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53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30/1035

  迫于无奈,李丹只得率领大军在五更时分离开了介休县,向南撤离,他唯一的希望就是能拿下灵石县,等待援军到来。
  李丹前脚离开了介休县,郭宋便得到了斥候的禀报,他令裴信率一千士兵进城探查情况,发现敌军确实撤离,大军这才拔营,浩浩荡荡开进了介休县。
  介休县六千百姓已经颗米皆无,郭宋随即命令士兵在街头熬粥,赈济城内居民。
  次日中午,郭宋亲自率领两万骑兵和两千陌刀军南下追击敌军,他们并没有急于追上敌军,而是和敌军保持三十里的距离。
  入夜,一万五千晋军在汾州和晋州交界的白鹤岭宿营,前路被断,后有追击,粮食即将断绝,以至于军中士气十分低迷,军心思变。
  后军约有五千人,驻营地距离中军约有一里,一旦他们遭到河西军袭击,中军就还有一点时间准备。
  后军没有主将,一共三名郎将统领五千军队。
  一更时分,两名郎将坐在一棵大树下低声商议,这两名郎将是兄弟二人,一个叫陈锋,一个叫陈锐,都是绛州闻喜县人。
  “河西军不紧不慢地跟着我们,人家还是骑兵,连夜间袭击这种招数都不想使用,说明对方已胸有成竹,恐怕这次全军覆灭难以避免了。”
  陈锐叹口气道:“兄长说得对,关键是我们粮食要断了,只要粮食一断,灵石关又拿不下来,军队必然不战自溃,对方估计就在等这一步呢!”
  “我的意思是不如趁现在率军投降郭宋,这叫临阵起事,至少还有功劳,说不定还能继续当郎将,谋一个富贵。”
  “兄长和我想到一起去了,不如再把鲍庆一起叫上,咱们五千后军一起投降。”
  “就怕鲍庆不肯投降,反而把咱们兄弟出卖了,不如摆下鸿门宴,请他来商议,如果他不肯,就当场宰了他。”
  兄弟二人商量妥当,立刻派士兵去请另一名郎将鲍庆,鲍庆也是绛州闻喜县人,和陈氏兄弟是同乡,他们手下基本上都是绛州人,所以又被称为绛州军。
  并没有发生意外,鲍庆一口答应,和他们一起率军投降河西军。
  “我早就有这个想法了,河西军一步步稳走,光复西域,夺取陇右、朔方,又攻下太原府,郭宋天下霸气已现,李怀光大势已去,鸟择良木而栖,我们不必为他殉葬。”
  三人一拍即合,仔细商量了对策,军队五更时出发,他们四更前就必须北上。
  三更刚过,五千后军便在三名郎将的命令下起身集结了,他们动作迅速,不等消息传到中军,便出发北上了。
  陈锐则先行一步,前去通报河西军.......
  郭宋在沉睡中被亲兵叫醒,他坐起身问道:“发生了什么事?”
  “启禀使君,敌军五千后军前来投降。”
  郭宋精神一振,没有了睡意,他戴上金盔,快步走出大帐,几名士兵将陈锐带了上来,陈锐单膝跪下行礼道:“末将绛州副尉陈锐参见郭使君!”
  郭宋点点头问道:“你们一共多少将领,多少兵力,为何要主动投降?”
  “回禀郭使君,我们一共三名郎将,一名是我兄长陈锋,另一名叫鲍庆,都是绛州闻喜人,五千军队基本都是绛州子弟,我们后军又被称为绛州军,李怀光一向残暴,我们都不愿为他殉葬,愿为使君效力,谋一份前途。”
  郭宋见他说得坦率诚恳,顿时有几分好感,便道:“我可以接受你们投降,你们放下盔甲兵器,会有将领来接收,应该也是你们同乡。”
  郭宋随即把裴信找来,对他道:“绛州军前来投降,我已批准接受投降,由你来接收这支军队!”
  “卑职遵令!”
  裴信上前和陈锐见礼,一说起来大家都认识,裴信是闻喜裴家子弟,而陈锐等人都是裴氏武馆培养出来,大家岂能不熟。
  裴信随即带着数百骑兵跟随陈锐前去接收绛州军的投降........
  后军异动的消息很快传到李丹耳中,他当即大吃一惊,立刻派人去打探消息,很快便得到确切消息,陈氏兄弟和鲍庆三人率领五千后军向北去了。
  不用说,这必然是去投降河西军了,李丹又惊又怒,却又不敢声张,他当即下令封锁消息,又令军队集结起拔,继续拿下。
  但世间没有不透风的墙,后军五千人集体投降河西军的消息还是传遍了整支军队,顿时人心浮动,很多人都有了想法。
  此时,天色还没有亮,军队在集结时,不少靠近山林的士兵趁机逃进山林,等大军出发之时,一万大军竟然只剩下八千三百余人,短短半个时辰不到,就逃走了一千七百人,着实令李丹恼火万分,他当即下令军队加快进军,向三十里外的灵石关疾速杀去........
  中午时分,八千军队抵达了灵石关,灵石关位于灵石县北面三里处,是整个鼠雀谷最狭窄之处,一边是悬崖峭壁,一边是深涧急流,这里宽只有百丈,修建了一座高大坚固的关城,前后都有城墙,城内距离只有五百步,仅能容纳一千军队守关城。
  但北面的关城在高处,有居高临下的优势,颇有几分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势,地形十分险要。
  城头上有六百士兵把守,站满了城头,一般除了箭矢外,犀利的守关武器便是滚木礌石,从高处向下砸去,但河西军却安装了三部旋风砲,就是小型投石机,可以将五十斤重的小型铁火雷投出一百余步。
  指挥使马卫江亲自率军守灵石关,他高声喝道:“投石机准备,听我的命令!”
  三架投石机吱吱嘎嘎拉开了,三颗小型铁火雷放在投兜上,等待着点火命令。
  从介休县杀来的晋军携带了二十架攻城梯,他们就指望这二十架攻城梯攻下灵石关和灵石县,只是山道容不下全军进攻,只能容千人发动攻势。
  李丹喝令道:“第一营进攻,第四第五营弓弩掩护!”
  两千名弓弩手上前到距离城关两百步处,举起了弩箭,密集的弩矢射向关城,关城上的士兵纷纷蹲下,躲避箭矢。
  这时,一千士兵呐喊着向关城冲去,他们扛着十架攻城梯,在弩箭的掩护下,准确强行攻城。
  马卫江见敌军已经冲进了百步内,当即令道:“点火,发射!”
  三颗铁火雷同时点燃,待燃烧到红线时,三架投石机同时发射,三枚五十斤重的铁火雷向敌军士兵头上砸去。
  郭宋在使用铁火雷上制定了一条规则,在内战中不使用含有毒钉的铁火雷,那种毒钉太阴毒,就算不死也会终身残废,一般只针对异族使用,而铁火雷在内战中只用于攻城和守城。
  三颗铁火雷滚进了人群中,在人群中猛烈爆炸了。
第六百四十二章
共同对敌
  投射出去的三颗铁火雷虽然没有大型铁火雷那样暴烈恐怖,但三颗齐爆同样产生了强大的威力,士兵们被炸得血肉横飞,一百多名士兵被炸翻,或者被弹片击中,但更大的威力却是对敌军士兵心理的震撼,当硝烟散去,反应过来的士兵纷纷调头狂奔,他们恐惧得大喊,后方的晋军士兵也纷纷后撤,眼中露出畏惧之色。
  三颗铁火雷带来的效果十分明显,狠狠打击了敌军夺取灵石关的计划,但他们也无法后撤,后方十里外是河西军主力拦截,进退不得,八千士兵被困在十里长的谷道内,而他们的干粮也只能支撑三天,着实令他们绝望了。
  黄昏时分,李丹独自坐在一棵大树下饮酒,他心烦意乱,却又无计可施,为了压制心中的烦乱,他只能喝酒解愁。
  这时,一名士兵奔来禀报道:“启禀大将军,有士兵争夺粮食打架,出人命了!”
  李丹大怒,起身道:“在哪里打架,带我去看!”
  是第七营和第二营发生了冲突,第七营士兵猎到一头野猪,扛回来准备大吃一顿时,却遇到了第二营的士兵,第二营士兵仗着人多,强行抢夺野猪,第七营士兵纷纷赶来支援,双方为争夺野猪发生了冲突。
  两营千余名士兵剑拔弩张,冲突一触即发,这时,李丹带领十几名士兵匆匆赶来,第二营中郎将贾蕴连忙上前告状,一到三营都是李丹的嫡系,中郎将也是他的心腹,李丹听完讲述,点点头道:“野猪既然是第二营所猎,那就归第二营所有,士兵全部回去,不准再无理取闹,否则将严惩不贷。”
  这个决定让第七营士兵一片哗然,中郎将杨猛见主帅颠倒黑白,公然袒护对方,他再也忍不住心中的愤怒,上前指责道:“大帅为何只听一面之词,难道我们的弟兄就是无理取闹?”
  李丹冷冷道:“你敢以下犯上?”
  “卑职不敢以下犯上,但至少主帅应该公平,不能公开袒护抢夺者,受害人却被视为无理取闹,这个主帅就不合格!”
  “来人!”
  李丹怒喝道:“把他拖下去,重打一百军棍!”
  十几名士兵上前来拖拽杨猛,杨猛拼命挣扎,大骂道:“你赏罚不公,昏庸无能,毁了整个军队!”
  李丹愈加愤怒,厉声道:“以下犯上者,杀无赦,给我拖下去,斩首!”
  这时,第七营士兵终于爆发了,一名校尉大喊道:“我们和他拼了!”
  愤怒万分第七营士兵纷纷拔刀冲上来,围住李丹和他的亲兵,乱刀砍杀,李丹逃跑无路,他和十几名亲兵都死在乱刀之下。
  杨猛被救出来,他见李丹已被乱军所杀,知道大势已去,只得大喊:“我们已经走投无路,愿意跟随我投降河西军弟兄,请跟我来!”
  一时间,士兵纷纷响应,八千余士兵竟有七千多人愿意跟随,第二营中郎将贾蕴见势不妙,带领数百人向山林中逃去。
  有人报告了杨猛,杨猛摇摇头道:“人各有志,我们不勉强,他们要去山林中送死,由他们去!”
  东面是莽莽大山,根本就走不出去,迟早会困死在山中,杨猛带领七千余士兵向后方的河西军请降,郭宋下令接受投降,七千士兵脱去盔甲,放下兵器,被带去霍邑县,至此,守卫鼠雀谷的一万五千晋军除了伤亡和逃走千余人外,其余全部投降了河西军。
  郭宋随即在霍邑县进行新军整编,旅帅和校尉皆由河西军士兵出任,投降的将领继续录用,官阶不变,但军职降一级,作为候补将领前往太原军校接受培训。
  郭宋去年灭了元家后,为了给元氏军队将领洗脑,他在太原筹建了一所军校,主要教将领们读书识字,学习兵法,一方面给他们时间转换效忠对象,另一方面也要适当考察,一旦有新的投降士兵,军校候补将领就顶上去了。
  这也是一种惯例,比如之前太原投降的大将便是候补将领,这个时候他们中的优秀将领便被任命为郎将或者中郎将,统领新的降军,而中下级军官则提拔河西军士兵出任,这样的好处就是最大限度地防止军队成为将领的私军,同时使郭宋能从底层控制士兵。
  郭宋随即令裴信率领三千军队进山去剿灭贾蕴和他的数百名手下,防止出现意外。
  霍邑县整编后,河西军人数达到了五万余人,船队开始向霍邑县大量运输粮草物资,郭宋果然是把霍邑县作为南下夺取河东全境的后勤基地。
  .........
  长安兴庆宫,朱泚这两天着实有点坐立不安,他已经得到了河西军的消息,河西军竟然向南发动攻势了。
  他当然很清楚郭宋肯定会攻打河东南部,只是他没有想到郭宋会这么快下手,让他急得直跳脚。
  军师刘思古劝他道:“如果太尉心急,不如先夺取蒲州,在河东有一处立脚之地。”
  朱泚叹道:“就怕蒲州的疫病严重,军队过去会受感染。”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30/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