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5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510/1035

  .........
  入夜,城门已经关闭,肤施县城外的码头上十分安静,码头上有不少大仓库,东面是官府的仓库,西面则是私人仓库,其中公孙家的火油库占地很大,有专门的码头,一百多艘货船悄无声息驶来,停泊在公孙家的码头上。
  仓库大门开启,随船的士兵们迅速前去搬运木油桶,一桶油重五十斤,一艘千石大船可以装四五十桶,士兵们推动着一桶桶油滚上船只,直接滚入船舱内。
  一艘货船装满,驶离了码头,在前面掉调头停到对岸,另一艘空船又接上来,一直忙碌到五更时分,三千桶火油全部装上了船只。
  张谙站在船头向公孙亮告辞,“公孙家主保重,我们后会有期!”
  “张参军一路顺风!”
  船队出发了,它们顺流而下,向黄河方向驶去。
  ........
  进入六月后,张掖的天气便一天热似一天,这天上午,郭宋接到兰州发来的一封鹰信,太原元氏派人前来购买三千匹战马,用船只运来十五万匹布。
  尽管不少官员存有异议,建议河西停止出售战马,但郭宋却一直没有下令禁止售马。
  任何事情都是有利有弊,虽然河西售马会增加各藩镇的军队实力,但就算河西不售马,他们一样能从回纥那里买到战马,与其让回纥赚这笔钱,还不如自己赚。
  其次养骑马极为消耗国力,如果财力有限的话,养骑兵必然会限制其他军种发展,步兵就无法得到更好的兵器和盔甲,这无疑也是好事。
  郭宋站在地图前注视着河东,他得到最新消息,朱滔在恒州增兵了,这就意味着朱滔即将对太原发动进攻,这是一个很好的机会,自己是不是该抓住它?
  这时,幕僚杜嗣业在门口道:“使君,仓曹张参军求见!”
  “请他进来!”
  张谙走进官房道:“第二批两千桶火油公孙家族已经准备好了,他们发来鸽信,通知卑职去运油!”
  “这么快就准备好了,不是说年底吗?”
  “卑职估计公孙家族是从别家那里调货过来,延州还有不少小油井,积攒起来,两千桶油并不算多。”
  郭宋点点头笑道:“这个公孙家族很卖力啊!”
  “卑职派人调查过,公孙家族几年前是想抱朱泚的大腿,但朱泚根本就瞧不上他们,河西军夺取了朔方,他们的目光就转到使君身上了,估计是想抱使君的大腿。”
  郭宋笑道:“我的大腿就这么好抱吗?一次两次的表现可不够,他们还得再努力。”
  张谙也笑道:“使君,绥州刺史好像是公孙亮的妹婿,这次交货就放在绥州延福县黄河码头,我们船队就不用再去肤施县了。”
  郭宋心中一动,快步来到地图前,很快找到了地图上的延福县,黄河对岸便是石州定胡县,是一个有名的黄河码头。
  绥州属于朱泚的地盘,停战协议签署了才几个月,郭宋倒不好派兵直接攻占,但绥州是一个很好的后勤重地,如果能控制住延福县,河西军的后勤基地就有了。
  想到这,郭宋对张谙道:“请公孙家族引线,你和绥州刺史好好谈一谈,希望他能效忠河西军。”
  “使君想占领绥州吗?”
  “不是!”
  郭宋摇摇头道:“绥州依旧表面效忠朱泚,我们签署了停战协议,我现在暂时还不想撕毁它,但绥州的战略位置很重要,我想利用延福县囤放粮草物资。”
  “卑职明白了,卑职去找公孙亮谈一谈。”
  郭宋想起一事又道:“我刚刚想起一件事,元家要购买三千匹战马,派船队运来十五万匹布帛,这次交易我已经批准了,但那支船队听说不是属于太原官府,而是官府临时租用的民间船队,你顺道去兰州看一看,如果有可能,把这支船队租赁下来,给我们运粮食物资。”
  “卑职遵令,先告退了。”
  张谙躬身行一礼便匆匆退下去了,他回去收拾东西,然后出发去绥州。
  郭宋从桌上拾起一把横刀,这把刀是元家军的普通装备,并非从前唐军留下的制式兵器,而是元家自己打造的,很普通的生铁,铁质并不好。
  郭宋将刀放在架子上,他从里屋取出一把陌刀,低喝一声,一刀劈去,寒光一闪,只听‘咔嚓!’一声,横刀被陌刀劈为两段。
  这一刻,郭宋下定了决心,和元家的旧帐该好好算一算了。
第六百一十六章
不谋而合
  当初郭宋拿下陇右兰州,就是看中了这里的黄河水运,这两年,河西军在金城县修建了大量仓库,囤积粮草和军资,除了粮草和物资齐备外,运输工具也是当务之急。
  河西本身并无船只,自己虽然也能造船,但河西大规模造出船只,至少要等两三年后,远水解不了近渴,想办法利用现有船只便成了当务之急。
  河西军收复朔方后,从丰州得到了一百四十余艘千石以上货船,包括两千石货船六十艘,千石货船八十七艘,这也是当年朝廷批准丰州造船后,多年积攒下来的船只。
  但一百四十七艘船还是不够,河西军需要搞到更多的船只。
  兰州的黄河码头上停泊着近两百艘货船,都是清一色的两千石大船,它们是从河东过来,运送十五万匹布帛来河西换取三千匹战马。
  这支船队是单程送货,战马回去不走水路,直接从丰州绕路回去,此时,近两百艘大船已被兰州官府临时扣押,等待仓曹参军张谙从张掖赶来。
  码头一艘大船上,船东蒋泉正百无聊赖地坐在甲板上晒太阳,船队管事坐在他身旁低声道:“我昨晚发现他们夜里没有监视,我们可以夜里离去。”
  蒋船东看了管事一眼道:“如果不是为了船,我现在就可以离去,没有管我们,但船怎么办?船只夜里逃走,能逃到哪里去?陇右、河西、朔方都是他们的地盘,他们巴不得我们逃走,然后找个借口把船只没收了。”
  “这.....这可怎么办?”
  蒋船东叹了口气,“我现在总算明白了什么叫做‘匹夫无罪,怀璧其罪’的道理,元家口口声声说是租我们的船,可到现在为止,一文钱都没有付,这一趟我倒亏了近千贯钱,我担心船队回到河东就会被官府强征了,现在整个河东的货船只有五百艘,我们就占据了四成,另外六成还在李怀光那里,元家肯定会打船队的主意,安一个私通敌国的罪名,就把我杀头,然后船队没收。”
  “东主的意思是说,我们回不去了?”
  “我也不知道,看看河西官府是什么意思吧!”
  这时,有人高喊道:“东主,刘县令来了!”
  蒋船东连忙站起身,只见县令刘颍带着一名官员匆匆走来,蒋船东连忙走下船,躬身行礼道:“小民蒋泉参见县令!”
  “蒋船东不必客气,我给你介绍一下。”
  刘颍笑着给他介绍旁边的官员道:“这位是我们河西节度府的仓曹张参军,我们所有的钱粮物资都归他管。”
  蒋船东连忙见礼,张谙笑眯眯道:“蒋船东是哪里人?”
  “在下蒲州安邑县人。”
  “难怪口音有点熟悉,我是绛州闻喜县人。”
  蒋船东惊喜道:“我妻子就是闻喜县人,和张参军同乡啊!”
  “难得啊!在河西遇到了同乡。”
  张谙又笑道:“我是特地前来看看蒋东主的船只。”
  “张参军请随意看。”
  蒋船东心中有点紧张,他不明白这位河西高官所说的看看船只是什么意思?
  他陪同张谙上的大船,介绍道:“这是头船,有三千石,一般是存放粮食和物资,船身上有很多铁环,是用来拴纤绳,控制船队的速度和方向,也是头船负责。”
  张谙仔仔细细查看了十几艘船,这些船只保养得不错,七成新,他笑问道:“蒋东主家族一直都是做船运的?”
  “也不是,我原本也是个粮商,需要船只运送粮食,三年前,一直有关系的运输船行东主死了,他儿子要把这些船零散卖掉,我怕找不到船只运粮食,就把整个船队都买下了,一共一百九十八艘粮船。”
  张谙点点头,“我就明说了,我们现在也急需用船,有两个方案,一个是我们租下蒋东主的船队,另一个方案,我们买下船队,蒋东主可以任选其一。”
  “这个.....”
  蒋船主低头想了片刻道:“如果发我出售的话,你们能出多少钱?”
  张谙微微一笑,“以蒋船主当初买船的原价,再加两成,这个价格应该不错吧!”
  蒋船主胀红脸道:“不瞒张参军,当初老船东的儿子急于要钱还赌债,又不懂行情,我是用很低的价钱买下船队的,只用了四万贯钱,这支船队至少价值十万贯。”
  张谙哈哈笑道:“看来蒋船主是占了大便宜,不过恕我直言,现在战乱年代,私人拥有这样的船队风险很大,前东主的儿子未必真的傻,相信蒋东主明白我的意思。”
  蒋船主有些无奈,对方比自己想象的要精明多了,把风险看得很透,他低头沉思片刻道:“这两百艘船我三个月前才保养过,重新刷了三遍桐油,腐坏之处都修葺一新,花了五千贯钱,还有三十名船员五年的契约,我也不多要,一口价六万贯,张参军能否接受?”
  张谙想了想,便欣然道:“那就一言为定,六万贯!”
  蒋船主连忙又道:“一部分给现钱,一部分给土地,可以吗?”
  “不知蒋船主想要哪里的土地?”
  “河东的土地,太原府或者太原府以南都可以。”
  张谙微微笑道:“那就一半一半吧!先给三万贯钱,我们可是给老钱,另一半给一座太原城二十亩的府宅和一座五十顷的庄园,我们立约为据!”
  蒋船主大喜,连连点头,“我完全答应!”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510/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