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39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94/1035

  节度府内,官员们都炸了锅,唐蕃谈判令所有人愤慨不已,让出一半大斗拔谷问题倒不大,但唐军退出疏勒的后果却十分严重,这就意味着刚刚开通的丝绸之路南线又将被吐蕃堵死,疏勒是前往吐火罗的必经之路,一旦吐蕃彻底控制疏勒,粟特商队就不会再走南线。
  “朝廷怎么能答应这种条件?”
  录事参军张裘安极为恼火道:“我们费钱费力,好容易才打通南线商路,这下好了,战场上没有输掉的东西,居然在谈判桌上输掉了,安西刚刚打开的一扇窗户又被关上了,朝廷怎么能这样懦弱,没有原则?”
  “张参军,注意你说话的态度!”
  崔文静不满地敲打桌子道:“朝廷是从大局出发,不会只考虑安西的利益,请你不要随意抨击朝廷!”
  这时,所有人的目光都转到郭宋身上,郭宋负手在大堂上来回踱步,他倒没有像众人那样激动,他毕竟是主官,必须从主官的角度考虑问题。
  首先,安西和他其实并没有关系,他无权妄加干涉朝廷对安西的策略,他若激动上书反对,会被杨炎抓住把柄弹劾他,其次他又去了一次安西,对安西的情况了解得更加深刻,更重要是,双方已经达成协议,覆水难收,他上书除了表达自己的不满外,也无法改变谈判结果。
  郭宋缓缓道:“我一直在考虑,为什么吐蕃一心要拿下疏勒,之前我认为他们是想挑拨唐朝和安西诸国的关系,这次我去安西才发现,他们用怀柔的手段拉拢安西诸国,其实已经成功离间了唐朝和安西各国关系,占领疏勒最多是强化这种离间计,对吐蕃意义并不大。”
  说到这里,郭宋回头对众人道:“现在我忽然想到了另一种可能,吐蕃一心想占据疏勒,其实不仅仅是为了占领安西,占领安西是一方面,更重要是,疏勒方便他们随时出兵吐火罗,他们是想以疏勒为根基进攻吐火罗,同时以疏勒为根基发动进攻安西的战争,疏勒的战略位置对他们非常重要。”
  众人都陷入沉思之中,他们不得不承认,节度使比他们看得更深,看得更远。
  崔文静点点头,“使君看得非常透彻,完全赞同,那我们该怎么应对?”
  “这不是河西一家能应对,我要向天子提出建议,加强龟兹和于阗两镇的防御,要增加兵力和物资。”
  “为什么是于阗镇?”潘辽不解地问道。
  郭宋淡淡一笑,“于阗镇扼住了高原和疏勒之间的通道,如果吐蕃要发动对安西战争,首先便是要攻下于阗镇,保证后勤不被唐军切断。”
  “那商道怎么办?”张裘安顿时急道。
  郭宋沉吟一下道:“商人实在去不了吐火罗,也就罢了,不过可以鼓励安西各国商人到沙州或者张掖来进行贸易,我们开启商道的目的,就是为了让这条通道更快更便利,只要有商人往来,沿途的补给和商业都会发展起来,有利于促进安西各国和大唐的联系,至于商税什么的,都不重要,甚至还可以免除。”
  郭宋的一番话无疑是最终定调了,郭宋当即给天子写了一份奏折,令人火速送往长安。
  ........
  或许是吐蕃怕唐朝反悔,这次会盟双方都进展神速,而且都默许了从简处理,原本是用牛、马、羊三牲为会盟之礼,然后吐蕃赞普和大唐天子参加会盟,由于两国君主都没有参加,在陇右节度使张镒的提议下,双方都同意改用鸡、鸭、鹅为会盟之礼,这就降低了会盟的规格。
  由相国杨炎和吐蕃大相尚结赞登坛歃盟,向上天承认双方签订的三条协议,同时约定了双方边界,两国间的边界戍地不得再增兵,不再建城堡,这次盟约以三年为期,三年后双方再次会盟,续约盟期。
  这次盟约对两国都至关重要,吐蕃人口严重不足,财源几乎断绝,尤其沙州之败使吐蕃的军队和物资损失惨重,直接导致吐蕃大相尚悉结倒台,吐蕃不得不休兵进行国力恢复,也是形势所迫。
  而唐朝的削藩到了紧要关头,和吐蕃达成会盟,有利于唐朝集中精力削藩。
  大明宫麒麟殿内,一名侍卫正在向李适汇报他的河北之行。
  “陛下,河北各藩镇防范得极为严密,卑职从相州进入魏州,一路都是关卡,卑职都是走山道,在魏县,卑职住店时用长安官府开具的路条,店主立刻向县衙告密,县衙派人来抓我,幸亏一名伙计提醒,卑职才得以逃脱。”
  “那后来呢?”李适脸色极为难看地问道。
  “卑职花钱买了一张魏州路条,一路北上,但口音不对,几次差点被抓,好容易到了范阳节度地界,这里根本就进不去了,一支商队告诉我,必须要有幽州开具的交税记录,才让进去,我跟随商队混了进去,各县已经看不到大唐的旗帜,这里百姓说的朝廷不是长安朝廷,我后来才知道,竟然是指节度府衙,百姓都说天子今年要减税,卑职听得一头雾水,后来才知道,他们所说的天子,竟然....是朱滔。”
  “什么!”李适勃然大怒。
  侍卫吓得跪下,战战兢兢不敢再说,半晌,李适铁青着脸道:“你继续说,说你的真实感受,朕要听真话,不是那些虚假的东西。”
  侍卫跪下道:“陛下息怒,卑职说的句句是实,都是卑职亲眼所见,亲耳所听,河北各藩镇只是表面上应付朝廷,实际上已经是独立王国了,卑职才知道,河北藩镇各州都有两个官衙,一个是专门应付朝廷,好像他们还向朝廷汇报,但他们其实还有另一个官衙,叫做藩署,这才是真正的官衙,老百姓也只认这个官衙。”
  侍卫详细描述完所见所闻,退下去了,李适还在久久沉浸在巨大的震惊之中,枢密使霍仙鸣道:“老奴有句心里话,不知该说不该说?”
  “你说!”
  霍仙鸣缓缓道:“经略西域其实只是锦上添花,前提是中原繁盛,百姓归心,陛下恩泽四方,这个时候才需要开疆辟土,让大唐疆域更广,这就好比一个人吃饱穿暖,有屋可住后,才能想着吃穿更好一点,住得更大一点。
  可现在,大唐腹地已经快形成两个朝廷了,陛下需要第二次打江山,西域那边真的不重要,浪费太多资源给西域不是明智之举,这是老奴的肺腑之言,请陛下明鉴!”
  这天晚上,李适几乎一夜未睡,河北中原各藩镇的严峻局面令李适辗转反侧,难以入眠,次日一早,李适下旨,宣河西节度使郭宋火速进京。
  ........
  襄阳城此时已被五万淮西军团团包围,城内守军已不足万人,全靠城墙高大坚固防守,但毕竟兵力太少,梁崇义大势已去。
  此时,李希烈的淮西军一路西进,占领了安州、沔州、唐州、隋州、郢州、荆州、复州,最后杀入襄州,淮西军一路烧杀抢掠,奸淫妇女,各州民怨沸腾,愤怒的书信如雪片般飞往长安,但都被杨炎扣住。
  让李希烈来剿灭梁崇义本来就是杨炎的方案,现在引发如此严重的后果,他岂能让天子知晓?
  大营内,李希烈恭恭敬敬接下天子李适下达的旨意,他给使者奉上重金,满脸堆笑送其前往襄阳城,回来却大发雷霆。
  “当我李希烈是乞丐吗?召之即来,挥之即去,我给他卖命,死了那么多士兵,士兵抚恤在哪里?我费钱费米的补偿在哪里?一个南平郡王就想把我打发?”
  这时,李希烈的幕僚赵穗劝道:“王爷,天子的面子要给,这个时候很微妙,不能让朝廷把矛头对准我们。”
  “可就这么退回去,我不甘心!”
  赵穗眼珠一转道:“王爷可上书天子,就说很多山贼趁火打劫,冒充淮西军抢掠百姓,败坏淮西军的名声,我们必须要剿灭这些山贼,这样,至少还能占领安、沔、唐三州,扩大我们的势力,然后观望局势,如果有利可图,我们再占领荆州和郢州,这样退有三州保底,进则再得两州。”
  “妙!真是妙计。”李希烈大喜。
  赵穗又道:“卑职还有个建议,听说卢杞极贪贿赂,王爷可派人带金帛进京,买通卢杞,他自会在天子面前替我们说话。”
  “为何不买通杨炎?”
  “杨炎此人重权不重利,买通他的效果不会太好,还是卢杞更容易打交道。”
  李希烈微一沉吟便认可了赵穗的建议。
  赵穗又劝道:“既然王爷要做长久打算,还是要适当约束士兵,争取民心才是自立之道。”
  李希烈野心极大,有称帝的欲望,他当然知道争取民心的重要性,他对淮西军的约束已经远超过其叔父李忠臣,只是淮西军抢掠成性,对他抱怨极大,他知道约束不住,才默许了士兵的抢掠。
  李希烈有点为难,他可是答应过打下襄阳后,将士抢掠三日,他半晌才道:“最后再抢一次襄阳,我就让他们收敛,不准再乱来。”
第四百六十五章
赶尽杀绝
  藏剑阁除了名字和从前一样外,其他里里外外都发生了巨大变化,阁主李曼迎合天子的意图,大刀阔斧进行调整扩充,在公孙大娘去世后,她彻底放开了手脚,将当年为了对付鱼朝恩而成立的武士团体,变成了一个人数近五千人,拥有护卫、调查、监视、刺杀、情报等功能为一身的庞大内卫机构。
  他们目标不仅仅是各个藩镇,也包括了对地方官以及朝官的监视,收买了众多内应,大量情报每天如雪片般从四面八方送来。
  藏剑阁只是内部名称,对外则叫做察事署,听起来光明伟岸,好像和御史台类似,但实际上它做了很多人神共愤之事,比如刺杀前相国刘晏,刘晏被杨炎陷害贬黜,在出京半路上暴毙,其实是被藏剑阁的刺客杀死,并割掉了人头,当然,处死刘晏得到了李适的默许。
  藏剑阁并不在朝廷官僚体系之中,而是直接向天子汇报,李曼本人也出任大内副总管。
  另外,藏剑阁也有了固定官衙,位于太极宫,是原来的尚书省六部官衙,尚书省迁到大明宫后,太极宫的六部官衙便一直空关着,稍微修缮后便给了藏剑阁,在大门前挂上了察事署的大牌子。
  发生在齐州的案件已经用飞鸽传书送到了长安,李曼脸色阴沉如水,负手站在窗前一言不发,王剑影是她的心腹,将来还会是她的接班人,居然被杨雨杀了。
  旁边站着另一名监堂副堂主,也是一名女子,大概三十岁左右,叫做应采和,她是李曼的心腹,专门负责清除内奸。
  应采和小心翼翼道:“阁主,主要原因是杨雨想脱离藏剑阁,王监堂为了控制他,便给他下了牵机散,没想到他竟然和王监堂同归于尽了。”
  李曼半晌冷冷道:“杨雨执行完任务后就该灭口,他既然死了我就不关心了,但现在我更担心杨雨很可能把刺杀李正己之事告诉了孙小榛和他的女人,一旦这两个人把消息放出去,后果不堪设想,必须找到这两个人,将他们彻底消灭,否则我没法向天子交代。”
  “卑职收集各方情报,那女人已怀胎四月,根本承受不住长途跋涉,卑职推断他们二人一定会先回京城,孙小榛要给家人一个交代,那个女人也要打听杨雨的消息,卑职已经在孙氏酒楼布下了十几名武艺高强的弟兄,就等他出面,另外,卑职在清虚宫也布下了人手,抓捕那个女人。”
  李曼一怔,“她和清虚宫有什么关系?”
  应采和取出杨雨的背景牌递给李曼,“阁主一看便知。”
  李曼接过牌子看了看,杨雨竟然是郭宋的师兄,难怪师父那么器重他,委任他为淄青堂堂主。
  李曼想起了当年她和郭宋的恩怨,又想到她肩头担负的责任,家主再三给她交代的任务,她的思路变得异常清晰,当即令道:“不用抓捕,一旦发现,立即格杀!”
  应采和犹豫一下问道:“万一他们并不知道刺杀李正己之事呢?”
  李曼冷冷道:“宁可错杀三千,不可放过一人!”
  “卑职遵令!”
  .........
  中午时分,一艘客船缓缓靠近了新丰县漕河码头,孙小榛小心翼翼地将师娘赵萱扶上岸,他们乘船逃离齐州,一路颠簸两千里,赵萱身体有点撑不住了,动了胎气,孙小榛害怕师娘流产,不敢再继续西行,便决定在长安躲一阵子,保住胎儿,他再顺便打听一下师父消息。
  孙小榛很精明,他没有直接进长安,而是来到新丰县,把师娘先安顿下来。
  孙小榛没有进县城,就直接在城外找了一家客栈,要了一间上房,又让掌柜去请医师。
  一名姓张的老医师给赵萱诊了脉,点点头道:“确实有点动胎气了,必须静养一个月,我有一个祖传的安胎良方,连服十天,胎儿就能保住。”
  老医师开了方子,孙小榛酬谢他五两银子,把他送出去,自己又去抓药,交给伙计帮忙煎药。
  “师娘,这里暂时很安全,我现在去京城打听消息,我们约好了,假如明天中午之前我还没有回来,你就立刻离开这里!”
  赵萱顿时急了,“我在京城谁都不认识,你让我去哪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94/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