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国之名门公子(校对)第1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102/207

  荀粲再次拜托了诸葛芸有关救治卫泓的问题之后,便在众人仰视的目光中飘然离去,而对于那各种各样的赞誉与敬佩,此时的他,早就已经习惯了,他并不会为名声所累,而这样的名声,在他的手中,也不过是一颗可以利用的棋子,俗人容易被名利遮住双眼,成为名利的奴隶,而对荀粲来说,名利只是他手中的玩物,女人亦是如此。
  经过这一次锋芒毕露,想必那位诸葛丞相一定会对他感兴趣的,良材美玉,唾手可得,而荀粲,若是可以从诸葛亮身上学到更多的东西的话,那他的阳谋之道,绝对可以更上一层楼……兼具荀彧与诸葛亮谋略精髓的他,将会成长到怎样的地步?
第三百二十章
名扬蜀地
  时间总是在不经意间走得很快,九月已过,转眼已是金秋十月,青城山的山林间有金黄的落叶随风飘荡,舞姿甚美,而在那不惹眼的山脚处,却有一片恍若尘世之外的竹林,雾气弥漫,林间有座简陋的屋子,这自然是荀粲在蜀中的“阆苑”,也唯有关银屏一人所知。
  这个时候的关银屏,经过那一次醉月清风楼的盛宴之后,其侠女之名倒是声名鹊起,但她也知道,若不是荀粲之后的大放异彩,说不定她与孙尚香的那场不分上下的比斗根本不会有人在意。
  关银屏此时正在悦来楼中小憩片刻,她的目的地自然是荀粲的那个阆苑,芸姐姐想见这公子榜首了,而她便成了传信者。
  关银屏对于荀粲的感情,再次被她隐藏了起来,见识了荀粲那一日的惊世之才,她觉得这辈子真的只有仰视这个男人了,而诸葛芸也别有用心的将荀粲似乎恢复记忆的推测告诉了关银屏,这让关银屏见到荀粲时,常常心中惴惴,只因她因为私心曾经欺骗了荀粲,总觉得自己再也没脸见这个让她无比自卑的男人了。
  关银屏在那些所谓高雅的文事上真的没有任何的天赋与兴趣,最爱看的书,也只是一本《春秋》,她发现自己和荀粲简直就是两个世界的人……
  青涩少女的情怀总是这样纯澈,关银屏在心有内疚的时候,怕是荀粲心中更加内疚,若是他不内疚的话,或许早就推倒这个关家虎女了,毕竟利用了人家,还是人家的间接杀父仇人,再玩弄人家感情,占了人家身体的话,那也太过人渣了一点,因此现在的荀粲,只能暗中对关银屏保持距离……此时情商有些呆滞的荀粲自然不知道,这样反而是对少女最大的伤害,还不如直接收了关银屏,让她获得那样的宠溺呢……
  关银屏正在饮茶之时,忽然听到悦来楼中那说书之人竟然讲到了那日醉月清风楼发生的轶事……她当然不知,这荀粲公子榜首才华横溢的名声,因为这些说书人而传闻更广……
  只见那说书之人将折扇一收,唾沫横飞的说道:“却说那一日盛会,首先便是那虎女同枭姬龙争虎斗,两位侠女的身份都很是不凡,一个是昔日威震华夏的本国大将关羽之女,还有一位则是皇妃娘娘,楚地吴王之妹……”
  许多第一次听到这些上流社会的事的江湖人士与寒门子弟们纷纷侧耳倾听,甚至还有许多人在下面催着……
  “这两女相斗,终究只是盛会的开胃小菜,那公子榜首荀谪仙一曲《十面埋伏》一出,在场的所有人都沉入了那神品琴音之中!”说书人说到激动处,仿佛自己也真的听到了那神品琴曲一般……
  听众们此时也非常激动,好似自己也有了进入那醉月清风楼的资格,纷纷阐述着自己对荀粲的印象:
  “那公子榜首荀粲,我早在走江湖的时候听说过了,他可是颍川荀氏出身,父亲可是昔日魏武帝曹操最倚重的大臣荀文若!”
  “切,你这说的都是废话,这天底下谁不知道德高望重的荀令君啊,其实这公子榜首荀粲之所以有这样的名气,全是因为那仕途畅通的荀家六郎!”
  “放屁!俺虽然没什么文化,但俺也知道那荀小郎的才华,乃是一等一的,俺妹天天在俺耳边都唠叨出老茧了,每次都让俺多读些书,学学人家那公子榜首……”
  “噗哈哈哈,你这大老粗也懂琴棋书画,还有你那妹子,明明就是个喜欢舞刀弄枪的疯丫头,她也学那些名门贵女去追公子榜首?”
  ……
  说书人见下面吵闹,不由拿惊堂木一拍,“砰”地一声,整个悦来楼为之一静,他又继续开讲道:“……公子榜首荀谪仙接手那盘艰难的棋局之后……以大龙为诱……最终居然一举翻盘!”
  说书人那绘声绘色的话语将当时的场面讲得栩栩如生,此时江湖人士中有好棋者也频频点头,还有人摩拳擦掌,恨不得亲自看到那盘无比精彩的棋局,对于爱棋之人来说,若是能看到国手级别的对决,那也是一种莫大的享受啊!
  “那丞相之女诸葛女郎怕是也已经对荀谪仙另眼相看,居然故意刁难于他,令其在八叉之内,作出一首应景的婉约词……可最终荀谪仙证明了他那‘八叉之才’货真价实……‘微雨燕双飞,落花人独立’……‘当时明月在,曾照彩云归’……这词却又是一首足以流传千古的经典之词,南楚婉约派词人见到这词,估计也要羞愧万分!这词实在太精妙了啊!”
  关银屏听着这说书人颇为夸张,但却无比引人入胜的话语,原本应该替荀粲高兴的她,心情却愈发低落了,尤其是听到那句“诸葛女郎怕是已经对荀谪仙另眼相看”,她就觉得心里很不好受,明明芸姐姐答应她不打荀粲主意的,但明眼人却都看出来,那位风姿不凡的诸葛女郎真的对这公子榜首别有所图……
  关银屏心情低落,与悦来楼中喧闹的气氛形成了鲜明的对比,那些向往公子榜首的人们还在热情的议论着:
  “荀七郎乃真谪仙也,文曲星下凡啊,那八叉之才简直就是逆天的存在嘛!”
  “这下子这荀谪仙定会成为蜀中名士了,可惜他离我们的距离实在太遥远了……”
  “嘛嘛,听说那荀七郎还是一等一的美男子,这样完美的男人存在于世,让我等庸人连嫉妒都没有勇气啊……”
  “切,什么美男子,估计也是银样腊枪头,中看不中用!”
  “呵,人家勾勾手指头就有一群美女上他的床,你呢?”
  “……”
第三百二十一章
沙盘
  关银屏来到了这苍色的青城山岩的脚下,木屋后一片竹林,鞭子似的多节的竹根从墙垣间垂下来。谁也不会想到之前在悦来楼中揣测公子榜首是过着这样淡然无争的生活,在他们的印象中,荀粲便应该挥金如土,美女环绕,安逸的享受。
在无比闲适舒缓的气氛中,荀粲正坐在窗边写着那本依旧没有完成的《老子注》,此时他已经写到了第四章,“夫执一家之量者,不能全家;执一国之量者,不能成国;穷力举重,不能为用,故人虽知万物治也。治而不以二仪之道,则不能赡也……”笔法却是圆润的隶书,这一张纸若是传出去的话,怕又是可以价值千金了。
  关银屏十分安静的打开房门,便见那显得愈发气质高卓的少年在那儿安静的书写,她倚在那儿,有些不忍破坏这样安详的环境,这时的荀粲,明明年纪不大,但仿佛稚气已经完全褪去,而随着时间的推移,他那一直泡在书海中培养出来的高雅气质,便愈发令人有种自惭形秽的感觉。
  依旧是披肩散发,连木簪也不用了,但那漆黑如墨的长发,与这穿着素雅洁净道袍的男子是这般相配,他就像是这个世界最纯洁的存在,可是,关银屏却知道,自己同他的距离愈发遥远了……
  “小倩,这是芸姐姐的邀请信,务必请你去丞相府去一趟。”关银屏低着头,用十分公式化的语气说道。
  “唔,我知道了,就把信放在那里吧,以及,真的很感谢你,银屏。”荀粲依旧专注于笔下的著作,连头也没抬,但语气却十分轻柔,令人觉得很温暖。
  关银屏将信放下,默默走出房间,将自己置身于风景秀丽的竹林间,在被微风吹拂之时,忽然而又必然的想起了诸葛芸一开始就告诉她的那句话——他就是一块温暖的冰。
  一块无比纯净的寒冰,阳光透过它,似乎可以聚焦,可以灼烧一切,而它看起来是那样的纯洁无暇,如同梦幻一般美丽,但突然用手触摸它时,那种凉彻心扉的感觉,却出卖了它的本质。
  关银屏望着蔚蓝的天空,却不知道何去何从,或许只有战场才是她的归宿。
  ……
  荀粲来到丞相府的时候,让诸葛亮十分高兴,因为荀粲带了一件亲自制作的东西,而对于一直紧跟在诸葛亮身后,装得十分淑女的诸葛芸,荀粲则没有太过在意,这让诸葛芸心中恨得牙痒痒,但脸上表现出来的,却依旧是温柔无比的神色。
  那有关夷陵那处地方地形的精致沙盘摆在诸葛亮面前时,也难怪会让诸葛亮感到十分的意外与惊喜了,但是在惊喜过后,一直带着慈祥微笑的诸葛亮却忽然沉默了下来。
  而诸葛芸看到这沙盘之时,忍不住好奇道:“喂,这是你亲自做的吗?”
  荀粲点了点头,却道:“一直听闻丞相不仅精通内政,对军事也颇有涉猎,有了这沙盘,我倒是想同丞相来一番纸上谈兵。”
  诸葛芸随意把玩沙盘上的一些小旗帜,脸上不由露出好奇之色,但她却口无遮拦的说道:“此次陛下执意攻吴,我觉得胜算不大。”
  诸葛亮这时却训斥道:“果果,不可妄议军事!陛下南征北战这么久,必定胸中自有一番算计,即使无法完胜,但也一定不会败北。”
  诸葛芸翻了翻白眼,走到荀粲身边,往他的肩膀上狠狠一拍,对荀粲道:“喂,你的想法呢?什么南征北战这么多年,明明是东奔西走被人家追打了这么多年,若不是父亲出山,怕是那虚伪的家伙根本就没法占领这蜀地呢!”
  荀粲被诸葛芸作恶的手,弄得肩膀隐隐生疼,他这时终于发现这诸葛芸不愧是魔女了,这家伙刚刚的动作明明就是报复自己嘛……
  诸葛亮被诸葛芸那放肆的话语弄得满脸无奈之色,但他心中却还是隐隐得意的,谁都知道,刘备在没有诸葛亮之前,基本上就是一事无成的,寄人篱下,只有逃跑本事厉害的时运不济的刘皇叔,但自从得到诸葛亮后,经过诸葛亮的一番规划,而后又坚定按照这样的方针走下去,才有了这一番基业。
  可是,这次刘备却因为关羽、张飞之死,受到了极大的刺激,不顾诸葛亮、赵云等有识之士的反对,刚愎自用的出兵,想要一鼓作气夺回失去的荆州,这样的行为,实在太过于冒失了……
  荀粲这时却反问道:“若是丞相领兵,该如何攻打吴国呢?”
  诸葛亮盯着沙盘,面露凝重之色,他淡淡道:“若是我能劝阻陛下不出兵就好了,如今的东吴,可不是什么易与之辈,有陆逊此人在,东吴固若金汤。”
  诸葛亮的语气中充满了对陆逊的赞赏,其实他的心中也清楚,刘备这次的出兵,或许在一开始凭借着一股锐气还能取胜,但只要对方一直坚守下去,败的人,就是刘备了。
第三百二十二章
推演
  虽然诸葛亮预料到刘备会败,但他却也不会知道刘备会败得那样彻底,再说,此时既然刘备已经出征在外,他作为丞相,只好努力做好分内之事,要不然君臣不一心的话,那就更加麻烦了。
  诸葛亮这时将心头的不安隐去,望着沙盘,却对荀粲慈祥道:“小郎与果果看起来年纪相似,不如我便叫你贤侄如何?”
  荀粲脸上露出受宠若惊的神色,却是恭敬的喊道:“诸葛叔父。”
  诸葛芸将投在荀粲脸上的目光移开,嘴里似乎在说着什么,大约就是“装吧装吧”之类的话。
  诸葛亮见状,摸了摸须髯,满意道:“不知贤侄对这次蜀吴之战有何看法?”
  荀粲的脸上露出略带神秘的笑容,倒是没有直接回答这个问题,而是说道:“叔父可知南楚很早之前有一本禁书,名叫《社会契约论》,上面曾提到过一种限制皇权的制度,名叫君主立宪制。”
  诸葛亮脸上微微露出讶异的神色,面色古怪的说道:“此书我也曾从水镜先生(司马徽)那里看过,据说曾是昔日西楚霸王项羽的后辈的奇思妙想,不得不说,上面对于‘民主’的阐述,当真令我十分震惊,只是,如今有许多人民根本就没有受过教育,见识浅薄,那所谓的‘选举’也终究是空中楼阁而已。”
  荀粲却淡淡道:“我说的重点不是在‘民主’,而是限制皇权,叔父大人,试想若是皇帝陛下没有绝对的权力发动这样的战争,也不至于让你这样困扰,对吗?”
  诸葛亮沉默了下来,很明显,荀粲的话说到了他的心里,如今的一国之君,往往拥有所有的权力,而一旦国君因为刚愎自用而出现重大的决策失误的话,绝对会让整个国家都陷入危难之中。
  荀粲这时又用一种十分蛊惑的语气说道:“我认为这次伐吴之战绝对不会成功,但是对叔父来说,却是一次很重要的机会,若皇帝陛下一不小心垂危的话,叔父必是托孤重臣,时太子尚幼,以叔父的名望,必能成为真正总理蜀国大事之人,到时候,将年幼的陛下架空,并成立内阁,实行真正的君主立宪制的话,那叔父必是真正的伟人了!当然,我这里的君主立宪制,可不是为了民主,而是让丞相可以名正言顺的执掌大权!”
  诸葛亮脸色大变,但想到荀粲此时的身份,他也颇为顾忌,但最重要的是,有着很强的掌控欲望的诸葛亮心动了,他当然明白荀粲的意思,所谓的君主立宪制,民主便是一个幌子而已,让“权相”成为法律上认可的存在,削弱皇权,使皇帝成为一个象征,而丞相虽然表面上是皇帝任命,但事实上,却是一个利益团体选出来的代表……
  而这样的话,整个国家的体制便真正成为了大世家掌控的存在,丞相就是大世家们推出来的代表,诸葛亮本来就出身大世家,与荀粲一样,而这样的体制无疑更符合大世家的胃口,将皇帝变成一个象征、一个符号,这是多么令人觉得刺激的一件事情!
  荀粲将蜀国当作了君主立宪制的实验之地,因为无论怎么看,刘备死后,诸葛亮执掌大权的形势太适合君主立宪制了,况且因为丞相是代表一个党派的利益的,所以肯定会有所掣肘,那这样丞相的权力便也限制了,这样一来,随着寒门的崛起,他们必定也会成立属于自己的派系,再去角逐丞相之位,而他们便代表了下层人士的利益……
  其实说到底荀粲还是想看看这样的制度是否可行,总觉得皇帝一人独裁的话,还不如来个九人团体来“民主”的裁决。
  一旦在蜀国的君主立宪制焕发出巨大的生机,那么,对其余两国的冲击绝对很大,到时候立志做权相的荀顗,绝对会利用这一点来做文章的,当然,此时还为时尚早。
  而后诸葛亮同荀粲在沙盘之上推演了几局,荀粲自然掌控吴国一方,诸葛亮为蜀方,但是诸葛亮无奈的发现,最好的结果也就是僵持不下而已,这场夷陵之战,蜀国根本就没有赢的机会,正如那位辩士秦宓在劝谏刘备时所说天时地利全无,如何能胜?当时刘备正在气头上,想要将这秦密直接拉出去斩首,若不是诸葛亮搭救,他怕是早就没命了,而现在,这秦宓还被关在天牢之中。
  想到此事,诸葛亮的脸上不由又染上了一层阴霾,这让皇帝肆意妄为,刚愎自负的话,确实不行,用君主立宪制来限制王权,怎么看都是一个很好的选择,皇帝只要垂拱而治就行了……
  荀粲在推演的过程中,还替诸葛亮演示了一下,那壮观的火烧连营七百里,但诸葛亮却不相信刘备会出这样的昏招——从秭归到夷陵那样一条极窄的道路上,会设下那七百里营地……而荀粲只是但笑不语,吴国可不仅仅有陆逊,还有江哲,当然,还有那位清丽绝伦的月宫仙子周彻。有周彻在,荀粲所推演的东西,将会被完全执行。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102/2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