都给了朝廷,本钱就是十贯钱一斤。”
  郭宋沉思片刻道:“配方朝廷一定要拿到,这样吧!西安门外大街送给他们一间沿街铺子,然后在长安再给他们一座两亩的院子,作为配方和三百斤纸的补偿,如果他们要解决族人的住房,可以提供咸阳的官租房,或者长安居安坊提供官租房,他们自己选择。”
  “殿下,造纸工坊也放在咸阳西丰坊吗?”李维瑾问道。
  西丰坊是朝廷的军器监工坊所在地,朝廷的重弩、陌刀以及铁火雷的外壳都在那里制作,那里生活着数千名顶级工匠。
  郭宋点点头,“宣皮纸可以放在西丰坊,他们家族其他宣纸则放在别处,如果品质不错的话,朝廷也可以长期采购。”
  “微臣明白了,西丰坊正好靠河边有块空地,卑职明天带他去现场看一看。”
  李维瑾迟疑一下又道:“另外,他们家主还提出一个要求,希望这种纸的官方名称用他们家乡来命名。”
  郭宋微微笑道:“这个要求不算过份,他们家乡叫做什么?”
  “微臣问过了,他们家乡在宣城县长庆乡独龙山村。”
  郭宋笑了起来,“独龙纸,这名字不好听,乡名还可以,那就叫做长庆纸,这个名字不错,告诉他吧!官方名字可以叫做长庆纸。”
  ........
  一个月后,大额钱票和银票正式发行,由长安八大柜坊代为经营,银票有三种规格,百两一张,五百两一张和一千两一张,钱票也是同样,分百贯、五百贯和千贯三种,商人根据需要兑换,可以转让,但转让需要双方在票据背面签章,但转让最多不能超过五次,各个柜坊见票即兑付,由户部左藏署进行统一清算。
  与此同时,票证稽查署也随之成立,晋王郭宋也签署了有关钱货票据的律法条文,对造假者和仿冒者制定了极为严厉的惩罚措施。
  银票和钱票的推出,可以说适应了市场的需求,得到了商人的极大欢迎,尤其是无条件兑付这一条,解除了商人们的后顾之忧,银票和钱票一推出来,立刻受到了追捧。
  当然,户部也做了大量的细致准备,光样本就推出了几百套,送到各大柜坊的分店,在兑付时参照,只要纸张一致,金纹一致,那就没有问题。
  另外,户部还给了各柜坊一套号码册,每张银票和钱票都对应着九位号码和发行日期,也就是说,造假者必须拿到一张真票,才能进行克隆造假,否则造一张百两银子的假票,随便编一个号码,很可能这个号码不存在,或者号码对应的是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就立刻露馅了。
  长安光德坊一座紧靠西市的老宅内,几名神情各异的男子围坐在一起,在他们中间的桌上放着一张五百两银子的银票,几人目光都盯在银票上,眼中皆露出不可置信的神情。
  这几人都是长安金银黑市的头面人物,他们几乎控制着金银的黑市兑换,中间是一个头发花白的老者,六十岁出头,名字叫做金德,大家都叫他金爷,在长安金银黑市呼风唤雨二十年。
  由于官府默许金银黑市的存在,使这些金银掮客活得十分滋润。
  “就凭这张纸,随便在哪个柜坊就能兑换出五百两银子?”金德有点不敢置信问道。
  银票的主人是一名中年男子,他恭恭敬敬道:“金爷,我今天拿它去宝盛柜坊了,柜坊说,随时可以支取,我另一张百两银子的银票就正常兑付了。”
  另一名稍年轻的男子眉头一皱道:“朝廷在搞什么?随便印一张纸就能兑换,那我去印他几万两银子的银票,它兑不兑?”
  “兑肯定会兑换,但前提是你要印得出来,这纸就很特殊,我从未见过,还有上面的金线绣,也不是一般人能绣得出来,朝廷又不是傻子,让你随便可以假冒。”
  金德拾起银票仔细看了看道:“确实,这个纸张很少见,金线绣得也精致,一般人确实难以仿制,但天下还是有高手的,真有心,仿它并不难,但现在我们面临的问题并不是要不要假冒........”
  金德放下银票,目光肃然地望着众人,“你们没有意识到吗?朝廷搞的这一招,是在挖我们的根,有了钱票和银票,以后谁还找我们兑换金银了?”
  金德这句话击中了众人的要害,他们的利润就是靠兑换金银的差价,他们收银子是一两兑一千一百文钱,他们兑白银是一千两百文兑换一两银子,一两银子赚一百文。
  商人一直是兑换金银的大户,商人因为铜钱不便携带,而用飞钱有时候也很不方便,所以商人喜欢兑换成便于携带的金银,因为他们是用金银买货,对方也会让利,所以兑换损失并不大。
  现在有了钱票,在十大柜坊的任何一个柜坊都能兑换,商人也就没有必要兑换金银了,同时因为银票发行,市面上流通的银子也少了,拿银子来兑换钱的人也会大大减少,两头一挤压,他们的利益必将会受到严重影响。
  想通了这个道理,众人都沉默了,稍年轻的男子恨恨道:“不给我们活路,我们也不会让他好受,我们雇一些高手,造一批假的银票和钱票,我们去杭州、广州狠狠兑换一大批金银,把我们的损失补回来!”
  “胡说八道什么!”
  金德忽然发怒了,“你活腻了自己去干,不要连累我们!”
  年轻男子吓得不敢吭声了,金德摆摆手,“大家回去吧!以后的事情以后再说,有的事情不是我们能改变的。”
  众人起身告辞离去了。
  金德回到后宅,他拾起百两银子的银票又看了半天,负手在房间里来回踱步,虽然这个银票确实难造,但他并不需要真的提取银子,所以不需要造得那么惟妙惟肖,只要商人对这种银票产生不信任,那很多商人又会恢复从前的贸易方式。
  目前他手中还有差不多二十万两银子,都是他用一千一百文钱的价格换来的,如果这些银子兑换不出去,而是用官价兑换成钱,这一来一去,就是四万贯钱的损失,这个损失他承受不起。
  想到这,他对旁边的长子道:“你去把卞老六给我找来!”
  卞老六是伪造名家字画的高手,他的长子立刻明白了,顿时吓了一跳,连忙低声道:“刚才父亲不是痛骂张鸿吗?怎么父亲也想......”
  金德淡淡道:“我骂他是因为他愚蠢,做这种事情容易被发现,会连累我们,并不代表我不做,我们当然要做,而且只能由我来做。”
第一千零三十八章
交子面世
  小额主要是钱票,没有银票,因为小额银子本身携带并不麻烦,但就算是钱票,涉及的方方面面也太多,一个是防造假,这个不像大额银票那样,必须由专业的人来造假,受众小,发行量少,造假的人就很少,
  而小额钱票受众太大,造假的人也会很多,纸张用旧以后,普通百姓也不会仔细分辨纸张上的区别,会让很多人铤而走险造假钱,所以推广小额钱票的风险很大。
  其次就是广大民众能否接受,一般民众逛街,带上几百文钱就足够了,也不麻烦,要买大件物品,那就要专门上街,雇一辆牛车拉钱,一百多年都是这样过来的,突然要把铜钱换成纸币,广大百姓是否接受,是否信任,还真是很大的考验。
  郭宋也不知道自己能否成功,但他还是想试一试,他便把纸币试点放在长安,把它起名为交子,和大额的钱票、银票区分,即使交子失败,也不能影响到的钱票和银票的发行。
  七月初,政事堂再次进行表决,这一次没有反对票了,以四票赞成,三票弃权,通过发行交子的决议。
  交子只有三种,五百文、一贯钱和五贯钱,为了把各种准备做细做踏实,独孤立秋筹备了一个半月,并每天在报纸上进行预热宣传。
  从七月二十日到八月初四,每天的《长安快报》都会有一张附版,上面是愿意接受交子的各家酒客、客栈、商铺等等,足有三百多家,包括长安所有的柜坊都承诺无条件兑换或者转存为铜钱。
  每月的初五是官员们发俸的日子,八月初四,七名相国都聚集在晋王官房内,郭宋的桌上放着两叠交子。
  “殿下,形势并不乐观!”
  杜佑很冷静道:“我们委托报馆进行了民意调查,八成人都不接受交子,虽然我们会尽力推广,但还要做好失败的准备。”
  张谦逸也道:“作为户部尚书,微臣不折不扣地执行了政事堂的决议和殿下监国令,但微臣还是有保留意见,现在推行交子并不像银票和钱票那样水到渠成,而是一种强行推行,正如杜相国的担心,微臣也希望殿下能做好失败的准备!”
  郭宋叹了口气对众人道:“发行交子也并非我头脑发热,大家都知道市场上铜钱远远不够用,在巴蜀,在河北,我亲眼看见还有很多地方是以货易货,而金银产量太低,我们也没有发现大型金银矿山,西域那边还是未知。
  所以我反复考虑,想以朝廷的信用为担保发行交子,和铜钱并行,但大家也说得有理,我们也不能一厢情愿让民众使用交子,我不希望民众以为我们推行交子是为了剥削他们,从而影响到朝廷的信誉,所以我心中也做好了收回交子的准备。”
  这些相国可不是那么好糊弄的,杜佑又问道:“殿下收回交子的底线是什么?”
  “以三个月为限!”
  郭宋对众人缓缓道:“如果三月长安民众依旧不能接受交子,那么我就收回交子,不再考虑发行纸钱。”
  晋王的表态众人都接受了,张谦逸道:“殿下说得对,不试一试,也不知道能否行得通,如果不行,我们就及时改正,不让民众受到损失,也就不会损害朝廷的信誉。”
  .........
  次日上午,官员们终于领到了用交子发的俸禄。各大柜坊也挂出了兑换交子大牌子。
  为了推行交子,官方的货物也随之降价,使用交子可以以一百二十文每斗购买盐,粗面价和粗布价也给了使用交子的优惠。
  中午时分,西市、东市和西安门外大街的商铺里都陆陆续续出现了交子。
  为了了解市场上对交子的反应,政事堂的相国们全体出动,去长安各地实地了解交子的情况,连内卫也出动了,他们假扮成普通百姓,在各处酒楼、茶馆倾听百姓的意见。
  上午时分,郭宋乘坐马车来到了西安门外大街,他穿着普通的常服,头戴纱帽,身着白色细麻长衫,腰束一条革带,腰间佩一块玉。
  张雷和李安都不在长安,他们两人结伴去明州收海船去了,要不然倒可以问问他们。
  不过有郭萍在,他还是能从大姐郭萍那里了解到一些信息,实际上,郭宋之前也问过郭萍,她并没有表示反对,她只是不了解,从未接触过这种情况,她也表示,可以试一试。
  郭宋的马车在眉寿酒铺门前停下,郭宋走下马车,一眼便看见酒铺门前挂了一个大牌子,上写‘本店接受交子’。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41/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