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80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809/1035

  他和李鸿鑫有杀妻害子之仇,二十年前,时任陇右兵马使的董希芝在一次酒宴上喝醉酒,在后园调戏了一名女子,被这名女子严词斥骂,董希芝恼羞成怒将这名女子踢下池塘,这名女子已怀有身孕,孩子流产了,这名女子不久也病逝。
  却没有想到,这名女子就是李鸿鑫之妻,李鸿鑫从前线回来,得知妻子病逝,孩子也没了,一尸两命,他怒发冲冠,拔剑来找董希芝拼命,当时的陇右节度使朱泚再三调解,命董希芝赔礼道歉,并把自己的一名爱妾送给李鸿鑫为妻,这件事才勉强平息下来。
  但李鸿鑫和董希芝之间从此接下了深仇大恨,朱泚也知道他们之间有仇,一直避免两人之间有联系,这么多年,两人基本上没什么交集。
  但这一次,朱泚居然派李鸿鑫率军来攻打自己,由此可见朱泚已对自己不留余地了。
  董希芝令长子董祝率五千军队守襄阳,他自己亲自统领两万五千大军赶赴邓州,迎战从北面杀来的李鸿鑫大军。
  商州,一支三万人的唐军已经抵达武关,这支大军由裴信统领,这次裴信是第一次独挡一面,他的副将依旧是老搭档杨玄英,郭宋给他们二人的任务很明显,利用朱泚和董希芝的内讧,夺取襄阳以及周边地区。
  在武关以北,分布着大片帐篷,三万骑兵便驻扎在这里,在最大的帅帐内,王侑指着地图道:“最新情报是,董希芝亲自率领两万五千军队北上,只留其子董祝率五千军守襄阳,这是我们的机会。”
  杨玄英在一旁问道:“军师认为,董希芝的胜数有多大?”
  这次王侑出任军师,名义上是辅佐之职,但实际上郭宋事先有交代,重大决策以王侑为主。
  只是王侑比较谦虚低调,依旧和两人商议为主。
  王侑淡淡笑道:“这一战,董希芝必败无疑!”
  裴信有些不相信道:“军师并不了解朱泚派来的五万大军,为何这么肯定?”
  王侑笑着解释道:“我并不是说双方兵力悬殊,当然,这也是重要原因,但更重要是,董希芝军队出师无名,他凭什么和王师抗衡?有多少人愿意为他卖命,如果他手下大军都是自己招募,自己训练,如果他手下大将都是自己培养,倒也可以和朱泚大军一战,可他什么都没有,道义上首先就亏了,这一战他有希望打赢吗?”
  裴信和杨玄英同时点点头,“原来如此,我们受教了!”
  裴信倒也心悦诚服了,他又道:“那我们何时出发?”
  王侑沉思片刻道:“如果董希芝军队出现逃兵,很可能他就会撤军回襄阳了,事不宜迟,我建议今晚连夜出发!”
  三万骑兵当即起身,他们准备了七天的干粮和战马的草料,大军出了武关,向襄阳城方向疾速奔去.......
  董希芝率领大军并没有在南阳县停留,而是继续北上,杀到了方城县鲁阳关。
  鲁阳关是邓州的战略要地,这里正好是一条南下的通道关键点,左有伏牛山,右有方城山,两座大山横亘,在两座大山之间存在着一条宽约百余里的南北大通道,但这条通道就像一个倒扣的葫芦,北面宽,向南慢慢收窄,鲁阳关正好就在葫芦口上,是一条宽约五六里的通道,修建了一座关隘。
  不过董希芝来晚了一步,一支两千人的朱泚军骑兵已经抢先一步攻占了鲁阳关,这支骑兵队的主将便是南唐大将邓惟恭,当初他率领两千骑兵在岸上护卫阉党的船队,他见大势已去,便率领骑兵先走一步,率领骑兵去投降了朱泚。
  本来董希芝也看中了这支骑兵,希望他们能留在襄阳,但朱泚知道这件事,便严令骑兵北上来洛阳,那时董希芝还不敢和朱泚对抗,只得放邓惟恭和两千骑兵北上。
  邓惟恭立刻被封为县公,赏银万两,赐美宅一座,并任命他为万骑营虎贲郎将,官阶为从三品云麾将军,可谓对他非常器重。
  这次,邓惟恭的两千骑兵也起到了奇兵作用,抢在董希芝之前占领了鲁阳关,也就打开了进军荆州的大门。
  董希芝无奈,他没有携带攻城武器,只得暂时退守方城县,就在这时,李鸿鑫的五万大军也抵达了鲁阳关,大军没有在鲁阳关停留,而是继续南下,浩浩荡荡向方城县杀来。
  方城县只是一座中县,城墙不高,城门破旧,县城也不算大,周长只有十五里,但要命的是,方城县的粮食不多,最多只能支撑两万五千军队二十天,董希芝再想撤退到南阳县已经来不及了,敌军主力已出现在方城县以北三十里处。
  而这时已经不是粮食不足的问题,更要命的是董希芝的军队里出现了逃兵。
  这是董希芝没有想到的,自己的军队抵达鲁阳关后,士气一下子变得低迷,士兵十分厌战,尤其军中传闻天子派五万精锐大军前来镇压反叛,军心便开始严重动摇。
  绝大部分将士都以为大军北上是来抵抗唐军入侵,却没有想到竟然是要和朝廷大军对抗,感觉到上当受骗的将士开始严重不满,尤其当李鸿鑫率五万精锐大军南下的消息传遍军队后,士气便有了崩溃迹象,逃兵出现了。
  “使君,再拖下去,对我们严重不利,卑职建议今晚夜袭敌军大营,还有大败敌军的机会。”
  献策的将领是副将向左辉,他的计策得到了董希芝的认同,他们士气低迷,正面对抗肯定不是敌军的对手,那就只能出奇兵,夜袭敌军大营确实是比较好办法。
  董希芝点点头,“向将军的这个方案不错,让我考虑考虑细节!”
  ..........
  入夜,董希芝兵分两路,他令向左辉率一万军队守方城县,他自己则率比较精锐的一万五千军队出了县城,借助夜色掩护,大军向二十里外的敌军大营潜去。
  很快大军便抵达了大营西面,董希芝大军藏身在一片树林内,向两里外的敌军大营望去,大营是木栅营,十分安静,军营大门前有两盏灯,两名巡哨在大门前来回踱步,依稀还可以看见哨塔上有哨兵的身影。
  不被敌军发现是不可能了,只有抓紧时间,在敌军主力没有反应过来之前,打他们一个措手不及。
  董希芝低声喝令道:“出击!”
  前锋一千骑兵率先杀出,后面大军奔涌而出,俨如决堤的河水般从树林里冲出,向两里外上的大营席卷而去。
  哨塔上的士兵率先发现了敌情,立刻敲响的警钟,“当!当!当!”刺耳的警钟声划破了夜空。
  门口的哨兵掉头便向大营内奔去,大喊道:“敌军杀来了!敌军杀来了!”
  董希芝更加确信无疑,今晚自己要偷袭成功了。
  大军撞开了大门。直接杀进了敌军大营内.......
  但很快,他们便发现了不对,所有的大帐都是空帐,里面竟然没有一个士兵。
  “使君,敌军大帐内都是空的!”士兵纷纷禀报道。
  “中计了!”
  一个念头涌上头,他的脸刷地变得惨白,董希芝颤抖着声音大喊道:“撤....撤退!速速后撤!”
  但撤退已经来不及了,只听四周响起了山崩地裂般的喊杀声,无数敌军从四面八方杀来。
第九百九十六章
奇袭襄阳
  在夜幕的掩护之下,裴信率领三万骑兵抵达了襄阳城西十几里外,裴信注视着远方黑黝黝的城墙,他已经身经百战,经验非常丰富了,拿下襄阳城,最简单的办法就是用巨型铁型铁火雷,把城墙炸塌,但随后将杀来的五万朱泚大军,炸塌城墙最后也会使自己陷入被动。
  裴信心里很清楚,襄阳目前只有五千人守城,兵力十分薄弱,而夜间最多只会安排两千人守城,对于周长四十里的大城而言,这无疑是杯水车薪,一般只会防御东西南北四座城门,至于城墙,最多只有巡逻队进行来回巡逻。
  只要是在夜间,不需要铁火雷,他一样能轻易拿下这座大城。
  这时,几名斥候飞奔而来,为首斥候抱拳禀报道:“启禀将军,城外没有发现敌军游哨,但护城河很宽,足有二十余丈,一般的木板搭不过去。”
  襄阳城的护城河很宽,他们事先已经得知,早有准备,裴信回头向身后的周飞望去,“周将军准备好了吗?”
  周飞在巴蜀战役结束后,便累功升为中郎将,封为伯爵,还得了一千匹绢的赏赐,虽然他把绢都分给了和他一起困守雅州城的百名属下,但他自己还是得了百匹绢,着实让他妻子欢喜异常,晋王殿下的赏罚分明以及对自己的看重,更让他知恩图报,忠心耿耿。
  这次他参与夺取襄阳之战是裴信点名要他参加,周飞的奇袭突破能力让每个大将都对他赞不绝口。
  周飞特地带了一千名精锐的手下,就是为了夺取襄阳城,他缓缓点头,“现在就出发吗?”
  “对!现在出发。”
  周飞回头一挥手,率领一千骑兵从队伍中奔出,向襄阳城奔去,他们的战马都用厚布包裹住,马蹄声很小,加上他们在草地上奔行,几乎不会被城头士兵发现。
  距离城池还有三里,士兵们翻身下马,改用奔跑,战马交给了数十名随队马夫照管,他们另外还携带了皮筏子,
  周飞奔在最前面,他特地选择从民房中穿插,董祝实行坚壁清野战术,将城外的百姓全部迁徙进城,城外十里范围内没有一棵树,没有一颗粮食,民宅来不及拆除,但都已是空房,士兵们在民宅小巷中奔行,这样,城上巡逻士兵就看不见他们了。
  护城河也是城外百姓的生活水源,所以民宅都修建得紧靠护城河,片刻,千名士兵从几条巷子里出来。
  他们迅速吹满了皮筏子,把它们系成长长一串,悄悄放入水中,一名士兵游过护城河,将另一头系在一棵柳树上,士兵迅速在上面铺设木板,不多时便铺设完成,一座简单的浮桥搭成了,走骑兵还不行,但对于武艺高强的斥候士兵,已经完全足够了。
  不多时,第一批三百名士兵已经过了护城河,紧贴在城墙下方,这时,一支巡逻队正好从上面走过,士兵们停止了前行,待训练队走远,第二批三百名士兵再次疾奔过浮桥,很快,最后四百名士兵也奔过了浮桥,十几名士兵开始收起了木板和浮桥。
  整个西城长达十里,西城门正好在中间,周飞看了西城门,他们距离西城门还有两里左右,那边才是敌军士兵的聚集地,从城头上灯火通明来看,大部分士兵都没有入睡,还在严格地值勤守夜,只要他们上了城,一场血战将不可避免。
  “猴子,看你的了!”
  周飞说的猴子就是斥候校尉申耀祖,正是他从雅州城翻城墙出来报信,申耀祖出身武术世家,轻功极为高明,能徒手攀上城墙,一般城墙经过数十年风雨侵蚀,表面都会有些破碎,这就使申耀祖有了攀爬借力的余地。
  申耀祖点点头,他将一根细绳子系在自己腰间,揉身而上,借助墙砖的凸凹处爬上了五六步,他从后腰囊中取出一根竹条,插进缝隙里,使他脚下有了踩踏之处,这倒和晋王郭宋用铁凿子上城有异曲同工之妙,不过铁凿子对申耀祖而言太重,用竹片更轻便一些。
  申耀祖不愧绰号猴子,只用了一盏茶时间,便爬到了城头,但他并不上去,而是拉拽细绳,很快便将一副绳梯拉了上来,绳梯前端很宽,正好可以套住一块城垛。
  申耀祖探头看了看,巡逻队还在两里外的最西面,走回来至少还要半刻钟时间。
  他向下一招手,下面的士兵开始攀绳梯而上,第一个上来的就是周飞,他肩上还扛着两副绳梯,周飞跳上城头,挂好绳梯扔下去,城墙上便有了三副绳梯。
  士兵们迅速攀城而上,一个个攀上了城头,他们全部蹲在城垛下,以免引起敌军注意,不多时,一千名士兵全部上了城头。
  这时约定的时间已到,周飞注视着城外,片刻,三支火箭在远处腾空而起,大军主力已经到两里外了。
  周飞当即一挥手,“跟我上!”
  他率领一千士兵向西城楼疾奔而去........
  襄阳城在夜里只有两千士兵职守,每面城墙部署四百人,而城内巡逻也是四百人。
  西城头上也不例外,部署了四百守军,由一名校尉负责,其中城门部署了三百人,另外一百人负责巡逻。
  西城的校尉此时也发现了城外的火箭,他顿时紧张起来,立刻命令手下把所有打盹的士兵叫醒,又派一人去向少主董祝报信。
  就在这时,西面忽然一阵大乱,接着传来一连串的惨叫声。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809/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