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9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99/1087

  李芳赶紧上前,给万岁爷顺气。一边还哭道:“主子,您要是还不好受,就打奴婢吧,若是能让您顺了气,就是打死奴婢都值了。”
  徐阶也砰砰磕头道:“陛下啊,一切皆是臣等的过失,臣愿意引咎辞职,承担一切罪责,但求您千万保重龙体啊……”说着便摘下头顶梁冠,搁在一边,把头紧紧地贴在了地上。
  ※※※※
  先是痛痛快快的发泄一通,再经过他俩这一番情真意切的劝解,嘉靖皇帝的气也消得差不多了,他叹口气道:“徐阶,你不容易,朕是知道的……这次鞑子包围京城,也全赖你应对得当,才没有失了国体,朕是承你这个情的……”
  徐阶叩首于地,连称不敢……皇帝所说地‘鞑子围京’,是指蒙古瓦剌部首领阿勒坦汗,率领数万骑兵,于九月里绕过形同虚设的宣大防线,攻破京师的门户蓟门,将北京城周边府县抢劫一遍,然后在通州驻足,窥视着大明朝的首都。
  不过阿勒坦汗,也就是俗称的俺答,却没有攻击北京城,这不是因为他对大明友好,而是他的兵太少……明朝一百七十多年矢志不渝的敌对态度,让蒙古部落始终处于物资匮乏的恶劣生存环境下,再也无法恢复到他们祖先的强盛程度,已经丧失了攻取大明首都的实力和豪气。
  反观大明这边,自从成祖爷迁都北京,便一直以首都为屏障,以天子守国门,用一种强悍地姿态,保护着身后地中原和江南……虽然从土木堡之变,大明的军力由盛转衰,但这种强硬却从没丧失过。
  说句青皮无赖地话,不就是打到北京来吗?咱们京城的爷们早习惯了……反正你又攻不破北京城,早晚还得回去。
  不过人家嘉靖皇帝日夜勤修苦练,没有把五帝请来,倒把俺答这个丧门神给招来了,虽然不甚害怕,但心里的憋屈也就可想而知了。他也知道这回指望不上三清道君了,赶紧一面命各地军队勤王,一面把严嵩找来,让他全权负责,抓紧时间把那帮天杀的赶走。
  这个黑锅严阁老是万万不会背的,他便赶紧找来兵部尚书丁汝夔,让他全权负责,抓紧时间把那帮天杀的赶走。
  丁汝夔却找不到合适的人选,将这个黑锅传递下去,只好委屈的背在背上。但去京营转了一圈回来,丁大人连上吊的心都有了……因为编制十四万人的十二京营,算上老弱病残,还有不到五万人,其余的九万多弟兄,却都只见其名不见其人。
  丁尚书管着兵部,自然知道这九万弟兄不是集体开小差,而是被京营的军官们吃掉了……也就是传说中的‘吃空额’。他只好哭丧着脸找严阁老,说千万别和鞑子打啊,不打咱们还是个可以唬人的纸老虎,一打可就露馅了。
  严阁老一听也麻了爪,沉吟半晌,终于缓缓下达了指示:“我们还可以和他们谈嘛。”
  这个更加黑的黑锅,只好由丁尚书继续背下去,他偷偷派人出城,向俺答说明了来意:“开个价吧,怎么才能滚蛋?”
  俺答是个痛快人,很快回话道:“开放互市就滚蛋。”其实蒙古部落之所以百多年如一日的抢劫大明边疆,除了不劳而获的快感之外,还有个不容忽视的原因,那就是他们除了牛羊马匹,几乎什么都缺……以至于他们打劫时看见菜刀铁锅,比金银珠宝还高兴。
  其实明朝人也不是受虐狂,早在一百年前就开放互市,准许他们用马匹牛羊换取所需的生活品,这本是件很好的事情,但必须建立在双方地位平等的基础上……而事实上,大明地大物博,什么都不缺,根本不稀罕蒙古人那点牲口;而蒙古人也看着明朝的边防日渐废弛,似乎比较好欺负,觉着强买强卖也是个不错的选择。
  尤其是俺答和他爹‘小王子’,这一对土匪父子经常以次充好,以少充多,用几匹瘸腿瞎眼的瘦马,就想换取明朝大量的茶叶布匹。明朝人虽然本事不济,但向来对蛮夷很强硬,自然不会如宋朝一样吃哑巴亏。
  一来二去换不着东西,蒙古土匪们便直接动手抢劫,杀死大明的互市官员,其后果自然是互市关闭,还想要东西,过来抢吧。
  现在俺答想要逼着明朝恢复互市,无异于用刀逼着嘉靖皇帝的脖子,让他答应蒙古人继续强买强卖,是可忍,孰不可忍?
  ※※※※
  这种条件丁尚书不敢答应,严阁老也不敢答应,只能上报嘉靖皇帝,请陛下定夺。
  嘉靖也是一个头有两个大,便把内阁那帮废材叫来,拿出俺答递交的国书,问他们怎么办。
  平日这时候,内阁都是由严阁老唱独角的,别的阁员都属于摆设而已。所以当严阁老也变成摆设时,大殿里便陷入了令皇帝抓狂的寂静之中。
  皇帝怒了,他紧紧盯着严嵩道:“你倒是说话呀!!”
  严阁老被逼不过,只好硬着头皮道:“一欸入冬,贼自去矣。”
  第一七七章
倚天剑与屠龙刀
  嘉靖愤怒了,他霍然从八卦床上站起来,怒视着自己的首辅道:“朕还打算留他过年呢!”几乎是指着严嵩的鼻子骂道:“你丫的不要脸,难道也要让朕不要脸吗?!”声音如炸雷一般,将严嵩震倒在地,俯首磕头。
  嘉靖仿佛一头愤怒的雄狮,目光在内阁其它阁员的脸上扫过,咬牙切齿道:“你们呢?也准备请鞑子吃了饺子再走吗?”
  当他的目光落在徐阶身上时,一直以来温良恭俭让、仿若首辅大人跟屁虫的次辅大人出列了,只听他一脸沉稳道:“主侮臣死,臣愿为君父分忧。”
  目光游离的嘉靖皇帝,眼中霍然爆出一阵精光,他赞许地对徐阶点点头,又换一副冷漠的面孔,冷冷地对伏地的严嵩道:“次辅尚有如此觉悟,你这个首辅不觉得羞愧吗?”
  严嵩难掩心中的惊讶,歪头望一眼古井不波的徐阶,他终于发现这不是一头绵羊,而是一匹披着羊皮的狼,是狼就要吃人的!虽然在国家大事上,他向来能躲就躲,能推就推,但只要触及到他的个人权势,严阁老便会如老虎一般张开血盆大口,给予觊觎者最猛烈的打击。
  果然一回到政治斗争的老本行,严嵩便恢复了镇定,他一脸平静的回答道:“臣早就将一切献给陛下了。”
  这话非得极端寡廉鲜耻才能说出,嘉靖皇帝果然被逗乐了。虚踹他一脚道:“你这条老狗。”皇帝消了气,回到八卦床上坐下,又看到那份恼人的国书,脸色一下子又沉下来,将其丢到几位阁员地脚下,恨恨道:“这东西怎么办?”
  严嵩面无表情的看一眼徐阶,沉声道:“这是礼部的事情。”徐阶身兼礼部尚书。也就是说,这是徐阶的事情。
  ※※※※
  大殿里其它几位阁员一听。心说乖乖呀,果然是一不能乱出风头,而不能触犯严大佬啊。他们都是久经宦海的老油条了,自然能体会到,严嵩这再平淡不过的一句话中,蕴含着无可化解的杀机!
  徐阶现在面临着两个选择,推掉这个差事和接下这个差事。如果他推掉,刚刚在陛下心中地好印象便荡然无存,而且还会给皇帝留下‘光说不练、没有担当’的恶劣影响……一旦不再被皇帝重视,定然会被严阁老囫囵吞了地。
  所以徐阶必须接下,接下之后又面临两个选择,不答应俺答的要求或者答应。但无论选择哪个,他同样逃不了悲惨的命运……选择不答应的话,便要为这一战的结果负责。如果能打赢的话,大家还需要在这里讨论‘开市’问题吗?直接抄家伙揍丫挺的了。
  所以看起来,徐阶只有接下并且答应和谈了,这样才能把俺答打发走了,为皇帝解忧。但签订城下之盟地耻辱,总不能让皇帝来承担吧。所以等过上些日子,皇帝一定会把这个责任推到徐阶身上,让他身败名裂以表示对‘卖国贼’的愤慨。
  在各位阁员看来,徐阁老已经别无选择,只能当一个被用完之后即远远抛开的夜壶。煞那间,他们对严嵩的畏惧之心更重了,甚至有人已经打定主意,等回去后立即去拜干爹,给严阁老当儿子去。
  有道是‘重剑无锋,大巧不工’。非得有无数次构陷同僚的经验才能有这种水平。而且还得对嘉靖帝虚荣自私,翻脸不认人的性格有着深刻认识。才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使出这样的一招来。
  严嵩一脸期盼地盯着徐阶,眼中却闪烁着猫戏耗子的表情,他正满心快意的等待着徐阶自己往陷阱里跳,他甚至能猜到另外三位阁员心中的惊骇,不由暗暗得意道:“老虎不发威,以为我是病猫?就让老夫杀了徐阶这只大鸡,儆一儆天下的猴子吧。”
  徐阶果然沉默了片刻,但在皇帝露出不耐烦的神情前,他做出了自己地选择:“严阁老说的对,微臣身为礼部尚书,自当一力承担。”
  严嵩忍不住笑了,三位阁员内心幽幽一叹,他们虽然软弱无用,但好歹还能分得清是非,自然知道在这件事情上,严是奸,徐是忠,就像嘉靖朝以往的历史一样,奸又要斗倒忠了。
  ※※※※
  嘉靖帝却没有他们的心思,他只想赶紧解决问题,不要再丢人。所以他满脸期盼的望着徐阶道:“你有办法吗?”
  徐阶缓慢而坚定的点头道:“微臣认为,阿勒坦汗驻足通州,便说明他在战与和之间难以定夺。”一句话便如船儿过水,将皇帝的矛盾说成了俺答的。登时令嘉靖龙颜大悦,点头道:“不错不错。”
  便听徐阶继续道:“以微臣愚见,对待此等首鼠两端之敌,战不是最好的选择,和也不是最好的选择。”
  “那该怎么办?”皇帝心痒难耐地问道。
  “拖。”徐阶沉稳道:“只需拖得一些时日,待勤王大军一道,那阿勒坦汗自然会心生畏惧,不战而逃。”说着一拱手道:“到时候主动权便在陛下地手中,您也可以问那阿勒坦汗一声,你到底是要战要和?”
  嘉靖被他说得心花怒放,直起身子追问道:“那该怎么做到呢?”
  徐阶不慌不忙的弯下腰,捡起地上那份被皇帝视为耻辱地瓦剌国书,笃定道:“答案就在这里。”他向皇帝解释道:“按照惯例,国书上应该有两国共同的文字,但现在这上面只有汉文,没有蒙文。”
  “那不很好吗?”嘉靖一时有些摸不着头脑。
  “我大明乃是天朝上国,礼仪之邦。”徐阶义正言辞道:“绝不容许出现这种纰漏,所以必须告诉阿勒坦汗的使者,我们只承认汉蒙双文的国书。”
  嘉靖皇帝恍然道:“对呀,他必须回去再要一份国书,这一来一去最少三天,临近的部队便可以赶来了。”
  “陛下英明。”其实徐阶是故意不说结论,而是等着皇帝来揭开谜底,自然大大的取悦嘉靖帝……能在这种时候还有这份冷静,可见这位深藏不露的徐阁老有多可怕!
  严嵩这才第一次用正眼去瞧这个后辈,他发现自己从前严重低估了这位副手。
  徐阶比严嵩小二十三岁,所以严阁老总以前辈自居,觉着徐阶无论从经验还是资历都远不如自己,可若是翻开两人的履历,你会惊奇的发现,两人其实春兰秋菊各擅胜场……
  徐阶,弘治十六年生人,神童,二十一岁中探花,但春风得意的人生还没开始,便因为勇于执言而得罪了当时的首辅张璁,而被发配到福建延平府任推官,一干就是五年。最后才因为张璁倒台兼之政绩突出,被任命为湖广黄州府同知,可运气来了挡都挡不住,还没来得及赴任,旋又改任浙江学政,再任江西按察副使,几乎将南方各省都转了一遍,这才在回到京城历任东宫洗马兼翰林院侍读,国子监祭酒,吏部左侍郎,礼部尚书,最终入阁,成为次辅,除了为父亲丁忧的三年,他一共从政二十七年,更重要的是,经历过地方和中央的各种衙门,积累了无比深厚的底蕴。
  再看严嵩,与徐阶正好两个极端,他虽然也是天才,但因为给老爹守制耽误了科举,所以二十七岁才考中二甲第二名,虽然不如徐探花光彩,但也是个极好的名次了。正在他准备大展宏图时,老母又去世了,严嵩是个极孝顺的孩子,别人为母亲守制二十七个月,他却足足守了七年。然后刚刚复出又赶上宁王之乱,他偏偏被派去传旨,要说严阁老胆小是一贯的,他竟然索性不去,托人请个假,回家继续休养,一直到正德皇帝死了,他才重新复出,被送到南京翰林院喝茶。
  如果不是因为大礼议使无数官员落马,朝局重新洗牌,如果不是因为桂萼是他的同乡好友兼上级,他可能就要在南京被冷落一辈子,然后清贫退休了。但现在他连升三级提任国子监祭酒,然后历任礼部右侍郎、南京礼部尚书、吏部尚书、礼部尚书,入阁……算起来真正开始当官,也不过三十年……如果再扣掉挂礼部尚书衔重修《宋史》的几年,还真不好说他和徐阶谁的从政时间长。
  虽然时间从来不是衡量能力的标准,但徐阶已经在这段漫长的坎坷岁月中,将自己磨成了一柄藏在匣中的倚天剑,有足够的资格去挑战严嵩这把号令武林的屠龙刀!
  第一七八章
起风波
  其实说严嵩是屠龙刀,真的是太抬举他了,因为像他这种被揠苗助长起来的官员,既没有经过地方官的生涯,也没有承担过任何行政部门的具体工作……不夸张的说,这位权谋之道可以在大明历任首辅中排进前五的严阁老,其执政能力却是开国至今毫无争议的倒数第一。
  徐阶与严嵩其实并无私仇,相反严阁老还对他颇有提携之恩,但他的经历与严嵩相反,他可以体会到民间的疾苦,感受到帝国的衰亡,所以他忧心忡忡,五内俱焚,所以当他对严嵩的尸位素餐、厚颜无耻忍无可忍时,徐阶终于和严阁老决裂了。
  嘉靖朝好容易才安静了几年的朝堂,终于又要起风波了。
  ※※※※
  九月的俺答入寇,给了徐阶绝佳的展示平台,他利用自己高超的外交技能,狠狠的将俺答涮了一把。脑筋不太灵光的蒙古人真的按照要求重写了一份国书,还没有送到北京城,便得知北直隶地区的军队已经抵达北京城的消息……仅城外军队便达到八万人。
  俺答这才知道自己被耍了,但无奈形势比人强,只好一边骂娘一边怏怏退走了。
  作为这场事件的唯一赢家,徐阶被封为太子太保,赐穿斗牛服,西苑内乘腰舆,在地位上几乎与严阁老平起平坐。但这些虚名还不是最重要的——最重要地是。他在皇帝心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了——比如说原先皇帝只找严嵩去玉熙宫,现在有事没事叫他去聊聊天,汇报一下情况。而且因为他确实比严嵩有才干的多,什么事儿都能办得滴水不漏,让皇帝省心不少,所以就算他天性谨慎,也觉着自己取代年迈的严阁老是早晚的事了。
  朝中大臣们是敏感的。当他们发现徐阁老日渐受宠,尤其是这次取代严阁老给皇帝站岗后。更是益发肯定这种判断,于是不少心思灵活之人和一些真正的忠贞之士便偷偷向他靠拢,徐阁老地羽翼便日渐丰满起来。
  他也预料到,严嵩的反扑和报复一定会汹涌而来地,却也万万没有想到,这个丧心病狂、自私自利到了极点的老匹夫,居然会置大明东南的安危于不顾。竟然开始疯狂攻击身负抗倭重任的东南总督张经了……虽然在明面上,是因为赵文华与张经结了私怨,这才上奏章弹劾他‘拥兵自重,怯战纵倭’。
  但是鬼才相信,如果没有严嵩在背后捣鬼,赵文华能在祭海完毕后,又被委任为东南监军,赖在浙江几个月不回来……顺便提一句。任命赵文华为监军的圣旨,就是在他徐阶大发神威后没几天下发的,其实原因也不复杂,只因为张经是他徐阶举荐的,而皇帝又最为关注东南战事,所以严阁老在北方输了一局。便要在南方将这一局扳回来。
  但徐阶原先是不怕地,因为他数遍满朝,发现除了张经之外,再也找不到合适的官员,可以统御抗倭大局了。由此他得出一个结论——在东南倭患平定以前,张经都是安全的,是以对赵文华的攻讦颇不放在心上。
  直到今天夜里,听到嘉靖说出‘我是承你情的’这样的话来,他终于骇然发现,皇帝要对张经动手了……因为这句话的意思是。看在往日功劳的份上。我不追求你地责任了。还有一句潜台词是,但某些人的责任。朕要大大的追究!
  不用揣度,张总督便是某些人之首。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99/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