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3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66/1035

  郭宋笑道:“放心吧!我不会杀你,按照草原惯例,你们可汗可以用财物来赎你。”
  朱邪胜律连忙道:“如果都督放我回去,我愿意用二十万只羊来交换。”
  原来抓住了一条大鱼,郭宋呵呵笑道:“不用担心,相信你们可汗很快就会派人来谈判了。”
  .........
  孟郊等百余名士子满怀报国热情去西域从军,但在六盘关前,却被一盆冷水迎头泼下,他们没有通关文牒,守关唐军不准他们过关。
  “我们都是各州乡贡举人,堂堂的大唐读书人,怎么会没有身份?”
  士子们愤怒之极,纷纷和守将争辩,孟郊更是高声怒斥道:“班超投笔从戎,也没有听说过哪个关隘阻拦他,我们想为国效力,去甘州投军,你凭什么阻拦我们?”
  守关校尉冷冷道:“我不认识什么姓班的人,我只按规矩办事,没有朝廷开具通关文牒,你们就不能过关!”
  旁边一名副尉道:“我教你们一个办法,你们去平高县找原州张刺史开一张通关文书,你们也可以过关。”
  “平高县还在北面一百多里,让我们怎么去?”
  “那就是你们自己的事情了,反正我只认关牒。”
  副尉又冷笑道:“从军有什么好的,整天吃糠咽菜,还吃不饱,穿得比乞丐还破烂,还穿不暖,军俸被上面以各种理由克扣,到头来根本养不了家,几年都看不到女人,来一头母猪都觉得美似天仙,死在异乡荒漠只有野狗来给你们送葬,朝廷也不会承认功劳,这种生活你们这群书呆子居然还向望?简直就是吃饱了撑得慌!”
  守关将领的话句句诛心,彻底浇灭了众人心中的满腔热情,令他们垂头丧气,此时天色已经晚了,眼看关隘也过不了,众人只得返回西崆镇过夜。
  西崆镇位于崆峒山的西面而得名,这里紧靠崆峒山弹筝峡出口,距离崆峒山只有十几里,官道在这里分成三路,一路向北去平高县,另一路向西去六盘关,还有一路走西南去陇山关。
  镇里的一家客栈已经被孟郊等人包下来,众人坐在大堂上唉声叹气,孟郊对众人道:“看来唯一的办法就是先去一趟平高县,然后再回来过关,耽误四五天时间。”
  这时,两名士子走到孟郊面前吞吞吐吐道:“孟兄,我很想跟随你去甘州从军,但我老母已经六十岁了,身体不好,我实在不放心她,我想回家去看看,奉养老母天年后一定去甘州从军。”
  另一名士子也道:“我也是,我家还有娘子和两个儿子,我都没告诉他们,我也想回家。”
  孟郊面带怒色,刚要斥责,杜嗣业连忙劝道:“家家都有难处,咱们不能勉强,人各有志,让大家自己考虑选择吧!”
  怀素也劝孟郊要尊重众人自己的意愿。
  孟郊被说服了,他点点头对众人道:“我这里还有三千多两银子,是京城百姓给我们筹集的盘缠,我会分给大家,要去甘州的,明天上午在这里集合出发,想回去的,我也绝不勉强。”
  他拿出全部三千四百两银子,分成一百二十份,每人二十两,剩下的一千两银子留给要继续去甘州的人,众人都没有意见。
  次日上午,孟郊等人在大堂集合,着实出乎他的意料,一百二十名士子只剩下二十余人愿意继续去甘州,其他人都在天不亮时结帐走了。
  热血和报国热情最终敌不过亲情和柴米油盐,六盘关守将的一番话把很多人敲醒了,他们想了一夜后,最终选择了放弃,但又不好意思明说,都在天不亮时偷偷离去了。
  孟郊着实有点心灰意冷了,坐在那里发呆,这时,好友杜嗣业走了过来,杜嗣业在所有人中年纪最小,才二十岁,他父亲便是杜甫次子杜宗武,杜甫两个儿子比较平庸,但他的孙子杜嗣业却从小便有大志,一岁抓周时,他左手抓一把剑,右手抓一支笔,祖父杜甫高兴得嘴都合不拢,从小培养他,可惜在他九岁时,祖父就去世了。
  前年杜嗣业筹集到一笔钱,独自赶赴巴陵,把祖父的灵柩迁回洛阳安葬,颇受赞誉,他没有成婚,祖母杨氏有父亲和伯父奉养,杜嗣业便秉承祖父遗志,决定跟随孟郊去甘州从军。
  杜嗣业见孟郊坐着发呆,便上前笑道:“兄长应该感到高兴才对,现在离去,总比到了甘州后再打道回府要好,本来大家都是一腔激情才决定去从军,说得直白一点,就是头脑发热,现在冷静下来,做出真正的选择,我觉得是好事。”
  孟郊叹口气,“你说得对,其实我也是头脑发热,只是我比他们热得久一点。”
  说完,他自己都忍不住苦笑起来,就在这时,从外面走进来几名商人。
  一名商人抱怨道:“真是背运啊!居然把通关文牒弄丢了,想省点钱都省不下来,还得走陇山关。”
  孟郊眼睛一亮,他似乎看到了一线希望。
第四百二十八章
提携之恩
  孟郊连忙走上前躬身施礼,“请问几位兄台,如果没有通关文牒,陇山关也可以走吗?”
  一名为首商人看了他们一眼,笑道:“看来你们也没有通关文牒吧!”
  “正是,我们没有通关文牒,六盘关守兵死活不肯让我们过关,要我们去平高县找刺史。”
  “六盘关一向就是这样,查得比较紧,但陇山关就不一样,陇山关是税关,凭税单过关,没有税单就要补税,我们好不容易才搞到通关文牒,想从六盘关走,又不小心弄丢了,还得走陇山关,省不下这笔钱。”
  “可是我们没有货物也要交税吗?”孟郊又问道。
  “当然逃不了,只要往陇山关走都要缴税,他们的名目叫做预缴税,给你一张单子,买货回来缴税时抵扣,回来时确实可以抵扣,但税额也要提上去,其实还是一回事。”
  旁边一名士子忍不住道:“可我们是读书人,不是商人啊!”
  为首商人呵呵一笑,“你们还不明白吗?他们只认钱不认人,其实税也不多,每人一贯钱,你们把它当做买路钱就对了。”
  这时,掌柜走过来道:“去陇山关倒是不远,出镇往西南方向走,那边有条商道,就比六盘关多走二十里。”
  孟郊大喜过望,果然是车到山前必有路,他们买了些干粮,问清了道路,便再次启程,向西南方向的陇山关而去。
  .........
  郭宋返回张掖城数天后,粟特大商人史东来也带来了沙陀的消息。
  都督官衙内,史东来有些局促地坐下道:“我三子已经替都督传话,沙陀可汗公开表示,愿意和都督交换战俘,他们很快会派人过来。”
  说到这里,史东来稍微迟疑一下,又道:“都督,沙陀内部似乎有点不安定。”
  “为什么这样说?”郭宋极有兴趣地问道,他明白史东来所说的内部不安定是什么意思,就是内斗加剧了。
  “好像沙陀长老会对朱邪金海极为不满,一致要求可汗处死朱邪金海,但沙陀军方却支持朱邪金海。”
  “沙陀有几个部落?”郭宋又问道。
  “沙陀最早有三个部落,处月部、处密部和预支部,后来不断征服其他部落,又增加了烈山部、乌孙部、金山部、伊吾部四个部落,虽然有七个部落,但处月部还是处于绝对强势,可汗以及重要官职都是由处月的贵族担任,然后每个部落出三人,组成了长老会,很多重要事项都是长老会决定。”
  “令郎是听到了什么有趣的事情吗?”
  史东来点点头,“我儿子联系官员是沙陀负责财政贸易的土屯发,相当于我们的户部尚书,这个土屯发平时也收了我们不少好处,他告诉我儿子,朱邪金海刚回到伊吾便被抓了,长老会要公开处死他,但当天晚上他就被心腹士兵救出,护卫他逃到高昌去了。”
  “沙陀岂不是分裂了吗?”郭宋笑问道。
  “分裂暂时不会,沙陀军方和长老会的矛盾由来已久,一般都是由沙陀可汗居中调解,只不过这次沙陀各部损失太大,长老会无法容忍朱邪金海。”
  郭宋负手走了几步,他有些不解道:“沙陀军队不就是来自沙陀各部,沙陀军方又是什么意思?”
  “都督有所不知,沙陀军队由两部份组成,一部分叫做沙陀处月军,是沙陀军主力,另一部分叫做沙陀部落军,也就是处月部以外的六个部落出兵组成,平时不存在,只有发生大战时才临时组织。
  平时就只有沙陀处月军,沙陀军方就是指他们,这次张掖大战就是由一万沙陀处月军和两万沙陀部落军组成,结果全军覆灭,各部落都十分愤怒,长老会恨不得将朱邪金海五马分尸才解恨。”
  郭宋沉吟一下道:“沙陀的内部矛盾其实就是处月部和其他六个部落的矛盾,没错吧!”
  “可以这样说,处月部是宗主,其他各部都是仆从,以前沙陀处于上升阶段,处月部吃肉,其他部落喝汤,虽然也有种种不公平的矛盾,但也能相安无事,一旦沙陀走下坡路,各种矛盾就会激化了。”
  郭宋欣然道:“多谢史东主的帮助,以后史东主有什么困难,可以直接来找我,我会尽力相助!”
  史东来欠身笑道:“郭都督是做大事的人,能为郭都督效力,也是我们家族的荣幸。”
  史东来话中有话,郭宋岂能听不懂,他笑着点点头,“那就来日方长吧!”
  .........
  史东来告辞走了,长史潘辽这才走进来,笑道:“都督面子很大啊!史东来居然亲自上门来拜访。”
  “是吗?他不过是个商人,来拜访我,居然还是我的荣幸?”
  “都督有所不知,这个史东来可不是一般的商人,他是粟特最有名的三大商人之一,富可敌国,他一般都住在长安,因为甘州局势不稳,他才跑回来坐镇,张掖处理好后,他就会回长安了,去年春天他回张掖,王连恩跑去拜访他,可他却称病不见,只是让长子接见王连恩,我在甘州四年了,他就从未来拜访过我,人家是宰相府上的常客,连元载都对他客客气气,一般官员他根本就瞧不起。”
  郭宋笑道:“他在张掖的生意很大吗?为什么要把根基放在张掖,我有点不太明白。”
  “都督不知道甘州是粟特人的圣地么?”潘辽表情有些惊讶。
  郭宋摇摇头,“我不明白,为什么?”
  “粟特人就是汉朝的昭武九姓,在甘州生活了上千年,汉朝时被匈奴击败,被迫西迁到葱岭以西的河中地区,改为粟特九国,还有一小部分昭武胡人则分居河西走廊各地,虽然迁徙了几百年,人种都变了,但粟特人依旧把甘州视为故乡,张掖一直就是很多粟特大商人的根基之地,以后都督就慢慢知道了。”
  “好吧!潘长史找我有事?”郭宋笑问道。
  潘辽低声道:“都督真要和沙陀人谈判?”
  “当然,我要把被俘的唐军弟兄交换回来,谈判是必须的。”
  潘辽踌躇片刻道:“这件事是不是应该由朝廷来主导,都督忘记了当初常相国指责的那件事吗?”
  郭宋笑了起来,“说我私通思结对吧!”
  潘辽点点头,有点不好意思道:“我在朝中也有好友,所以特地打听了都督过去的事情,请都督莫怪。”
  郭宋摆摆手,“这是小事情,不必解释,不过我相信有了常衮的前车之鉴,不会再有人把私通异族这个帽子栽在我头上,况且我交换的是甘州军士兵,作为甘州主帅,交换战俘不是很正常吗?没必要让朝廷来插手?”
  “或许是卑职太谨慎了,都督既然已经决定,卑职一定会全力准备。”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66/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