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居一品(精校)第76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761/1087

  见明军这半天还在源源不绝的往外出,俺答喃喃道:“这到底有多少兵啊……”
  赵全吞口吐沫道:“我粗略算了一下,已经快够四万了。真要是这么些兵,咱们还真打不了……”
  “你不是说,城内兵力空虚吗!”蒙古贵族们一齐怒目相向。
  “我的内线是这样说的啊……”赵全一脸无奈道:“谁知从哪冒出来的?”说着擦擦鼻子道:“不会是他们耍诈吧?”
  “耍什么诈?”蒙古贵族们冷笑道:“你也看见了,那些兵都是不同地方来的,哪能作得了假?”要说沈默用得这一计,明明是很俗烂的计策,但因为某个环节的不可思议,却让人深信不疑。那就是谁也不会想到,有人能把不同军镇的军服收集起来,这不是一套两套,而是各有几千套啊,若不是赶上明军集合在一起换冬装,恐怕谁也办不到!
  蒙古人就是抓破脑袋,也想不到沈默能这么变态,把那些臭烘烘的军装从京城运过来。可见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化腐朽为神奇的关键,还是准备要充分。
  赵全也不辩驳,但他还有个杀手锏,便吩咐自己的教徒,在阵前挂起一面红底白莲旗。这是他们的旗帜,只要那眼线一看到,肯定会设法把真情传出来。
  看到那面突然出现的旗帜,沈默和年永康顿时浑身发紧。扶一扶沉重的头盔,沈默低声道:“行不行啊?”
  “不行也得行!”年永康面目狰狞道。为了保险起见,现在城头站岗的全都是锦衣卫。且已经对军中的白莲教徒,实施了秘密抓捕,但谁也保不齐,那些走对列的官兵里,会不会还有漏网之鱼,要是不顾生死朝城下扯一嗓子,这半天可就白忙活了。
  城头上密布的锦衣卫,也紧张极了,全都把见血封喉的弩箭上了弦,准备随时击杀任何有异动者。
  “唱歌!”沈默突然一排大腿道:“唱我教的那首!”
  “大明英豪戈指日,江湖侠气剑如虹!铁血男儿壮志冲九霄!驱逐鞑虏、保家卫国!此乃神州第一功,第一功!”将士们便一齐大声合唱起来,声音震天,令城下蒙古人闻之变色。
  这下子什么声音也盖住了,加上锦衣卫杀气腾腾的威慑,到巡回演出结束,好歹没出什么意外。
  ※※※※
  “可能是没机会。”在俺答等人鄙夷的目光下,赵全疑心重重道:“等晚上我再联络一次。”
  眼见着夕阳西下了,一下午都在看明军走队列的俺答汗,知道部下已经没了锐气,只能郁闷道:“先吃饭,再作打算。”这一下午也不是干等,至少板升部队已经把军营立起来了……话说自从在板升招兵后,这些修桥铺路、安营下寨的活计,再也不用他们蒙古人操心了。
  回到营中不久,俺答正在一边喝着闷酒、一边生闷气,心里还盘算着,晚上挑灯夜战的话,会不会损失太大。
  这时外面来报,说城里出来一队人马、十几辆大车,打着白旗,说是劳军来了。
  “劳军?”俺答的嘴角挂起一丝讥笑,这并不是什么稀奇事,因为明军时常背地里干这种事儿,同时还会伴着行贿,就是为了能息事宁人,让他们退兵。
  “他们有什么要求?”俺答问道。
  “没有。”
  “还不好意思呢。”俺答朝自己的部下笑道:“那就不吃白不吃,吃了也白吃!”众人哈哈大笑,把之前的郁闷冲淡不少。
  虽然接受了馈赠的酒肉,但为了保险起见,他没有立刻分下去,而是让人匀出一些,先给那些掳来的汉人吃。
  俺答和他的部下们,觉着自个很光棍……既占了便宜,又不用答应什么,何乐而不为呢?殊不知,他们又中了沈默的算计。因为沈默送这些酒食过来,无形中便会使俺答他们觉着,明军是不想打仗的。
  在下午的那番表演后,蒙古人不管是将信将疑也好,还是确信不疑也罢,都不敢小觑城里的兵力了了——有实力却又不想打,这无疑符合他们对明军以往的印象……时常是数万明军龟缩在城里,眼看着几千蒙古骑兵在城外烧杀抢掠,却压根不敢出战。
  就这么真真假假、虚虚实实,蒙古人的战斗意志,不知不觉便被掏空了。心态也发生了变化……认为不打仗也能达到目的,至少能狠狠的敲一竹杠。
  这时候赵全也回来了,面如土灰的朝俺答点点头,他终于接到了城里的密信,用白莲密语清清楚楚写道:‘确实有五万兵’!
  俺答彻底断了开仗的心,艰难的咽口吐沫道:“来而不往非礼也,杀二十只羊给他们送去……”既然打仗不是好办法,那就谈谈吧。叹口气道:“邀请沈大人出城一晤!”
  过了大半个时辰,城内传回消息道:“沈大人已经摆好了美酒佳肴,静候俺答汗进城一晤。”
  第七八一章
西风破(下)
  万全城,临时督帅府。
  终于除下那身该死的盔甲,沈默换上了自己的常服,躺在安乐椅上,揉着酸麻的脖颈,对胡勇道:“把那几个女子送回去……”
  “总是地方官的一片心意。”胡勇挤眉弄眼道:“再说也不干什么,就是给大人捏捏,据说手法很好的哩。”
  “要是放她们进来,我就黄泥巴跌到裤裆里,说也说不清了。”沈默笑骂一声,声音转低道:“你让下面人方明白点,这次我强出头,已经把山西帮得罪了,正巴巴的找机会寻趁我呢,一个战场宿嫖的罪名,就能让我坐了蜡。这个节骨眼上,少给本官惹事!”
  “那……就让她们回去。”胡勇肉痛道。
  “滚一边去……”沈默虚踹他一脚,对年永康笑道:“见笑了。”
  “胡兄弟是个知道深浅的。”年永康笑笑道:“咱们已经把假消息发出去了,俺答他们应该会相信。”
  “不相信也无所谓。”沈默搓搓手,把身子靠近火盆道:“蒙古人对攻城战,有着天生的畏惧,只是趁着石州措手不及,拿下来一城,这才一下子信心膨胀,打起了万全城的主意。”这时侍卫端上热乎乎的奶子,沈默端一碗,示意年永康也拿一碗,轻轻吹着道:“‘曹刿论战’的故事,你听说过吧?”
  “咱跟着青霞公读过几年书。”年永康轻笑道。
  “那自然该知道,‘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的道理。”火光映照下,沈默的眸子闪闪发亮,悠悠道:“今天算是第一鼓,明天再让他们第二鼓也泄了气,就彻底没攻坚的心劲儿了。”
  年永康不住点头,端着碗道:“大人准备怎么做呢?”
  “俺答请我去他那里坐坐,”沈默笑道:“我也请他来城里,当然谁都不能成行。”顿一顿道:“但我准备派个代表,去和他谈谈。”
  “派谁?”年永康问道。
  “把李将军叫进来。”沈默吩咐一声。不一会儿,面色阴沉的李成梁走进来……他这次出来,本想杀敌立功,好好表现一番,却被沈默牢牢栓在身边,一直扮演着旁观者的角色,心里当然不痛快。
  不过他很快调整好情绪,恭声道:“大人,您找我。”
  “心里肯定很后悔吧,要是当初去了居庸关多好。”沈默望着他,促狭的笑道。
  “……”见沈默没有忽略自己的感受,李成梁的怨气也就没了,低头道:“大人身边不能没人。”
  “真会说话。”沈默笑骂一声道:“养兵千日用兵一时,明天我准备派你出使敌营!”通过这段时间的观察,他发现这个人野心很大,这正是他所需要的人选,只是还需要敲打一番才能合用。
  “属下是武将,焉能行文事?”李成梁错愕道。
  “我还是文官呢,不一样行武事?”沈默不容置疑道:“让你去你就去,不辱使命的话,战后就是一等功……”说着淡淡一笑道:“莫非,你想就这么跟我回去?”
  “当然不想……”李成梁不好意思笑道:“也不瞒着大人,看着马将军、戚将军他们在前线杀敌,末将这心里跟小猫抓挠一样。”
  “这是人家应得的。”沈默淡淡道:“你一个空头参将,就算跟着去,也是走个过场。人家虽看在我的面子上,会分你一份功劳,你便能安然消受?”
  “当然还是自己挣来的硬气。”李成梁是聪明人,摸着后脑勺笑道。
  “所以你就去,把自己的功劳挣回来!”沈默朝边上的年永康笑道:“李参将为保全城中百姓,孤胆入敌营,与俺答汗巧妙周全。这要是传出去,就是一段佳话啊!”
  “人人都得说一句,”年永康竖起大拇指,凑趣道:“有勇有谋!”
  李成梁红了脸,讪讪道:“二位大人取笑咱,我还不知道去干什么呢。”
  “你此行可以打着和谈的幌子,拖住俺答并不难,”沈默坐直身子,低声吩咐道:“但我的目地不在和谈,而是要把被俘的百姓救出来,这才是重中之重。”今日在城上看得清楚,俺答手中最少有四五千大明子民,估计大都来自石州城,沈默觉着朝廷有愧于他们,自己应尽可能的把他们救回来。
  收拾起情怀,沈默细细吩咐起来。李成梁听得脸色数变,终于忍不住道:“大人,至于为了那些老百姓,担那么大风险吗?万一……”
  “这关乎我大明在边疆的人心向背。”一抬手,不让他继续说下去,沈默加重语气道:“此役我军获胜的可能很大,一旦消息传来,蒙古人肯定要撤军无疑,撤军是不会带俘虏的,多半是要屠杀了事,一来减负、二来泄愤、三来报复……我们若不救这几千人,白莲教就会借此大肆宣扬,把几万、几十万人拉到对面去。”说着两眼定定望着他,仿佛要把自己的话,印他脑中一般:“固国不以山溪之险,而在人心所向,对我大明九边来说,人心便是长城,失人心者,就是自毁长城!”
  见大人如此坚决,李成梁唯唯诺诺的应下。沈默也不指望他能听到心里去,之所以反复强调,只是希望他日后能有所顾忌,不要走上边军将领的老路而已。
  ※※※※
  翌日一早,俺答正集合一众头领,在汗帐中议事。经过昨天的事情,对于要不要强攻,他们很是矛盾。正在迟迟不决之际,外面来报,说明军有使者求见。
  “噢?此时明军来人,会有事?”俺答一皱眉,道。
  他麾下的头领们七嘴八舌嚷起来,有的说是来议和的,有的说是来挑战的,有的则推测是官军胆怯,前来送礼求和的……
  “管他是来干什么的,先给他个下马威!”俺答一拍桌子道。
  “是!”众头领皆兴奋地应答。
  李成梁神色肃穆,昂首阔步进了俺答的汗帐,便见里面站了两排刀斧手,个个对他怒目相向,仿佛随时一拥而上,便要将他千刀万剐一般。他知道,此刻决不能堕了大明的威风,便嘴角哂出一丝冷笑,大模大样地上前施礼。
  俺答原想来者一定是个文官,没想到却是个穿着盔甲的大个子武将,还是个浑大胆。没了笑话可看,俺答意兴阑珊,坐在那儿屁股抬都不抬一下,轻蔑地问道:“来者何人?”
  李成梁不卑不亢地道:“在下乃大明使者、居庸关参将李成梁是也!”
  “噢?”俺答听他官职倒不敌,但还是不会放在眼里,不屑地撇一撇嘴,讥讽道:“既然是居庸关参将,为何跑到这里来了?”
  “咱随着督帅大人,前来支援前线。”李成梁沉声道:“不瞒大汗说,城中五万大军,来自八个军镇,咱们都立了誓的,要跟万全城共存亡。”
  “既然如此,”俺答冷笑道:“还来见我干什么?咱们刀兵相见就是!”
  “你要打仗咱们也奉陪,但我们大人说了,先礼后兵。”李成梁翻翻眼皮道:“我们大人是文官,不爱打打杀杀,你们要识相退兵的话,什么都好商量……”
  “呵呵……”俺答心中一动,这才是他熟悉的套路,便狞笑道:“退兵也可以,但必须容许本汗派三名使臣进京求贡,并允准开边贸易,若朝廷答应,本汗即令撤兵;否则,必攻破城池,杀个鸡犬不留!”
  “可以……”李成梁满口答应道:“谈。”俺答差点被他闪断腰。李成梁却视若无睹,接着道:“我家大人来之前说过,蒙古人打仗,不是为了我大明的土地,而是缺少日常用度;我大明物产丰饶,不缺你们这一份儿,若是双方能和平互市,用你们的牛羊马匹,换我们的日用百货,这样对两族人民都有好处。”
  这番说法并不稀罕,因为明朝向来是主战和主和两派并存,听起来那礼部尚书,乃是个主和的。俺答沉吟半晌道:“空口无凭,我凭什么相信你?”
  “我这里有一封亲笔信。”李成梁暗叹一声,心说‘大人啊,这样值得吗?’但事已至此,只能走一步看一步了:“是我家大人写给大汗的。”说着掏出那信封来,淡淡道:“敢问哪个看得懂汉文?”
  俺答看看赵全,道:“给赵薛禅吧。”便有卫士去拿信。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761/108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