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545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45/1035

  源休踌躇一下道:“我们两家签约停战协议才一年,郭宋就这么快撕毁协议?”
  刘思古冷笑一声道:“没有人质和抵押,协议半点意义都没有。”
  刘思古又对朱泚道:“卑职刚才想了一想,这有可能是河西军的声东击西,在灵州集结兵力,吸引我们注意力,他们实际上是从延州进兵。”
  朱泚恍然大悟,重重一拍大腿,“我怎么没有想到?一定就是这么回事,不行,我必须要派大军赶赴延州。”
  这时,张光晟忍不住道:“或许两者都有可能,河西军两路进军。”
  “上将军说得对!”
  刘思古点点头,“确实也有这个可能,我们不能大意。”
  朱泚点点头道:“两条线一起防御,绝不能掉以轻心!”
  朱泚随即派大将梁庭芬率三万大军赶赴延州,同时又向萧关增兵两万.......
  萧关主将依旧是潘农,他已由中郎将一跃升为大将军,统率一万大军镇守萧关,虽然他曾经失守过萧关,但他是朱泚的亲兵出身,跟随朱泚数十年,深得朱泚的信任,登基后便封他为原国公、左骁卫大将军。
  潘农刚刚收到刘思古的鹰信,告诫他要加强防范,河西军很可能会在最近偷袭萧关,同时告诉他,主公已向萧关增派两万援军。在援军未到这段时间,尤其不能有半点掉以轻心。
  接到鹰信,潘农立刻行动起来,他将驻军分为三班,每班三千人,轮流在萧关上当值,就算晚上也一样,另外一千人作为夜间的补充,实际上,夜晚的守军人数达到四千人,更胜白天。
  一队队在关城上来回巡逻,城头上插满火把,照如白昼,潘农甚至还在城外埋伏了暗哨,将整个关城的防御打造如同铁桶一般。
  入夜,潘农在城头上来回巡视,警惕地望着关城外的动静,经过去年萧关失守的教训,他对夜间尤其防备,河西军往往是在夜间实施偷袭。
  就在这时,城下传来一声惨叫‘啊——’,顿时惊动了整个关城。
  潘农立刻探身向城外望去,只见黑影一闪,大群黑影已经消失了,他立刻意识到河西军要偷袭关城,厉声喝道:“弓箭手警戒!”
  ‘当!当!当!’警钟敲响,无数弓箭手涌到城垛前,箭矢上弦,等待着敌军出现。
  .........
  三万河西军此时就等候五里外,由灵州兵马使梁武统率,梁武接到了两个任务,一个任务是攻下萧关,大军南下,占领原州,第二个任务是第一个任务的修正,如果敌军重兵在原州集结,那就不用南下占领原州,只要占领萧关,并制造声势。
  但不管是哪个任务,都必须占领萧关,梁武便率军准备夜攻萧关。
  在去年,河西军撤离萧关之时,便在关城墙内安放了一只大型铁火雷,只要引爆这只铁火雷,关城便坍塌了,执行任务的是中郎将梁驹儿,梁武在耐心等待他的消息。
  这时,黑暗中有数百士兵骑马撤了回来,为首之人正是梁驹儿,他似乎受了伤,后背插着一支箭,已昏迷不醒。
  “怎么回事?”梁武上前问道。
  一名校尉行礼道:“启禀指挥使,我们摸到城下,但没想到敌军在城外埋伏了暗哨,放冷箭射伤了梁将军!”
  梁武心中恼火之极,他回头喝令道:“传令大军进发!”
  既然偷袭不成功,那索性就大举压上,一样能压垮萧关。
  黑夜中,三万大军浩浩荡荡向萧关杀去。
  此时萧关已如临大敌,一万士兵全部上城,站满了关城和长城,虽然城头上的火把将城上城下照如白昼,但毕竟是夜晚两更时分,河西军又挑了一个没有月色、乌云遮蔽的夜晚实施偷袭,五十步外就什么都看不见了,被浓浓的夜色吞没,反而从城下看城头格外清晰。
  这时,城下传来一连串的惨叫声,这是埋伏在城外的暗哨被河西军拔掉了,还不等城头上士兵反应过来,雨点般的箭矢忽然出现在眼前,打了守军一个措手不及。
  无数守城士兵纷纷中箭,城头响起一片惨叫声,城头上的士兵才反应过来,纷纷向城外黑暗处放箭,双方爆发了一场箭矢之战。
  河西军的兵力是守军的三倍,压制住了城头守军,守军只得后退,蹲下向城外放箭,这时,数十名河西军士兵高举巨盾疾奔到城下,沿着城墙根奔跑,很快找到了去年留下的记号:一簇灌木丛。
  士兵用铁钩子钩出了四块大青砖,露出了一个黑黝黝的大洞,去年安放的大型铁火雷依稀看见,士兵们将随身携带的干草、硫磺填入洞中,又喷射了两袋火油,这才转身狂奔。
  待他们消失在黑暗之中,十几只火药箭同时射进了黑黝黝的墙洞中,火光燃起,只片刻,城墙洞内响起了一声惊天动地的爆炸,城头上的数百名士兵被炸得飞起来,砖石横飞,城墙剧烈摇晃,大段城墙轰然坍塌,灰尘和硝烟混在一起,城内外浓烟弥漫,哭喊声一片。
  梁武战刀一挥,“杀进城去!”
  铁蹄声大作,三千河西军骑兵率先向关城内杀去!
第六百六十一章
关内攻势(下)
  天渐渐亮了,朦胧的晨曦中,萧关城内一片狼藉,战争已经结束,萧关守军被爆炸震慑,在河西军骑兵强大的攻势下,萧关士兵迅速崩溃,溃不成军,投降者不计其数,这一次主将潘农就没有上次逃脱的运气了,在最后的混战中实在乱箭之下,也不知道他是被谁射杀。
  梁武命令副将张楚率五千军镇守萧关,他率领两万五千骑兵沿着秦直道向原州州治平高县杀去,只一天一夜,河西军骑兵便杀到平高城下,此时,支援萧关的两万朱泚军刚刚抵达泾州,大军还没有进入原州,平高城内只有守军不足千人。
  原州刺史李秋年知道守不住平高县,便开城门向河西军请降,梁武进了刺史官衙,请李秋年坐下,“我想请问李刺史,和两关守将田将军是否熟悉?”
  两关守将便是指陇山关和六盘关的守将,目前镇守两关的主将叫做田希鉴,他率领五千守军镇守两座关隘。
  李秋年点点头,“当然很熟悉,说起来我们既是同乡,还是准亲家,田希鉴的女儿明年将嫁给犬子。”
  梁武又道:“晋王殿下知道田希鉴并非朱泚死党,他当年在陇右和吐谷浑人作战颇有功绩,殿下希望他能率军归附,不要再替朱泚卖命!”
  说完,梁武又从怀中取出一封信,“这是晋王殿下给田希鉴的亲笔信,希望李刺史派人去转交!”
  李秋年想了想道:“就让我犬子去送信吧!他是田希鉴准女婿,更好说话一点。”
  梁武大喜,“那就拜托李刺史,我一定会向晋王殿下如实汇报!”
  ..........
  陇山关和六盘关位于原州南部,距离平高县约一百余里,它是关内防御的西大门,主要防御从会州杀来的河西军。
  两座的特点是从西面攻打比较艰险,但从东面过去却是一马平川,无险可守。
  田希鉴年约五十岁,他是原陇右节度使辛云京的部将,二十年前曾出任河州兵马使,在防御吐谷浑的战争中立下赫赫战功,他一度出任陇右节度副使,但受元载案的牵连被免职,李适登基后又被重新任用,出任原州兵马使,但他由于得罪了卢杞,再度被罢官,他对大唐已经绝望,泾源兵变后,他投降了朱泚,被朱泚封为龙武将军、两关镇守使。
  但他并不是朱泚的心腹,朱泚登基后,田希鉴的手下潘农竟一跃升为大将军、封国公,而田希鉴依旧是将军,爵位还是县公,反而在潘农之下了。
  如果潘农统率有方、能力卓著倒也罢了,可他偏偏大字不识一个,还失守了萧关,要能力没能力,要资历没资历,仅仅因为他曾是朱泚的亲兵,就封为大将军,如此肆无忌惮的任人唯亲,令田希鉴心中极为不满。
  田希鉴已经得知河西军攻克了萧关,河西军已经南下,同时他得到朝廷的消息,朱泚派来的两万援军也抵达了泾州,形势十分紧张,田希鉴很担心妻女的情况,想把妻女接出来已经来不及,他只得忐忑不安地关注局势的变化。
  田希鉴率领的五千守军驻扎在六盘关内,是一座板墙式军营,占地五百亩,六盘关虽然有关城,但关城太小,只能容纳千人,只能另扎军营,田希鉴大部分时间都呆在军营内。
  这天下午,有士兵在帐门口禀报,“启禀将军,长卿公子来了。”
  长卿公子就是田希鉴的准女婿李长卿,原州刺史李秋年的儿子,田希鉴正担心平高县妻女的情况,听准女婿到来,他连忙道:“快让他进来!”
  李长卿只有二十岁,他的未婚妻是田希鉴的小女儿田孟娘,两人的婚事只差最后拜堂成亲一步,良辰吉日定在十一月初五,已经不到一个月了。
  李长卿进来跪下磕头道:“小婿给岳父大人请安!”
  田希鉴这十几年经历坎坷,几起几伏,他已深刻领教到了文官治人,武将治于人的惨痛教训,他没有儿子,只有两个女儿,所以他希望自己的女婿不要再当武将,而要成为文官,这是他决定和李秋年联姻的主要原因。
  李长卿去年考中了北唐明经科,现任原州户曹司士,从九品,这也是朱泚给他父亲李秋年面子,否则考上明经科也只能去做州县文吏,没有做官的资格。
  “贤婿请起,平高县的情况怎么样?”田希鉴焦急地问道。
  “回禀岳父,河西军昨天上午杀到平高县,我父亲已经开城请降。”
  “啊!”
  田希鉴呆住了,他半晌又确认道:“你父亲真的投降了?”
  “也不能说投降,只能说父亲愿意效忠晋王郭宋,岳父大人,城内守军不到一千人,两万五千河西军杀到,如果死战不降,恐怕小婿和孟娘都活不成了。”
  田希鉴想想也是,平高县怎么抵挡得了两万五千大军,不过得知自己妻女无恙,他也稍稍松了口气。
  “那贤婿来这里是......”田希鉴疑惑地望着女婿。
  “我主要是来给岳父大人报个平安!”
  说到这,李长卿看了看两边,压低声音道:“这里不是说话之地!”
  田希鉴连忙把女婿带到里帐,他迟疑道:“贤婿不会是来劝我投降的吧!”
  “我这里有封信是给岳父大人的,是晋王郭宋的亲笔信。”李长卿取出信交给田希鉴。
  田希鉴震惊万分,郭宋亲自给自己写的信,他怎么会知道自己?自己和他可是从未有交集啊!
  心念一转,田希鉴忽然想到一个人,他的挚交好友张枫,现在张枫出任陇右节度府长史兼鄯州刺史,一定是他向郭宋推荐自己。
  田希鉴接过信,只见信皮上写着‘至两关镇守使田希鉴将军’,落款是陇右节度使郭宋。
  那就对了,他是以陇右节度使的身份给自己写信,一定是张枫推荐。
  田希鉴打开信,开头便写道:‘去年陇右张长史向本王推荐田将军,多有盛赞,尤其田将军早年镇守河州,未尝有败绩,本王多次和吐蕃、吐谷浑激战,深知御敌不易.......’
  看到这里,田希鉴心中顿时涌起一股暖流,郭宋这是发自内心的赞扬自己,只有亲身经历者才会有如此诚意,他顿时有一种遇到知己的感觉。
  田希鉴慢慢看完了信,郭宋在信中并没有极力贬低丑化朱泚,只是用平淡的语气提了一句,朱泚得位不正,难成大业,这句话说到了田希鉴心坎上。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45/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