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72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29/1035

  洛阳这几年也变成十分繁荣,不过它的繁华和长安的繁华略有不同,长安的繁华是一种由中低层百姓引出的繁华,中产人家最喜欢去西安门大街逛街吃饭,就连底层百姓也会砸节假日带着家人去逛一逛西安门大街,挤在人群中欣赏花船巡游,花几十文钱在街头买些点心吃食,一家人也能吃饱。
  而洛阳的繁华恰恰相反,它是一种高端的繁华,各种来自江南的绫罗绸缎总是供不应求,名贵珠宝从来不缺销路,权贵豪门互相攀比,他们乘坐的马车一个比一个奢华。
  豪门夜宴上,贵妇们穿的长裙一个比一个长,珠宝一个比一个名贵,被誉为‘裙拖六幅湘江水’的六幅长裙已显得寒酸,而八幅长裙已经是标配,甚至十二幅长裙也不少见了。
  权贵人家不仅主人奢侈无度,就连丫鬟侍女们也是穿金戴银,遍身罗绮,出入也要坐马车代步。
  一种穷奢极欲的风气在洛阳的上流社会越刮越猛。
  而与高端的繁华相反,洛阳中低层百姓却穷困潦倒,一条洛水把洛阳分成了两个世界,洛水北面各坊的富豪都迁去南面,而原本生活在南面的普通人家因承受不了高昂的生活成本和税金而不得不迁去洛阳北面。
  洛阳南面又以长夏门大街为界,长夏门大街以西各坊是权贵、高官、外戚和大商人们居住的地方,二三十亩的大宅比比皆是,百亩的巨宅也不少见,朱泚最宠的贵妃陈文丽的兄长,礼部尚书、梁郡王陈文贵的府宅占据了半个劝善坊,足有三百亩之多,妻妾上百人,侍女仆妇有数千人之多。
  长夏门大街以东各坊则是洛阳中产百姓生活聚居之地,但洛阳的中产却活得格外艰辛,斗盐六百五十文,斗米三百文,粗布也要六十文一匹,肉食更是昂贵,架间税每梁一贯钱,一户人家每年至少交税四五贯钱。
  当然,这是用朱泚王朝发行的新钱,一文长安的老钱可以兑换两文洛阳的新钱,如果折算下来似乎也不算贵得离谱,但问题是,洛阳人的工钱并没长安人的两倍。
  长安底层人家每月平均收入是三贯老钱,一家三口辛苦点,一个月也能挣到五贯钱,稍微节俭一点,每月攒下两三贯钱没有问题。
  而长安中等人家收入是五到八贯钱,生活就比较富裕了,全家人隔三差五可以去街头小酒馆里小酌一次,或者每月去一趟西安门大街酒楼里吃一顿。
  可是洛阳中产的百姓的月收入也是三贯左右,却是新钱,每月买米面就花掉三成,也就仅仅够一天糊口两顿,房租一间一贯钱,再拼命节俭,每月都入不敷出。
  这还是中产百姓,底层百姓就不敢想象了,一个月收入一千钱甚至几百文,要养活一家人,日子怎么煎熬?
  洛水以北各个坊内,分布着大片大片低矮的草屋窝棚,倒不是一直就这样破烂,而是因为很多人家交不起架间税,只得把房子拆了,搭建成草屋窝棚。
  洛阳的贫苦人家做梦都想把子女卖到豪门做丫鬟仆人,要么女儿长得稍微清秀一点,送去乐坊舞坊学艺,长大后就做乐姬舞姬,沦为富人的玩物。
  朱泚王朝的都城早已沦为一个笑贫不笑娼的社会。
  但如果仅仅是豪门权贵的奢华无度,洛阳百姓还不至于如此贫困,毕竟还有整个中原和江淮、荆州可以供养京城,关键是朱泚要养四十万大军,每年光军俸就要一千五百万贯,还有粮食、兵甲以及各种消耗,还有几万匹战马要养,整个新秦王朝都被沉重的军费压得喘不过气来。
  这天傍晚,洛阳百林坊内的一家小酒馆内光线昏暗,这是洛阳城长夏门大街东区最常见的小酒馆,大堂上摆了五六张破旧的桌子,不知多少年了,上面铺着一层厚厚的油腻,现在是晚饭时间,可只有一张桌前坐着两名小商人,似乎在谈生意,点了两盘小菜和一壶酒。
  掌柜懒精无神坐在柜台后面,目光不时瞥向里屋雅室,酒馆也隔出两个小房间做雅室,门上挂着破烂的门帘,其中一间空着无人,另一间内则坐着一名商人模样的男子,他是酒馆的老客人,掌柜知道他是姓庄,相州人,据说做点小本买卖。
  掌柜知道,这年头商人们都在吹嘘自己的生意如何如何做得大,如何如何本钱雄厚,但喝酒付钱时却一个比一个溜得快,但如果说自己做点小本买卖,那一定生意不小,大多是做暴利违禁之物。
  但人家是自己老客人,掌柜就算知道对方做什么,他也会睁只眼闭只眼,何况他其实并不知道。
  房间里的男子年约三十余岁,身材高大,体格强壮,他叫庄鸣,在洛阳做点羊皮生意,但实际他的真实身份是田悦安插在洛阳的情报头子,他是田悦亲卫出身,深得田悦信任。
  他也不负田悦期待,这几年搞到了大量重要情报。
  但有一个情报他却迟迟无法突破,就是朱泚军队研制铁火雷的配方,这是最顶级的情报,在长安无论如何也搞不到,他们只能在朱泚这边想想办法。
  这时,从酒馆外走进一人,是个中年男子,衣着粗陋,可是头却微微扬着,带着一副倨傲的神情。
  掌柜只瞥一眼便明白了,这人估计是个小官,日子过得窘迫却又自命不凡。
  但生意来了就要招呼,他连忙给旁边的酒保使个眼色,酒保满脸堆笑迎上去,“欢迎大爷来小店用餐!”
  中年男子鼻子里哼了一声,直接向旁边破旧的雅室走去。
  掌柜顿时想起来了,这人来过一次,是找里屋那位做小本买卖的人。
  中年男子走进房间,看见了正在喝酒的庄鸣,他立刻变了一副模样,挤出近乎讨好的笑容,点头哈腰道:“让庄老弟久等了。”
  “坐吧!”
  庄鸣对此人没什么好印象,此人实在是一个唯利是图的小人,要不是他的职务可以接触到铁火雷,庄鸣无论如何不会找他,被他卖了都不知道。
  中年男子叫做李阿水,原本是洛阳县小吏,考上了朱泚的朝官,被任命为正七品匠作监主簿,管理匠作监的各种文书档案,在朱泚的先军国策之下,匠作监也是为军队服务,承接了大量军队武器制造,主要集中在盔甲、盾牌、战鼓、旗帜、矛杆之类的辅助武器上,直接进攻武器还是要靠专业的军器监制作。
  李阿水虽然是正七品官员,但他的俸禄只有每月四贯钱,要养家糊口,还要满足他偶然逛逛青楼的恶习,日子过得实在拮据,和其他官员一样,他也打起了利用职务便利捞钱的主意。
  但他只是主簿,管一堆文书档案,和值钱的实物不搭界,但自从半年前有人介绍庄鸣和他认识后,他终于有了捞外快的机会。
  他将盾牌、盔甲的图纸和制造流程配方卖给了庄鸣,得了不少银子,就在两个月前,庄鸣给了他一个挣五百两银子的机会,搞到铁火雷的配方。
  李阿水绞尽脑汁,想法设法打探消息,也终于给他找到了一个突破点。
  李阿水坐下,给自己倒了杯酒,一饮而尽,又猛吃了几口菜,再喝两杯酒,这才恋恋不舍放下筷子。
  他从怀里摸出一个布包递给庄鸣,“这就是你想要的东西。”
  庄鸣瞥了一眼布包,不露声色道:“说说来历。”
  “我如果告诉你,朝廷的铁火雷研究其实退步了,你信不信?”
  “你继续说!”
  “在前年吧!他们已经研制成功了瓷瓶火雷,但朱天子不满意,责令火器匠半年内造出铁火雷,否则皆斩,结果半年后还在没有造出来,朱天子大怒,杀了十几名工匠和官员,又责令另外一批官员和工匠顶上去,哪里知道,杀了那批工匠和官员后,后面的人连瓷火雷都造不出来了。”
  “为什么,配方没有书面记录吗?”
  “配方有,但被人动过手脚了,根本就不对,动手脚的人也被杀了,没办法,他们只得从头开始研制,一直到今年春天,纸火雷才终于成功,但重新造出瓷火雷至少还要两年时间。”
  “那你这是什么?”
  “这就是纸火雷的配方,还有火药和火绳的制造方法,虽然不是瓷瓶火雷,但没有这些基础的东西,你什么都造不出来。”
  庄鸣连忙拾起布包打开细看,里面是三卷纸,上面密密麻麻写满了各种配方。
  “你是怎么搞到的?”
  “可不容易了,为了搞到它,我和军器监主簿成了酒友,有一次夜里我把他灌醉,才从他桌子抽屉内找到卷宗,抄写下来。”
  “但这不是你的字迹。”庄鸣冷冷道。
  李阿水有点恼羞成怒道:“你就别管我是怎么弄到的,把银子给我就是了。”
  “你说实话,我把五百两银子给你,你不说实话,只能先给一半,等试验是真的,再给你另一半。”
  李阿水无奈,只得道:“军器监主簿杨邈也想卖机密赚钱,这是我从他书房里偷出来的。”
  庄鸣眼睛一亮,这倒是个好路子,杨邈可比这个李阿水更有作用。
  他从包里取出三锭黄金,推给他,“这是三十两黄金,验证无误后再给另外二十两。”
  李阿水顿时急了,“你刚才说全部给我的。”
  庄鸣冷冷道:“如果是假的,我可是要掉脑袋,你这点钱算什么?如果不想要就算了。”
  李阿水连忙一把抓起三十两黄金,骂骂咧咧两句,起身快步走了。
  庄鸣摇了摇头,朱泚王朝中几乎都是这种贪赂成性的官员,成不了大事。
第八百九十四章
挑起事端
  河北贝州清河县,一条永济渠将清河县一分为二,县城位于西面,属于晋国,而渠东的四个乡则属于魏国,很多人家兄长住在渠西,但弟弟却住在渠东,尽管相隔只有数里,却完全是两个不同的世界。
  刚开始,百姓都相安无事,也没有把这种分属两国的情况放在心上,但短短两个月后,大家都发现不对了。
  渠西的一斗盐卖一百四十文,渠东的一斗盐要卖五百五十文,渠西一斗米一匹粗布分别是六十文和二十文,但渠东却要高两倍不止,一般农民都自给自足,自己种粮织布,不会去买粮和买布,甚至容器都是自己捏土烧制,家具也是自制,但盐却非买不可。
  就因为盐价相差巨大,使渠东的百姓沸腾了,大家纷纷要去渠西买盐,甚至还有一些头脑活络的村民专门做这个生意,从清河县买盐到渠东贩卖,结果却被巡逻军队抓了,杀掉几人后,大家都不敢了。
  但人民的智慧是无穷的,不能买盐,那我买用重盐腌制的鱼行不行?我去河边挑水,却挑回一担卤水行不行?
  你不让我白天买,我晚上偷偷买行不行?尤其对岸有的亲戚,更是方便,半夜三更游过岸来,这边有人接应,拎起两袋盐就跑,迅速消失在树林中,令巡逻士兵防不胜防。
  时间久了,巡逻士兵们也没有办法,只要不是大规模走私盐,这种沾点便宜的小事情,士兵们便睁只眼闭只眼。
  这天下午,一支渠东约三十人的巡逻队在沿岸巡逻,当他们经过一片树林时,树林中忽然传出一声异响,不等士兵们反应过来,密集的箭矢呼啸射来,巡逻士兵纷纷中箭,顿时一片惨叫。
  紧接着树林里杀出无数士兵,穿的正是晋军的盔甲,为首的巡哨旅帅见势不妙,他疾奔数步,一跃跳进了永济渠,其他士兵就没有这种幸运了,又一轮箭矢射来,所有人倒在血泊之中,几名受伤尚未死去的士兵也被悉数残忍杀死。
  一个时辰后,数千士兵在主将司马笠的率领赶到了事发点,袭击者已经消失了,
  跳河的旅帅被村民救起,他身中两箭,一名军医给他疗了伤,伤口巴扎起来。
  几名士兵把旅帅带到主将司马笠面前,旅帅单膝跪下行礼。
  司马笠摆摆手,“你既然有伤,就不用行礼了。”
  “多谢将军!”
  “我来问你,究竟是什么人干的?你应该看到他们了吧!”
  “卑职看得很清楚,大约有五六十人左右,都穿着盔甲,就和.....就和对面军队一样。”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29/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