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2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66/1035


  韩氏走进书房,见众人围在书架前,她这才发现书架是活动的,里面竟然有个藏物的博古架,韩氏心中一阵期待,待看清楚秘柜中空无一物时,她心中又一阵失望,对众人道:“张东主一家到了,在客堂呢!”
  “我们去客堂!”
  薛勋带着众人来到客堂,只见张雷两口子正坐在客堂上喝茶,众人见了礼,薛涛带李温玉去了后宅。
  张雷对郭宋和薛勋道:“我刚刚得到一个消息,濮州都尉李灵曜造反,勾结田承嗣击败河南留守兼永平节度使李勉,占领汴宋八州,李灵曜自立为陈留郡王。”
  薛勋一惊,急问道:“这是什么时候的事情?”
  “是我的一个朋友,京城大布商宋东主告诉我的,他也是上午才接到开封那边送来的鸽信,他的消息很快,估计朝廷还没有得到消息呢!”
  薛勋有点焦急,“这件事最好能立刻告诉太子殿下,让他及时做好准备。”
  郭宋缓缓道:“这件事就算属实,但来源不可靠,还是属于流言,世叔没有确凿证据,我建议最好不要去告诉太子,再说事情已经发生,一时半会儿也扑灭不了,朝廷各种准备至少要一两个月,也不急这一时。”
  薛勋想想也对,自己有点性急了,他点点头道:“还是贤侄说得对,朝廷最迟明天也会知道,不急这一时半会儿。”
  郭宋又问道:“我记得李灵曜原本是虎牢关大帅,田神玉猝死后,他率军接管了汴州和宋州,那应该是他接任汴宋节度使,他怎么出任濮州都尉?”
  薛勋道:“此人是元载的心腹,田神玉死后,元载便推荐他当了汴宋节度使,但没多久,元载倒台,他便被免去节度使之职,改任濮州都尉,估计他一直怀恨于心,所以在田承嗣的支持下造反了。”
  郭宋微微叹息,“只怕李正已和李忠臣也支持他造反!”
  “贤侄何出此言?”
  郭宋冷笑道:“中原是一块肥肉,各地藩镇早已虎视眈眈,只是他们找不到出兵的借口,李灵曜在田承嗣的怂恿下造反,让各地藩镇得到了出兵的借口,即使出不了兵,他们也会大肆招揽中原难民。”
  张雷竖起大拇指,“还是师弟看得透彻!”
  薛勋也点点头,郭宋确实分析得不错,有见识!
  这时,韩氏走进客堂笑道:“饭菜已准备好了,大家来饭堂就餐吧!”
  .........
  李灵曜造反的消息已经传到了长安,随即送入东宫,事关重大,太子李适连夜进宫向父皇汇报此事。
  麒麟殿内,李豫闭目听完了李适的汇报,半晌缓缓道:“李灵曜是元载的人,之前已经安抚好了,现在却突然造反,背后必然有田承嗣的身影,田承嗣想南下,在黄河南岸寻找立足点,我们要对付的是田承嗣,而不仅仅是一个李灵曜。”
  “那李灵曜该怎么处置?是安抚,还是剿灭?”李适继续问道。
  李豫沉思片刻道:“李灵曜本是有功之臣,如果他想做汴宋节度使,也不是不可以,但以这种方式上位,朕不能接受,还有他自立为陈留郡王,朝廷若妥协,他下一步就要称帝了,此风不可长,必须坚决刹住。”
  李适也躬身道:“儿臣也认为汴宋不可失,一旦失去汴宋,我们的漕运就会被卡住了,没有了漕运,江南的粮食和盐税过不来,将严重威胁朝廷生存,儿臣建议立即出兵,剿灭反贼李灵曜。”
  李豫点点头,又问道:“那你觉得怎么出兵比较好?”
  “儿臣建议由由河阳三城节度使马燧以及永平节度使李勉各率两万大军夹击李灵曜,不知父皇是否同意?”
  李豫淡淡道:“朕刚才说了,李灵曜不可怕,麻烦的是他背后的田承嗣,光靠这两路军是不够的,还必须要有淄青节度使李正己、淮西节度使李忠臣,还有朝廷主力,五路大军出兵,才能对付田承嗣大军南下,彻底剿灭李灵曜。”
  李适一惊,连忙道:“让李正已和李忠臣出兵,恐怕是引狼入室,父皇三思!”
  “朕很清楚,难道你不引,他们就不来吗?既然他们要来,那索性让他们出点力,丢一根骨头让几条狗自相残杀一番有何不可?”
  李适这才明白父亲的意图,他躬身道:“儿臣明白了!”
  李豫负手走几步又道:“皇儿可亲率十万大军屯兵洛阳至虎牢关一线,等他们杀得三败皆伤,你在重新夺回漕河沿线各州,确保漕河不失,明白了吗?”
  “儿臣遵旨!”
  李豫犹豫一下又问道:“思结部那边接触怎么样?”
  “回禀父皇,儿臣已和思结部特使接触,他们表示愿意消解误会,两家重归于好,但他们希望调走李怀光,李怀光在金山大肆屠杀薛延陀百姓,抢掠钱财,才引起草原各部的愤怒,思结部才出兵和朔方军作战,思结可汗希望由郭宋取代李怀光。”
  李豫面无表情,半晌道:“郭宋朕另有考虑,明天丰州及三镇述职正常举行,结束后,让郭宋来见朕!”
  “儿臣明白了,请父皇早点休息,儿臣告退!”
  李适退了下去,李豫在殿内来回踱步,显得心事重重。
  ...........
  次日一早,郭宋准时来到紫宸殿外广场上等候,紫宸殿又叫天子便殿,御书房就位于紫宸殿后方,两边的侧殿则是举行临时重要军政议事的场所。
  今天要举行一次述职报告,由三镇经略使、丰州刺史郭宋汇报薛延陀战事的情况。
  按理,丰州军队保卫家园,大败入侵的薛延陀军队,这是一次应当受表彰的大好事,但常衮却强行将丰州战役和朔方军的金山战役撮合成一个战役,用他的话说,丰州激战是第一阶段,金山之战是第二阶段,两者不可分割。
  意图也很明显,想让郭宋为朔方军在金山的惨败承担一部分责任。
  因此就有了今天的述职报告,一般地方官进京进行述职报告,都是有重大问题,引起朝廷重视才会宣召进京,这对每个官员都是一次大考。
  对郭宋也是一样,如果能过关,那么他安然无恙,如果过不了关,恐怕就会承担责任。
  安史之乱以后,由于各地出现了藩镇割据状态,导致朝廷对各地的统军主帅猜忌之心日重,很多大将最后都被逼反,以至于各地领军主将都如履薄冰,战战兢兢,后来宋朝对武将的不信任感,根源就出在这里。
  一名侍卫走出来高声喝喊道:“宣三镇经略使、丰州刺史郭宋进殿!”
  郭宋快步走进了偏殿,偏殿正中坐着天子李豫,旁边是太子李适,下面坐着两排官员,包括左右相国以及六部主官。
  郭宋走进偏殿,上前躬身施礼,“微臣郭宋参见陛下!”
  李豫微微点头,“这是正常的述职报告,郭爱卿不必紧张!”
  郭宋沉声道:“微臣愿接受任何询问!”
  郭宋的态度让李豫比较满意,他对常衮道:“常相国,你来主问吧!”
  常衮从座位上起身,向天子李豫躬身行一礼,又向太子微微欠身,这才不慌不忙对郭宋道:“准确说,述职报告是问政,是朝廷对郭使君任期内的一些所作所为不解,所以才宣召郭使君进京进行解疑答惑,郭使君明白了吗?”
  郭宋微微笑道:“我明白了,比如为什么我要严厉处罚丰州张氏,常相国就非常关注,是这个意思吗?”
  四周响起一片会意的笑声,连太子也忍不住冷笑几声。
  常衮没想到郭宋会当众撕开这件事,他脸色顿时变得很难看,常衮狠狠瞪了郭宋一眼,索性不再套话,直接进入主题,“首先是在去年秋天,你派人去思结部,和思结可汗达成了秘密协议,之所以叫秘密协议,是因为朝廷对此事一无所知,我首先代表朝廷向你询问,为何不经朝廷允许,擅自和思结部达成协议?其次,我们想知道,你和思结达成了什么样的协议?朝廷需要为你的行为付出什么样的代价?”
  郭宋不慌不忙道:“这件事我确实需要解释一下,我是派人去思结部,但我和思结部没有达成任何协议,没有任何书面的东西,我只是请求思结部向薛延陀人施压,使薛延陀部不敢轻举妄动,作为出兵报答,我将送给思结部一万石丰州军田所产粮食,当然是我个人出钱购买。
  思结部后来确实出兵一万骑兵,压制住了薛延陀的野心,但最后思结可汗并没有要一万石粮食,而是作为报答我个人对思结部的一些恩情,朝廷为此并没有付出任何代价?
  可以说,这是我个人和思结部的往来,和朝廷、丰州以及受降城三镇都没有关系,我当然没有必要向朝廷请示,也没有必要向朝廷汇报,常相国还有什么疑问吗?”
第三百零六章
暗度陈仓
  常衮冷笑一声道:“郭使君作为朝廷命官,你觉得和思结可汗有私人往来,合适吗?”
  郭宋坦然道:“这当然也要区分情况,首先我认识思结可汗时,还是一介平民,他欠了我很大的人情,所以不存在我利用职权和思结可汗攀交情这回事。
  其次,君子有所为有所不为,出卖大唐利益的事情我不会做,我所作所为都是对大唐有利,包括我利用私人关系请求思结出兵薛延陀,也是为了保护丰州。
  去年秋收前夕爆发蝗灾,同时也是薛延陀军队入侵丰州的时机,我要率领军民抗御蝗灾,根本就没有精力组织军队抵抗薛延陀入侵,怎么办?
  请朝廷出面联系思结部吗?恐怕朝廷使者还没有到达思结部,丰州就被薛延陀骑兵席卷一空,军情急如火,我当然只能另想办法,如果朝廷一定要以此事向我问罪,我也没有办法。”
  常衮望向天子,由天子李豫拍板表决。
  李豫沉吟半晌道:“虽然有些不妥,但情有可原!”
  这就是下定论了,可以放过此事,不再追究。
  常衮为这件事已经折腾了近半年,最后天子一句轻描淡写的不予追究,就结束了,着实让常衮郁闷。
  无奈,他只得放过此事,又继续道:“第二件事,是关于朔方军在金山惨败,第一,朝廷要知道为什么丰州军队按兵不动,任由朔方军孤军前往金山,为什么朔方军惨败时,丰州军不前去救援?
  第二,思结部出兵金山,是不是郭使君之前向思结部承诺过什么?导致思结部指责朔方军违反协议,要知道朝议从未和思结有过任何有关薛延陀部的协议,请郭使君解释。”
  郭宋气极反笑,“常相国真是欲加其罪,何患无辞,连朔方军惨败的罪名都能安在我头上,好像李怀光多么无辜,全是我郭宋的责任,常相国,我知道你在千方百计替李怀光洗脱罪名,但也不能这么无耻,让我郭宋来承担责任,我击败薛延陀大军,射杀薛延陀可汗,最后无功反有罪,常相国,你是在表达这个意思吗?”
  太子李适脸一沉道:“郭使君,说话要注意场合!”
  郭宋点点头,“好吧!我来回答常相国的疑问,第一,丰州军按兵不动是因为我没有接到朔方军任何求援报告,我之前向李怀光提议两军一起去金山剿灭薛延陀部,却被李怀光一口回绝,我得到朔方军惨败的消息,还是在朔方军残军败回灵州之后,常相国让我怎么去救援李怀光?
  第二个问题,关于我向思结部承诺什么,我想问常相国,我郭宋究竟向思结部承诺了什么?常相国又凭什么一口咬定我向思结部承诺了什么?是不是常相国私下和思结可汗有某种联系,所以才知道得这么清楚,信誓旦旦说我郭宋向思结部承诺了什么?就好像我一个小小的丰州刺史能代表大唐一样,思结可汗是三岁小孩吗?”
  常衮气得浑身发抖,指着郭宋道:“你.....你胡说八道,我几时和思结有联系?”
  郭宋也豁出去了,他上前一步道:“我之前看到一份弹劾我的奏折,是监察御史陈伦弹劾我私贪黄金战利品,在朝廷传得沸沸扬扬,败坏我的名声,事实证明,这是他罔顾事实,故意诬陷我,这个陈伦是你常家门生,是你常相国的心腹,我想知道,他这样诬陷我,败坏我名声,是不是你在背后指使?
  我就想知道,这个陈伦这样诬陷我,作为右相,常相国有没有追究他的责任?这件事是不是不了了之。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66/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