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38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86/1035

  郭宋点点头,“这样一说,从沙州到龟兹的补给线更加重要了。”
  “当然很重要,我偶然也会派人去沙州,交换盐油布匹之类的必须品。”
  “用什么交换?”郭宋问道。
  郭昕沉吟一下道:“我们在疏勒那边有一座很小的铜矿山,每年能炼出一万多斤铜锭,这是我们唯一的本钱,用它和沙州交换油盐布匹。”
  十几里路程一晃而过,不多时,唐军看到了龟兹城,城内所有的老兵和家眷们都出城迎接,每个人衣衫褴褛,面带菜色,但脸上却笑容灿烂,那是他们发自内心的欢迎。
  众人看见了郭宋,都忍不住欢呼起来,每个人都认识他,他的每次到来都能给龟兹带来巨大的福祉。
  郭宋翻身下马,命令士兵们牵骆驼进城,一只只骆驼身上背负着沉重的箱子和粮袋,士兵和百姓们欢呼雀跃,跟着骆驼奔跑,当一袋袋小麦被卸下,不少人都抱着粮袋嚎啕大哭起来。
  这次郭宋给龟兹带来了一万石粮食和两万匹布,还有盐和羊皮,几百斤瓜果种子,以及大量兵甲,这也是三千头骆驼所能承载的极限。
  另外,三千名精锐士兵也将留在安西,给安西军补充新鲜血液。
  这次郭宋来安西并不是执行天子或者朝廷的使命,而是他自己的安排,他知道安西的困难,他一方面要给安西雪中送炭,另一面他要在安西和沙州之间建立一条物资运输走廊,打通大唐和安西之间的联系。
  郭宋没有时间休息,立刻召集郭昕以及几名安西官员商议建立运输走廊这件事,这也是他亲自来安西最重要的一个目的。
  郭宋展开一幅地图,这是收藏在敦煌州衙内的一幅地图,很详细地绘制了从敦煌到龟兹之间的地形、商道、水源等等情况,非常准确。
  “请问郡王,吐蕃在安西的存在状况如何?”这是郭宋需要搞清楚的重要前提。
  郭昕缓缓道:“目前吐蕃军在安西约有五千余人,基本上都在图伦大沙漠以南,驻兵点有三处,一处在阿尔金山南面的萨比泽,这里是吐蕃军老巢,有两个部落,军队大概在三千人左右,第二处是且末城,大概有一千人,第三处是疏勒,这里吐蕃牧民很多,驻军有一千人,这五千人主要是维护吐蕃在安西的利益,这些年大家基本上都相安无事。”
  “且末河呢?”
  郭宋很关注这条直通蒲昌海的河流,当年他已经把这条河边的几个吐谷浑部落统统赶走了。
  “且末河边河边没有长驻部落,但夏天会有吐蕃牧民过来放牧,冬天又回去了。”
  停一下,郭昕又补充道:“我们的士兵经常驾船去蒲昌海捕鱼,确定蒲昌海周围没有吐蕃牧民。”
  郭宋沉吟一下问道:“有没有可能在蒲昌海北面建一座守捉军城?”
  “蒲昌海距离龟兹城有七百余里,距离焉稽镇约有三百余里,要建一座军城不是不可以,但比较危险,不知什么时候吐蕃军队过来就把它端掉了,如果是补给需要,可以建!”
  这时,户曹参军刘春道:“如果只是为了建补给点,我觉得没必要建军城,可以请焉稽国人在蒲昌海建立一个放牧点,然后由焉稽国人在那里建一座镇,只要不是唐军建立的军镇,吐蕃人一般都不会关注。”
  “这是个好办法,让焉稽国人出面建补给点!”郭昕赞道。
  “还有一个重要发现我要告诉各位。”
  郭宋又指着地图道:“从安西到沙州,骆驼队大概要走十五天,这里面有六天是穿越沙漠,比较危险也比较艰难,但我发现这幅地图的北面似乎不是沙漠。”
  郭宋指着蒲昌海北面道:“蒲昌海以北一百五十里处是天山余脉,沿着天山山脚下走,大概有两百里都不是沙漠,而是戈壁滩和草原、森林,还有好几条小河流,我们如果从北面走,那么穿越沙漠的路程就减少到一百里左右,穿过这一百里的沙漠就到寿昌县境内了,这样算下来,又能压缩两天路程,更重要是危险性大大降低。”
  郭昕欣然道:“贤侄什么时候回去,我会亲自去一趟沙州,把这条线路勘察确定下来。”
  郭宋笑道:“如果郡王想回朝廷拜见天子,也是可以的。”
  郭昕沉默片刻,摇摇头道:“安西一时还离不开我,我最多只能去一趟沙州。”
  ..........
  商议结束,郭昕陪同郭宋参观龟兹城,和八年前相比,龟兹城基本没有什么变化,但人却少了很多,主要是龟兹国迁徙走了,他们在姑墨又建了一座新城,大部分龟兹人也跟了过去,使得城中很多房宅都空空荡荡。
  郭宋指着空房道:“这些房子都没有人住了,房前屋后完全可以利用起来,种一些产量高的瓜果,然后晾晒成干,冬天就可以当饭吃了。”
  “我好像看你带了不少种子?”郭昕饶有兴趣地笑问道。
  郭宋点点头,“我带了一百多斤冬瓜种子和甜瓜种子,尤其冬瓜产量很大,一根藤上可以结七八个几十斤重的大冬瓜,我去年就建议北庭推广这种冬瓜,我觉得安西也可以,光照充足,紧靠赤河,不缺水,到时候满城都种满冬瓜,还怕冬天没有食物充饥吗?”
  郭昕大喜,“正好是春天,我明天就开始组织大家播种!”
  郭昕又想起一事,笑问道:“是不是安西的美玉可以在中原换点钱?我们在山脚下发现很多体积巨大的白玉和青玉。”
  郭昕说的巨大玉石不是籽料,而是山流水料,唐朝对籽料还不是很看重,郭宋顿时心痒难耐,笑道:“现在商路打通了,倒是可以把安西的美玉送去长安,我可以包销,不过能否让我先挑几块鹅卵石玉料?”
  郭昕哈哈大笑,拍拍郭宋的肩膀道:“放心吧!我给贤侄准备了一屋子,贤侄千里迢迢给我们送来救命粮食,我怎能没有谢礼?”
  郭宋大喜,他此时恨不得插翅去挑选自己的美玉,“那就多谢二叔的美意了!”
  .......
  郭宋放心不下沙州,他在龟兹城只呆了三天,便带着诸将和骆驼队返回沙州,这一次郭昕亲自跟随,他要亲眼见证这条运输通道的打通。
第四百五十五章
追击辎重
  返回沙州,郭宋特地尝试走一条新路,在向导的带领下,他们从蒲昌海北面穿过荒漠怪石滩,一直来到雄伟的库鲁克塔格山脚下。
  这是一片岩土裸露的秃山群,大多是怪石嶙峋的地貌,沟壑纵横,极度荒凉,不过众多山谷里却分布着大片高山草甸,生活着大量鹿群,还有十几条小河从山上聚集了融化的冰雪水流下,穿过荒漠山区,一直流入蒲昌海。
  事实证明,他们选择的道路完全正确,队伍从小河中获得了淡水补给,南面百里外是一望无际的沙漠,他们却从山谷草甸上行军,没有了茫茫风沙的侵袭,使他们行军速度快了很多。
  这条道其实就是丝绸之路古道,他们还看见了远处荒漠中的楼兰古国遗址,从蒲昌海出发走了三天后,他们进入沙漠,不过这片沙漠不大,只有数十里宽,他们早上进入沙漠,傍晚就从沙漠里出来,进入了沙州地界。
  从蒲昌海到走出沙漠一共才走了四天,比过来时还缩短了两天,更重要是,他们只走不到五十里宽的沙漠,旅途变得舒适起来。
  “老郡王,我觉得完全可以在山脚下建一座守捉戍堡!”
  穿过狭窄的沙漠后,郭宋十分兴奋地对郭昕道:“吐蕃人过来还要穿过近千里的图伦大沙漠和上百里的茫茫戈壁滩,地形复杂,群山遮蔽,很容易迷路,我相信他们不会为灭一座对他们没有威胁的戍堡而自讨苦吃。
  我们把戍堡建在高处,就算有吐蕃人侥幸找到戍堡,但没有足够的攻城武器也休想攻下它,依托这座戍堡,客栈、酒馆等商业也可以发展起来,商队也会随之而来,走焉稽、龟兹、姑墨、疏勒前往吐火罗,这比走北线前往吐火罗近多了。”
  郭昕点点头,“唐军可以建立戍堡,同时还可以动员一部分焉稽牧民过来,就算没有商队,他们也可以放牧。”
  “会有商队的,张掖有不少粟特人就专跑吐火罗,我回去就把这个消息告诉他们。”
  “那我回去就着手实施。”
  郭昕只是年老稳重,实际上他比郭宋更加激动,更加急切,可以毫不夸张地说,这是一条保障安西唐军的生存通道,他无论如何也要把它建立起来。
  次日中午,队伍抵达了敦煌,郭昕和他的手下受到了敦煌百姓的热烈欢迎,郭宋更关心吐蕃补给军队的情况,他急召见留守主将姚锦,却得知姚锦率领三千骑兵去追击吐蕃的补给队伍了。
  姚锦手下副将甘辛向郭宋汇报了吐蕃补给队的情况。
  “启禀使君,吐蕃的补给队伍走到当金山口时便掉头了,估计他们感觉到情况不妙,但已经被我们斥候发现,补给队携带的物资羊群很庞大,姚将军不想放过这支补给队,便率领三千骑兵追上去,已经去了三天,目前还没有消息。”
  “那对方的护卫有多少?”
  “大概有千余人左右。”
  郭宋心中担忧起来,如果姚锦遭遇吐蕃援军,那就麻烦了,他立刻命令梁武率第一营骑兵前去支援姚锦。
  ..........
  当金山口是阿尔金山和祁连山之间的一条峡谷,也是从高原进入沙州的唯一谷道,这条山谷宽约七八里,穿过山谷口,视野陡然开阔,两边是延绵不断的莽莽雪山,终年不化,高原上都是荒漠,覆盖着稀疏的植被。
  在姚锦出兵追击之前,十几名唐军斥候已经像狼一样盯住了这支庞大的吐蕃后勤补给队伍,他们也是在执行主帅的重要训诫,尽可能缴获敌军的后勤物资,以补充朝廷的拨付不足。
  姚锦率领三千骑兵沿着斥候留下的记号追击,他们在进入当金山口后又折道向南,奔出一百多里,前方便是甘泉河,甘泉河是从高原流入沙州的最重要河流,是敦煌的母亲河,这条河也将山脉切出一道山口,冬天时河水结冰,可以穿过这条河谷,但春夏后,河水湍急,两边河岸很狭窄,无法行驶大车,只能走羊群。
  唐军骑兵从北面南下到甘泉河边,又沿着甘泉河西岸继续向南追击,从斥候留下的记号看,吐蕃后勤队是沿着甘泉河南撤,这是必然的,对方带有羊群,甘泉河两岸有牧草。
  姚锦便隐隐猜到了,沿着甘泉河南下一千二百余里便是哈拉湖,那里是一处很大的吐谷浑人聚居地,也是吐蕃一处重要的后勤据点,后勤支援应该就是从那里过来的。
  但对方的后勤队伍应该走得不快,尤其还带着羊群。
  追击了四天后,这天下午,骑兵们正在一处山坳里休息,这里的海拔和沙州差不多,唐军士兵基本上都没有什么太大问题,纷纷休息喝水,给战马也喝了水。
  姚锦却有点烦恼,他们携带的干粮最多只能坚持九天,而现在已经过了四天,如果明天中午前再找不到敌军后勤,他们就必须回撤了。
  这时,山坳外传来一阵急促的马蹄声,有士兵大喊:“将军,好像是我们的斥候!”
  姚锦连忙迎了出去,来人正是两名唐军斥候,姚锦大喜,他看到希望了。
  两名斥候翻身下马,上前单膝跪下行礼,“参见姚将军!”
  姚锦连忙虚托道:“两位快快请起,有什么重要情报?”
  为首士兵禀报道:“对方已经发现我们企图,一千吐蕃骑兵就在三十里外拦截,掩护辎重大队南撤。”
  “辎重粮草很多吗?”
  “很多!光羊就不下五十万只,还有上千辆运载小麦和物资的大车。”
  姚锦心里明白,要想夺取敌军的粮草辎重,必须全歼这一千名护卫骑兵。
  姚锦沉思片刻,一招手,将副将武志远招上前,姚锦对他道:“你率一千弟兄绕到南面去,从背后攻击敌军骑兵,注意掌握时机,要在我之前发动攻击!”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86/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