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世大明(校对)第355部分在线阅读
“你胡说……”绝望的感觉,让薛长庆竟迸发出了最后的一丝勇气,猛然回头,大声反驳,随后便看到了站在自己身后,目光里满是杀意的姚干,以及其手中高高扬起的钢刀,正在阳光下散发着摄人心魄的寒光。
“是你……”薛长庆的眼中全是怨毒,因为就是此人,使自己落到如此地步,想不到最后要取自己性命的,居然也是他。
就在这时,鼓声骤停,一名官员大声喝道:“午时三刻已到……”
陆缜当即就抓过面前签筒里的火签,拿朱笔在上头猛地一勾,再往跟前的地上一抛:“时辰到,行刑!”
边上军卒闻声也高呼了起来:“时辰到,行刑……”声音滚滚而出,充斥在了这天地之间。百姓们则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往刑场这边望来,不想错过任何一个细节。
闻得命令后,姚干不再废话,腰上猛然发力,就带着胳膊迅速下挥。呼地一下,手中刀已如闪电般劈进了薛长庆的后脖颈里,将他那颗面上还带着愤怒、惊恐和诧异的首级给一刀砍离了身子。
就在薛长庆失去头颅的身子砰然落地的同时,姚干已一转步来到了面色发青的霍青身后,也一刀挥落,将他斩首。
与此同时,数百名犯人一一受刑,人头落地。泊泊鲜血不断从脖腔中涌喷出来,迅速浸染了整片街道,一如数月前,他们血洗小镇时那样……
第660章
不满的结局
当黄岩镇里数百颗人头齐齐落地,鲜血满地流淌的同时,相邻的临山镇里也在上演着相同的一幕。
这一次,为了祭奠告慰被杀的数千百姓,陆缜是真真个豁了出去,不但把青天寨里的那些贼寇全数砍头,就连以薛长庆为首的数百大同官军也没有放过,悉数押上刑场,一刀砍掉了脑袋。
午时三刻,在上万百姓的围观下,近千名为恶的贼人身首异处,让观者在心惊之余,又忍不住高声叫好,对这位年轻的巡抚大人又增添了数分的敬畏之意。大家这才知道,他是真心想要维持山东太平的好官,是一个不畏强权,只问对错的青天一般的存在。
而当此间之事扩散出去后,山东地界里的那些贼匪宵小也立刻变得安分守己起来,听说有不少小股的贼寇更是因为害怕会被官府清剿而自动解散,或是逃往别处,显然是被巡抚大人的这一番大开杀戒的手段给吓住了。
从地方治安角度来看,陆缜的这一决定与作为无疑是相当准确的,这足以让山东几年内都不至出现贼匪横行的局面,能让百姓更加的安居乐业,同时也给开海大事创造了一个相当不错的稳定局面。
但是,许多下属官员却还是对此事感到忧心忡忡,因为他们很清楚,陆缜这次擅自做主,在没有请示朝廷的情况下就杀了这许多人,而且其中半数还是官军,势必会惹来无数人的弹劾抨击,而在此吃了亏的石亨也一定不会善罢甘休。
随后的事实也证明他们的判断是相当准确的,不过六七日,陆缜呈报朝廷的奏疏还没有送到京城呢,他胆大妄为,屠杀俘虏与山西官军的消息就已通过不少渠道传到了北京城,传入了大小官员的耳中,顿时间就惹来了满朝的非议和哗然。
对陆缜,朝中有许多人是很看不惯的。这不光是因为他所提倡的开海之事与他们的理念不符,更因为其深得天子宠信,以不到三十岁的年纪就成为朝中屈指可数的高官,更能以巡抚之职牧守一方,这明显遭到了无数人的眼红与嫉妒。
所以他的一举一动都有人在盯着,只等着他做错事后,上疏弹劾,以发泄心头的不满。本来去年过年前他擅自回京之事已经够恶劣了,想不到时隔半年,他居然又闹出了比之前之事严重百倍的事情来,这让一众官员如何还能忍得?
于是乎,短短两三日间,朝臣弹劾陆缜恃宠生骄、无视王法、图谋不轨的弹章就如雪片般送进了皇宫。许多人都表明了态度,让天子一定要严惩陆缜,甚至有不少人还明确点出,为了安抚边地军心,该当立刻将其免官入罪,以至让他抵命的……
这一片喊打喊杀,可着实惊住了朱祁钰,让他都有些不知该怎么办才能保住陆缜才好了。同时,其心里也对陆缜颇为怨怪,怎么这家伙就这么不让自己省心呢,才半来年时间,就又闹出了如此严重的事端来。
与天子一样感到头疼和不安的,还有与陆缜交情深厚的于谦和胡濙等官员。虽然他们下面也有不少肯听从安排的官员,可在如此大势所趋的情况下,即便是声望卓著,手握大权的两人,也不敢轻易为其辩护了,唯一的指望,就是由陆缜自己上疏陈情。
只是,陆缜的奏表还没到呢,
大同方面,以石亨为首的联名弹劾陆缜的奏疏也被送进了北京城。在这份奏疏里,他们列举了陆缜勾结犯官、包庇逃兵、擅杀将士的多条罪名,希望朝廷能还辛苦在边关御敌的将士们一个公道。
当这份奏疏送抵之后,情况对陆缜是更加的不妙。就是朱祁钰这个天子,也有些压不住场面了,众官员口口声声要天子严惩陆缜,不然必然会导致边军寒心,使得社稷不稳。
在这种情况下,陆缜与山东官员联名所奏的表章也终于姗姗来迟。天子在得报之后,赶紧拿到手里看了起来,然后他整个人也有些懵,虽然陆缜没有否认自己杀山东官军的事实,但奏疏里已把事情说得明白,更且提到了此事背后另有玄机,很可能是石亨为了对付胡遂,夺取山西整个兵权的一个阴谋。
两个自己倚为左右手的文武官员居然互相攻讦起来,这让天子一时间竟不知到底该信谁的话才好了。虽然他相信陆缜并无不臣之心,做这一切一定是有道理的,但要他认为石亨才是此事罪魁祸首也有些太难了。
最后,犹豫难决的皇帝只能把于谦等近臣叫进宫来商议对此事的看法。而在看了陆缜的奏疏,又对其为人行事已很是了解的于谦便立刻选择相信了他的说法,当即力保。不过另外一些朝臣却又有了别的看法,免不了众人在朱祁钰跟前又是好一番的争论,终究没能得出个让皇帝满意的结果来。
不过这么一来,总算稍稍改变了陆缜之前的处境。于谦随即发动自己的人脉,开始在朝堂上极力为其辩护。与此同时,闻知此事内情的胡濙也选择相信自己的学生,也开始动用了自己的门生故吏来问陆缜说话。
作为一老一新两名在朝中地位和权势都自不小的官员,于谦和胡濙二人能动用的人手还还是相当充分的。而且随着他们的介入,一些只是观望风色的骑墙派们也不再坚持己见,使原来一面倒的局面又重新变得均衡起来。
要说起来,石亨还是吃亏在自己只是个武将的身份上。随着土木堡一役惨败,无数勋爵武将命丧战场,原先朝中文武均衡的势头已被彻底打破。现在的大明朝廷,文官集团的势力已能彻底压住武将了。
在丧失了话语权的情况下,即便石亨使了不少力气,这次针对陆缜的反扑也难以达到理想的效果。甚至于,他的这些举动反倒激起了不少文官的排外心理,让一些中立官员倒向了陆缜,反对石亨生出了怀疑来。
这场朝中的扯皮和拉锯足足持续了有两三个月时间,最终,不胜其烦的天子下了一道旨意,彻底终结了这场大争论。
陆缜杀死数百俘虏与山西官军之举确实极其不该,尤其这是在擅自做主,未经朝廷批准的情况下,自当严惩。不过念在他这么做也是为了稳固地方,心系百姓,故而从轻发落,只降他一级官职,留在巡抚位上戴罪立功。
至于山西那边,则是好生安抚了石亨一番,直言天子与朝廷是相信他们的,但事情既然发生了,就只能这样。而为了平息石亨的怒火,即便觉着胡遂有可能是被冤枉的,还是将他就地罢官,并胡乱定罪之后,将其押回京城再作审问。
所有人都知道,这是天子在搞平衡,和稀泥了。显然,陆缜和石亨两人,他是一个也不想伤害,所以只能委屈那些被杀的官军,以及喊冤罢官的胡遂了。
在理解的同时,许多人对天子的这一做法却很不看好,颇有微词。因为这么一来,只会助涨了这两人的嚣张气焰,而且他们依旧不会满意这样的结果,陆缜和石亨二人势必结下深仇,将来难保不会再起争端。
不过在争了两个多月依旧没有个结论后,朝臣们也心知不可能再凭此事对陆缜下手,所以即便心里不满意,也只好收手。经过这次之事,大家算是彻底明白了,天子对陆缜与石亨的信任已远在其他人之上,将来再想对付他们,可就要做更充分的准备,找更好的机会才是。
而事情也正如他们所料想的那般,当消息传回到山西时,石亨是极度的不满:“岂有此理,这些朝中官员一个个都是干什么吃的?居然放任那陆缜干出这等无法无天的事情来!早知道是这么个结果,老子当初就该带兵直接杀过去,把人给抢出来了事!”
哪怕随后胡遂入罪被带走,从此大同及山西军务尽在其一人掌握,石亨依然不感满意。自从一年多前重新起复后,石亨早已变得极其敏感,自尊心也变得极强。
现在陆缜居然敢如此让他丢脸,石亨自然是恨不能将之一刀杀掉的。可最终呈现的结果,却与他所希望的相差太大。这让他甚至都对皇帝也生出了几许怨怼之意来,只一心想着什么时候能够扳回一城。
不过他也知道,以陆缜如今的地位,以及天子对他的信任,短时间里自己是不可能再从其身上讨得什么便宜了。一切,只能留待将来,总有机会的……
至于山东方面的陆缜,在接到最终结果的旨意后,却是一声叹息。他没想到,这次争斗,最终会变成这般结果。虽然百姓的血仇算是报了,但真正的元凶却还逍遥法外,反倒让胡遂这个无辜之人搭上了前程。
至于树立了石亨这个强敌一事,他倒不是太放在心里。因为他很清楚,即便没有这次的矛盾,自己与石亨也终将是对立的双方。
不过很快地,他又把这些事情全都抛到了一边,因为更要紧的事情来了……
第661章
归来
九月十七,威海港。
自四月间船队出海之后,原先高朋满座,热闹非凡的威海也终于冷清了下去。
当然,这冷清也是相对于前几个月来说的,比起一两年前,这里可是繁华了许多,不但人口数量翻了数番,还渐渐形成了一个比之所属地的文登县城都不遑多让的集镇来,只是没有县城的城墙围绕而已。各种商铺、酒肆,乃至青楼、赌馆都不断地冒出,让这儿的人气更高。
所以会出现这样的变化,自然是拜新立的港口与船坞所赐了。哪怕近几个月来再没有船只出海,可港口的修建工作却还在持续,还有大批民夫在尝试着将海港拓得更宽更深,同时船坞里的造船之事也没有停下,因为就官府所说,只要这第一次的出海能成功,那接下来将派更多的船只进入茫茫大海,开创全新局面。
只要有不断增加的人口,商业自然就随之而来,商人们为了赚钱会想出各种办法来满足大家的需求。所以只几个月时间,威海这个原来只有一卫官军驻守的沿海苦地,就成了一处能吸引不少周围百姓前来的新兴城镇。
不过,对这里的许多人来说,眼前的一切依然还没有一个定数,这威海能否真正兴旺起来,还得看此番的开海之事能不能顺利做到。说得再直接些,就是看几月之前从这儿出海的那支能不能安全地,满载而归。
怀着这样的心思,有不少已决定在这儿扎下根来的人,尤其是那些船坞里的工匠们,总会满怀期待地站在海岸边上翘首远望,期盼着那支船队能安全归来,把好消息带回来。
可是几个月时间过去了,这船队却是音讯全无,别说归来了,就连派人回来报声平安都没有。这让许多人心里在期盼之余又多了几分忐忑,生怕船队就此一去不回,那这里的一切也终将成为镜花水月。
又近一日黄昏,红彤彤的夕阳映照在海面之上,倒射出了灿烂的金光。两名船坞里的工匠在下值之后,如往常般沽了酒买了些食物,一起来到了海边。一边看着不断起伏的海面,一面喝酒闲聊。
几大口黄汤灌下去,大男人也变得惆怅起来,不知不觉两人便聊到了自己的将来:“老李,你说咱们能在这儿待多久?这样的好日子要是以后都过不上了,可该怎么办才好哪?”
这位说的可是实话,自他们进入到船坞作工之后,虽然比以往要忙上许多,可收入却也翻了好几倍,甚至每月里都能去镇集里新开的艳芳楼里享受一番温柔滋味儿了,这可是以往连做梦都不敢想的哪。
对面的老李闻言又喝了一大口酒才说道:“这个真不好说。以前我也是跑过船的,最多两三个月,就能山东江南跑个来回了。可如今,那支出海的船队都去了有快半年了,却还不见半点音信,真是有些担心哪。”
“我也是这么看,总觉着心里不踏实。不过以前听船坞里的老人说,几十年前三宝太监出海时,那可是会长年漂在海上,往往一去就是一两年的……”
“有这么长么?这海外头的天地真有这么大?”老李说着,眼中都露出了几许向往的意思来。
可身边的同伴却没有回他的话,正当他抬头想再问一声时,却发现对方一脸诧异与惊喜地盯着前方的海面,身子都有些微微发颤的意思。这让他也是心里一动,忙顺着对方目光的方向极力张去,然后也看到了让他激动不已的场面——
只见海平面的远处,隐隐绰绰地出现了几个黑点。很快地,黑点近了些,已可以让人看个分明,那是一艘艘的大船,正劈波斩浪地朝着港口这边驶来。
两人在惊喜之下,都忍不住拿手揉了揉眼睛,老李甚至还在自己的大腿上用力拧了一把。当疼痛感袭来后,他终于确信自己眼前所见并非幻觉,真的是有船队从海上回来了。
在互相看了一眼后,两人再顾不上手边的酒菜,急忙调转了头,就往港口和船坞那边急奔而去,一边跑着,嘴里还一边高喊:“回来了……出海的船队终于回来了……”
有些尖利的叫声在威海镇集里回荡起来,顿时就引来了无数人的注意,随后有人急忙往外冲去,去看看到底是不是如他们所说,也有人则跟着喊了起来,整个本来因为夜色降临而变得平静的集镇立马就沸腾了起来。
当这事传到留在此地的几名官吏耳中时,他们也立刻就丢掉了手边的其他事务,带了人,三步并作两步地直冲出门,赶向了港口。
当他们赶到港口处时,这里已经聚满了闻讯而来的百姓,一支支火把,一盏盏灯笼迅速燃起,将已昏暗的港口照得如同青天白日一般。而这时,大家也已能看清楚那些不断靠近船只的模样了,有那眼尖的,更是认出了那打头的正是几个月前离港而去的大海船。
所有人在欢喜之余,也有种松了口气的感觉。他们都很清楚,这批海船安全归来对威海港意味着什么。这一回,开海之局已彻底定下,威海将借此立稳脚跟,在此谋生的大家,也将会有一场美妙的前程。
半个时辰后,第一艘海船终于抵达港口,在大船落帆下锚的瞬间,岸边欢呼声阵阵,无数人都在高叫着鼓着掌地欢迎出海的英雄顺利归来。
杨震就是在这样的环境里率先顺着搭好的跳板走下了大船。当时隔近半年,再次踏足大明的土地时,他的脚步都有些发虚了。原来古井不波的脸上,也难得地露出了激动之色。
而随着一艘艘海船逐一靠港,欢腾的声音更响,整片港口,整个威海,立时就成为了欢乐的海洋。不断上岸的船员没等他们站稳呢,就被激动的百姓一拥而上,高高地抛向了空中……
三日之后,得到急报的陆缜就抛下了手头的一切事宜,火速赶往了威海。
当他出海船队安然归来的消息后,之前与石亨的纠缠与失利早被他抛到了九霄云外。对陆缜来说,开海的成功比什么都重要,这意味着自己确实能通过努力改变既定的历史走向。
所以他闻报后,便连夜赶路,直奔威海,及时出现在了那些从海上归来的勇士们的面前。
在得知陆缜急赶而来后,威海当地的官员和还在休息的出海船员们就全拥到了镇外迎接。看着这些皮肤早被海上的日头晒得黝黑发亮,脚步依然虚浮难稳的船员后,陆缜的脸上当即就露出了欢喜而真挚的笑容来。
“见过巡抚大人……”众人纷纷弯腰下拜。而陆缜则赶紧上前,一把就搀住了当先的杨震:“辛苦各位了。你们这一次冒着绝大危险出海开拓,现在又成功归来,该是本官跟你们见礼才是……”说着,他也拱手弯腰,跟他们行下礼去。
这一番举动,再次让众人一阵感激涕零,因为双方的身份实在差得太大,而如今的大明朝又是个极讲上下尊卑的时代,一个官员能如此做,已是给足了所有人的面子。
所以当陆缜直起腰来后,大家就再度拜倒,直忙活了好一阵,才能正式说话。而后,陆缜便说了好一通感激与鼓励的话,并保证自己会奏请朝廷,给予他们这些出海立功之人以封赏。这番表态,自然再次引得众人好一通的感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