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卒(校对)第102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1/1035

  次日中午,郭宋的八万大军抵达白狼山敌军大营三十里外,大军暂时停下休息,这时,二十几里外的裴信得到了消息,带着数十名骑兵赶来参见晋王。
  郭宋还正想派人去宣召裴信,没想到他自己先来了,他立刻让亲兵把裴信带来。
  裴信来到郭宋面前,单膝跪下行一军礼,“末将参见殿下!”
  郭宋坐在一块大石上,摆摆手笑道:“免礼平身!”
  “谢殿下!”裴信站起身,等待晋王殿下的问询。
  “这些天拦截了多少敌军?”郭宋笑问道。
  “回禀殿下,大大小小拦截了十几拨人,最大的一支队伍是敌军粮车,由一千辆大车组成,两万石粮食,正好解决了我们燃眉之急,然后昨天拦截了柳城高家的一名送信人,但卑职立刻放了对方,他们家主要劝说副将高玦投降,卑职立刻把送信人放了。”
  说到这,裴信取出一封信递给郭宋,“这是高家信件的抄本,请殿下过目!”
  郭宋接过信看了一遍,是家主高松写给孙子高玦的信,内柔就是要求孙子率军投诚晋王,让高家能够抓住这个机会。
  信的篇幅不长,但写得很到位,足见高松官场经验丰富,眼光老辣。
  郭宋对裴信道:“你立刻率军前往柳城,配合张云将军把柳城控制住,防止契丹偷袭柳城!”
  “卑职遵令!”裴信行一礼匆匆走了。
  郭宋沉思片刻又道:“把高环请来!”
  高环是辽东城长史,也是高玦的二哥,颇为精明能干,郭宋很欣赏辽东城的仓库管理,非常细致到位,井井有条,正是高环负责实施,郭宋便任命高环为随军仓曹参军事,主管全军仓库。
  事实证明,高环确实是仓库管理的人才,上任几天便把军中的粮草帐目整理得清清楚楚,化繁为简,是个很不错的理财能手,郭宋准备战后推荐他去户部或者度支使司官衙。
  不多时,高环被士兵领上来,高环躬身行一礼,“参见殿下!”
  郭宋微微笑道:“高参军能否去一趟敌军大营你三弟那里,替我给他送一封信,然后带着我的几名手下一起前去,那边消息没有那快灵通,应该以为你是从辽东城过来。”
  “卑职愿为殿下送信!”
  郭宋当即写了一封短信,让几名火器营士兵陪同高环前往敌军大营........
  晋军主力虽然已在三十里外,但朱滔军大营并发现这个重大敌情,这是裴信的功劳,他的骑兵已经将敌军外围探子清除干净,大营以北的情报朱滔军基本上得不到了。
  黄昏时分,高环带着十几名骑兵来到朱滔军大营,高环依旧换上了原来的长史官服,十几名骑兵也是辽东士兵的打扮,连装备和战马都一样,如果敌军细心的话,就会发现他们战马上的破绽。
  高环向守营门士兵通报了他的身份,很快,高玦亲自跑到大营外迎接。
  高玦当然心知肚明,一定是晋王郭宋把自己二哥派来了。
  高玦将众人领去自己大帐,正好在路上遇到了朱权滨,朱权滨认识高环,很惊讶道:“高长史怎么过来了?”
  高环抱拳笑道:“我奉老王爷之令来看看大营的粮草情况!”
  这句话说得滴水不漏,高环原本就是营州钱粮署署正,后来派去营州,朱滔让他来大营,极可能是让他来整理帐目和核算粮食消耗情况,为下一步运粮做准备。
  朱权滨大喜,“长史来得太及时了,我们粮食坚持不了多久,一定要让老王爷赶快给我们送粮!”
  高环微微欠身道:“卑职今晚要稍稍整理一下思路,明天一早开始着手。”
  朱权滨欣然道:“长史好好今晚休息,明天期待长史的好消息!”
  朱权滨走了,高环随即跟着三弟来到他的大帐,他让高玦把十几名手下安置好,并告诉他,那是晋军骑兵,高玦连忙把十几名士兵安置在自己的亲兵营内,不准外人接触。
  待大帐无人,高环这才把郭宋的信件递给三弟。
  高玦肃然,这是晋王给他们家族写的第二封信了,足见晋王对自己的看重,他不敢怠慢,仔细看了一遍信。
  郭宋在信中要求他安排好时间,然后派一名士兵跟随自己骑兵前来送信。
  高玦负手来回踱步,要确定具体时间了,他得好好想一想。
  “三弟,你打算怎么做?”高环问道。
  高玦苦笑一声道:“我让手下找来几名年轻村妇,让她们陪朱权滨喝酒,等朱权滨喝醉以后,我就好安排了,只是朱权滨酒量颇好,喝醉不容易,时间不好掌握。”
  “那就给他酒里下点药,加速他的醉倒。”
  高玦点点头,“我等会儿去军医那里配一点麻醉药。”
  高环笑了笑,从怀中取出一只小瓶子放在桌上,“其实晋王殿下已经替你考虑到了,这种药叫做百日醉,无色无味,放入烫酒里很快就会醉倒,就算泼凉水也不会醒来。”
  高玦心中有了把握,立刻派人跟随一名晋军斥候前去送信,约定了动手的时间。
第一千二百六十六章
三军归降
  入夜,朱权滨的大帐内欢声笑语,三名年轻村妇化了妆,特地来陪朱权滨喝酒,高玦开给她们每人一百贯的高价,这是她们家十年才能挣到的钱,她们当然满心欢喜地来陪酒,当然还有陪寝,但给她们钱的将领说了,如果能将陪酒的将领灌醉,那么她们连陪寝都不用了。
  所以三个村妇非常卖力,用各种手段给朱权滨灌酒,朱权滨喝得畅快淋漓,他心中暗暗好笑,这几个女人居然想把他灌醉,做梦吧!今晚她们三人休想逃过自己这一关。
  但朱权滨做梦也想不到,第三壶酒里居然下了药,他喝了不到半壶,便一头栽倒在地上,呼呼大睡起来。
  三个女人也同样喝了几杯药酒,醉倒在帐内,亲兵们都知道主公半夜会醒来找女人,便把他连同三个女人一起送入寝帐内安歇。
  在高玦的大帐内,高玦秘密召集了六名高级将领商议对策,三万大军一共分为十营,分别由十名中郎将统领,这十人中有四人是朱权滨的人,有三人是高玦的人,还有三人属于中间派,但可以争取。
  “我告诉各位一个重大消息,朱滔父子已经死了,柳城已被晋王的军队攻占!”
  这个消息让六人一片哗然,大将李震连忙问道:“这个消息从哪里来,可靠吗?”
  “当然可靠!”
  高玦取出一封信,“这是晋王殿下给我写来的亲笔信,下午由我二哥带来的,晋王亲自统率十万大军就在我们北面,现在距离我们大营恐怕已不到十里。”
  众人面面相觑,一时不知道该怎么办才好,高玦又道:“我们只有三万军队,可晋王大军南北有十五万大军,歼灭我们易如反掌,根本就不用费什么事,但晋王殿下在信中说,辽东汉人太少,东胡人太多,他不忍再屠杀汉人青壮,希望我们以民族大义为重,率军投诚,给辽东百姓一个交代,给自己一个前途。”
  高玦读完了郭宋的亲笔信,对六人道:“机会就在今晚,各位若随我投诚,依旧出任中郎将,每人都可获得爵位,在辽东的财产不受影响,如果不愿跟我干,可以离去,不会受到任何追究,怎么样?这个机会要不要和我一起抓住它?”
  这些将领各自有土地,也不缺钱,但听说能获得爵位,这让他们的怦然心动,爵位可不是一般人能获得,哪怕是子爵,几代人都会从中获益,更关键是朱滔父子已经死了,他们还能有什么选择?
  “干!”
  李震拳掌一击,“我们跟将军干,抓住这个机会!”
  李震是三个中间派中郎将之一,他的表态至关重要,另外两名中间派将领也一起答应了,事实上,他们也不想放过这个机会,晋王殿下亲自来了,他们不抓住这个机会才真是蠢了。
  高玦大喜,连忙道:“朱权滨已经被我安排人灌醉了,我们商议一下细节,怎么对付朱权滨的手下。”
  .........
  朱权滨的亲兵有五十人,当朱权滨醉倒后,五十人都守护在主公的寝帐周围,这时,高珀率领两千弓弩手,已经无声无息从四面八方将朱全斌的寝帐包围了。
  就在这时,箭矢从四面八方射来,朱权滨的亲兵们措不及防纷纷中箭,惨叫声响成一片,周围的士兵并没有停止射箭,一共射了五轮箭,待大帐彻底没有了声音,两千士兵才停止了射击。
  两百名精锐随即抄上前,将中箭未死的士兵一刀砍死,又摸进帐去,朱权滨没有中箭,还呼呼大睡,三个女人躺在他身边,也没有中箭,士兵一刀将朱权滨的人头砍下,把无头尸体留给了三个正在熟睡中的女人,转身去了。
  两千人悄然散开,两百名士兵一起动手,将所有被杀死之人就地掩埋,就仿佛什么事情都没有发生一样。
  高珀向高玦汇报了情况,高玦点点头,喝令道:“擂鼓聚将!”
  “咚!咚!咚!”
  鼓声大作,这是有紧急军情,士兵们纷纷起身集结,所有郎将以上将领必须立刻前往帅帐集结。
  三万大军一共有十名中郎将,三十名郎将,不多时,四十名大将齐聚帅帐,帅帐内却不见朱权滨,只有副将高玦坐在帅位上,四名朱权滨的心腹中郎将都愣住了,一人厉声问道:“请问高将军,大帅何在?”
  高玦手一挥手,从旁边冲出一群士兵,将四人按到在地,用绳索捆绑起来,四人气得大喊:“放开我们,我们无罪!”
  但士兵已经不给他们机会了,将四人拖出去,一刀砍死,几声惨叫响起,再也没有了动静。
  高玦冷冷问四人的手下郎将道:“朱权滨已经死了,现在军营是我说了算,你们是愿意追随我,还是想追随他们?”
  十几名郎将心中大惊,一起单膝跪地抱拳道:“我们愿追随将军!”
  高玦点点头,对众人道:“各位,朱滔父子已经死了,柳城已被晋王大军攻陷,现在晋王殿下亲率十万大军就在军营外,我不想让弟兄们送命,所以我决定向晋王殿下投诚,保全我们三万将士的性命,愿意跟随我者,请举起右手!”
  高玦举起了右手,大帐内所有将领震惊万分,但这个时候他们都毫不犹豫地举起了右手。
  高玦见大局已定,便对高珀点了点头,不多时,十几支火药箭一起射向空中,在空中炸响,十余里外皆清晰可见。
  郭宋率领八万大军浩浩荡荡抵达了军营,在军营外列下大阵,八万将士都举起火把,俨如一片火的海洋。
  这时,营门大开,高玦率领数十名将领走出大营,来到郭宋面前,高玦单膝跪下,所有将领都跟着单膝跪下,高玦抱拳道:“下官辽东兵马副使高玦,参见晋王殿下!”
  “参见晋王殿下!”
  郭宋点点头,高声赞许道:“我们血脉相通,绝不互相残杀,你们都有民族大义,相信你们的子孙会为你们今天的选择而感到骄傲,也相信本王绝不会亏待了各位!”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1/1035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