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46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0/1035

  “现在还有什么伤痛?”郭宋又问道。
  周乾想了想道:“伤痛没有了,就是出恭比较麻烦,总是拉肚子。”
  刘榷瞪了他一眼道:“不给你拉肚子,你根本解不出来好不好?”
  郭宋笑道:“还要吃巴豆吗?”
  刘榷摇摇头,“不是巴豆,是沙陀人的一种泄药,效果很好。”
  他从旁边桌上取来一个小瓷瓶递给郭宋,“就是这个,也不知道是什么油,沙陀人叫它胡麻油,服用一点点,就能解决伤兵的便秘难题。”
  郭宋接过小瓷瓶,闻了闻,他愣了一下,又仔细闻了闻,顿时又惊有喜,真是踏破铁鞋无觅处,得来全不费功夫,他到处找不到的蓖麻油,居然无意中在伤兵营发现了。
  “这油还有吗?”
  “还有不少,使君需要用它吗?”
  “这可是重要的战略物资,我到处找不到,它是从哪里搞到的?我是说,沙陀人是从哪里搞来的?”
  “我特地问了一下赵司马,他说这好像是粟特人从吐火罗带来的。”
  郭宋重重拍一下额头,自己糊涂了,蓖麻是唐朝时传入中原,最大的渠道当然就是粟特人了。
  “伊吾仓库那边还有吗?”
  “这个不清楚,具体要问赵司马,他好像过几天才回来。”
  郭宋连忙对刘榷道:“你留下必要的药量,其余全部给我,这种油对我们很重要。”
  将蓖麻油混入黑火药中,就成为一种土制的硝化甘油炸药,爆炸力大大加强,铁火雷就能造出来了。
  一旦有了铁壳火雷,安西和北庭的安全基本上就能有保障了。
  .........
  两天后,司马赵蔚又押送一批物资来到了庭州,听说节度使有急事找他,他连忙赶到了军营。
  “使君有急事找卑职?”赵蔚走进大帐行礼问道。
  郭宋点点头,从桌上取过小瓷瓶,“这个胡麻油,伊吾那边库存还有多少?”
  赵蔚从怀中取出一本小册子,翻了翻道:“这种胡麻油在药品库内,一共有三桶,每桶二十五斤,卑职送了一桶给伤兵营,伊吾仓库内还有两桶,准备运回张掖。”
  “这种药是谁买来的,有记录吗?”郭宋又问道。
  “有记录!”
  郭宋顿时大喜,他并没有抱太大的希望,没想到居然有记录。
  赵蔚微微笑道:“事实上,沙陀库房里所有的外来药物都是从史家手上买来。”
  “张掖史家?”郭宋愕然。
  赵蔚点点头,“正是!”
  郭宋心中着实有点懊悔,自己应该问一问史家,结果解决方案就在眼前,自己却视而不见。
  “我知道了,这种胡麻油很重要,要小心保护好,不要再使用了。”
  “卑职明白了!”
  赵蔚犹豫一下又道:“还有一事,卑职要向使君汇报。”
  “什么事?”
  “使君让卑职留意西域的农作物,卑职这次倒发现了一种新作物。”
第五百五十二章
考察高昌
  “什么农作物?”郭宋极有兴致地问道。
  “使君听说过白叠布吗?”
  郭宋立刻反应过来,“你说的是白叠子?”
  白叠子就是棉花,中唐时代,长安就开始卖棉布了,叫做白叠布,是粟特人从西方贩卖过来,价格非常昂贵,也只有权贵人家也用得起,当然,‘棉花’这个词宋朝才出现,唐朝都叫白叠子,是一种权贵种在庭院里的奇花异草。
  “卑职在高昌亲眼看到了有户人家在纺织白叠布,城外种了不少白叠子,很有意思!”
  郭宋顿时有了兴趣,笑道:“正好我也要去高昌巡视,一起去看看吧!”
  .........
  次日一早,郭宋带领一队骑兵前往西州,这是他第二次去西州,之前和四大部落达成协议后,他就特地去了一趟高昌,受到高昌百姓的热烈欢迎。
  这次他去西州巡视,主要考虑西州的下一步计划。
  西州和庭州都是唐军保留地,牧场也不多,主要是农业,庭州的北方是大沙漠,只有中间一带因为高山融水形成了好几条水量充沛的河流,两岸土地肥沃,是最好的农业区。
  西州也不错,高昌谷地一直是重要的农业区,只是被沙陀入侵,遭到了极大的破坏,恢复起来需要很长的时间。
  从金满县去西州并不远,也就一百多里路程,第二天上午,郭宋率领骑兵队便进入了西州地界。
  西州地形很有特色,高山峡谷众多,落差很大,夏天天气极热,俨如身处火炉,这里的农业灌溉主要靠高山融水,由于地势低洼,地下储存了大量的淡水,为了利用地下水,坎儿井便应运而生,这里有大量的地下水渠,形成了一个四通八方的地下王国。
  现在天气还不是很热,一行人在官道上向南疾奔,两边农田已经开始出现人影,没有了沙陀人的压迫,生机又重新在这片土地上迸发。
  黄昏时分,郭宋一行进了高昌县,高昌县城还不算太差,人口有七千余户,三万余人,其中汉民占七成,目前高昌城内有一千唐军驻守,郭宋任命了新县令,县令叫做程汝孝,也是跟随孟郊来河西的士子,他在军中出任参军从事,这次郭宋带着文职军人不多,他便占了这个优势,出任高昌县令。
  现在郭宋最缺的就是文官,西州还有四个县,蒲昌县、柳中县、交河县、天山县,目前都没有官员,因为人口不多,只能暂时实行军管。
  一行人来到高昌县衙,程汝孝听说节度使到来,连忙出来迎接,郭宋翻身下马问道:“最近高昌城有什么异动?”
  “回禀使君,大的异动倒没有,就是最近回来不少人,都是从矿山回来的,拖家带口,回来好几千人,我们不得不加大赈粥,每天要熬三十几大锅才够。”
  “都是汉人?还是其他胡人?”
  程汝孝点点头,“都是汉人,没有胡人!”
  郭宋心中顿时一阵恼火,当初沙陀可是答应把所有汉民矿工都放回河西,怎么还有几千人?
  旁边司马赵蔚却比较了解情况,对郭宋道:“使君,他们不是矿工,而是冶炼工,开采出来的矿石都交给他们冶炼,当时我们和沙陀达成的协议是指矿工,没有包含这部分冶炼工,被沙陀人钻了空子。”
  郭宋这才明白,点点头又问道:“一共多少冶炼工人?”
  程汝孝连忙道:“回禀使君,一共七百余人,加上他们家眷,共三千三百余人。”
  郭宋沉思片刻,又问赵蔚道:“矿山那边还有多少矿石未冶炼?”
  赵蔚苦笑一声道:“没法称量,数量太大,堆积如山,使君莫非想让他们继续从事冶炼?”
  郭宋点了点头,“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与其赈济,不如让他们自己劳动挣钱养家,可以工钱开高一点,每月三贯钱,足够他们养家糊口了。”
  “那矿石要运来吗?”县令程汝孝问道。
  郭宋摇摇头,“还是让他们回矿山,那边什么都是现成的,以前他们是被劳役,现在不是,可以先预支三个月的工钱给他们,让他们养家,然后矿山包吃穿,改善条件,相信他们都愿意回去挣钱。”
  “卑职明天就动员!”
  郭宋随即在驿馆里住下,次日一早,他跟随赵蔚来到了高昌城西。
  “使君,就是那户人家!”赵蔚指着大街上一户人家道。
  黑色的大门紧闭,门口有抱鼓石,门头也颇为考究,看得出这户人家家境不错,至少曾经不错。
  赵蔚拍了拍门环,好一会儿,一个中年男子开了一条门缝,打量一下外面几人问道:“你们找谁?”
  “林东主,你忘记我了?我前段时间才来过。”
  “你是赵司马,看我这记忆,哎!快请进。”
  众人走进大门,里面是一个大院子,郭宋看见几副很大的木架子,架上就挂着几匹正在晾晒的白叠布,他颇有兴趣地上前细看。
  赵蔚在林东主耳边说了几句,林东主吓得脸色都变了,这个年轻人竟然就是灭掉沙陀的河西节度使郭使君,他居然对白叠布感兴趣。
  郭宋摸了摸白布,手感还不错,比麻布细,比丝绸粗,正好是在丝绸和麻布之间。
  “白叠子还有吗?”郭宋回头问道。
  “还有!还有!请使君随我来。”
  林东主带着郭宋来到仓库,只见仓库里摆放着几十只箩筐,里面都装满了棉花,有剥掉籽的皮棉,也有没有剥籽的原棉。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0/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