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19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90/1035

  妇人连忙起身,甩掉水上的水珠,不好意思道:“家里很乱,你们随便坐,妞妞,去拿几个凳子出来。”
  “你就是.....唐嫂?”郭宋问道。
  “我是,大郎现在怎么样,一年多没他的消息,他说调到河西去了。”
  郭宋沉默片刻道:“我是他的统帅,我特地来告诉你们,大郎....他为国捐躯了。”
  唐大郎的妻子猛地捂住嘴,泪水汹涌而出,她忽然转身跑进房间,撕心裂肺地大哭起来,姐弟二人也在门口抱在一起嚎啕大哭。
  郭宋一阵心酸,站在院子里耐心等待,院门外来了不少邻居,在门口窃窃私语。
  “大郎阵亡了,哎!去年公婆病死,今年男人又战死了,这家人不幸啊!”
  “以后他们母子怎么活?房租还欠了半年没付,这下要被房东赶出门了。”
  过了好久,在几名邻居的再三劝慰下,唐嫂才止住泪水,红着双眼走到院子里,‘扑通!’给郭宋跪下,泣道:“我家大唐在哪里战死的,他的后事怎么处理了?”
  “大郎在北庭和沙陀人作战时不幸阵亡,他的尸体安葬在银山脚下,还有十三名战友和他安葬在一起。”
  唐嫂又悲戚地哭了起来,“大郎死了,我们孤儿寡母怎么活啊!”
  郭宋回头给两名手下使个眼色,两人提了一只沉重的箱子放进了屋里,外面人太多,五百两银子太扎眼。
  郭宋对唐嫂道:“箱子里是大郎的抚恤钱,可以让你抚养孩子们长大,你们要收好,另外大郎还给儿子和女儿各留了一块美玉。”
  他怀里摸出一个小布包,“这是两块美玉,他在安西得到的,特地留给儿女作为纪念,他临终前托我把它带回来。”
  唐嫂接过美玉,紧紧靠在脸上,再次失声痛哭,两个孩子抱住母亲,三人哭成一团。
  两个士兵将院门拦住,郭宋蹲下低声道:“屋里的箱子里是五百两银子的抚恤,你们好好收起来,尽量不要让外人知道,还有这两块美玉都价值三百贯以上,实在不行可以去京城多宝阁卖掉,但最好还是留作纪念。”
  听说有五百两银子的抚恤,还有两块很值钱的美玉,唐嫂心中的害怕稍稍缓解,她抹去泪水对儿女,“快给这位叔叔磕头,感谢他替你们安葬了爹爹。”
  两个孩子跪下给郭宋砰砰磕头,郭宋连忙扶住他们,“你们长大后要好好孝敬母亲,有什么困难可以去京城找我,我在信里留了地址,明白了吗?”
  “我们记住了!”
  郭宋站起身道:“你们暂时不要搬家,回头朝廷可能还会有一些抚恤,说不定还会给大郎一个名份,大郎虽然死了,但我们一定要好好活下去,这样大郎在九泉之下也能瞑目了。”
  “感谢将军特地来看望我们,将来小郎长大后一定会报答将军对他父亲的知遇之恩!”
  唐嫂当然也知道阵亡将士的抚恤,就是几匹布而已,怎么可能有五百两银子,不用说,一定和眼前这个年轻的将领有关。
  郭宋将士兵把一卷挽言挂起来,又在门头上缠上白幡,这才把一封信交给唐嫂道:“这封上有我在京城的地址,你们有什么困难,尽管去京城找我,我们先告辞了。”
  唐嫂带着一对儿女将郭宋一行送出院子,千恩万谢地望着他们远去,他们回头望着门上缠的白幡,又忍不住悲从中来。
第二百一十一章
召王夜宴
  一连几天,郭宋都在关中各地给阵亡将士家属送信,面对悲痛万分的阵亡将士家人,他的心情也格外沉重。
  这天傍晚,郭宋回到了清虚观,牵马刚走进大门,师兄甘风迎了上来,“师弟,你到哪里去了,我到处找你!”
  “师兄,有什么事?”
  甘风取出两封请柬,“都是今天上午送来的,你自己看看。”
  “麻烦师兄了!”
  郭宋接过请柬,一份是赵腾蛟送来的,他父亲左卫大将军赵关山过六十大寿,特邀请他出席。
  郭宋问道:“师兄,朋友父亲过六十大寿,一般送什么礼?”
  “要看你朋友父亲是什么身份,然后交情怎么样?”
  “身份是左监门卫大将军,交情也就一般吧!”
  甘风想了想道:“说实话,长安人家过寿都很现实,送银子是最让人喜欢的,但你朋友父亲有点身份,送银子不妥,你可以去买个预祝长寿的吉利之物,我建议物品价值不要低于三百贯。”
  郭宋忽然想起多宝阁内有一对白玉寿桃,拳头大小,价值五百贯左右,送它作为寿礼最好。
  寿辰就安排在后天,自己还得去买件衣服,好在他手上的任务都差不多解决完了,最后一个士兵家属在长安城,明天一早就去送信。
  郭宋回到自己大帐,坐下闭眼休息片刻,他才取过第二份请柬,是召王李偲送来的请柬,竟然是请他今晚在太白酒楼赴宴。
  坦率地说,郭宋并不想去赴这个宴,一是他没有心情,其次他也不想被卷入皇位的争夺漩涡中。
  但考虑到李偲雪中送炭,送来了二十几顶大帐和很多生活用品,这么大的人情放在这里,他不可能装作视而不见。
  看看时间,已经差不多快到了,无奈,郭宋只得换了一身衣服,走出了大帐,临时军营内很安静,大部分士兵都派出去了,李季去了河东蒲州,梁武去了延州,大帐内只有十几名士兵看家。
  “长史要出去?”一名随从跑上前问道。
  郭宋点点头,“我有点私事,你们就不用跟随了,你们好好吃饭休息,明天咱们再去最后一家。”
  郭宋索性也不骑马,出门雇了一辆牛车,前往平康坊太白酒楼。
  一名酒保领着郭宋上了三楼白玉堂,只见门口站着几名侍卫,一名侍卫问道:“可是郭长史?”
  郭宋点点头,“正是!”
  “殿下已等候多时了,请进吧!”
  郭宋推门进了房间,房间很宽敞,被三扇精美的屏风隔成里外两间,外间几名琵琶女在弹琴低唱,里面放着一张很大的坐榻,上面摆放了一圈低矮的桌子,五六人围着在桌前。
  只听李偲呵呵笑道:“郭长史来了。”
  郭宋走过屏风,歉然抱拳道:“我刚刚才回长安,来晚了!”
  坐榻上除了李偲外,还坐着四人,年纪都不小了,看样子都是朝廷官员,郭宋只觉其中一人依稀眼熟,其他都比较陌生。
  “郭长史请坐,这里不方便,我们就不站起身了。”
  李偲笑着请郭宋坐下,郭宋身旁正是郭宋看着有点眼熟的官员,好像在天子御书房门口有过一面之缘。
  郭宋忽然想起来了,“你是.....韩相国?”
  男子捋须微微笑道:“老夫韩滉,郭长史,我得向你道歉!”
  郭宋坐下笑道:“韩相国何出此言?”
  “老夫身为吏部侍郎,才刚刚得知郭长史出任安西都护府长史之事。”
  “天子的任命,传到吏部也会脱节吗?”
  “有时候会出现,但这种情况很少,至少在我出任吏部侍郎的这两年还是第一次,这是我的失职,我向郭长史道歉。”
  郭宋淡淡道:“这应该不是你的责任吧!”
  旁边另一名年纪颇大的官员愤然道:“朝中都知道,元载才是真正手握吏部大权之人,吏部里的要害职务基本上都是他安插的人,任人唯亲,蔑视天子圣谕,把朝廷搞得乌烟瘴气,此人就是奸相国贼,他一日不除,大唐就一日不宁。”
  郭宋对此人顿时刮目相看,这位是谁啊!指名道姓炮轰元载,朝中还真没有几人能做到。
  “这位前辈是——”郭宋问道。
  韩滉笑道:“我给你介绍一下,这位也是刚调回京的大唐名臣,以书法名动天下,颜真卿听说过吗?”
  郭宋肃然起敬,起身行礼道:“久闻鲁郡公大名,小子失礼了。”
  颜真卿已年近七旬,刚从荆州刺史任上被调回京城,还没有任命官职,他嫉恶如仇,最看不惯元载的贪赃枉法,今晚是韩滉邀请他来赴李偲的宴席,他也毫不犹疑答应了。
  颜真卿笑着摆摆手,请郭宋坐下,目光赞许道:“郭长史置生死于度外,悲壮西征,令人敬佩,大唐有此慷慨赴义之士,大唐之幸也!”
  召王李偲又给郭宋介绍另外两人,他指着身旁的一名老将道:“这位是军中元老,扶风郡王马璘,曾任尚书左仆射,你应该也听说过吧!”
  又是一位重量级人物,不等郭宋起身行礼,马璘却给他跪下行一大礼,吓了众人一跳。
  “老郡王,这是为何?”
  马璘含泪道:“我听说安西都护府尚在,令我心急如焚,恨不得领军杀回去,可惜我已有心无力,多亏郭长史率军西去,联络了安西驻军,老夫不胜感激,唯有大礼相谢!”
  马璘是安西军老将,对安西的感情极深,他多次上书要求朝廷西征,但都没有结果,令他深为遗憾。
  李偲连忙道:“今天是本王请客宴会,大家都随意一点,以后有时间再交流,我再给郭长史介绍最后一人。”
  他指着一名最年轻的官员道:“这位是杜黄裳,也是朔方军出来的,现任侍御史,和本王私交很好。”
  又是一个名人,杜黄裳是唐宪宗时的宰相,他曾是郭子仪帐下从事,用今天的话说,他曾是郭子仪的秘书,最早在秘书省任职,陪召王李偲读书,所以两人私交很好。
  众人一一见礼,李偲拍了拍手掌,美味佳肴立刻如流水般端了上来,还上了三瓶眉寿酒。
  众人斟满酒,李偲举杯笑道:“今天本王有一点雅兴,特请诸位一起饮酒,同时也将郭宋小友介绍给大家,虽然朝廷某些人对郭长史的功劳视而不见,但公道自在人心,这第一杯酒,我建议敬郭长史。”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90/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