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61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614/1035

  夜幕降临,仇敬忠率领两千军队向淮阴水寨疾速杀去。
  两更时分,他们抵达了水寨外,透过栅栏,他们能看见栅栏内的一座座大帐,水寨在岸上也有大门,大门前挂着灯笼,夜里灯火通明,只见大门紧闭,有两名士兵在大门内站岗,事实上应该有八人,其他六人都偷偷睡觉去了,只有两人在打着哈欠聊天。
  仇敬忠一摆手,几名武艺高强的士兵从两边栅栏上翻了过去,他们慢慢靠近两名哨兵,一个猛扑将哨兵按到,紧接着一刀结果了性命。
  其他熟睡着的士兵也被他们逐一解决,这时,大门缓缓被拉开了。
  仇敬忠长剑一挥,“杀进去!”
  两千士兵一声呐喊,向百步外的大营冲去,他们冲进了大营,杀向每一顶大帐,军营内的惨叫声顿时响彻河边。
  ..........
  天渐渐亮了,战斗已经结束,两千南唐军被斩杀大半,剩下的五百余人被押到仇敬忠面前,仇敬忠一挥手,毫不怜悯道:“全部斩首!”
  五百余士兵被拖下去,哭声震天,敌军士兵毫不;怜悯一刀劈掉了脑袋,被俘士兵全部被杀死,两千士兵一个活口都没有留下。
  仇敬忠的军队随即冒充这两千驻军,就像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短短两天时间内,分驻在泗州以及徐州各地的五万大军赶到了淮河北岸,这时,南岸的两百多艘船只驶到北岸,开始运送五万大军过淮河。
  五万大军用了一天时间渡过了淮河,大军稍微休息整顿,天刚亮,五万大军便在刘思古和仇敬忠的率领下,向扬州方向疾速杀去。
  刘思古下了一个赌注,他在赌自己的军队能抢在王韶之前拿下扬州,他便下了一个死命令,四天内,大军必须抵达扬州。
  大军沿着江南运河疾速行军,运河内是运送他们过淮河的两百多艘船只,满载着粮食。
  他们一路南下,一路势如破竹,先后占领了淮阴县、山阳县、安宜县和高邮县,沿途驻军纷纷投降,四天后,朱泚大军抵达了扬州江都城。
  扬州城内一片混乱,节度使陈少游去成都觐见新君去了,由长史宋温主管扬州事务,他一方面派去去向驻扎六合县的王韶求救,另一方面放弃子城,死守罗城。
  江都城是由两座城池组成,一座叫做子城,位于蜀岗之上,比较小,周长只有十里,官府军衙都在子城内,另一座则叫做罗城,是一座商业大城,周长近五十里,里面分布着密集的街坊,常住人口超过百万。
  从子城到罗城之间修建了一条笔直的大道,叫做广陵大道,长达十里,大道两边商肆密集,繁盛异常。
  朱泚大军杀来的消息使江都城风声鹤唳,所有商人都撤回城内店铺紧闭,而子城太小,估计守不住,宋温也放弃了子城,他亲率五千军队上城守卫。
  敌军终于杀来,整齐地排列在城外旷野里,这让宋温有点愣住了,怎么只有一万军队,朱泚怎么只派一万军队来攻打扬州?
  旁边大将周文龙道:“应该是对方没有船只渡过淮河,所以只派了一万军队偷袭扬州。”
  说得好像很有道理,但就算对方只有一万军队,他也不敢掉以轻心,他只希望王韶的军队能更快一点,在对方发动正式之前赶回江都城。
  刘思古并不急躁,他在耐心等待夜幕再次降临。
  一顶行军帐内,刘思古对大将仇敬忠和薛纶道:“天子把指挥大权交给我,两位将军当听我的命令,不得违抗!”
  两人一起躬身行礼,“谨遵军师之令!”
  刘思古又缓缓道:“扬州富庶,江都城更是富甲天下,我知道你们很多手下都想进城狠狠抢掠一番,但我丑话说在前面,谁敢纵兵抢掠江都,我就将他满门抄斩,犯事士兵一个不留,全部斩首,我刘思古说到做到!”
  两人眼皮跳了一下,他们从未听过军师说这样的狠话。
  “你们别以为我是怜悯百姓,事情不是那么简单,根本原因是我们已经养不活三十万大军了,所以天子才决定要夺取扬州,夺取扬州并不是为了杀鸡取卵,而是养好扬州这只会下金蛋的鸡,给我们源源不断提供军费。
  所以谁要抢掠扬州,谁就是天子的敌人,这一点我希望你们二人传达下去,毫不含糊地执行我的军令!”
  两人这才明白,连忙道:“我们坚决执行命令!”
  “去吧!今晚夺取扬州,王韶的家眷我来安排。”
  ..........
  夜色来临,北城楼上依旧灯火通明,一万敌军在北城门外,所以守城军也基本上驻扎在北城。
  其他几座城门只有很少的士兵,夜色中,大将薛纶率一万军队悄悄靠近了西城门,他们耐心等待,两更时分时,西城内忽然爆发出一片喊杀声。
  一千名先前潜入江都城的内应出击了,西城门上只有两百士兵,根本不是敌军对手,很快被杀光,城内接应士兵打开了西城门。
  薛纶大喜,一挥手道:“杀进城去!”
  一万士兵冲进了江都城,这时,仇敬忠率军也转到了西城,他同样率领一万大军杀进了江都城。
  宋温见城池已破,为了不伤及百姓,便下令全军放下兵器投降。
  ..........
  扬州西面的官道上,大将王韶率领一万军队正心急如焚般地地向江都城奔来,王韶接到城内飞鸽传信,一支军队偷袭江都,人数大约在万人左右,请求他立刻回兵支援江都。
  王韶的妻儿老母都在江都城内,一旦江都沦陷,他的妻儿会怎么样?他简直不敢想象,王韶急得像疯了一般,不断喝令加快行军速度。
  士兵们同样家人在江都者居多,他们也心如火焚,不要命地向江都城奔跑。
  两天后,大军渐渐抵达了江都城,距离江都城还有三十里,就在这里,队伍忽然停止了前进,前方出现了一支黑压压的军队,紧接着后面、左面和右面都出现了敌人大军,任何稍微有点经验的人都看得出来,这不是一万人,这至少是四万大军,他们进入了敌军的包围圈。
  王韶急得大喊道:“立刻结阵!”
  但两天两夜不休息的强行军使士兵们都已累得筋疲力尽,很多士兵腿里像灌铅一样,挪步艰难。
  一名副将对王韶道:“将军,弟兄都累得走不动路,若打起来,根本就不是敌军对手,只能被屠杀!”
  王韶回头看了一眼士兵,果然,很多士兵都趴跪在地上,累得大口喘粗气,就算站着的士兵,也是弯着腰,手摁在大腿上,闭目痛苦,这让他有点不知所措了,本来人数就比对方少得多,还体力不支,拿什么和敌军拼命?
  这时,远处奔来一名骑兵,将一物远远扔来,随即跑远了,有士兵跑去捡回掷物,跑回来呈给了王韶,这是一柄木剑,上面还有一张纸条。
  王韶一眼认出木剑,是他亲手给七岁儿子削的木剑,是儿子的心爱之物,他的心顿时沉入了深渊,他取下绑在剑上的信细看。
  ‘吾乃大秦国军师刘思古,王韶将军敬启,扬州是南唐君主亲口允诺,割让给大秦国,有国书印玺为证,大秦军取扬州,乃合理合法之举,目前南唐阉党专权,奸佞横行,君主昏庸,已显末朝之相,王韶将军勇武英明,前途无量,为何久栖腐木?
  我大军进城,秋毫无犯,将军妻儿老母皆被恩待,望着将军怜悯妻儿老母,爱惜军士,不要做无谓的反抗,造成家破人亡惨剧,这岂是慈母、娇妻、弱子所盼?’
  王韶看完信,又回头看了看士兵,士兵人人面带惶恐,军心动摇,士气皆无,虽然他并不想投降朱泚,但形势逼迫如此,也让他身不由己了。
  王韶只得长叹一声,“传我的命令,全军放下武器投降!”
  扬州最后一万军队最终投降了朱泚,至此,富甲天下的扬州被朱泚所得,南唐的财政命脉被彻底切断。
第七百四十九章
视察运河
  就在朱泚大军偷袭扬州的同时,郭宋率领三千军队也从蒲津关进入了关中,清晨,他命令三千军队在渭河北岸驻扎,他则率领数十名骑兵前往天宝渠视察。
  天宝渠其实很短,从洛渭镇到黄河风陵渡,是渭河注入黄河的最后一段,长只有三十余里,但它却一直是关中水运的肠梗阻。
  首先是地形是东高西低,水流缓慢,船只从东面过来,逆水行舟,格外困难,必须要有大量纤夫拉拽,但这里又是陡峭的峡谷,纤夫无路可走,所以必须要在两边山岩开凿纤道。
  另外一个问题是这里河道较窄,加上地形是东高西低,渭河和洛河携带而来的大量泥沙常常会在这一段河道淤积,造成水患不说,还会严重影响航运。
  上一次疏通河道是在天宝元年,所以叫做天宝渠,几十年过去,河道又再次淤塞,严重影响航运,从长安发出的船只勉强能出去,但要从东面运入长安,基本上就不可能了,之前朱泚把粮食运去洛阳,他们是从西向东航行,没有受到太大影响,但郭宋的大量物资要运入关中,在这一段河道受到了严重的阻碍。
  目前,同州长史杨天华负责疏浚这一段河道,从去年到今年已经实施了数月,郭宋便想看一看进展。
  下午时分,郭宋抵达了洛渭镇,洛渭镇因为洛水注入渭河而得名,这里不仅是洛水注入渭河,同时也是漕河注入渭河之处,渭河到这里水量陡然变大,天宝元年时,这里又挖了一座很大的人工湖泊,叫做乾池,占地足有万亩,大量的漕运船只便停泊在这里。
  听说晋王殿下到来,杨天华连忙赶过来,杨天华就是之前的普润县主簿,主张朝廷大力发展道路和水运,加强物资流通,鼓励商贸,抨击各地的关卡税所,他的见解深得郭宋的器重,便将他从小县主簿一下子提升为同州长史。
  杨天华不负郭宋的期望,他上任第一件事就是取消了蒲津关和潼关的税所、关卡,这是困挠了商人几十年的两大关卡,商人们呼吁了几十年,但没有人理睬,现在终于被取消,令商人们欢欣鼓舞。
  杨天华做的第二件事便是招募民夫疏浚天宝渠,这个决定得到了郭宋的全力支持,特地令潘辽拨钱二十万贯,用于这个重大工程,这个工程不仅涉及交通运输以及商业发展,还是关系到将来大军东征的后勤保障。
  “那边便是乾池吗?”郭宋指着远处一片白亮亮的结冰大湖问道。
  “殿下说得没错,那就是乾池,远处那条河就是漕河,一直连接长安城。”
  渭河虽然是关中的母亲河,但漕河才是长安的经济命脉,所有运往长安的物资,都是走这条漕运。
  “漕运需要疏浚吗?”郭宋问道。
  杨天华摇摇头,“不需要!”
  他忽然觉得自己语气太生硬,问他话的可是晋王殿下啊!他连忙继续解释,“回禀殿下,漕河的水质比较清澈,不想渭河和洛水携带太多泥沙,所以只要不是暴雨溃堤,基本上不用修缮,当然,隔几十年加固一次堤岸是有必要的。”
  “去看看天宝渠!”
  郭宋调转马头向东而去,杨天华连忙跟上,天宝渠虽然短,也根据地形分成了两段,一段是平原地形的河道,约二十几里,这段河东已经疏浚完成,河道加宽了一半,也挖深了五尺。
  但真正难的是第二段,穿过一段十里长的峡谷,两边都是陡峭的岩石大山,纤道在岩石上硬生生凿了出来。
  关中平原地势较低,到了山区这一段,地势渐渐变高,泥沙很容易堆积,由于泥沙堆积太多,水比较浅,吃水深的货船逆流而上就过不去。
  目前因为结冰,河水断流,民夫便在河床上安装两条栈道,就沿着栈道把泥土运出去。
  “我们趁冬天结冰的机会,请士兵用铁火雷炸开冰面,先把冰清理干净,然后向下挖,但冬天都是冰泥,冻得硬邦邦的,很难挖,还是用铁火雷炸一炸,让冰泥松动,然后集中人力挖一段。”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614/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