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34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4/1035

  张云沉吟一下问道:“真实的情况,官府应该有详细记录吧!”
  “有详细记录,在州衙,州衙还特地派人去调查过。”
  “有没有什么办法搞到官府记录?”
  掌柜想了想笑道:“这种东西应该不算机密,花点钱,让州衙里的文吏抄一份出来就是了。”
  “这件事能不能请掌柜帮忙?”
  “帮忙倒是可以,这样吧!我帮你约个人,具体你和他谈,这个人是州衙里的文吏,是我亲戚,他应该有办法。”
  “他会和我交易吗?”
  掌柜呵呵笑了起来,“我刚才也说了,这种东西不算什么机密,有钱可赚,何乐而不为?”
  张云点点头,“那就麻烦掌柜了!”
  ........
  黄昏时分,梁掌柜领来一人,来人约三十余岁,穿一身蓝色细布夹衫,头戴纱帽,长得小鼻子小眼,目光中透着发财的渴望。
  “这位是我表弟,叫做罗江,在州衙做文吏。”
  “原来是罗使君!”张云微笑着行礼道。
  “使君不敢当,张护卫叫做我老罗就行了。”
  张云点点头,“我们里面坐吧!”
  两人走进张云房间,张云请他坐下,笑道:“我的身份和来意想必罗兄已经知道了。”
  “我表兄已经告诉我了,你们想要的东西我也能搞到,我直接把案情记录副本给你们就是了,我想知道,你能给我多少钱?”这位罗文吏倒是很坦率。
  张云笑了笑道:“我们也有费用控制,我最多只能给你十两银子。”
  罗江的嘴角猛地抽搐一下,他原以为最多能拿到一两贯钱,没想到对方居然肯给他十两银子,他连连点头,“我今晚上就拿过来!”他生怕夜长梦多,恨不得马上就跑回州衙。
  张云也意识到自己开价高了,又道:“十两银子是要所有有关黑风马匪的资料,不能只给我一部分。”
  “我明白,保证是全部案情,我现在就回官衙,把资料副本抽给你们就是了。”
  “你们刺史不会发现?”
  罗江向外看了看,压低声音道:“李刺史亲口说的,这支马匪和陇右节度府有关系,刺史绝不过问此事。”
  “莫非是唐军骑兵假扮?”
  罗江摇摇头,“不是唐军骑兵,应该是党项人,去年秋天,有个被掳掠的羌人女子活着逃回来,据她交代,这支马匪说的是党项话,来自夏州一带,她能听懂一点点。”
  “好吧!我期待罗兄的资料。”
  这位文吏没有让张云失望,一个时辰后,便送来了厚厚一叠档案文书,张云带着几名识字的手下连夜阅读记录,将各种有价值的情报抄录下来,到天亮时,他们便整理出一份多达几千字的情报,涵盖了这支马匪的活动范围,人数、装备、行动特点等等重要情报。
  天亮时,张云派两名手下将整理出的情报送回队伍,他自己则率其余士兵离开成纪县继续向西,寻找马匪的踪迹。
  .........
  大震关是关中的西大门,地势十分险要,一条长长的山谷穿过陇山,自古便是易守难攻之地,可谓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上午时分,辎重队伍开始浩浩荡荡穿过大震关城门,向西面的山谷而去,数千骑兵走在前方开路。
  郭宋若有所感,不停回头向东面天空望去。
  “夫君在看什么?”牛车内薛涛笑问道。
  “刚才看见天空出现一个小黑点,我还以为是猛子来了呢!”郭宋笑着解释道。
  “猛子应该不会来,它的孩子还那么小,应该在照顾妻儿吧!”
  郭宋笑着摇摇头,“它的家族一向是以不负责任著名,它自己还是个小肉鸡的时候,我就没见过它父亲,都是它母亲负责抓鱼来喂养它,现在每天有人送一桶鲜鱼给它们,我想那家伙会和它爹爹一样不辞而别。”
  “夫君不是有一支鹰笛,试试看就知道了。”薛涛提醒道。
  郭宋拍拍额头,他居然把鹰笛给忘记了,它从马袋里摸出一个小皮囊,从里面取出了鹰笛,以前他是挂在脖子上,现在快一年没用,他便把鹰笛收了起来。
  郭宋取出鹰笛吹响,鹰笛发出很尖细的声音,是一种刺耳的低频声响,对人影响不大,但鹰却能在很遥远的地方听见。
  不多时,天空冉冉出现了一个小黑点,越来越近,郭宋大喜,老伙计真的来了。
  他长长打了个唿哨,猛子在他头顶上盘旋,翅膀一收,稳稳落在他肩膀上,周围的士兵都忍不住一起欢呼起来。
  这时,姚锦骑马飞奔而来,将一份厚厚的情报呈给郭宋,“这是张云搞到了马匪资料,很详细,请都督过目!”
第三百九十九章
搜寻敌踪
  过了伏羌县后,便进入了近三百里的无人区,一直到渭州的襄武县,一路上都荒芜人烟,原本是富饶的农耕之地,曾分布着一望无尽的农田,但安史之乱起,吐蕃和吐谷浑先后大规模入侵陇右,这一带遭到严重破坏,县城废弃,村庄荒芜,大片农田变成了草地。
  最近两年马匪肆虐,成为压倒骆驼的最后一根稻草,仅剩的十几个村庄也惨重马匪抢掠,村民们死的死,逃得逃,现在悉数成了废墟。
  这里地形起伏,以丘陵和山地为主,除了平原地区的杂草地外,还有大片高山草场和大片森林,唐朝时的陇右气候温暖湿润,基本上看不到荒漠和戈壁滩。
  张云率领手下在这三百里的无人带已经潜伏三天了,始终没有发现马匪踪影,张云一直坚信马匪一定就在这里伏击唐军运输辎重队伍,但三天来的一无所获让士兵们都对张云产生了怀疑,连张云自己也有点动摇起来。
  在丘陵地带的一片松林内,张云坐在一棵大树下,背靠着树干,一边咀嚼草根,一边苦苦思索问题出在哪里?
  一千多人的马匪,只要他们在这一带活动,总会留下各种痕迹,至少马蹄印应该能看到,那为什么三天的搜索都一无所获呢?难道说,马匪畏惧唐军骑兵而放弃偷袭,或者他们将偷袭之地改在北面。
  改地方偷袭不太可能,一年多来,马匪一直在这一带活动,偷袭唐军辎重这么重大的行动,他们绝不会放在不熟悉的地方。
  除非是马匪不敢招惹唐军,远远离开了,或者是朱泚不想把事情闹大,不准马匪袭击甘州军辎重队伍。
  这时,一只松鼠在他们头顶上蹦来蹦去,一名士兵笑道:“很奇怪,这么大片松林怎么会只有一只松鼠?”
  另一名士兵接口笑道:“这是松鼠斥候,大批松鼠怕被咱们发现,都躲在外围呢?”
  两名士兵的对话如一道闪电划过张云的大脑,他豁然醒悟了,一千名马匪为什么要出现在这里,他们完全可以躲在外围,派几名探子来刺探甘州辎重队伍的动静,这就解释了为什么看不见大批马匪踪迹的原因,因为只有几名马匪探子躲在官道附近。
  “我明白了!”
  张云站起身,将十几名手下都召来,他笑着对众人道:“我现在才想通问题出在哪里?要是我当马匪统帅,我会派一千多名马匪在官道附近来回出没吗?显然不可能,那我们怎么找得到他们的踪迹?”
  “校尉的意思是,他们并非躲在官道附近?”一名士兵问道。
  “肯定是这样的,我们不妨做个演练!”
  张云在地上画了两条线,一粗一细,对众人道:“粗的是渭水,细的是官道。”
  他又拾了一把松果放在远处,“这就是马匪,一共一千余人,距离官道至少有数十里,南面是渭水,那他们肯定是躲在北面。”
  他又捡一只松果放在官道上,“这是我们,三天来我们一直在官道附近寻找,却没想到马匪在我们北面数十里外。”
  他又捡了一段枯树枝放在官道上,北面再放一个小松果,对众人道:“这段枯树枝就是我们辎重主力队伍,而那个小松果则是马匪的探子,他们一直跟随着辎重队伍,一旦队伍到了适合伏击之处,马匪探子就会通知主力,一千马匪就会趁夜间袭来,所以我们这三天的搜寻根本就没有任何意义。”
  众人也听明白了,一名士兵道:“现在我们的当务之急,是要在北面找到这支马匪,对吧?”
  张云点点头,“我们无法判定他们会在哪里出击,那么找到这支马匪便是了解他们动向的关键!”
  ...........
  过了大震关后,郭宋便调整了队伍,将一行辎重队变成两列并行,家眷队伍也是一样,这样十几里长的队伍就缩短了一半,变成八里长。
  骑兵也重新进行部署,由长长的直线式护卫变成集群式护卫,八千骑兵分成三支集群,郭宋亲自率领三千骑兵走在中间,护卫着家眷,前后两支骑兵各两千五百人,由中郎将姚锦和罗大霄率领。
  队伍行军更加谨慎,每天早上出发,下午就驻营,同时派出一千骑兵在夜间值守。
  不过猛子的到来让郭宋心中更加稳健,白天猛子可以高高盘旋在天空,基本周围二十里内的敌情它都能发现,它被丰州军将士封为斥候大将军,不是没有道理的,看样子它准备在甘州继续捍卫自己的荣耀。
  不过薛涛对它抛妻弃子不负责的行为始终耿耿于怀,到现在还没有理睬它。
  “为什么使君一直认为马匪会在秦州和渭州交界地带袭击我们?”张谦逸不解地问道。
  郭宋微微笑道:“那是因为你还没有看明白斥候情报中透露出来的信息,他们一共十六次袭击商队,其中十四次发生在秦州和渭州之间,这样做最大的好处就是两州官府可以互相推诿,这其实是党项人的一贯作法,党项人还有一个特点是,一旦发现形势不对,立刻做缩头乌龟,说明他们还是比较谨慎,他们肯定会在自己熟悉的地方寻找机会,利用对地形的熟悉来袭击我们并撤退。”
  张谦逸又问道:“使君觉得党项人一定会袭击我们?”
  郭宋点点头,“他们一定会!”
  “何以见得?”
  “因为我们运送的两万套兵甲以及大量弓弩、盾牌等军事物资是他们最渴望的东西,但他们很难有机会,虽然我们知道党项人可能和朱泚有勾结,但朱泚也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韪,把兵甲输送给党项人,但朱泚一定会把我们运送兵甲的情报告诉党项人,党项人面对这个难得的机会,我相信他们一定会铤而走险。”
  “但党项人毁了陇右商道,朱泚不是在自作自受吗?”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4/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