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校对)第24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46/247

  他也将是这世上最知百姓疾苦,
最懂官吏陋鄙的天子,毕竟他曾亲身经历,
也曾被欺辱盘剥。等他登上御座,
必然会轻徭役,禁贪腐,让他治下的子民都能安居乐业,
成就万世太平。
  无数的念头,
无数的情绪,在心中翻涌不休。大乾已经亡了,连最后的废太子都被赶出了国都,不日就能献上首级。剩下的唯有登基那一套典仪,
还有国都的定立,他离那世间最尊贵的位子,只有一步之遥了。
  然而这一步,
却也不那么容易。
  孙元让转过头,看向了南方。昔年那个小小的船帮,
如今也成了庞然大物,自北海起,到远在南洋的海峡,四海之大,恐怕不亚于他手上的地盘。诚如方老先生当年所言,那女子并没有争夺天下的心思,可放任半壁江山落于她手,自己还能算一统天下的君王吗?
  更重要的,是有强敌在侧,连国都都不好选定。若是放在大江下游,船队顺江直上,当真是防不胜防。若是北迁遏制胡虏,谁知道南边百十年后是姓孙还是姓伏?
  难不成要迁到中原,或者更西面的古时旧都?那四海就不要了吗,数以亿计的海贸难不成拱手让人?
  这便是最头痛的难处了,其实孙元让心底也清楚,他应该早些解决赤旗帮的。可是四面都是敌人,还要依靠人家的盐、粮支应,哪能轻易开启战端?而且赤旗帮也没多少扩张的意图,只是窝在海边,一点点聚拢财货,并无搅动天下之举。
  他们没在自己最难的时候发难,也没有撕毁协约,让大好局面毁于一旦。也正因此,孙元让始终没有同赤旗帮开战,也许,她是乐见自己登临那宝座的。
  心弦似乎被什么拨动了,孙元让回想起了那女子的样貌。她其实并不算美,只能称得上清丽,也不愿施以脂粉,修饰姿容。可她却是让人难忘的,不是脸,而是周身气度,那种可以跟天下英豪一决高下的心胸和胆气。
  如此一位奇女子,还是邱大将军的遗孤,若非迫不得已,他是不愿于其交战的。可现在南方早就自成一体,放弃粤桂,甚至更远的十万大山还可以考虑,让他放弃天下一等一富庶的江东,却是想都别想。
  要知道在陆上,江东可是无险可守的,大军齐出,须臾就能夺下。可同样,面对大海,江东也同样无险可守,连炮台都在别人手中,他拿什么应对敌人的反击?
  也许唯有在内河锻炼出庞大水师,才有跟赤旗帮一战的可能。然而他手上的江山尚且残破,还有那么多饥民,以及在西北虎视眈眈,屡次犯边的戎狄,他要如何再启一场国战?
  不,也许还有别的办法。
  “李轩!”
  “臣在。”
  守在一旁的臣子出列,恭恭敬敬行了一礼。他是自家麾下重臣李慊的侄儿,文采绝伦,官拜中书舍人,向来负责为自己草拟诏令。既然是赤旗帮已经形如一国,自当写一封四平八稳的国书才是。
  然而李轩应答之后,却迟迟没有等到尊上的旨意。不知过了多久,孙元让才轻叹一声:“也罢,还是我亲自动笔吧。”
  如此重要的信函,又岂能让旁人代笔?他要表现的不只是气度,更是十足的诚意。两虎相争,苦的只是天下黎庶,如今他发妻早亡,她又是未嫁之身,何不联姻,也成就天下一统呢?
  孙元让并不是什么善于文辞之人,写这样类似求婚的书信,更是费了不少气力,几易其稿,方才写就。
  他不但说了将来治国的理念,以及两人结合带来的好处,还亲口成诺了会善待她的子嗣,并且只立两人所出的孩子为储君。如此一来,海上船队不失,她反倒能入主中原,成为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至尊。而且他比她年长许多,有朝一日山陵崩,太后之位必为其所有,到时不也能号令天下了?
  这是一个女子能抵达的最高位份了,她既然没有称帝,让南海这么多年来都采用“虚君”之治,想来对那尊位还是有所顾忌的。而他会给她那份权柄,让世人无话可言。
  剩下的,不过是当年方天喜说过的,她不愿被囚在宫中之类的话。年纪轻轻时,恐怕还会耐不住性子,等到年岁渐长,又重担在身,肯定还是想要求个安稳的。大不了将来白龙鱼服,两人一同出宫游玩,都是开国的帝后,还怕旁人阻拦吗?
  这一封长信,不可谓不郑重,也不可谓不诚恳,在寄出之后,孙元让还做出万全的打算,甚至连被拒的缘由都考虑过。譬如她想要男宠,自己该不该答允呢?其实只要不乱了天家血脉,他也是不在乎的。
  如此宽宏,如此诚挚,然而等来的回信,还是出乎了孙元让的预料。那不是一封信,而是一个长长的卷轴。这是送了一副画给他?难不成是以画羞辱他,让他别痴心妄想?
  阴沉着一张脸,孙元让屏退了身边侍候的近臣,让心腹宦官持着书卷,缓缓展开。然而当看清楚画轴上的内容时,他禁不住神色一变,一个箭步冲上前,端详起来。
  那是一张舆图,并非皇宫里珍藏的九州舆图,也非他命人绘制的行军图,而是一张比所见都要广阔,要壮观的舆图。中国仍居其中,却小了太多,只占了画作的一角。而中国之外,上下左右,全是大洲,全是标注了名称的番国。
  这怎么可能,不是中国才居天下之中吗?不是三面临海,四夷环绕吗?怎么如此多的国家,如此多的土地?
  那一瞬间,孙元让都生出了恍惚,觉得这是伏波使出的伎俩,是攻心之术。然而等他慢慢看过去,才发现有不少自己熟知的国度,譬如占据草原的戎狄,譬如史书上记载过的番邦,只是他认得的仅仅是万中之一,哪能想到,在这些番国之外,还有数不清的列国?
  若天下如此大,他能占据的不过是一隅之地,一统天下岂不就成了缘木求鱼?
  不知呆呆的看了多久,他才移开目光,看向图卷末端的那一行字。
  “万国地图第七版,十年成此图,与孙兄共赏。天下如此广阔,一国之君尚不能掌天下,何况只是君王附庸?我志不在江山,而在人心,中国之患也不在边关,而在万里之遥,在延绵海疆。如今你不能守,便由我来守,望君多看此图,想想你我百年之后,天下会是何等变局。”
  依旧是极细的笔锋,字字筋骨分明,还用了不少草书才会用的简字,可是见字如见人,就像那女子当面开口,把这段话扔在了他脸上。
  原来她从不是不思进取,也不是无意皇权,只是她看到的世界,与自己不同。
  人心,人心……电光石火间,孙元让想到了一个东西,“公善教”。他从来都没有弄清楚的玩意,如今却像是剖开在了面前。那是她用来争夺人心的东西,用公义和仁善,来抢夺那千千万的黔首黎民。
  那自己有什么呢?只是轻徭役,低赋税吗?只是严惩贪官,清明治政吗?只是抗击胡虏,保境安民吗?这些手段可足够与她相争,争天下大势,争煌煌万民?
  这一瞬,孙元让突然生出了动摇,万一天下都适应了“虚君”,都信奉了“公善”,他这一家一姓的天下,还能传下去吗?
  然而很快,那抹动摇就被他挥去了。看着那巨大的画卷,也看着那铁画银钩的“万国地图”,孙元让缓缓闭上了眼睛。
  他不能任由天下如此,他也要兴水师,聚民心。他们二人终有一天会一决雌雄,只是,不是现在,不是此时。
  他如今还无力控制海疆,那就没必要跟她硬拼,便宜了旁人。他们之间的战场,也不仅仅是江东、两广,更在千万百姓心中。
  一下决断,孙元让立刻高声道:“宣内阁诸臣。”
  他要定都了,定在中原。他也要禁绝公善教,让那些妖言无法传播。他还要让那些一顶一的聪明人们想出办法,用一套不亚于公善教的东西来教化苍生。
  这一战,他不会输的,至少如今他已经是天子,而她,不过是个无法称帝的女人。
  然而当视线重新转回那张图时,孙元让又生出了惶恐。万一她真疯到把这张图刊行天下呢?万一她真不在乎那些传了千百年的法统、伦常呢?若中国不再是“天下之中”,那些饱学之士又要如何来描述天下,解释万物呢?
  下一瞬,他压住了这些惶恐,也亲自走上前,把那画轴重新卷起。他尚且年富力强,他身边跟着的可都是能打天下的能臣名将。他已经要登临御座,成就伟业,又岂会怕这么区区一张图?
  把画轴死死按在了桌上,孙元让深深吸了口气。
  他不会输的。
  朕,不会输。
  作者有话要说:
  写到这里就可以说了,孙元让的原型其实是朱元璋,沈凤的原型则是郑芝龙,当然还有赤旗帮的原型,是史上最强女海盗郑一嫂统辖的红旗帮,其中有不少帮规还是化用红旗帮的。不过伏波不是郑一嫂,石香姑,她只是伏波,一个生在红旗下的好儿女罢了。
  明天更新最后一章,会写谁大家应该也猜到了XD感
第363章
严远
  虽说赤旗帮的地盘不断扩张,治所也早早搬到了番禺,但东宁仍旧是老营所在。毕竟孙、李、林三家都是从这儿出来的,还有东林镇这座坚城,
十数年下来,倒也经营的有声有色。
  不过东宁最兴盛的,并非商贸、海贸,更不是驰名海内的新瓷,而是文教。且不说第一小学坐落在此,之后又有了第一中学,便是将军庙,真知斋,
也都是赫赫有名的教化之所。帮中那些高官大多安排子弟回来求学,就是那些想要考举的士子,
也有不少来中学或是私塾进修的,只盼着多学点本事,
早日高中。
  如此氛围之下,
饶是育幼院这等地方,
也跟别处大有不同了。
  “你叫什么?”明明穿着旧衣裳,
却收拾的整整齐齐,负责照顾“新人”的罗恬问道。
  “我叫小丫!”那新来的小丫头大声应答,
声音洪亮的要命,都引来了旁人侧目。她长得其实不差,眼睛乌溜溜的十分有神,
就是肤色黑了点,不过院里多大孩子都这样,也没什么出奇的。
  罗恬不由失笑:“不必这么大声,今后你就跟着我了。你年纪尚小,干不了什么活儿,还是要以学业为重。对了,你姓什么?”
  “姓,姓罗!”那丫头明显打了个磕绊,才把姓氏报了出来。
  姓“罗”在赤旗帮里可是有说道的,那是在罗陵岛时传下的规矩,只要是孤儿,全都姓罗。一听这话,罗恬的神色更缓,柔声道:“既然是姓罗,以后读了书,认了字,就能给自个儿改名字了。你也不用怕,咱们院里有不少姓罗的,我也姓罗,以后你叫我恬姐就行了。”
  那小丫头显然也是知道育幼院规矩的,立刻点了点头。其实罗恬也没比她大几岁,只是性情沉静,育幼院里孩子太多,这些大点的不免都要帮着照料新人。
  带着小丫头边往里走,罗恬边道:“这儿都是要做活的,手脚勤快能换不少吃的、用的。不过你年纪小,只能靠学业改善伙食。等长点些,就能去敬老院、医院当杂工,或是做些缝补、洒扫的活儿了。”
  她絮絮叨叨说了许多,小丫头有些茫然的眨了眨眼,突然问道:“那啥时候休沐呢?”
  这话让罗恬止住了脚步,一下就笑了出来:“这儿可不是小学,没有休沐的说法。”
  育幼院可是收容孤儿、贫户的地方,哪能跟别处一样,还安排休沐,让孩子们回家团圆的?
  小丫头一下就垮了脸:“那我啥时候能出去见人?”
  罗恬不免好奇了起来:“你不是姓罗吗?难不成还有家人?”
  是她猜错了,这丫头不是孤儿?
  那小丫头怔了怔,发现自己好像说错话了,绞尽脑汁想了半天,才哼哼哧哧道:“我,我娘没嫁人。”
  罗恬一下就听懂了,她年纪虽小,经历却着实不少,哪能不知道这里面的故事。轻轻拍了拍小丫头的手臂,她安慰道:“无妨的,既然想出去,那便跟小学一样,五天一休好了。不过想要顺顺当当出门,得更用功学习才行。”
  这话让那小丫头高兴了起来,用力点了点头。见她这副没心没肺的模样,罗恬又担心起来,叮嘱道:“这事你不必同旁人说起的,咱们院里的,除了极亲近的人,都不用说身世来历的。”
  会成为孤儿,有些是因为天灾人祸,有些却是因为狠心的爹娘。因此院中有不少心思阴郁的孩子,传出去了终归不好。
  可惜这些,小丫头是一点也没有体会到,就这么开开心心在育幼院里住了下来。
  她性子的确是好,长的也好,难得还有一股聪明劲儿,很快就适应了育幼院中的生活,甚至都开始交起了朋友,看的罗恬叹为观止,当年她刚来的时候,可没这么爽利。若说有什么不妥的,恐怕也只有太倔这一点了。
  总是忍不住替人出头,也容易因为一点小事跟人起争执,虽说都是孩子之间的吵闹,但也有些不妥。
  过了几日,罗恬实在是忍不住了,跑过来劝道:“小丫,咱们都是一个院里长大的,将来也要互相照应,哪有得理不饶人的?”
  “可他们说的不对啊,凭什么我是女娃就要靠边站?女娃又怎么了,有什么是男的能做,女的不能的?”小丫头嘀嘀咕咕抱怨道。
  罗恬怔了怔,竟然也跟着寻思了起来,半晌才道:“终归是男女有别,就像女子能生孩子,男子却不能。”
  “能生孩子不更厉害吗?”小丫头直接反驳。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46/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