伏波(校对)第1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12/247

  简直收都收不住,何灵嘀嘀咕咕念叨了好一阵,把田昱从头到脚贬了个干净,也听得林默瞠目结舌。田先生真这么难伺候?不是针对阿灵,是对谁都这样?帮主也不生他的气?
  纠结了半晌,林默才道:“反正能学到东西就行,不像我哥,整日就会骂我,让我别抛头露面。”
  何灵也是知道林猛的态度的,不由也叹了口气:“世上怎么就没一个男人靠得住呢?还是公子最好!”
  林默却抿了抿嘴,低声道:“帮主是女子。”
  何灵莫名其妙的看了她一眼:“我知道啊。”
  “在私底下也叫公子,总是不太妥当。”林默忍不住又劝了一句。
  何灵却难得的倔强了起来:“我是公子的贴身丫鬟,肯定要这么叫啊。而且人人都叫帮主,听都听腻了!”
  这话可就有点奇怪了,然而林默却不知该如何反驳,迟疑了片刻,她才低声道:“就怕别人会想多……”
  这一下,何灵彻底听明白了,她冷哼了一声:“反正我们几个进了银行的,都没有外嫁的心思。这可是机要的职司,绝不能泄露机密,嫁了人心就外向了,还是留在帮中最好。”
  这是她的真心话,毕竟学了数算,还跑到东宁当会计的,都不是简单的女子,比起嫁人,她们还是更愿意在帐房里打打算盘,记记帐目。这可是有钱拿的,又体面又稳妥,就算吃些苦,能苦的过操持家务,生儿育女吗?等到真能独掌一面,那可是能比拟账房先生的,到时身份地位自由不同。
  也正因此,何灵才不在乎旁人怎么想呢,嫁不出才最好!只要能长长久久待在公子身边,她就心满意足了。
  这可是林默从未想过的,也隐隐觉得有哪里不太对。不过看着好友那副豁出去的模样,她一时也找不到反驳的话语,最终只能轻叹一声,不再多言。
  ※
  既然到了东宁,伏波免不了视察各个作坊,其他的也就罢了,都是早有安排,而且推进十分顺利,唯有新建的琉璃坊不同别处。
  “陈师傅,还是没法烧出通透些的琉璃吗?”看着老琉璃匠递来的那片琉璃,伏波眉头微皱。
  这一户陈姓琉璃匠人,是陆俭帮她找来的,因为惹上了仇家,被迫变卖家产,就被赤旗帮捡了个漏。一家三个男丁,都会制琉璃的手艺,虽说称不上精妙,烧个碗碟还是没问题的。
  帮主这么一问,陈老头不由摆出了一张苦瓜脸:“帮主你想要的西洋玻璃,恐怕一时半会儿还烧不出来。”
  如今市面上越来越盛行通透的琉璃制品,尤以玻璃镜为最。只是这般透亮,没有气泡的镜片,寻常琉璃匠人根本摸不到头绪,哪有烧制的可能?现在来到赤旗帮,签下了契书,他就是这位帮主的人了,东家的要求,自然得想尽法子去办,可把他的头发都愁白了。
  翻着看了看那有点泛绿的玻璃片,伏波突然问道:“你觉得造不出,是工艺的问题,还是材料的问题?”
  “这……”陈老头纠结片刻,小心道,“恐怕都有。若是人家祖传的方子,就是见着实物,多半也仿不出来。”
  这话就让人有点失望了,伏波想了想:“你们试过用沙子吗?”
  陈老头都被问懵了:“沙子还能烧琉璃?”
  “应当是能的。”伏波印象里,西方就是有石英砂,这才烧出了更为通透的玻璃,而这玩意其实就是“银沙”,旅游风景区的银色沙滩,多半都是石英砂构成的。而罗陵岛的长沙滩,恰巧就是白色的。
  一想到这里,伏波立刻拍板道:“我回头让人运来点沙子,你们试着看能不能烧融了。”
  陈老头更心慌了:“帮主,沙子想要烧融,炉温就不知是多少,寻常琉璃炉哪能做到?”
  “瓷器想要烧成,炉温同样也不低,应当只是造炉技术的问题。你们先试试,不行我再找个烧瓷器的炉头。”伏波干脆道。
  这,这未免也太夸张了吧,得费多少钱财啊?然而陈老头也不敢说个“不”字,这少年人看着脸嫩,却是不折不扣的海上大豪,哪是能得罪的?况且琉璃坊也有他们父子的股份,若是能做出来,想来也能发一笔横财。
  心底虽说有些忐忑,陈老头还是咬牙应了下来。
  伏波随手又拿起另一片玻璃,赞了一声:“看来镀水银还是能行的。”
  就见那片微绿的玻璃后,已经镀上了银灿灿一片,虽说镜面还是有些模糊,但是已经能照出人影了。
  陈老头立刻道:“多亏帮主指点,老朽试了试,果真用锡箔和水银,就能显出人影了。想不到,那些西洋手镜竟然是这么造出来的!”
  这可是了不得的手艺啊,须知能照见人的西洋镜,如今市面上也不多见呢。现在被他们学来了,那真是够吃几辈子的。当然,陈老头也没胆量摆脱赤旗帮单干,自然要把这秘密守得死死的。
  伏波微微一笑:“那就先烧点这种玻璃吧,各种颜色都行,要薄一些,统一给镀上镜面。”
  陈老头一怔:“可是这玻璃不够通透啊。”
  这才是硬伤,虽说这琉璃能照出人影了,但是十分模糊,比花了的铜镜还不如。这样的手镜要是流到市面上,恐怕也卖不出价格吧?
  “不通透也有不通透的用法,你只管烧,我让人处理。”伏波可是早就想好了,既然要“山寨”,品种自然不能单一。这样的玻璃镜没法照人,但是当成首饰盒上的装饰还是够的,之前请来的金银匠人手艺不俗,若是能把这些玻璃镜镶在首饰盒上,在弄一些巴洛克、洛可可之类的华丽风格,肯定还是招人喜欢的。
  当然,她也不是学艺术的,估计没法指导的那么专业,但是“山寨”嘛,混搭就完事了。将来要是做得好,说不定还能转外销呢。
  见伏帮主如此镇定自若,陈老头也松了口气:“这个好说,老朽会多做些出来的。”
  这些小玩意,对他来说还真不费什么事,还是研究通透的玻璃更要紧。
第一百五十四章
  “三娘子,新布是放库房里,还是拿过来?”
  王三娘赶忙道:“拿来吧,这边的布快不够了!”
  对方应了一声,又搬了数匹布过来,堆在了屋里。这间房是专门制成衣的,有不少裁缝低头忙碌,身为主管的王三娘可就忙碌多了,不但要教手下如何裁剪制衣,还要跟其他人交接布料,登记数目,如此一心二用,经常忙的连饭都顾不上吃。
  不过王三娘并不觉得辛苦,能从一个寻常的裁衣妇人,爬到裁衣房管事的位置,要花的心力就不说了,运道也是常人难求的。如今一年的薪俸就有十两,包吃包住,女儿还有育儿房照料,这钱可都能存下来了,做个几年,也能置办宅邸呢。
  一想到今后的好日子,王三娘就挽起了袖子,继续忙碌起来。如今的布坊,可不仅仅只是纺纱织布,还有印染、刺绣、裁剪等等活计,样样都有分工。当然,印染、刺绣不是一时半会儿能操持起来的,连裁剪用的布料,都有不少是海船运回来的,但是看看这窗明几净的工坊,王三娘就觉得浑身都是干劲,寻常的织女裁缝,哪能在这么好的房子里做活啊?
  跟放织机的大屋一样,这间裁衣房也是红砖盖成的,屋里的墙面都抹了腻子,看着粉白粉白,十分清爽。十来张桌整齐排列在屋中,每一张桌旁还放着一个筐,布头杂物都能扔进筐里,打扫起来也更方便。两侧的墙上,开了好几扇窗,如今都敞开着,哪怕是傍晚都不用点灯,一点也不费眼睛。若是下雨了,把窗关上些,雨就扫不进来了,可是方便极了。
  这样敞亮的屋子,可是大户人家才能住的,她们这些下人真是想都不用想,现在能搬进来,做活都轻快了几分。更别说能进布坊的,哪怕是最低等的纺纱女,也都能包一日两餐,一月还有一钱银子拿,谁不是抢破头了往里钻?也正因此,但凡进了布坊的,就没一个懒人,只盼着能长长久久留在这里才好。
  当然,布坊提供的还不止这些好处。掌柜说了,还会从江南请来绣娘,教她们刺绣的本事,染色的蜡印想学也是可以学的,就连她们这些裁衣的,也能见到时兴的衣裙。只要肯动脑子,学会了本事,作出了新款花样子,衣样子,还有额外的奖赏。
  不过这些美事,只有签长约的才能享受,这五年的身契可不是谁都能签的,得比旁人更聪明,更勤恳才行。不过王三娘知道,这样的人肯定也不会少,毕竟都是真本事,学了就是自己的,这可是能安家立命,比嫁个男人都靠得住。
  一想到这儿,身为寡妇的王三娘都笑了出来,又埋头干起了活儿。
  辛辛苦苦大半天,好不容易到了饭点,王三娘没去食堂,反倒先去了隔壁的育儿房。
  “囡囡!”一把抱住了扑上了的闺女,王三娘在她脸上狠狠亲了一口,“今儿可乖吗?有没有给姨姨添麻烦?”
  那小丫头立刻把头摇成了拨浪鼓:“没有,囡囡可乖了!今日还学了好几个字呢!”
  说着,她蹲下来,用手指头画出了一个歪歪扭扭的“七”,叫道:“这是七!娘你看!”
  看着那字,王三娘眼睛都笑眯了:“囡囡真聪明!”
  育儿房里,最大的孩子不过六岁,似囡囡这样的还算小的呢,能跟着那些大孩子学数数写字,可是不容易。不过这也是王三娘最希望见到的,她可是知道,在赤旗帮里识字识数有多重要,之前何姑娘讲课时,她就去学了数算,这才能混上个管事的职司,等到女儿再长大些,她得想法子把人送到学堂才行。若是能识字,就不只是当个织女、裁缝了,说不定能去银行当个会计呢,那才是不输账房先生的好差使啊。
  不过这话,她可不会跟别人讲。带着女儿谢过了育儿房里的阿姨,她抱着孩子向食堂走去。这月的薪水就快发了,吃饭的时候也能去小灶卖个蛋羹,让闺女吃些好的了。
  远处的木屋里,一个中年妇人嘟囔道:“小丫,这都到饭点了,你到底去不去啊!”
  虽说她们的饭比不上那些织女,但是终归能填饱肚子,一上午都在搓麻绳,这要不吃饱了,下午怎么有力气干活?
  那被称作小丫的姑娘摇了摇头:“婶子你先去吧,我想去大屋瞧瞧。”
  布坊那一排大屋里,不但放了织机,还在墙角挂着一块板子,上面贴了好几张白纸,有字有数,也有一个叫“乘法口诀表”的东西。这是教织女们识数用的,只要能背下乘法表,就算是识数了。
  若是学会了识数,会用那些字符演算,说不定有机会被招进去干活,不论是当织女还是当裁缝,哪怕是当个做饭的厨娘,拿到的钱也比搓麻绳要多啊。
  那妇人听了不由嗤笑一声:“你可别瞎想了,咱们都是疍民,能在这儿混口饭吃就不错了。”
  疍民身份低贱,有些地方连做苦力都不收的,顶多能做些零工。赤旗帮肯用疍民,还让她们吃饱肚子,绕几个铜板,已经是开了恩了。这要是不识好歹,可是要惹人笑的。
  那姑娘却不为所动,吃饭才能花多长时间?上工的时候,她可进不去大屋,也只有趁着吃饭的机会能隔着窗看一看那张板子。其实她都没给别人说,从一到十的十个字符,还有相应的文字,她已经学会了,也能通读下来那张表了,剩下不过是牢牢记住,再好好练练那个“竖式”,加减已经学会,再把乘除也背会了,她就能去大屋里应聘了,若是能换个活儿,不比搓麻绳要强?
  见劝不动这倔丫头,妇人哼了一声,嘟嘟囔囔走了门。黄小丫则小心翼翼跑到了大屋的窗外,探头往里看去。
  “三三得九,三四十二……”
  扒着窗沿,她嘴唇微动,默念了起来。
  ※
  端起茶碗,用杯盖轻轻撇开浮叶,唐延生品了一口,微微眯起了眼睛。唐家茶叶的根基虽然在闽地,他却偏爱江南的清茶,香气雅淡,回甘绵长,最是能让人心清气平。
  不过唐延生能耐住性子,旁人就未必了,一旁有个男子急道:“唐兄,咱们这群人里,就你能在赤旗帮跟前说上话了,这次的事情,你可不能不管啊!”
  唐延生稳稳当当把茶碗放在了桌上,这才道:“唐某就是个卖茶的,又能跟赤旗帮攀上什么交情?梁兄这是高看了我啊。”
  这敷衍的话,对方却是不信的:“唐兄可别装了,老弟我也听说了,当初你在民生银行都存了一千两呢,这样的大主顾,人家会不在意?”
  唐延生呵呵一笑:“赤旗帮这样的大船帮,千把两哪会看到眼里?我三番五次请孙头目来吃酒,都请不动人呢。”
  这话倒也不假,那人稍稍犹豫了下,旋即一拍大腿:“反正老弟我也没别的门路了,那修红砖房的都排到三个月后了,要是错过这一季,可是麻烦大了。”
  对于这事,唐延生是丝毫不意外,实际上,红砖房在东宁突然吃香,也有他在背后推波助澜。毕竟他这些天可是花了不少心思,终于联系上了一家卖煤的商人,也把那干股的契书签好了。如今水泥作坊可是有他的股子呢,哪能不上点心?
  不过再怎么暗地里费心思,明面也不能表现出来,唐延生叹了口气:“梁兄何必光盯着红砖呢?县里的青砖窑可是不缺货,盖房也更稳妥,不如去买些青砖……”
  对方脸一垮:“看唐兄说的,谁家来钱容易啊?盖个粮仓,红砖只要十五两,青砖三十两都未必能打住,哪能把钱往水里扔?还请唐兄帮帮忙,替我说两句好话。”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12/24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