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673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73/1035

  刘采春双眼通红,泪痕未干,她见到了师父,大哭了一场,默默坐在马车内。
  应采和合掌道:“感谢王妃娘娘供奉,王妃若有法事需要,我们愿随时为王妃效劳!”
  薛涛淡淡笑道:“青莲宫主,今天我们谈得很好,希望宫主能信守承诺。”
  “贫道自当遵从!”
  马车缓缓启动,在道姑们的依依惜别中,两辆马车渐渐驶远了。
  “大姐,谈得如何?”独孤幽兰问道。
  薛涛轻轻叹息一声,“不用担心了,以后我们和她路归路,桥归桥,不会有什么交集。”
  “这是她的承诺吗?”独孤幽兰又继续问道。
  “她确实承诺了,但更重要是她和我们不一样,我们有孩子,她不会有,我们有丈夫、家庭,她不需要,玉真宫就是她最好的归宿。”
  “那夫君和她.......”
  “其实也没有什么!”
  薛涛打断独孤幽兰的话,淡淡笑道:“她就是夫君手上的一把刀,夫君也需要这把刀,等天下太平的那一天,他们彼此就会相忘于江湖。”
  薛涛确实也想通了,这个女人和她们根本就不是一路人,丈夫也绝不会把这个女人带入自己的家庭中。
  .........
  时间慢慢过去,一转眼到了次年的一月,永贞二年。
  新年刚过,从各地前来长安的士子渐渐多了起来,他们带着各种口音,来自天南地北。
  几乎所有人都知道,今年的长安科举将是历年人数之最,所以很多士子都早早来到长安,找到客栈住下,就怕来晚了,连住的地方都没有了。
  实际上,住宿问题已经解决了,除了客栈、寺院外,官府还允许普遍百姓出租民宿,这是最有力的办法,可以解决数万士子居住问题。
  不过总得来说,现在距离科举时间还早,要到二月开春后,大量的士子才会从四面八方涌来,现在还只是刚刚开始。
  这天上午,一辆马车从远处疾奔而来,在晋王宫前嘎地停下,车门开启,又高又胖的张雷从马车内钻了出来,他神情焦急,疾步向官署正大门处走去。
  两名在广场上巡逻的士兵拦住了他,“不得擅闯王宫!”
  张雷连忙取出一块银牌,这是晋王宫上宾牌,郭宋一共颁发了二十面,都是民间的望族巨商大儒,凭这种上宾牌可以求见晋王郭宋,当然,不能能立刻见到本人,至少晋王的记室参军会接见,并记录下述求。
  士兵们当然认识这种上宾银牌,见上面的编号竟然是零零一,不由肃然起敬,“请随我来!”
  张雷跟随士兵来到候见处,这边有舒适的座位,可以喝茶等候,一般是地方官员来晋王宫办事时等候之地。
  一名接待官员走上前抱拳道:“先生贵姓,请问找哪个部司?”
  张雷把银牌递给他,“免贵姓张,有急事找晋王殿下!”
  官员接过银牌道:“请稍坐片刻,我这就去替你禀报。”
  尽管张雷心急如焚,但他也知道晋王规矩很严,不是谁都可以随意见到晋王,要晋王答应见面才行。
  不多时,温邈匆匆走了过来,“张东主要找晋王殿下吗?”
  “是!他在哪里?我有非常急的事情找他,事关重大,一刻也不能耽误。”
  “殿下在参事堂议事,我已经派人去通报了,张东主请随我来。”
  张雷跟随温邈来到了晋王官房,张雷在会客堂刚坐下,郭宋便回来了,笑眯眯问道:“师兄遇到了什么麻烦事?”
  张雷跳起来急声道:“出大事了,那批硝石被扣押了!”
  郭宋一怔,脸上笑容消失,指着自己官房道:“进去说!”
  两人走进官房坐下,郭宋问道:“在哪里被扣住了?”
  “在汉中!”
  张雷叹口气道:“连同运货的一百多名伙计,近两百辆大车,全部被汉中军方扣押。”
  目前晋军的硝石来源是陇西,但陇西硝石的品质不太好,张雷三年前在绵州老君洞购买了十几斤硝石,晋军火器司发现这里的硝石品质要比陇西的硝石好得多,制造出的火药燃烧更充分,无论爆炸威力和燃烧力都要增加三成,可以把大型铁火雷的重量降到百斤左右。
  郭宋便让张雷在绵州替自己收集购买,老君洞硝石产量不大,用两年时间才攒下了一批,没想到居然出事了。
  郭宋冷着脸问道:“一共被扣押多少硝石?”
第八百二十四章
汉中事件(上)
  张雷痛心疾首道:“一辆大车运送五百斤,一共六万斤硝石矿和其他物资一起被扣押。”
  按照现在的提纯比例,六万斤硝石矿能提纯五千斤硝粉,可以制造几百枚大型铁火雷,更重要是,这是用三年时间才积攒下来的。
  郭宋异常恼火,他回头问温邈道:“汉中节度使是郭曜吗?”
  温邈道:“已经不是了,郭曜去年十月改任太常卿,现在是曹立威出任汉中节度使。”
  这个名字很陌生,郭宋问道:“这个曹立威是什么背景?”
  “卑职要去查一下。”
  温邈匆匆出去了,郭宋又问张雷道:“怎么会被查扣,是不是露了什么马脚?还是没有交税?”
  张雷摇摇头,“伙计们没有人知道它的真正用途,我们是用芒硝这个名字过境,它是药物,用的地方很多,而且该交的税我们都交了,鸽信上没有细说,我估计是一次性运输数量太大,容易引人注意,新节度使想找事,正好这批硝石撞上了。”
  这时,温邈快步走进来道:“殿下,查到了,这个曹立威是神策军兵马使,是霍仙鸣的十三太保之首。”
  能成为霍仙鸣的十三太保之首,想必是有点本事的,郭宋又问道:“有他的履历吗?”
  “只知道他最初是李晟的部将,李晟被夺军权时他是中郎将,后来就不知道了,他一直作为神策军将领驻扎在成都,没有经历过战事,我们也是去年他升任汉中节度使时才知道他是霍仙鸣的大太保,官任神策军兵马使,军职应该是将军。”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他已经意识到,这同时也是一个夺取汉中的机会。
  他当即对温邈道:“去通知天策楼,即刻发晋王令给成都,敦促南唐兵部彻查此事,责令曹立威立刻放行货物,否则一切后果皆由他来承担!”
  目前郭宋依旧是承认南唐朝廷,虽然他已经实质上建立了朝廷,但毕竟他没有登基称帝,他建立的各种官署都是在晋王府的名义之下,而且所有任命的官员都会送去成都朝廷备案,甚至连他的妻子儿女都要经过太后册封。
  也正是因为这些缘故,郭宋和朝廷之间达成一种默契,沿途关卡都不会查扣双方往来的货物或者人员,所以汉中的查扣行为便严重破坏了这种默契,偏偏查扣的又是极为重要的战略物资。
  或许汉中还不知道这批物资的重要性,但天策楼已经开始行动了。
  在晋王令发出的同时,郭宋也下达了紧急动员令,所谓紧急动员令是晋军为了应对紧急情况发生时采取的一种应对措施,它包括军队调集、后勤物资筹备、紧急出兵三个部分,要求在半天时间完成这一连串的措施。
  在长安灞上东大营驻扎了一支两万人的骑兵,这两万人堪称精锐中的精锐,目前由裴信统率,裴信虽然在孟津关之战中因鲁莽行动而被降职,但郭宋并没有失去对他的信任,又任命他统率这支快速反应军队。
  中午刚过,裴信便接到了由晋王郭宋签发的紧急出兵令,只是出兵虎符还没有送至,不过这并不影响军队集结,裴信当即令道:“军队集结!”
  “咚!咚!咚!”
  低沉的战鼓声在军营内骤然敲响,一队队士兵从军营内奔涌而出,演武场上升起了红色信号旗,这是出兵的命令。
  快速反应有很多细节,比如士兵们平时都穿软式军服,也就是布军服,一旦有出兵的命令,士兵们要迅速披挂盔甲,收拾行李,整理装备,这些问题倒不大,如果是骑兵出兵还涉及到战马。
  战马不可能放在士兵大帐内喂养,一定是放在专门的马厩内,一两个士兵去取战马问题不大,动作会很快,可是两万士兵同时去取战马,声势浩大,极容易造成拥堵混乱,如果稍微安排不周全,恐怕一个下午都取不完。
  士兵们披挂完盔甲,背上行李囊,携带兵器奔向马厩,每个人的战马都是固定的,不能任意取走,战马由数百名马夫统一照管,每匹战马都有马牌,和骑兵的军牌一致。
  马厩占地相当大,一共有二十四个马厩,每匹战马放在哪座马厩都有严格的规定,可以让士兵迅速找到自己的战马。
  每座马厩前都排满了长队,士兵们手握军牌,等待取马,验牌、取马,速度很快,紧张而有序。
  仅用了一个时辰不到,两万骑兵便出现在演武场上,演武场上,后勤官员已经准备好干粮袋,士兵们纷纷上前提取,一共两万份干粮,里面的干粮可供士兵食用五天,剩下的就靠后勤保障了。
  这时,郭宋也亲自来了,他带来了出兵虎符以及三百名火器营士兵。
  “准备好了吗?”郭宋问道。
  裴信躬身行礼,“启禀殿下,两万士兵已经准备就绪,就等虎符和出兵令。
  虎符很容易理解,没有出兵虎符,大军擅自离开军营就是造反,但光有虎符还不行,还必须有出兵令箭,令箭就是详细任务,裴信只知道要紧急出兵,但出兵去哪里他却不知道。
  郭宋取出虎符递给他,随即令道:“走子午谷,即刻出兵汉中!”
  “遵令!”
  裴信纵马疾奔,高声令道:“大军出发,目标子午谷!”
  ‘呜——’号角声再次吹响。一队队骑兵调转马头出发了。
  “殿下可是要亲征汉中?”裴信低声问行军司马周倚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73/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