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校对)第411部分在线阅读
第768章
逆转与真相(下)
潭柘寺中,陆缜的话还在继续:“衍冲就死的另一个原因,是为了让你们的五行杀局和斫龙阵圆满。他的白云观就身在第五颗北斗星,玉衡位上,同时他又是死在竹箭之下,如此一来,五行相生的杀局也就彻底完成了。想必你们打一开始就把白云观先考虑进了这次的阴谋之中,因为只有那里才是你们自己的地方,所以才会选择在城南布下这么个局面吧?
“只不过这其中还是有些问题,比如既然你们其实布的乃是与北斗七星相关的斫龙阵,又何必非要把五行杀局给做完呢?这两者间岂不是有些矛盾了?另外一桩难处是,如何才能让我们锦衣卫听从你们的意思,查到白云观这个不起眼的所在。”
听到这话,那僧人的脸色又是微微一变,目光更是往下垂去,都不敢与陆缜对视了。不过他这一心虚的表示,却已出卖了自己,陆缜了然地一笑:“所以你们布在我镇抚司里的那颗伏子也就呼之欲出了。谁提议我去白云观,谁就是你们白莲教的人!”
顿了一下后,陆缜又有些自责地一摇头:“要说起来,他在案子开始后其实就已暴露了破绽,就是他一早点出了什么五行相生,把我们的猜测往虚无缥缈的鬼神上头引,才会让下面的兄弟行事多有顾虑。而当明白这些后,我便已让人把崔衡这个内奸给拿下了。所以今日这场反制,你们白莲教的人才会一无所知。而事实上,我也正是从他口中,才得到了你们确切的身份。”说到这儿,他脸上也露出了一丝无奈来。
陆缜是真没想到那个藏于镇抚司里,为贼人提供线索,从而让他们每每能快自家一步杀人设局的,居然就是镇抚崔衡。要知道,他可是锦衣卫里少有一开始就站在自己这边的人哪,可结果却只能将其拿下定罪。
不过仔细想想,两方面其实还真有些联系。正是因为崔衡是白莲教内应的身份,让他少了其他同僚那样的争竞之心,所以当陆缜突然被天子封为锦衣卫指挥使时没有生出什么抵触情绪来。只是有些可惜了这么个可用的下属哪。
可谁让他是白莲教的人呢?不但在出了案子时不断泄露消息给同伙,让锦衣卫被他们牵着鼻子走,而且还早早就凭着自己身份将最有威胁的那一批白莲教好手送进了诏狱作为内应。光是这两条罪名,就足够让陆缜不计任何情面地将其处死了。
好在很快地,陆缜就又调整了心态,继续道:“还有就是那个钦天监里的王浩,应该也是你们布下的人吧?他古怪的脾气,正是为了拉开与同僚间的距离,从而确保自身秘密不被人所知。为了这一局,你们显然已经准备了许久,付出的代价也确实极大。至于目的嘛……除了想谋害陛下,使我大明天下出乱子外,更要紧的怕是为了让那些普通教民相信你们的神通吧。
“就如我之前所说,许紫阳一死,白莲教上下已人心浮动。你很清楚,若不能及时做些大事,恐怕整个白莲教就会因此分崩离析。而这天下间,还有比害死天子更大的事情么?
“而且为了让大家相信你有神鬼庇佑,你又想出了这么个所谓的斫龙阵来。所以说,这斫龙阵除了可以让我锦衣卫自乱阵脚,无暇猜到你们的最终目的,更关键的,还在于迷惑教民,让他们相信天子是被这斫龙阵秘法所害。
“想必一旦陛下真在这寺内出了差错,朝廷只会向外宣布是陛下得了急病,而不会直言为刺客所杀。到那时,你们白莲教就可在民间兴风作浪,把一切都归结到所谓的斫龙阵的功劳上了。我说的不错吧?”
他这一长套话说下来,已把对方的种种算计与阴谋彻底揭露出来,也让那僧人彻底愣住,全然不知该如何反应才好,更别出出言反驳了。事实上,他这些分析全都是正确的,正是对方筹谋许久才设下的整个大局。可没想到,自以为无懈可击,万无一失的算计,到头来不但未能成功,而且还被人彻底识破,这打击对他实在算得上极大了。
陆缜盯着他已经有些灰败的面孔,略有些遗憾地道:“现在唯一让我猜不透的,就只有你的身份了。以这次的事情来看,你在白莲教中的地位一定极高,不然也不会知道这许多的秘辛,并且试图改变眼下对你们极其不利的局面了。”
“原来这世上也有你陆缜所不知道的事情哪?但你想要知道我的身份,却是休想!就算是那王浩和崔衡,也不知道我的身份!”对方怨毒地盯着陆缜,有些快意地说道。仿佛只要让陆缜留下一丝遗憾,就是他最大的胜利了。
只可惜,陆缜却又摇头笑了起来:“其实你到底是谁,叫什么已经无关紧要。就我所知,许紫阳一死后,白莲教已然群龙无首,成了一盘散沙。现在你这个教中要人也已落入我们锦衣卫之手,再加上之前被崔衡送进诏狱里充作内应的你们剩下的那些教中高手也被全数除掉,白莲教已彻底完了。”
“你……”那僧人气得浑身打颤,却又不知该怎么反驳对方才好。听了这话后,他也明白过来,自己这一次的行动,确实是把教中所剩不多的精锐都投了下来。现在计划失败,对圣教确实是一场灭顶之灾了。
“陆缜……我许青莲发誓,就算是死了化为厉鬼,我也一定会报你杀我父亲,毁我圣教之仇!”知道一切都已没有意义,他终于不再隐藏自己的身份,报出了自己的姓名。
不错,这个试图刺杀天子的僧人正是许青莲!
话说自从在南直隶营救许紫阳的计划失败,反而搭上了许多教中精锐,以及白联这个兄弟的性命后,许青莲和整个白莲教的日子就变得相当难过了。
虽然这些年来许紫阳一直都很少露面——化身为魏国公府管事的他可不是那么容易离开南京的——但他的威信却是摆在那儿的,只要有他在,白莲教这几万教民就有主心骨,哪怕之前接连受挫,也并未动摇他们的信仰。
可是半年前的这场变故,尤其是许紫阳最终被朝廷当众杀死,却对白莲教带来的毁灭性的打击。当知道被自己视作神祇般存在的教主居然也会被官府所杀后,许多普通教民对往日所信奉的那些东西终于有了动摇。
在这短短半年时间里,已经有许多教民主动脱离了白莲教的掌控。即便许青莲竭力挽救,不惜用最酷烈的手段来对付这些背叛者,却依旧没能让此颓势得以好转多少。
无奈之下,为了重新凝聚人心,也为了替自己的父亲报仇雪恨,许青莲才终于做出了这么个冒险行刺皇帝的决定。
其实整盘计划里有相当一部分是早前由许紫阳所定下的。只是因为他觉着此计划尚未圆满,还留有破绽,又找不到恰当的机会,才一直没有付诸行动。而这次的结果也证明了他的顾虑是正确的,此一局终究留有破绽,这才导致了许青莲最终事败被擒。
面对许青莲的诅咒,陆缜根本不为所动:“若这天下间真有鬼神一说,你更该考虑的是自己死后会受到什么样的酷刑。要不是你们白莲教在民间胡作非为,又岂会让许多无辜百姓枉死?来人,把他给我押回镇抚司里好生看管起来,有些事情还得从他口中套出来呢。”比如剩余的那些白莲教余孽的名单的什么的,留着他们,对朝廷来说终究是一大隐患哪。
“陆缜啊陆缜……纵然你算计精到,终究是漏算了一点。你觉着我会不给自己留一条后路么?”许青莲突然嘿嘿地笑了起来,只是这笑容里满是无奈与苦涩。
而在听到这话,看到他的表情后,陆缜也立时变色,自己确实百密一疏了:“快!卸了他的下巴!”这话自然是对边上的杨震所说。
杨震急忙出手,可到底还是慢了半分。当他的手接触到对方下巴时,许青莲已猛一咬牙,继而脸上便露出了讥诮、解脱和痛苦三种神情混合在一处的表情来,片刻间,他的脸色已变得漆黑,一缕黑色的鲜血也从其嘴角流淌出来。
在似笑非笑地看了陆缜一眼后,许青莲的整个身子猛地一阵抽搐,随即便软了下去。他的口中早藏有毒药,只要发力一咬,在转眼间就能置他于死地,从而免除在被抓后的折磨。显然,他这次行刺皇帝,完全是抱着必死的决心而来。
杨震只来得及一把拉住对方将要倒下的尸体,脸上也是一阵无奈:“都督……”
“罢了。是我过于大意了,只想着用这些言辞来破其心防,好让他在绝望下把一些事情给交代出来。可现在看来,终究还是小看了这些贼人的决心哪……”陆缜也有些无奈地叹了口气。
第769章
白莲凋零
在命人把许青莲的尸体带走后,陆缜这才转身赶到了另一边不怎么起眼的禅房里,参见天子,并向其禀奏刚才所发生的一切。
其实朱祁钰今日确实在潭柘寺中,而且之前参拜佛祖菩萨,和方丈谈经说法的也是他,直到进了那处禅房后,才在陆缜的授意下与身边的内侍调换了服饰,从而被安置到了这边。
其实直到此时,皇帝还不知道这究竟是怎么一回子事儿呢,只是因为对陆缜的信任,才会应允此事。而在听了陆缜的这一番禀奏后,朱祁钰的脸色就显得越发难看了:“当真是岂有此理!那些白莲教逆贼居然有如此大的胆子与本事,连锦衣卫这样的要紧衙门都早就有他们的内应了!”
“是臣一时失察疏忽,还望陛下责罚!”陆缜忙主动揽责道。
朱祁钰却摆了下手:“这却怪不得陆卿,你才到锦衣卫就任几天工夫。而且你这次已经做得很好了,总算是破了白莲教逆贼这一次的阴谋,看来朕破例将你任作锦衣卫指挥使的决定还是正确的,不然可就难说会是个什么结果了。”
“臣惭愧。虽然微臣确实破坏了他们的这个阴谋,但还是犯下了错误,让一个要紧的贼首服毒自尽,无法再从他口中问出更多相关之事了。”陆缜又自承不足。
“陆卿你也不必太过求全责备了,朕不会怪你。”皇帝说了这话后,又正色道:“不过白莲教确实是我大明江山的一处毒疮,朕希望你能帮朕将之彻底铲除,使后世子孙能够无忧。”
“臣遵旨,臣定当竭尽所能,把藏于各处的白莲教逆贼一一找出来除掉!”陆缜忙答应道。不过他心里其实很清楚,真要做到这一点怕是千难万难,那些白莲教的人最是会隐藏自己的身份,只要他们不干出什么谋逆的举动来,就和寻常百姓没有什么差别。尤其是当他们这次计划彻底失败,又折损了诸多精锐后,必然会再度蛰伏,就算是消息灵通如锦衣卫想要找出他们也不是件容易的事情了。
不过朱祁钰显然是不知道这一点的,见陆缜应了下来,他脸上也露出了笑容来:“如此自然是最好不过了。朕也累了,这就回宫吧。”今天他又是礼佛参禅,又是担惊受怕的,确实感到了说不出的疲惫。
“臣遵旨!”陆缜再次领命,赶紧退出去,做出相应安排。有了刚才的行刺,无论是他,还是禁军方面,都不敢有丝毫的疏忽懈怠,一定要确保天子的安全。
等忙完这一切,皇帝也打道回宫后,陆缜才神色严肃地叫人把这潭柘寺里的大小僧侣都聚齐叫到了自己跟前。已经隐隐知道一些事情的众僧人都显得很是恐慌,看他的眼神都是战战兢兢的。
陆缜的目光在这些僧人的脸上一一扫过,最终落到了方丈惠通的身上:“惠通方丈,你们潭柘寺可是京城里有名的佛门重地,这次却藏下了一个图谋不轨,妄图行刺天子的逆贼,你们却该如何交代哪?”
他的声音并不大,但落到众僧人的耳中却如巨雷轰鸣,直震得他们一个个都面如土色,颤抖不已。这等事情可实在太严重了,可不是这一寺僧人能承担得起的。要是官府真要深究,就算是把这潭柘寺拆了,将这几百僧人全数流放都是轻的。
半晌后,惠通才用颤抖的声音道:“陆大人明鉴,贫僧等是真不知道我寺内居然还有这等贼人。那个叫智通的僧人是半年前来的本寺,贫僧只是出于同道之谊,这才留他在寺内挂单,却不料……”
听着他的解释,陆缜也没有什么表示,只是问道:“那禅房里的那个暗室呢?这一点你们也不知情么?”
“这个……”他们的脸色变得更加难看:“那原来就是寺内的一间藏经室,当时贫僧等都未细想,只觉着那间禅房无论位置还是布置都最合适,这才安排出来给陛下作歇息之用。却不料……”
陆缜看得出来,这些僧人确实与那许青莲没有什么关系。不过他们责任也自不小,要不是他们糊涂把许青莲留在寺内,事情也不至于如此凶险了。所以在沉吟后道:“你们或许确非其同谋,但无形中还是帮了他,本官定会如实禀奏天子,至于如何发落你们,就看陛下圣意如何了。”
听他这么道来,惠通等人倒是稍稍松了口气。毕竟皇帝刚来潭柘寺内进香,怎么也会有几分香火情的,只要不是立刻追究责任,他们甚至还能通过求助朝中重臣来为自己求情呢。
陆缜当然是明白他们的心思,却也不点破,只是派了一队人马守在寺门前,告诫他们在事情有结果前不得叫人随意进出,这才带人返回了镇抚司。
在此事上,陆缜确实是做得很温和了,究其原因,一来还是因为天子的缘故;二来也是他不想被人看作酷吏,所以凡事还是留了一线,把最终的决定权交到了皇帝手里。
在解决了潭柘寺这边的事情后,陆缜又回到了镇抚司,处理白莲教的相关之事。虽然那许青莲是死了,不过他安插进锦衣卫里的手下却全数落网,他自然可以从这些人身上查问出更多关于白莲教的内情了。
这时候,便体现出了锦衣卫拷问刑讯的手段来了。只半日工夫,那些白莲教徒就有不少受不了花样繁多的酷刑而招出了一些白莲教的内情来——
比如现在京城里还有几处他们的巢穴和联络点,以及个别一些依旧潜伏在官府中的白莲教徒的身份和名字。虽然这些人知道的没有许青莲那么详细,却也足以让锦衣卫做事了。
于是接下来数日间,京城又是一阵人人自危,因为锦衣卫再次出动,不断冲进某处院落或是商铺里,二话不说就把那家的主人给逮捕了。更让人感到心慌的,这一回锦衣卫还拿下了不少京中官员。
因为有前番追查贪渎案的经验在前,这一回朝中的反应可就要小得多了。更多的人,是在到处打听锦衣卫这么做的原因所在,当知道这居然与白莲教有关后,众官员是更不敢多说什么了。因为他们知道,这等和谋逆挂上钩的事情还是少沾为妙,否则连自己都会受到严重的牵连。
在少了这些朝臣掣肘后,锦衣卫追查捉拿白莲教逆贼的行动就变得更加顺利起来。只不过一个多月时间,就把京城里暗藏的白莲教逆贼都给肃清,甚至连京城之外的贼人,也因为那些人的交代而被逮捕了不少。
当这些功劳一一报与朝廷后,朝臣们自然不好再对锦衣卫的行为提出任何的异议,甚至还使锦衣卫的名声都好了不少。陆缜这个以文官身份当上锦衣卫指挥使的人,也经此一事真正被人所接受,无论是内部还是外部,大家都不得不承认他确实是近些年来最合适的锦衣卫统领。
而当陆缜的形势一片大好的同时,白莲教的处境却是每况愈下了。
本来因为许紫阳之死,白莲教内部就已有了分裂,现在白联、许青莲等教中要人也被官府或擒或杀后,他们就更成了真正意义上的一盘散沙。而官府在此期间的打击,又让他们损失惨重,使得不少普通教众在恐慌之下迅速退出了白莲教,再不敢与之有任何一丝的瓜葛。
眼见局势艰难,一些白莲教的头领觉着再这么坐以待毙只会被官府彻底剿灭,于是山西、河南等地的白莲教突然就举兵想要造反。奈何少了那些运筹帷幄之人的统一指挥,他们的起事根本就是个笑话,还没真个起兵呢,事情已经被当地官府所知,官军直接就杀到了他们面前。
几场战斗下来,各地白莲教顽固份子又死伤许多,剩下的那些只能到处逃窜,但下场却也已经注定。而另一些还算清醒的白莲教徒,在如此情况下,唯一能做的就是蛰伏,再不敢如以往般开设香坛,招揽新的教民。
如此一来,白莲教的衰败就越发地快了起来。一方面是遭遇官军的打压,一方面又没法补充新人,他们的势力急剧削减,到最后连那些分舵分坛都散了。尤其是以往受骗入教的寻常百姓也在此时急速抽身,与他们划清界限,这使得白莲教彻底失去了生存的土壤……
就这样,经过各地官府近一年时间的清剿铲除,这朵盛开了足有数百年,总是对当政者带来不少麻烦的恶之花在大明景泰七年时终于渐趋凋零。
当然,这已是后话了,也不再是朝中君臣所重点关注的事情。在翻过年来后的景泰七年的春天,对满朝君臣,对满京城的百姓们来说,最惹人注目的,却是即将举行的恩科会试。
自年前朝中作出这一决定后,就已引得了无数有资格参与会试的读书举子急匆匆就往北京而来,许多人甚至连年都不过了……
第770章
泄题?
自隋唐创立科举选官制度后,这一靠考试选拔人才的方法就在中原王朝里不断延续。到如今的大明朝,这一制度更是得到了极大的推广与发展,满朝文官里,又七八成以上都是通过科举才走上的仕途。
虽然后世有许多人因为大明以八股取士而对科举多有看法,认为这是在禁锢读书人的思想,是落后的表现。可事实上,与以往的选官制度相比,科举制明显是最公正公平的一种制度了,这也是贫寒子弟能改变自身前程的最便捷的道路。
至于说八股禁锢了读书人的思想,则更是不值一驳。那些光耀后世的名字于谦、王阳明、张居正……他们全都是从八股科考中走出来的顶尖人才,他们的才思和能力,以及为人处事的态度可从来没有因为那十多年的八股作文就被削弱或改变……
所以无论后世之人如何诋毁科举制度的不足,至少在如今这个时代,科举考试是被所有人所认可与接受的存在。当朝廷决定在景泰七年增开一科恩科取士之后,天下读书人更是闻风而动,不辞劳苦地直奔北京而来。
所谓恩科,是有别于一般科举年,因为天子加恩读书人而特意增开的一场会试。一般来说,作为科举考试里最后两步的会试和殿试都是每三年才会举办一次,因为景泰五年才刚有过一次,所以怎么也得等到七年才会有下一场的科举。但是因为景泰六年重立太子的缘故,天子为加恩天下,不但大赦天下,而且还定下了恩科取士的决定,这对那些苦等着出头机会的举子们来说,自然是最好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