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31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10/1035

  ..........
  五更时分,得到消息的文武百官纷纷赶到了大明宫,含元殿内点亮了数百盏灯笼,将大殿照如白昼,殿内已经聚集了五六百名大臣,他们议论纷纷,天子驾崩,新帝登基,对所有人都不是一件轻松的事情,每个人心中充满了焦虑和不安,内有藩镇割据,外有异族虎视,大唐帝国会何去何从?
  这时,外面传来急促的奔跑声,只见一队侍卫飞奔进殿,为首侍卫高声喊道:“储君即将驾到!”
  百官纷纷列队,大殿内很快变得鸦雀无声,在大殿外的丹凤门广场上出现了大队士兵,他们三步一岗,五步一哨,身穿盔甲,手执长兵器,显得杀气腾腾。
  这时,一队队带甲士兵走进丹凤门广场,在无数带甲士兵的中间,是骑在马上的太子李适,他身边跟着百名心腹侍卫。
  三千名带甲神策军士兵护卫着太子李适进了大明宫,军队在丹凤门广场上列队,由三十名侍卫簇拥李适走进了含元殿,数百大臣皆跪下迎候新天子到来。
  李适头戴冲天冠,身穿赭黄金龙袍,腰带饰有十三环与铊尾,脚穿六合靴,他踏步上了丹陛,坐上了父皇的帝位,大臣们三呼万岁,这一刻李适忽然有了一种高高在上,俯视众生的帝王之心,感受到了九五至尊的威严,他终于成了大唐帝国的新君王。
  这一刻他雄心万丈,他要在自己手中重现大唐中兴盛世。
  .........
  天子驾崩,新帝登基,下旨尊谥曰睿文孝武皇帝,赐庙号代宗,举国哀悼,长安罢市十天,朝廷停朝十天,禁娱一个月,整个长安都沉浸在天子驾崩的哀痛之中。
  代宗皇帝在位十六年,彻底平定安史之乱,恢复大唐社稷,诛杀奸阉李辅国、鱼朝恩,铲除奸相元载,重用韩滉、刘晏、颜真卿等名相,改革盐政,加强漕运,休养生息,使千疮百孔的大唐经济迅速恢复,赢得万民爱戴。
  但李豫同时对安史之乱余孽妥协过多,导致军阀割据,在河北中原等地迅速出现了大大小小的藩镇,使大唐事实上形成了中央朝廷和地方军阀两个政权,这个后果也是李豫始料不及,给后继者留下了巨大的政治包袱。
  .........
  郭宋是在洛阳得到天子驾崩,新帝登基的消息,这个消息令他十分震惊,要知道历史上的李豫应该是在大历十四年去世,此时足足提前了半年。
  郭宋和薛涛是在三天前乘马车抵达洛阳,他们在扬州换了船北上,在淮河又改乘马车北行,他们从成都出发,足足走了一个月才终于抵达洛阳。
  目前他们住在薛涛的外祖父家中,薛涛的外祖父和外祖母都健在,他们格外疼爱这个外孙女,一定要留他多住些日子。
  薛涛的父母早已经抵达长安,而且薛勋因为平定杨子琳之乱有功,被太子李适升为正五品中散大夫,出任秘书省少监,监掌经籍图书,距离他出任简州长史才短短半年时间,升官之快,令同僚们羡慕不已。
  郭宋心事重重回到了韩府,韩府其实是一座占地只有三亩的小宅,旁边还有一个很小的书院,叫做韩氏书院,有学生三四十人,薛涛的外祖父叫做韩崇功,是洛阳有名的大儒,薛勋就是他的得意门生,韩崇功甚至把女儿也嫁给了他。
  韩崇功有个好友裴冕,后来出任相国,他十分欣赏薛勋的才华,正是得到裴冕的推荐,薛勋才能入仕为官,十几年来从八品小官,一步步升为五品高官。
  郭宋刚走进府宅,正好遇到韩崇功,郭宋连忙行礼,韩崇功也颇为赞赏郭宋的人品,年轻男女同行一个月,他始终能够守礼不逾越,确实难能可贵。
  韩崇功见郭宋神情凝重,便问道:“郭公子,出什么事了吗?”
  郭宋黯然道:“刚刚在茶楼得到一个消息,天子驾崩了。”
  “啊!这个消息可当真?”
  郭宋点点头,“我在成都便听说天子病重,我想应该是真的。”
  韩崇功长叹一声,“明君逝去,大唐之不幸也!”
  他又问郭宋道:“你要赶回长安吗?”
  “或许吧!”
  韩崇功见郭宋目光中有伤感之意,便劝慰他道:“先帝去世,新君登基,既是悲事,但也是喜事,想开一点,不要太忧郁了。”
  “多谢前辈开导!”
  郭宋行一礼向客房走去,他心情很沉重,他虽然是靠自己本事一步步走到今天,但李豫对他确实有知遇之恩,李豫去世,让他心中有一种说不出的伤感。
  郭宋在房间里坐了片刻,只见薛涛带着小丫鬟阿秋匆匆赶来,“郭郎,听外祖父说,你要赶回长安?”
  郭宋点了点头,“天子驾崩,新帝登基,我确实应该赶回去。”
  薛涛沉思片刻道:“我和你一起回去!”
  “你外祖父希望你多住两天......”
  薛涛笑道:“多住两天也还是要回去,早两天晚两天也没什么区别,再说,我独自一人回去,你也不放心对不对?”
  郭宋勉强笑了笑,“你说得对,我确实不太放心!”
  薛涛嫣然一笑,“那不就行了,我们收拾东西,明天一早出发!”
第三百五十九章
返回长安
  十二月中旬,郭宋终于抵达了长安,尽管此时距离新年只剩下半个月,但长安城内依旧笼罩在一片愁云苦雾之中,天子驾崩带来的冲击使长安商业一片萧条,大街上人也不多,透过两边的坊墙,可以看见坊内有白幡在迎风飞舞。
  马车经过东市,东市大门前也十分冷清,往日熙熙攘攘的车水马龙不见了,只有几个小孩在雪地里踢毽子,偶然会有几个商人从东市里匆匆走出来,神情凝重。
  但最受影响的还是平康坊,平康坊内的青楼妓馆基本上都停业了,新帝下旨长安的声色场所皆停业一个月,以示哀悼,倒是有不少成群结队的士子在平康坊内闲逛,让郭宋忽然意识到,还有几个月就是科举了。
  马车缓缓驶入宣阳坊,和东市以及平康坊的冷清相反,宣阳坊内倒很热闹,宣阳坊主要以酒楼和客栈为主,不在禁止行列,加上大量士子从各地赶来应考,使宣阳坊内的客栈爆满,各家酒楼的生意都不错。
  马车终于在薛府门前停下,韩氏闻讯跑了出来,薛涛刚从马车里出来,韩氏急忙搂住女儿,母女二人抱头痛哭。
  薛勋在一旁笑道:“赶紧让女儿进屋吧!外面这么冷,进去再哭也行。”
  韩氏不好意思地抹去眼泪,上前深深向郭宋行一礼,“以前是我不好,总是误会公子,只有经历磨难我才知道公子的情义,我向公子道歉!”
  郭宋连忙摆手,“叔母别这样,能看到世叔和叔母平安回来,我也高兴,你们快进屋吧!外面风大。”
  韩氏拉着女儿进屋去了,走到门口,薛涛给郭宋使个眼色,暗示他该向父亲正式提亲了。
  郭宋笑着点点头,这时,薛勋走上前笑道:“这次多亏贤侄了,崔宁动用上万军队都没有能如愿,我们都担心到了极点。”
  “世叔不用说什么感谢的话,我可不愿意涛儿落在崔宁手中。”
  薛勋点点头,现在再说什么感谢的话都是多余的,他沉吟一下道:“我这两天我正好在府上,贤侄安排长辈来提亲吧!”
  “小侄这两天就请郭老令公上门!”
  薛勋笑道摆摆手,“不用让郭老令公亲自上门,我可担当不起,他的子侄就可以了,辈分也对!”
  “我知道,小侄先告辞。”
  “你不进去坐一下?不如吃完午饭再走。”
  郭宋笑道:“多谢世叔,我还要去东市看看,不知新帝之前有没有留给我口信。”
  “好吧!我等你的消息。”
  郭宋告辞走了,薛勋回了府宅,却见妻子从女儿房间里出来,薛勋低声问道:“怎么样?”
  韩氏点点头,叹息道:“那孩子真心不错,万里迢迢把女儿完璧送回来了,就冲这一点,我也愿意把女儿嫁给他。”
  “我给他说过了,让他尽快找长辈来提亲,咱们也得准备一下,争取在明年春天之前把他们婚事办了,我也算了结一个心愿。”
  .........
  郭宋来到了东市聚宝阁,聚宝阁的生意虽然看起来和别的店铺一样冷清,但聚宝阁的大生意并不是在店铺里,它有自己的高端客户群,主要是皇亲国戚和豪门贵族,每次有新的好东西做出来,聚宝阁总是会送上门去。
  就像当初聚宝阁从郭宋部属手中收购的近千块美玉,基本上已经被京城爱玉的豪门贵族们买光了。
  张雷几次想打郭宋宝库的主意,都被郭宋严词拒绝。
  郭宋骑马来到了聚宝阁,将马匹交给伙计,问道:“你们张东主可在?”
  “在!刚刚才过来。
  “老五,你回来了!”郭宋话音刚落,里面便传来张雷爽朗的笑声。
  身材高胖的张雷快步走了出来,笑眯眯道:“我估摸你这几天就该回来了,今天早上还和你嫂子说起,你果然回来了。”
  “师兄看来心情不错,又当爹了?”
  “差不多吧!你大嫂前几天生了一个男孩,小嫂子下个月生,我估摸着是个千金,为她们两个接生,我光产婆就请了五人,还有十几个服侍她们的仆妇,光请人就花了几千贯钱。”
  郭宋微微笑道:“这点钱对你来说毛毛雨了,估计再请我吃一顿午饭你也应该拿得出来。”
  张雷一挥手,“走!今天就算倾家荡产也要请你吃一顿。”
  两人来到东市大门外的金昌酒楼,这家酒楼不是长安前十,但有些特色菜,像烩黄河鲤鱼、烤鹿肉在长安很有名气,当然还有热情洋溢的胡姬当垆。
  张雷走到门口,一名俨如花蝴蝶般的胡姬跑了出来,抱着张雷脖子,重重在他腮帮子上亲了一口,“张哥再不来,小妹的眼睛都望穿了。”
  郭宋在一旁看得脸直抽,他发誓这个死胖子再去打猎,就算被熊吃了,自己也绝不救他。
  张雷有些尴尬,挣脱胡姬对郭宋打个哈哈道:“逢场作戏,不必当真哈!”
  郭宋耸耸肩,“你给我说做什么?你应该给大嫂解释。”
  “算了,懒得给你说,这种事情等你成婚后就懂了。”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10/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