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生似水青春(校对)第466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66/1158

  曹新民先是欣慰的点点头,至少申大鹏还能想得到林虎市对于红林市的重要性,不过马上嘴角微微一撇,显然并不在意申大鹏所提的建议。
  申大鹏能想到的问题,省府早已经想过,而且还兴建了省内最长的林岭隧道,希望以此来带动红林市的经济,至少能带动农副产品的销售,可是几年过去了,效果微乎其微,除了粮食和家畜,红林市无法提供其他林虎市的刚需物品。
  “曹叔叔,如果有一个飞机场坐落在红林市的地界,那林虎市的有钱人出行,是继续做慢悠悠的绿皮火车?还是摇摇晃晃、每个村镇必停的‘加慢’客运?”
  申大鹏的问题根本没有标准答案,只是一个吸引曹新民注意力,引出话题而已,“只要他们选择做飞机,而机场在林岭山上,盘山路环绕一圈又一圈,除非睡觉,否则生态园区的美景一览无余,尤其是我们即将开发的风景区。”
第八百零九章
表明立场
  “所以……你是想通过林虎市来带动红林市的经济?”曹新民有些失望的摇摇头,本以为申大鹏会提出什么好的建议,没想到还在纠结飞机场的问题。
  “红林市跟生态园区有必然关系吗?生态园区怎样建设、怎样发展,似乎都由曹叔叔您,还有我小姨的公司说了算,酒店也好、景区也罢,以后有了长久的发展,也只是给红林市税收而已,一个市政府,真能管得了您吗?”
  “这个……”
  曹新民还没回答,申大鹏先一步抢话,“曹叔叔,我个人觉得您是个为国家、为百姓办实事的领导,我小姨也是个心地善良、脚踏实地的商人,你们两人在一起合作,绝对是相辅相成。”
  申大鹏正说着,似乎担心把重点聚集到自己身上,于是指了指刘凤霞,“刚才我小姨在车里一顿高谈阔论,说是要把生态园区工程保质保量的完工,并且要把林岭脚下的风景区变成旅游胜地,到时候旅游人数定然倍增。”
  “再加上生态园区要做绿色无污染的农副产品,为公司的连锁餐饮店提供食品,车辆运输压力绝对不会轻松,往长远来看,生态园区还有二期、三期工程,那时,红林市道路运输力的不足也会暴露出来。”
  “大鹏,你说的这些问题我都想过,不过大人做事可不像你们孩子一样好高骛远,我们不会活在不切实际的理想之中,而是更注重尽全力解决当下。”
  曹新民的表情中越来越少了兴致,无趣的喝了口温水,“若是生态园区已经初具规模的时候提出机场的问题,或许我会更认真的考虑并给出实质建议,现在……机场不应该在计划之中,当然了,你们钱多到没处花就随意吧!”
  语气不冷不热,不温不火,看不出喜怒哀乐,但有一点可以肯定,曹新民暂时是非常不赞同兴建机场的,不过他也没有把话题说死,还留下了余地,那就是当生态园区具有一定规模的时候,或许会再进行考虑。
  “我个人赞同曹书记的观点。”周成民没有多余废话,只是表明立场,相比较赌博式的成功,他更喜欢稳中求胜,哪怕多花点资金、多费点心力、多讨好一些相关领导,他也要尽量把握住工程的计划进度。
  现在公司到底有多少钱,刘凤霞和王雨莹从没说过,他也没有问过,但他很清楚成宇地产拥有的流动资金不足亿元,如果刘凤霞不投入资金,只怕生态园区的项目想启动都有困难,哪还有多余的钱去建造不切实际的机场。
  刘凤霞、王雨莹、李泽宇,三人都已经表明了站在申大鹏的一边,可周成民还是耿直的说明自己心中想法,足可见态度之坚决。
  为了避免不必要的麻烦、不被曹新民看出公司股份的猫腻,申大鹏再没敢多言多语,直到一大盆热气腾腾的疙瘩汤端上餐桌,才不由得感叹,“哇塞,咱们吃饭都要用盆了?嗅嗅,闻着味道似乎还不错。”
  “呵呵,大家喜欢就多吃点,你们跟曹书记一起来的,疙瘩汤管饱。”老杨热情的把大盆疙瘩汤平整放好,又端上一盘盘家常小炒,盘子不小,盘中菜肴也堆得小山一样,这菜码确是足金足两的实惠。
  “嗞溜,嗞溜……嗯嗯,味道还不错。”李泽宇不顾高温烫嘴,滋溜溜的第一个开始品尝,虽然疙瘩汤还因为高温在嘴里翻动,不过已经品尝到了滋味。
  “真的不错!午饭在土菜馆,晚上在小饭馆,红林市的经济全省倒数,但是在美食这方面,似乎比省城还要更加美味。”
  申大鹏喝了口烫嘴的疙瘩汤,又尝了尝其它的家常小炒,忍不住感叹疙瘩汤的美味地道,甚至比中午土菜馆的‘老三样’更符合家常菜的味道。
  “说到底还是……嗞溜……还是食材好。”
  李泽宇嘴里塞得满满,鼓着腮帮子,口齿不清的叨叨,“老百姓活着讲求衣食住行,行,红林市交通不便,哪来的人来人往;衣,多年在省里的经济、税收倒数,使得老百姓更在意生存而非享受;住,红林市再不济也是个地级市,可房价居然只比青树县高出三成,说出来我都不敢相信。
  剩下的……就只有‘食’了,红林市多年都是依靠农副产品维持税收,老百姓自然也是靠着农副产品生存,没有大片工程就没有水源污染,没有大面积开采矿产,土地就没有污染,绿色无污染的食材随处可见,吃,自然也就更加讲究。”
  “这个小伙子就很会说话嘛,不过可惜,我们家的疙瘩汤和炒菜还真算不上美味,只能算是农家人最地道的家乡味,少油少盐少味精,百姓人家什么口味,我家媳妇做出来就是什么味道。”
  老杨正憨笑夸自己媳妇,中年女人也从厨房走出来,两人幸福的冲着彼此微微点头,老杨又给媳妇找来了椅子,媳妇开心坐下,笑出了声,只是嗓子里发出的笑声有点底气不足,音调怪怪的。
  “老杨叔,婶子她是……”申大鹏出于礼貌和礼节,也怕大家尴尬,所以没有说出‘哑巴’二字,而是指了指嘴巴代替。
  “哑巴了,我们家这口子也命苦,不知得了什么怪病,几年前突然就不会说话了,我们这一代人面朝黄土背朝天,种了大半辈子庄稼也攒不下多少钱,为了生计奔波,为了照顾她,地也没时间种,只能包给村里的邻居。”
  老杨温柔的看着媳妇,眼中除了些许无奈,没有半点嫌弃,“我俩就跑到市里一边开个小饭店糊口,一边坚持找医院看病,可惜,始终没见恢复。”
  老杨还没啥变化的憨笑说着,反倒是申大鹏一伙人逐渐放下了手中的餐具,纷纷把目光投向不能说话,却始终挂着微笑的老杨媳妇,目露怜悯之色,只有曹新民像个没事人,淡然的继续喝着疙瘩汤。
第八百一十章
不愉快的晚餐
  “诶,你们可别用这种怜悯的目光盯着我俩,我们两口子穷是穷了点,运气也差了些,不过我们的儿子很健康,现在念初二,考试次次年段第一,简直是光宗耀祖了,有时候我媳妇都说,是不是她的嘴巴坏掉了,儿子就出息了?哈哈!”
  “而且我们今年也走了狗屎运,以前卖都卖不出去的农地,市里居然要做什么生态园区开发,占地给我们的钱足够以后给儿子娶媳妇了,我们都给他存着,放银行里一年还得些利息,饭馆赚的钱正好年吃年用……”
  老杨两口子作为当事人,比淡然的曹新民更加平静,憨笑几声,彼此又四目相对,一个眼中没有被拖累的嫌弃与埋怨,另一个心满意足的咧嘴大笑。
  笑,一直在笑,始终在笑,似乎是在用由心而发的笑容嘲讽苦痛命运,也像是在以惬意洒脱去讥讽不公平的人生。
  可笑对人生又岂是说说那么容易,悲伤的痛彻心扉,连呼吸的力气都没有,又哪来的勇气笑对?
  老杨两口子的笑,是无力改变现状的苦笑,只不过经历了时间,他们总会发现,时间可以把想不通的东西变得不重要,随后渐渐淡忘。
  他们有些时候都会忘记,为什么要从乡下搬到红林市,为什么要开家常菜馆,为什么每天忙忙碌碌、周末还要去医院复查,为什么哑了就再也好不了了?
  每当忘记的时候,总会变得更加轻松,时间久了,习惯了忘记,亦或者是潜意识里提醒自己应该忘记,这样,便不会太辛苦、太痛苦。
  “老杨叔,你把钱都赞起来给儿子娶媳妇了,那婶子的病不看了?要不然你带着婶子去省城医院吧,那里医疗水平和医生素养肯定比红林市要强,而且我小姨在那里也有朋友,可以帮你做个彻底的检查……”
  申大鹏的建议是好心,不过老杨直接谢绝了好意,“我和你婶子商量过了,反正这怪病也找不到原因,与其浪费金钱、浪费时间,不如把精力放在孩子的学业上,等过了年,占地的钱到手之后,我们再把乡下的老房子卖掉,然后在市里买个楼房,专门照顾孩子。”
  可怜天下父母心,哪怕已经身患重病,却还考虑着刚刚上初中的儿子的未来婚事,在父母眼中,儿女未来的幸福,甚至比性命都来得重要。
  这便是父母不求回报的爱,独一无二,无可比拟。
  “这么说,以后我们就吃不到如此美味的疙瘩汤和腌菜了?不行,今儿个我要多吃几碗……”
  李泽宇没心没肺的大快朵颐,旁边的人却都陷入了沉默,尤其是独属女性感伤的刘凤霞和王雨莹,手中汤匙无聊的搅动疙瘩汤,目光却时不时瞥向老杨媳妇,从那张笑意浓浓的脸上,总是能看到一抹失落与无奈。
  生命便是这样的真实,如果可以精彩绝伦,谁又甘心平淡无奇?如果可以平安健康,谁愿意品尝失败与疾病?
  可惜世间没有许许多多的‘如果’,那只是身处于痛苦和失败情绪时,心中的一种愿景般假设,独自假想、坚持在自己的意识中还有改变窘迫现状的可能。
  “每个人都有自己选择人生的权利,你们觉得老杨两口子辛苦,可能在他们心里,已经算是幸运的了,人到中年,活的并非只是当下,还有下一代人的未来,生态园区占地的拆迁款,足够他们未来生活了,知足,也是一种幸运。”
  曹新民面无表情品尝着年后就不会再有的味道,像是在讲述老杨两口子的幸运,可是他连看都没敢看老杨两口子,更像在替老杨感慨人生的不公平。
  十几二十万的占地款,在老杨这种憨厚的农民眼中是天文数字,他不懂经济发展,也不懂宏观调控,可是曹新民都懂,曹新民很清楚二十万对于一个想要在城市生活的农村人来说,买个房子就没有了,何谈继续生活?
  只是老杨一家人对生活充满希望,他又怎能把未来憧憬的美丽画面打破?他有那个能力,却没有那个权力,所以在他看来,老杨能够对现状知足,无异于也是一种难得的幸运和幸福。
  一顿饭,申大鹏一伙人和曹新民都吃的并不愉快!
  申大鹏众人的失望,不仅仅因为老杨一家人的窘迫生活,也因为建造机场的事情终究没能协商成功,幸好曹新民没把话说死,以后或许还有机会。
  曹新民不是失望,而是对于无力改变现实的无奈,像老杨一样的穷苦人太多了,他从青树县、到省府、到红林市,甚至在京城的时候,仍旧能看到披星戴月、起早贪黑为了生活而辛勤奔波的人们,可是他只能静静看着,却无力改变什么。
  结账的时候,六个人吃一顿饭才花了五十六块,李泽宇觉得老杨一家可怜,丢下一百块就要走,结果老杨不肯要,并且握着剩下的钱一路寒风中追出来,一定要归还给李泽宇,饭钱也只收了五十块。
  “这个老杨,多了钱不要,还给咱抹了六块钱,他不赚钱、不生活了?还是有了拆迁款不差钱了。”李泽宇手里拿着已经被老杨攥得褶皱的五十块钱,再看着老杨抱着肩膀瑟瑟发抖往回小跑的背影,无法理解的叹了一声。
  “用别人的怜悯换取金钱,那是乞丐才干的事,老杨叔是个质朴的农民,性情踏实憨厚,你这么做是在侮辱他,也是在降低你自己的胸怀视野。”
  申大鹏用手背拍拍李泽宇肩膀,示意他把钱收好,“社会纷繁复杂,每个人活在其中,都有自己的轨道和方法,你还没有强大到拥有怜悯别人的资格,更何况在我看来,老杨叔比我们都强大的多。”
  闻言,曹新民正色瞧了瞧申大鹏,许久未见的赞赏目光重新在眼中打转,“大鹏,你说的没错,我们都没有强大到可以去怜悯他人,我们也没资格未经他人同意便主观的予以帮助,不过,我们可以让生存环境变得更加简单。”
第八百一十一章
生活的家园
  申大鹏轻松的点头表示赞同,并且转头看向刘凤霞,“小姨,我记得当初你收购罐头厂的时候,也顺便把工人都留为己用了,他们工作还算努力吗?”
  “嗯,刚开始都有些不适应,不过等他们习惯了公司的规章制度之后,工作效率还是不错的,尤其公司给老员工年底的奖金变成干股分红,他们越努力,公司赚得越多,他们的工资、奖金也就越多……”
  刘凤霞不清楚申大鹏为什么突然提到食品厂的员工,反正申大鹏问,她就一五一十的说出来,语气之中还带有少许的得意与兴奋。
  “的确,老员工对罐头厂有感情,不舍得离开也是正常情理,再加上小姨对他们有如亲人,公子、待遇一律从优,他们当然会一心一意为公司办事了,而且老员工都熟悉厂子的一亩三分地,工作起来也得心应手啊。”
  申大鹏还在继续提着食品厂的话题,尤其是再次提及老员工的问题,刘凤霞也不不知道自己外甥是有心还是无意,正在琢磨其中原因,王雨莹先一步反应过来,有意无意凑近了曹新民和刘凤霞。
  “小姨,曹叔叔,我突然有个想法……咱们开发生态园区,本来预定项目中就有绿色无污染的‘果蔬家畜’种植养殖,这些农副业的技术活咱也不懂,除了雇佣技术员之外,是不是还需要员工?人手?”
  “那就像食品厂的老员工了解罐头厂一样,生态园区里原本种地的农民肯定更了解哪块农田适合种什么、哪个山头应该养什么,如果他们愿意在生态园区里继续搞种植养殖,应该会让咱们省去很多探索的时间和不必要的麻烦吧?”
  王雨莹古灵精怪的大眼睛左看右瞄,看向申大鹏,见申大鹏伸出了一个大拇指,顿时骄傲的昂头,得意的微笑满满,随后又观察着曹新民和刘凤霞的表情、态度,俩人都有些哑然、茫然。
  尤其是刘凤霞恍然明白了自己外甥为什么要提起‘老员工’的话题,原来……是想帮助像老杨这种被拆迁离开的农民,想在生态园区里给他们留有一席之地、一处可以继续保证生活的家园。
  王雨莹最先猜到申大鹏的所思所想,随后是刘凤霞理解并出言附和,话已经摆在明面上,曹新民已然明了申大鹏的良苦用心,这时他并没有急于商谈于民有利的条件,而是正色看向申大鹏,满意的点头示意。
  他现在更觉得申大鹏这个年轻人不简单,不仅每次提出话题都得到鹏莹公司众人的附和,而且还能在既得利益中冷静下来,不忘帮助辛苦生活的底层人们,单是这份纯真的心思,也会让很多自称善良的人汗颜。
  “谁都生活不容易啊,为了老杨这样辛苦的普通人们,但愿生态园区项目可以按计划稳步发展!”
  周成民是从社会底层的小商贩起步,辛辛苦苦混了十几年才算在青树县的地产界稳住脚,整个经历过程中,他最了解底层人的疾苦。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66/115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