簪缨问鼎(校对)第3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34/296


第40章
枝繁
  “窑主,
可以开窑了!”一夜过去了,
窑温终于降下,
老练的陶工用手试了试外壁,对江匠头说道。
  “开!小心些,莫让热气冲了。”江匠头咬了咬牙,
用力一挥手,几个陶工立刻围上去,小心翼翼的用木铲挖开封好的窑门。
  站在外面,江匠头有些焦躁的搓着手掌。这次可一定要烧成啊!纸坊那边传来了消息,说是试制出了新纸,
木坊和铁坊也不消停,
奖钱奖人。唯独他的陶坊,
折腾了一个多月,还没烧出新瓷!
  为了这事,
江匠头的头发都快愁白了。风箱虽好,
但是火力不好掌握,
他先后两次改建了窑口,
又费尽心力研究怎么添柴封窑,废瓷烧了一窑又一窑,也亏得如今木坊的活儿多,他们能趁着弄些木材,否则光是伐木,都要累掉半条命去!
  如今终于自觉把一切做到了极处,这次开窑,老天爷该赏脸了吧?!
  陶工们手脚相当利落,不一会儿,窑门就被铲开,呼的一下冒出股热浪。江匠头大声道:“散开,都散开!让窑温降降!”
  众人巴巴围在窑边,眼瞅着那股热浪渐渐消散,才一哄而上,继续开挖。等半人高的窑门终于挖开后,江匠头再也忍不住了,推开众人,跐溜一下就弓身钻进了窑门。
  过了好半晌,窑内突然传出了一阵笑声:“哈哈哈~成了!成了!”
  外面立刻炸了锅,只见江匠头一头一脸的灰土,从窑里钻了出来,手中跟抱孙子似得小心翼翼抱着一个物件。这时哪还敢有人上前啊?一个陶工紧张兮兮的问道:“窑主,真烧成了?!”
  “成了!这绝对是瓷器!快去叫倪儿过来,跟我一起去见郎主!”江匠头的腰杆挺得笔直,意气风发的叫道。这次,他的陶坊终于能在郎主面前露脸了!
  ※
  翻看着桌上书信,梁峰长长出了口气。晋阳的情况,要比他设想的还要好上许多。
  自从姜达赶赴晋阳之后,就派出信使,每隔五日寄送一次书信,专门为梁峰讲述城中情形。如今医寮已经筹建起来,还有十数位医者加入了防治疫病的行列。这自然得益于王汶借来的僧房和怀恩寺的大力配合。
  防疫之事本来就是假托佛祖入梦,有了僧侣加入简直坐实了这一说法,肯离家到医寮寻求救治的百姓也多了起来。其他自持身份,不愿进医寮的士族,也会前往寺里打听一下,僧人们是如何防治疫病的。这么一来二去,防疫理念自然在城里流传开来。
  虽然是州郡治所,但是这时候的晋阳毕竟不是洛阳、邺城那样的繁华都市,人口密度相对稀疏,也正因此,当大部分人都有了防范意识之后,疫病就有了控制的可能。
  而这,也多亏了身在晋阳的姜家祖孙。
  仔细又看了两遍姜达寄来的书信,梁峰抽出一张纸,提笔写了起来。他很清楚自己不是学医出身,在具体的事务上从不擅自插嘴。但是建议,确实可以提一提。譬如那十几位前来帮手的医者,不正是收集病例,总结经验的好机会吗?
  怎么说也写过无数次案件报告,参加过无数次座谈研讨,梁峰自然清楚总结经验的重要性。有姜太医这个王熙的嫡传弟子坐镇,也许真能让他们研究出个成果呢?斟酌着写完了信,梁峰又草草整理了一下书案上的经文,把《金刚经》剩下的最后几品,也放在了书信之中。
  现在可不是买关子的时候了,既然僧人们都参与到了疫病防治,那么《金刚经》十有八九也会被他们知晓。与其再吊人胃口,不如全部拿出来,加深佐证。也算对王汶的鼎力支持有个交代。
  又检查了一遍书信,梁峰才道:“把这交给信使,让他速速发去晋阳。”
  绿竹不敢怠慢,把信送了出去,过了片刻,又转了回来:“郎主,江匠头求见。”
  “哦?快招他进来!”梁峰兴奋的坐直了身体。
  就在前几日,纸坊刚刚试制出了第一批新纸,质量相当不错,虽然跟后世的宣纸还有不小差距,但是纹理细腻,纸色洁白,完全不亚于梁府现在使用的左伯纸。不过梁峰并没有立刻扩大生产,也没有直接用它书写经句,而是让柳木头再根据时令材料,加一些芙蓉花汁或是薄荷青汁,研制花笺。
  这时代去别人家拜访,都需要递上名刺,性质跟后世的名片相仿。不过此时的名刺大多还是木质的,就像之前姜太医送给他的那枚。如果能做出五色花笺作为名刺,拿出去想来也能吸引目光。纸张可跟别的奢侈品不同,没有足够的花巧,恐怕很难拼出销路。还是要先打出名号才行。
  不过瓷器就不一样了。只要品质出众,任何人都能看出瓷器之美,这是简直是跨越了国境和种族的审美意趣,强大到了几百年内畅销全球,引来巨大贸易顺差。若是能烧出精美的瓷器,还真是不愁卖的!
  很快,江家父子就走了进来,江匠头显然情绪激动,快步走到案前,噗通一声跪下,高高举起了一样物事,大声禀道:“郎主!陶坊烧出了第一件瓷器,还请郎主过目!”
  “呈上来。”
  绿竹很快把那件瓷器摆在了梁峰面前,那是个钵形器具,造型相当简单,色泽青黑,但是表面平滑,能显出瓷器独有的釉面。然而只是一眼,梁峰的眉头就皱了起来,拿起碗仔细摸了摸,问道:“这是瓷器?”
  被问的一愣,江匠头结结巴巴道:“是,是瓷器啊……郎主你看那釉面……”
  梁峰却摇了摇头:“这品质,太差了!”
  再怎么说也是用了半辈子瓷杯瓷碗的人,老爷子手里还有几样定窑珍品,梁峰见过的精美瓷器可不算少。因此只是一打眼、一上手,他就觉出了不对。这瓷器也太粗糙了,且不说官窑民窑,就连平常日用的碗杯都不如。釉质根本称不上平滑,有不少地方还坑坑凹凹的,有肉眼可见的斑点。勉强说来,有些像后世的粗瓷大碗,一看就不是什么高档货色。这样的东西拿出去骗骗不懂行的可能还行,要是让势家高门看到,只会贻笑大方。
  没跟江匠头解释,他对绿竹道:“去把那个越窑盏拿来。”
  绿竹领命下去,不一会儿就捧上了个小小的青瓷茶盏,梁峰接过茶盏,用指肚拂过上面柔滑的釉面,示意绿竹把东西递给江匠头:“这样的品质,才能称得上好瓷。”
  江匠头此刻额上的汗都下来了,小心翼翼接过茶盏。只是一沾手,他面上的表情就垮了下来,这凝如羊脂的手感,要怎么才能烧的出来?难道自己根本就没摸到瓷器的边儿,还是在陶器上打转?
  嘴唇动了动,他终究还是没有挤出半个字。跟在后面的江倪却深深吸了口气,道:“郎主,陶坊也许做不出这样的好瓷,但是窑里出产的瓷器,绝对能卖的出去!小人敢用性命担保!”
  对于江倪的话,梁峰并不怀疑。既然这个时代还未普及瓷器,再怎么质量低劣的瓷,应该都有人买。不过这可不是他预期的目标,问题究竟出在哪里呢?
  又看了一眼那个粗瓷水钵,他突然道:“把青瓷盏给我。”
  绿竹赶忙接过了瓷盏,递在了梁峰手上,谁料他接过之后,并未放在桌上,而是一抬手,把瓷盏砸在了地上。
  只听啪的一声,瓷盏碎了一地,房间里三人同时惊呼出声。看到梁峰弯腰去拾碎瓷,绿竹赶忙冲了过来:“郎君快放下!莫伤了手!”
  “无妨。”梁峰已经举起那片碎瓷,仔细看了看断口后,突然问道:“你们用的陶土是什么颜色的?”
  “是褐泥和黄泥……”这么好的瓷盏怎么说摔就摔?江匠头已经吓傻了,喃喃答道。
  “下次试试用灰白色的泥。或者在附近找找,有没有可用的白色粘土。你看看这个断面,不论瓷盏外层的釉色如何,它的胎体,都是青白色的。恐怕烧制瓷器的胚土,跟陶土有所区别。”
  这是梁峰刚刚才想到的问题。在他的记忆里,不论外面的花纹如何,瓷器的胎体都是白色的,电视里播过的制瓷画面,泥胚也呈灰白。更别说还有景德镇这个瓷都,不也是因为附近特产瓷土,才形成了庞大的产业链吗?
  若是按照这个方向推导,不难得出,瓷土和陶土恐怕是两种东西。这附近的山里有没有瓷土,梁峰是真不清楚,但是按照制陶的方法用陶土,恐怕一辈子也烧不出真正的瓷器来。
  江匠头呆了片刻,才犹犹豫豫道:“白泥?记得挖陶土地方,偶尔能见到白色石块,不知是不是郎主所说的瓷土……”
  “先少量取些,碾碎做成泥板烧制。附近山多,各式各样的土层应该也不少,多尝试几种配方,先掌握配比。实在不行,就用普通陶土为胚,白泥作为釉料试试。”梁峰道。
  “这……不知要用去多少柴薪物力。”
  “无妨。府上现在并不需要陶器,你们专心研究制瓷即可。多想多试,若是坊内有人能第一个制出好瓷,我再赏他一万钱!”
  江匠头只觉得一阵头晕目眩,今天发生的事情实在是太出乎意料了。本以为做出了瓷器,却被郎主斥为劣品,还砸了一件价值不菲的绝好青瓷,现在又冒出什么瓷土和赏钱,简直让人目不暇接!
  还是江倪反应快些,连忙一推父亲。江匠头才“啊”了一声,俯首便拜:“小人一定不负郎主厚望!”
  江匠头只是反应慢了些,却并不蠢笨。郎主肯下这么大的心力,又对他们予以厚望,放在往日,真是想都不敢想啊。遇上这样的家主,不拼尽全力,如何对得起这份知遇之恩?更别提还有那个新出现的纸坊在前面压着,他可不想转眼之间,就成为四坊之中最落魄的一个啊!
  看着江匠头低沉的头颅,梁峰微微颔首,目光又转到了江匠头身后跪着的年轻人身上:“你刚刚说,这些粗瓷也能卖出去?”
  江倪愣了一下,立刻用力点头:“能!”
  “那就先造一批粗瓷卖卖看吧。”梁峰笑着说道。
  最近又是收留流民,又是聘人发赏,净是往外散钱。也是时候赚点外快了。
第41章
新果
  穿过喧闹的马市,
又绕过两家粮铺,
江倪走进了巷尾那家狭小的铺面。这里跟其他商铺摆设不同,
没把货品摆的满屋都是,而是搭起两排货架,陈列了各色陶器,
看起来干净整洁,又极为美观,颇有些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意思。
  看到来客,坐在席上擦拭陶碗的匈奴汉子并没有起身相迎的意思,只是撩了撩眼皮:“阿倪,
我上次不是说了吗?不再收陶器了。”
  对于这冷遇,
江倪面色不改,
笑着走到了那人跟前:“谁说我是卖陶器的?这东西,可入得了你的眼?”
  一个木匣轻轻摆在了对方面前。被这手弄得一愣,
那个汉子放下了手中的陶碗,
打开了木匣。当看清楚里面放的是什么后,
他的眼睛立刻就亮了起来:“瓷器?从哪儿弄来的瓷器?”
  江倪心中其实也是有些忐忑的。之前家主把窑上烧出的新瓷贬的一文不值,
他还担心是不是自己身份卑微,不晓得如今瓷器的市价。如今看来不是他见识太窄,而是郎主眼光太高。只要这东西有人想要,就好办了。
  笑着在那汉子面前坐下,江倪道:“哪里来的,你不用操心,就说这东西收不收吧?”
  “收!”塔黑立刻答道。这可是瓷器,只要有货,永远是不愁卖的!现在大帐中的贵人越来越爱用汉人的东西,瓷器就是其中之一。而且远比其他奢侈物件更受欢迎!
  心定了下来,江倪就沉住了气,含笑道:“我手头有九件货。碟碗瓶皆有,还有个瓷壶。不能拆卖。”
  这个塔黑当然不会在乎,实际上,他还希望能把所有瓷器都一口吃下呢!塔黑立刻堆起笑容:“这是当然,咱们多年的交情了!九样一共给你二万钱如何?”
  江倪大摇其头:“我不要钱,只要粮食。三十石麦就行!”
  “那怎么成?!如今麦价都一千三百钱了,太贵太贵!我可出不起这价钱!”
  江倪二话不说,抬手盖上了盒盖,想把东西拿回来。塔黑这下急了,啪的按住了对方的手,苦笑道:“阿倪,咱们真是老交情了,你这瓷器虽好,但是形制简单,放在郡城估计都没人看,实在是卖不上大价钱。三十石麦,我就要亏本啦!至多只能给到十五石……不,十六石!”
  “这价钱,和给钱又有何区别?”江倪依旧不松口,“我也是看在和你交好的份上,才先来这边的。这个价钱,放在哪家商铺买不得?这可是新瓷啊!”
  塔黑听得心头一颤,他又如何不知道,瓷器难寻。谁知道姓江的小子以后还能不能拿到其他好货,若是放过了这一单,才叫人肉痛。思量了半晌,他咬了咬牙:“二十石!真不能再多了!”
  看着面前吹胡子瞪眼的匈奴汉子,江倪思索片刻,缓缓道:“二十石也不是不行,不过要加六匹马。”
  “你……”塔黑一副要从地上蹦起来的样子,“六匹马可也要一万多钱了?这怎么能行!”
  然而江倪并不在乎他激动的表现,淡淡道:“我知道你在贵人帐下行走,六匹马在你们那边哪能值这么多钱?更别说今年大旱,这些马养着也艰难,不如给我做个添头。”
  听到这话,塔黑立刻不跳了,过了半晌,才道:“我要先看看其他几样瓷器!”
  江倪提高了音量:“弈延!”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34/296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