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747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47/1035

  ........
  战场上,魏军全线收缩,田绪着实没想到朱泚和李纳会趁人之危,同时大举进攻河北,他分兵乏术,只得命令各地驻军撤回魏州,集中力量保卫魏州。
  但很快,魏军在魏州各地战况吃紧,李纳亲率五万大军莘城县一举击溃了田绪侄子田季符率领的三万东路军,杀敌数千,投降者不计其数,田季符仓惶率领不足三千人逃回了元城。
  而朱泚也在顿丘县击败了魏国西路军,西路军主帅李威率一万余残军投降了朱泚。
  东西两路皆败,使魏军兵力锐减,原本二十余万大军,现在只剩下八万元城戍卫军,田绪深感恐慌,令人将城外百姓全部迁入城内,关闭城门,严防死守。
  这天上午,田绪在王府和许士则商议对策,许士则道:“殿下首先要防人心,当心那些田悦余党趁机兴风作浪,和敌军里应外合,卑职给殿下两条建议。
  第一,加强魏风营的权力,使他们能随时抓捕那些心怀叵测之人,第二,军权要交给殿下的兄弟子侄掌握,决不能交给异姓将领掌握,只要殿下严控这两点,内清外严,将士用命,一定会战胜敌军,收复失地。”
  “我该怎么防御作战呢?”田绪有点着急,许士则根本没有说到点子上。
  “殿下不用担心,兵来将挡,水来土淹,只要两军打起来,我们有城池优势,一定能守住元城。”
  田绪沉默了,他虽然沉溺酒色,但也并不是愚蠢到家,他急于想知道的防御战术,许士则一个都说不上来,尽说一些空洞无用的东西,他忽然意识到,许士则并不懂打仗。
  田绪含糊应付了几句,把许士则打发走,他负手走了几步,令手下道:“去把扈司马请来!”
  扈司马就是前军师扈萼,他一向低调,又擅长理财,所以他一直出任主管财政的魏王府司马,田绪知道他是个人才,所以在杀兄夺位后,继续用他,加上他本人沉平时小心谨慎,也没有得罪许士则,所以他逃过了清洗。
  田绪现在实在找不到人了,他便想到了扈萼,毕竟他父亲在世时,是把扈萼当军师用的,
  不多时,扈萼匆匆来到大堂,躬身行礼道:“殿下找我有事?”
  田绪一摆手,“先生请坐!”
  扈萼心中有点忐忑,在一旁坐下,田绪道:“现在元城形势危急,军师可有什么好的守城御敌之策?”
  这个问题扈萼也考虑过,只是他心中想想而已,不敢说出来,现在魏王却直接问他,让他难以回答。
  他踌躇半晌问道:“许军师是什么方案?”
  “他什么都没有说,所以我才问问司马,司马不会一点想法都没有吧?”
  “我倒是有一些个人的想法,或许还不成熟,怕误了殿下大事。”
  田绪精神一振,连忙道:“无妨,你说说看!”
  “殿下,其实元城的防御条件非常优越,城墙高大宽阔,城内人口众多,又有储备巨大的钱粮和生铁,只要殿下把这些优势充分运用起来,敌军想攻下元城绝不是那么容易。”
  田绪眼前一亮,这才是他想听的建议,有实际内容,也说到了关键点上。
  他又急忙道:“军师说得很对,那怎么把这些优势充分运用起来呢?”
  “殿下,把这些优势充分运用起来的关键就是人,将领指挥有方,士兵防御得当,百姓支援积极,这些资源就能运用起来了。”
  田绪点点头,扈萼说得太对了,人才是关键啊!
  “许军师劝我这个时候要防止内贼,加大魏风营的权力,要用田氏宗族统领军权,扈司马以为呢?”
  扈萼低低叹息一声,如果是这样,元城就彻底完蛋了。
  扈萼看出扈萼并不是很支持许士则的方案,便问道:“司马不赞成吗?”
  扈萼不敢得罪许士则,只得含糊道:“许军师的方案不是没有道理,只是此一时,彼一时,现在加强魏风营权力,就怕百姓不肯卖力了,殿下,其实元城百姓还是很支持田家,几十万人也监视也不了,还不如把他们都积极调动起来,至于让田氏宗族掌握军权,我不评论,殿下比我清楚。”
  田绪叹了口气,“关键时候了,田家暂时还是靠后吧!他们若有本事,我也不至于到今天这样狼狈的地步了。”
  他注视着扈萼道:“请司马推荐守城大将,能不能用,我来考虑。”
  扈萼沉默半晌道:“我建议用老将,他们经验丰富,曾跟随老主公南征北战,很了解敌军,也懂得防御之策。”
  “老将?”
  田绪想了想,现在曾经跟随父亲南征北战的老将只剩下三人了,两个被自己革职坐了冷板凳,还有一个脾气古怪的王宽,他暂时不想用。
  “你是指符璘和赵伦二人?”
  扈萼缓缓点点头,“正是他们!”
第九百一十五章
百万难民
  房间里,许士则目光阴冷地听着手下的禀报,田绪竟然撇开自己,向扈萼问计,什么意思?过河就拆桥,自己把他扶上王位,他一转眼就把自己踢到一边去?
  许士则心中恼恨异常,既恼恨田绪的凉薄无情,又恼恨扈萼越俎代庖,竟然敢抢自己的军师地位,是可忍孰不可忍,必须要向田绪问清楚,到底谁才是首席军师?为什么商议军国大计还不让自己参加?自己在他眼中到底算什么?
  更重要是扈萼的建议分明是在打自己脸,和自己对着干,自己主张加强魏风营对间谍和叛逃者的监视,扈萼却主张降低监视,自己要求让可靠者掌权,扈萼却推荐了田悦器重的两员老将,这完全是不把自己放在眼里。
  心中愤恨使许士则坐不住了,他厉声喝道:“备车,我要去王府!”
  手下连忙给他准备马车,许士则刚走下台阶,一名手下飞奔而来,在他耳边低语几句,许士则的脸色刷地变得苍白,来不及了,田绪已经颁布命令。
  田绪最终接受了扈萼的劝告,免去田华元城防御使的职务,任命老将符璘为元城防御使,任命赵伦为九路后勤使,将防御大权交给了田悦派系的两名老将。
  元城防御使原本是田绪兄长田华,田华基本上没有什么动作,现在符璘和赵伦掌握了防御和后勤大权,元城的防御立刻转动起来。
  符璘将八万大军分成昼夜两班,又将两万人作为补充军队,田绪听从符璘建议,将府库中的五十万贯钱赏给士兵,士兵们顿时三呼万岁,士气高涨,他们拆除了大量旧房,将石块和木头搬运上城。
  与此同时,元城内全面动员,十余万青壮男子被征召上城,他们作为后勤支援,全面协助军队抵抗两路大军的入侵。
  三天后,十万朱泚大军和八万李纳的齐军兵临城下,他们在距离城池三里外的东西两个方向扎下了连营。
  朱泚和李纳已经达成协议,李纳取魏国东部的地盘,包括棣州、沧州南部、德州和贝州南部,朱泚取怀州、相州、卫州、魏州以及博州,至于元城则两家平分其财富和人口。
  朱泚在数十名大将的簇拥下,远远眺望着元城,这座城池他已经向往很久,今天他还是第一次亲眼看到这座城池,拿下这座城池,魏国就灭了。
  事实上,朱泚也知道郭宋亲率大军在北面虎视眈眈,这么大一块肥肉,谁不想咬一口?如果郭宋愿意谈判的话,他倒愿意把贝州和相州让给晋国,他只要怀、卫、魏、博四州,至于李纳的利益,那和他无关。
  前年郭宋从怀州进攻孟津,给朱泚带来巨大的压力,痛定思痛,朱泚最大的希望就是在郭宋和自己的中原腹地之间建一片缓冲地带,黄河北岸魏国的大片土地,无疑就是最好的缓冲带,这也是朱泚对黄河北岸土地势在必得的主要原因。
  现在魏国大片土地都已落入他和李纳之手,拿下元城便是彻底灭亡魏国的最后一步了。
  这一步需要付出什么样的代价,朱泚不知道,但有一点他很清楚,即使要付出代价,也必须是两家同时付出。
  “去通知李纳,按照约定的时间,下午两家同时攻城!”
  ..........
  大规模的难民潮如约而至,数十万受战争影响的百姓扶老携幼,带着微薄的家产,沿着几条官道向北逃亡。
  晋军已经在清漳县和清河县建立起两座难民大营,帐篷还在继续运来,难民也在不断扩大。
  参事刘梓和张歉逸率领一百多名官员和两千余名太学生赶到了洺州,他们兵分两路,每人接管一座难民营。
  另外郭宋拨给每座难民营五千士兵,协助两名参事维持难民营秩序。
  张歉逸负责是清漳县难民大营,在县城以北,距离军营约二十里,这里都是从魏州和卫州过来的难民,人数最多,目前已经超过三十万,还有浩浩荡荡的百姓向这边进发。
  郭宋在张谦逸的陪同下巡视清漳县难民营的情况,晋军对安置灾民经验丰富,张谦逸和刘梓都多次参加难民营管理,经验十分丰富,在他们的努力下,数十万难民被管理得井井有条。
  难民营内人声鼎沸,士兵们列队在大营内巡视,一群群孩童光着脚欢快地奔跑,每座大帐前都有几个妇人在用行军灶烧水,男子们则聚在一起闲聊。
  一边走,张谦逸一边指着难民营给郭宋介绍道:“我们采用河西的经验,将难民分成三十个坊,每个坊坊长一人,从事若干人,还有士兵一百五十余人,每个坊就相当于一座小县城,每个家庭,每个人都编了号,每天都凭这号码给水给粮。”
  “防疫、防火是怎么安排的?”郭宋又问道。
  这是郭宋最关心的问题,也是难民营管理的两大难题,防疫不用说了,冬天容易产生伤寒这样的呼吸道疾病,而夏天主要染霍乱等肠道疾病,现在是冬天,正好是各种呼吸道疾病发作的季节。
  张谦逸指着东北方向道:“殿下,那边还有一座稍小的军营,用营栅围着,它就是医病营,生病的人我们都送去那边治疗,主要是把健康人和病人隔离开,这是最关键的办法,然后就是茅厕,每个坊都有几十座茅厕,我们准备了大量石灰,专门雇人来管理茅厕,把各项事情做细,到目前为止,还没有发现传染性疾病。”
  停一下,张谦逸又道:“关键是要宣传,要让所有人都明白防火和防疫的重要性。”
  郭宋点点头又道:“我看每户人家门口都在烧热水,会不会引发火灾?”
  防火也是重中之重,几万顶大帐一望无际,一旦失火,那就是数万人死伤,后果不堪设想,郭宋也极为关注防火,这是难民营管理的重中之重,甚至超过了防疫。
  张谦逸点点头,“我们首先是要求火源上缴,家家户户的火镰火石都必须上缴,所有用火都是士兵帮忙点燃,每天只有中午准用一个时辰的火,殿下没有发现那些行军灶都有特点吗?”
  郭宋闻言细看,他确实发现了,所有灶都放在固定的位子上,距离大帐比较远,就算有火星子也飘不过去。
  “假如她们之间互相借火呢?”郭宋笑问道。
  张谦逸笑道:“这一点我们也想到了,严禁借火,抓到一次,双方罚三天粮食减半,殿下可别小看这些妇人,算得很精的,绝不会做吃亏的事情,涉及切身利益,面子也没有用。”
  郭宋沉吟片刻道:“还有一个漏洞就是要防止有人恶意破坏,故意点火。”
  张谦逸心中一惊,连连点头道:“殿下说得对,这确实是个漏洞,一旦被人恶意放火,根本防不胜防,必须外围有巡哨才行。”
  “我会再安排八千骑兵在两座难民营外围巡哨。”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47/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