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校对)第40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520

  在他与另两位内阁同僚的共同努力辅佐之下,大明在开国数十年后,终于迎来了第一个清明盛世——仁宣之治。当年因为太祖和太宗南征北讨而空虚的国库因此彻底充盈起来,百姓安居乐业,内忧外患一扫而空。
  而他,还有另两名内阁同僚杨荣、杨溥更是被后人并称为“三杨内阁”,在后人眼中,此一届内阁是大明两百余年来最是团结与贤达的内阁,比之孝宗时的刘谢李三人的内阁更叫人心向神往,道一句大明第一内阁也不为过。
  但天下无不散的筵席,历经五朝,为朝廷,为百姓殚精竭虑数十年的老人们终于一个个都走到了自己的生命的尽头。
  四年之前,杨荣病逝,四年之后,轮到了杨士奇。三杨内阁如今只剩下硕果仅存的杨溥独立支撑着这个盛世天下,但后来者却还未出现。谁又能接他们的班呢?
  这是如今这盛世大明的疑问,也是天下臣民在知道杨士奇去世后的疑惑,大明在三杨之后将走向何处?
  杨士奇的去世震动朝野,不但官民致哀,就是天子也为此辍朝一日,并下旨致哀,随后很快地,就把他死后的哀荣都宣了出来——谥号文贞,赠太师。
  京城的三月陷入了一片哀悼中,但也有人对此却颇感兴奋,因为他知道,随着杨士奇的去世,压在自己身上的大山已去其二,只剩一个杨溥也已老迈,自己出头之日已然不远了。
  这个人,便是如今大明内廷第一人,天子最为宠信的司礼监掌印太监王振!
  作为陪伴还是太子时的当今天子长起来的东宫近人,王振在正统帝坐上大位之后便已渐渐在宫中崭露头角。而在经过这几年的蛰伏磨练与苦心经营后,其在皇宫内外的势力更已大得叫人心惊。
  不单天子将其倚为亲信左右手,更在朝中有无数党羽为其所用。若非如今朝廷正直之士满布,兼有三杨这样德高望重的前朝老臣镇着局面,只怕这位宦官早借着天子的宠信而攫取诸般大权,早早成为一代权阉了。
  但现在,杨士奇死了,一直小心谨慎的王振终于可以一展手脚与抱负,让天下臣民知道自己并不只是个会阿谀奉承的小人物了!
  与大明之前的许多太监不同,王振并非自小入宫。而是在成年之后,在考取功名的道路上难以有所作为后,才自阉入的宫门。事实上,他身上还有着一个秀才的功名呢。
  王振的这点学识要是和后来的司礼监太监相比,其实并算不得什么。但在如今这个时候,处在那些不学无术,多半连字都不认识的同类当中,却很是有鹤立鸡群的感觉的。于是秀才出身的王公公便迅速脱颖而出,不但天子信重,就是宫里大小太监对他也是恭恭敬敬,言听计从的。
  在这等环境下,王公公的自信心自然就无限膨胀,野心也渐渐大了起来。甚至萌生出要成为和内阁大臣一样的存在,让后世之人赞颂自己功绩的念头。
  但王振显然高估了自己的身份,也低估了文臣对他们这些人的鄙夷和提防,所以早些年当他刚生出这一想法,还未真正做些什么时,已被三杨为首的群臣集体抵制与压制。
  在抱负不得伸张之后,王振只能通过别的方式来进行发泄。比如用尽各种手段来攫取钱财利益,再比如于朝中不断收买安插自己的人,等待一个东山再起的机会。
  现在,三杨去二,机会已近在眼前了。
  虽然心里对杨士奇的死是很高兴的,甚至巴不得连杨溥这个老不死的也能一并去了。但表面上的功夫却还是得做,所以当杨府立起灵堂,百官前往祭拜时,王振也跟着去了。
  不过在从灵堂那边回来之后,王振的脸色就显得极其难看,眉宇间的怨愤之色更是浓得化都化不开。当他带着这一脸的郁愤回到司礼监时,手下的那些太监们更是连大气都不敢喘上一口,战战兢兢的好不小心。
  只有和他关系最亲近的干儿子魏忠在等了片刻后才小心翼翼地上前询问:“干爹,可是那些官儿得罪了您了?”
  “哼!这些个不知好歹的东西,咱家早晚有一天要让他们一个个都跪倒在我面前!”喘了一会儿粗气的王振恨恨地说了一句。
  “干爹息怒,可别因为这些家伙气坏了自己的身子。他们不过是因为杨士奇死了,所以找咱们撒气呢……”
  “可不光是因为这个,那些文官,一直以来就瞧不上咱家这样身子不全之人,怎么都觉着咱们要低他们一头。真是好笑,都是在陛下面前听用的人,他们哪来的底气就认定了咱家会不如他们!”王振显然是憋得久了,此时忍不住就发泄了出来。
  “干爹您说的是,要论和陛下的远近他们根本不能和咱们比。就是比能耐,以干爹的大才,连陛下都要叫您一声先生的,怎么也不会比那些个家伙差的!”魏忠忙讨好奉承了一句。
  “说到底,还是咱家少了点东西哪……”王振的脸痛苦地抽搐了一下,他都有些后悔当初的决定了。不过他也不想想,若没有这一刀子,他根本就不可能有今日的地位。
  “干爹不必气馁,咱们并不比他们差,老祖宗当初可不就被百官所敬么?到了现在,民间还不时地说着他老人家的好呢。”魏忠口中的老祖宗,便是永乐朝时的著名大太监郑和。
  听他提起郑和,王振的眼中露出了欣羡之色:“咱家要求也不高,只要能跟老祖宗当年那般也就心满意足了。你说说,该怎么做才能有此成就?”
  这话问得魏忠便是一呆,他一个没什么权势见识的宦官又怎么可能给出答案呢?但好在这也是位颇有灵性的家伙,只一怔间,便已有了说法:“干爹,要照孩儿来说应该就是老祖宗的地位是拿真刀真枪给打出来的。靖难之时,老祖宗可是带过兵的……”
  “带兵?”王振听了眼睛陡然就是一亮:“不错!老祖宗所以为百官所敬,除了得太宗皇帝的宠信之外,立下的军功那也是极关键的。听说他的郑姓还是太宗皇帝因为其战功所赐呢。”说到这儿,他眼中的艳羡之色就更浓了,天子赐姓哪,就是寻常官员都得不到的好处,就老祖宗得到了,真希望自己也有这么荣耀的一天哪。
  但很快地,这种激动的情绪又冷却了下来:“如今太平盛世,怎么可能还有这样的机会?”
  魏忠不敢接话了,因为这事上,他是彻底没有发言权的,只能在一边赔笑。
  “哎……只可惜之前因为一时心软,答应了那些鞑子,不然或许还真有机会呢。”沉默了一阵后,王振连连叹息了起来。
  他指的就是几月前,蒙人使节向朝廷要求增开榷场一事。当时那些蒙人为了事情能够办成,可是颇下了不少功夫的,作为天子身边人的王振也得了许多好处。也正是因为他在旁说项,此事才得以迅速办成。
  而现在,王振却很有些后悔了。倘若自己从中作梗一下,蒙人的要求达不成,或许他们就会与大明刀兵相见了。而到了那时候,自己跟天子请个旨,然后学着老祖宗带兵去把这些鞑子都杀光了,这军功不就到手了么?
  王振想的着实不错,但他显然忽略了自身的本事和郑和之间的差距,自以为去了便能取得一场大胜。至于一旦双方开战,会有多少将士会战死沙场,多少无辜百姓会遭灭顶之灾,这一切他就更不会去细想了。
  “干爹,提起鞑子,孩儿倒是想起了一件事情。之前有大同总兵呈表为当地的一个县令请功,说是他创出了一种御敌的利器。”魏忠突然提了一句。
  “哦?还有这事?去,把那奏表拿来我看。”王振顿时来了兴趣,把手一挥下令道。
  魏忠不敢怠慢,片刻之后,就把胡遂的那份请功的文书找了出来。这种与战事无关的从边地送来的奏表,无论是文官还是司礼监其实都不是太在意,所以便迅速被压到了底下,若非魏忠这时候提到,就只能成为一堆废纸了。
  而王振在看了这上面的描述后,心里就是一动:“这个叫陆缜的广灵县令倒是有些意思……”不过他也没提什么赏赐的,毕竟陆县令与他没有任何瓜葛,他怎么可能为其出力呢?只是这个小小县令的名字却被他记在了心里。
  朝廷内外,没有人知道,一个想法已在王公公的心里滋生出来,而这,将是改变整个大明局面的开始……
  
第69章
扫墓
  数朝老臣的病逝固然叫人伤心,但这大明天下却不可能因此一人而停止转动,朝廷也不能因此一人而不顾其他大事要事。所以只三五日后,一切公事重新提上议程,中枢官员甚至比之前更加的忙碌起来。
  北地开放榷场一事因为关系到蒙人,朝廷自不敢轻慢,待到四月时,户部的公文终于发下,又数日后抵达山西,待这一道批准广灵县在县城外东北处开设榷场的公文送达到陆缜手上时,却已到了四月中下旬了。
  好在这段时日里陆缜也没闲着,早早就已对前期工作进行了各项安排,一旦接到公文,便立刻在此位置上修起了一座简易的榷场,同时也把朝廷的意思通过城中做买卖的蒙商带去了草原。
  待到四月下旬,刚立起来的榷场便迅速热闹了起来。蒙人的生活生产资料实在是太短缺了,大明之前零星布置的几处榷场、市易根本就不够他们消费的,现在新开了一处,自然让他们趋之若鹜,无数附近的牧民都牵着自己的牛羊马匹赶到了这个小小榷场,与同样闻讯赶来的明国商人做起了各种买卖来。
  不是属于这个时代的人根本不会知道蒙人对大明物资的向往有多么的严重。不光是茶叶、丝绸、瓷器等精品,就是寻常的布匹,普通的农具,甚至是一口有些破旧的铁锅都成了蒙人争相购买的抢手货。一时间,这座小小的榷场变得极其热闹,就连县城里的两家旅店和青楼,以及平民的屋子都被赶来的蒙明商人给包了圆儿。
  商业,确实是推动一个地区发展的强大力量。陆缜这个穿越者对此倒是见怪不怪,他以前可是知道深圳是怎么崛起的,相比而言广灵的这点动静实在是太小儿科了。但下面的僚属和百姓们却是惊呆了,当然更多的却是欣喜若狂,所有人都知道,照如此下去,大家心目中的好日子已很快就能实现。
  当然,榷场的设立也不尽是好事,随着往来客商的增多,三教九流之人也日益增多,治安问题也变得复杂起来。尤其是榷场那边,因为是和蒙人做买卖,双方之间就更容易起争执,甚至一言不合动起手来的也所在多有。
  为此,县衙派出了不少人手过去维持秩序,甚至陆缜还从军营里借了三十名军士过去镇场子。不镇着不行哪,那些蒙人可都是随身带刀的,真惹恼了他们,谁也不知道这些粗鲁而野蛮的家伙会干出些什么来。
  除了安排人手之外,身为县令的陆缜为了表示自己对榷场的重视还每过几日就会去那边转上一圈。一来表明自己的态度,二来也是为了告诫那些家伙一定要按着规矩来,不然官府可不是开玩笑的。
  四月底的这天,陆缜再次带人来到了榷场。不过这一次,他在榷场转了一圈后却没有逗留,而是坐着一辆低垂着车幔的马车继续往北边而去,而且身边只带了林烈一人护卫。
  对此,虽然有人感到古怪,但却也不好多问。毕竟如今的陆县令在县里的威望甚高,可不是一般人敢随便询问的。
  他们并不知道,现在车内除了陆县令之外,还有两个女子,赫然正是县令夫人楚云容与她的贴身丫鬟翠眉。不过在到了一处山林前时,就连翠眉和林烈二人也被陆缜他们给留在了原地,只陆楚二人相携往深处而去。
  “这儿是……前番我与韩四找到大人的地方。”林烈一眼就认出了地方,脸上一副若有所思的模样。但很快地,他又把心中的疑团给压了下去,这种事情既然县令大人不想让自己知道,自己还是莫要深究为好。
  经过之前的那些变故之后,林烈对陆缜已很是忠心服帖,自然不会去追究打听陆缜的秘密。而翠眉,更只是个小丫头,更不会想太多了……
  虽然因为季节的变换而使得山林间的草木茂盛了许多,但陆缜认路的本事却是不小,所以很快就带了楚云容找到了当日埋下陆县令的地方。
  那一处稍微有些隆起的土丘上,此时已长了一层青草,另外还有几朵黄白相间,却叫不出名字来的野花儿在风中轻轻地摇摆。
  没有墓志铭,没有刻碑,甚至连名字都没有留下一个。当看到陆缜的埋身之所竟如此荒凉简陋时,即便是对他颇有些意见的楚云容也露出了伤怀之意来。两人终究是打小订的亲事,之后更有了夫妻名分,想着天人永隔,自然会触景伤情了。
  从篮子里取出各种祭品和香烛,在墓前摆开之后,楚云容便默默地合什在坟前祝祷起来。
  此时的陆缜却已默然退到一边,神色有些古怪地看着眼前的一幕。当时他借的只是这位身上的衣裳和一点铜钱而已,不料随后却连对方的身份都给代替了。而最叫人感到不安的是,身前的这个女人……因为取代了对方的身份,楚云容居然也成了自己的妻子,虽然只是名义上的,自己连一指头都没有碰过她。但对这个时代的人来说,即便如此已是很严重的问题了。
  轻轻的一声叹息,陆缜看着那坟茔也在心里暗道:“真说起来我也算对得起你了,至少把你害死的元凶我已帮你解决,你在九泉之下也可以瞑目了吧。”其实在他心里还想学着曹阿满般地来上一句,汝妻子我养之,汝勿虑也。但最终想着毕竟是在人家坟前,这种话还是不说为好。
  身前的楚云容神色却大为悲戚,人非草木,孰能无情呢?想着曾经的点滴,纵然这个男子非自己良配,但这些日子来他对自己还是颇为迁就照料,就连大婚之后自己的一些刁蛮,甚至是无礼的要求也被他一一包容,足可见他对自己的一片心了。
  或许导致他走到这一步,变得如此贪婪,甚至铤而走险想和萧默与虎谋皮的做法,也可能是为了能在自己面前更有底气些所致,她心中的自责也就更甚了。
  发现楚云容正暗自垂泪,陆缜在犹豫了片刻后还是上前道:“你就不要太伤心,死者已矣,活着的人才是最重要的。我想他也不希望看到你这样吧。”
  听着他柔声的安慰,不知怎的楚云容心弦猛地悸动起来,突然一个反身,便抱住了陆缜,把头靠在其肩头痛哭起来。
  陆缜先是一愣,继而苦笑一声,最后又拿手轻轻地拍打着对方的肩膀,安慰了几句节哀之类的话。好半天,当他觉着自己的肩头都有些湿意时,楚云容才止了哭声,缓缓地抬头站直了身子。
  此时的她因为哭过而双眼和鼻子都有些泛红,脸上自有一种动人的楚楚可怜之状。同时,又因为已从悲伤中回过神来,发现自己竟趴在陆缜肩头痛苦之举颇为不妥而又生出了几许的羞涩之意,目光低垂,都不敢与之对视了。
  发现她羞怯的陆缜便是一笑:“楚……姑娘,你若是还想哭,我可以再借你一个肩膀。不过,这边的已经湿了,所以你换一个吧。”
  这句俏皮话让楚云容忍不住嗤的一笑,心中的悲伤和羞涩终于减轻了许多。随后又收住了笑,福了一礼道:“多谢你带我来此祭拜于他,也多谢你……”后面的话却又有些不好说了。
  陆缜摆手道:“不过是举手之劳,算不得什么。说起来,他也算我的救命恩人,我也该来祭拜一下他的。不然,恐怕现在的我已不知是死是活,流落何处了。”
  楚云容轻轻地嗯了一声,转身又把目光在那简陋到了极点的坟茔上转了一圈。她想请陆缜为下面的人立个碑什么的,但最终却没有说出口。因为她知道,这会给陆缜带来大麻烦,所以只能作罢了。
  两人又在这坟前逗留了一阵,方才把所有东西都收拾停当,转身离去。
  当他们离开时,一阵风吹来,使得周围的树木跟着哗啦作响,不知是不是地下的陆县令有灵,在跟这两人道别。
  待走了一程后,楚云容已收起了悲容,虽然两眼还有些泛红,却已看不出太大问题来。毕竟陆缜的身份太也蹊跷,还是不要让第三人知道为好。
  对此,留在外面等候的林烈二人也没有追问的意思,只等他们到了,便重新返程,往县城而去。
  就在他们回到官道,又走了一程路后,前方突然有一匹快马飞奔着赶了过来。待他来到近前,认出赶车的乃是林烈后,那骑士赶紧就止住了马儿:“县令大人可在车里?”
  陆缜已掀开车帘,发现来人乃是县衙一名差役,此时对方正一脸的惶急,脸上更布满了汗水,显然是急匆匆赶来的。便探头道:“出了何事?你怎如此焦急?”
  “大人,出事了,出大事了!”那人见到陆缜,便当即滚落下马,急步上前,行礼之后急声道:“榷场那里出了人命,有鞑子杀了人!”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520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