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小尸(校对)第439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39/607

  单是这句话说出去,已可在整个修行界掀起弥天大浪。
  足可令任何听到这句话的修者,震动到极点,情绪失控。
  这时,闻人令等四人,一起出手,打开通往命魂殿六层的传送通道,带领祝九昂然跨入其内。
  当踏足六层,祝九立为眼前所见,而发出难以控制的讶呼。
  魂殿六层,只有一盏命灯!
  关键是,这盏魂灯在熊熊燃腾,焰苗并不多大,却弥漫着一股无上仙机。
  没有原因的,祝九心头很自然生出一种明悟,眼前的命焰之火,是一团仙火,不属于任何尘世间的火焰!
  闻人令的声音响起,充满崇敬,徐徐道:“这一簇火焰,是本宗第一代渊帝的命焰,已燃烧了无尽岁月,远超世间任何修者,无法活过万载的寿命极限,始终不曾熄灭。初代渊帝最终神秘失踪,踪迹全无,但通过这朵命焰即可知道,初代渊帝,至今还活着!”
  “什么?”祝九不可置信般脱口呼道,脑海翁响,眸芒乍亮,炯炯灼灼,盛烈到极点。
  闻人令神色无比庄重,近乎朝圣般,一字一句再道:“毫无疑问,初代渊帝,他成了仙,否则不可能拥有如此没有止尽的生命,与天地平齐。”
  又道:“我们先前曾说深渊观想术中,存有通仙之秘的真因,你可知是为什么?”
  祝九的全部心神,都被眼前这一朵时时变化色彩,仙机无尽的命焰吸引。这居然是一朵成了仙之人所遗命火,这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情!
  自进入命殿,识海内,照尸镜就在发光,此刻更是光芒绚炽,恍若神日骄阳当空出世。
  祝九注视仙火命焰,心下骤起惊涛,骇浪狂翻,久久难以平静!
第619章
仙墟变化
  闻人令自顾开口,再次出言道:“之所以说深渊观想术中,存有通天之秘,是因为这门神通,是在初代渊帝,失踪万载后才出现。”
  这句话初听,似有些莫名其妙,神通存秘与其出现时间有什么关系?祝九却听出其中玄机,旋风般转头时,闻人令已肃容道:“初代渊帝失踪万载后的某天,我宗忽被一抹仙光笼罩。当时宗内之人第一反应是震惊,不知是谁有此神能,无声无息,就以滔天法辉罩笼我整个深渊五峰,当时宗内高手无一察觉原因。此般实力,令人惊怖,所有人皆认为是有敌来袭。”
  仙命之火的光芒,折映在殿内几人眼眸内,跃跃跳动,充满灵性。
  左盘插话接道:“就在举宗戒备时,有看守主峰命魂殿的值守者,匆匆出现,向众人诉说笼罩全宗的光芒,竟是从命魂殿内突然爆发。”
  祝九眸芒闪闪,如有所悟。
  以向无颜的冷漠,此时面容上亦升起一丝异样,像是陷入了最深远的追忆里,徐徐道:“当时宗内之人蜂拥赶到命魂殿,恰好看见初代渊帝,遗留的这团长燃不熄的命焰中,跃出一枚接一枚的字符,最终形成一篇神通经文。这即是深渊观想术的来历。之后初代渊帝的命火恢复正常,一直燃烧到现在。”
  宋经天清俊消瘦的面容上,神采奕奕,总结道:“很明显,深渊观想术,是初代渊帝在成仙后,通过某种气机感应,以无上手段,传送回来的通仙神术。”
  四位长老轮番出言,阐述出这足可在无数世界,掀起狂风骤浪的轰天消息。
  如此说来,深渊观想术,来头实在太大,竟是一位真仙传回来的神通!
  原来宋经天等人所说,深渊观想术蕴含通仙之机,根由在此。
  这一消息,足令任何闻者神魂皆颤,难以自持。
  如此确凿的证据,就在眼前,十分肯定的证实,仙!不再是虚无缥缈。
  在茫茫时间长河中,已有人到达大道彼岸。这得是怎样风姿秀绝的人物,始能凌驾亿万众生之上。
  成为千古真仙!
  眼前的命火,发出冠古绝今的盛绚之芒,在时空长河中摇曳!
  祝九的思绪,千翻百转。
  蓦地,他发现识海中,照尸镜的光芒,正在敛收,最终恢复了平常模样。但非常奇妙的是,镜面上竟拓印复制出一朵焰苗,在灼灼燃腾,充满一种说不出来的奇机妙韵。
  镜上的火,正是初代渊帝,一尊真仙的命焰!
  而魂殿中燃烧在几人眼前的仙焰,则并未显出丝毫变化。
  更令祝九暗感震异的是,本来跟在苏星辰身畔,一刻不离,此时应在昆仑墟内的第五妖尸,漂亮宛似仙童的小丫头,倏地出现在识海中。
  照尸镜上,顿时分出一朵仙焰命火,遁入小丫头额头内。
  之后,这小丫头,居然走进了照尸镜之内,此后再无动静。
  这是什么情况?祝九的心突突直跳。
  此时,闻人令再次诉说道:“深渊观想术现世后,成为我宗最大的秘密,当时宗内所有天赋超卓之辈,都被集中起来。宗内甚至四处掠夺,从诸天世界,搜寻资质杰秀的天才,带回宗内修习深渊观想术。”
  又叹道:“但很可惜,不论资质多么绝卓,最终必是一无所获,无人能修出任何门道。后来,宗内之人甚至一度认为,这门神通,绝不是凡人的资质,能参悟修行。”
  祝九当然知道这种猜测并不正确,自己就是最好的证明,已将深渊观想术的神通,运用到实战中。
  且深渊在初代渊帝后,还出过五任渊帝。
  他们亦都曾自这门通仙之术上,取得过莫大成就。
  果然,宋经天眸芒闪烁,缓缓道:“时光荏苒,在初代渊帝以命火传回神通的千余年后,我宗出现一位天纵之才,如彗星般崛起于天下,芒耀大地,其人光芒璨璀,成为第一个悟通深渊观想术的人。”
  情绪中有几分激动,又道:“他就是我宗的第二位渊帝。”
  似知道祝九接下来要问什么一般,向无颜眸光深邃的道:“这位渊帝在晚年时,法力浩不可测,无人知他达至什么层次。他突然宣布闭关,百载不出,忽有一日,宗内响起这位大帝的声音,言其闭关有感,将要远行,之后即踪迹全无。据种种迹象推测,他是去了深渊之下。”
  向无颜以低沉的嗓音,继续诉说道:“这位一生充满传奇的渊帝,在入渊数年后,宗内命魂殿中,对应他的命火猝然熄灭。那一日天地同悲,夜晚升起一轮血月。整个深渊倏发秘流暗潮,黑气漫溢覆盖大半个太古大千界,场面不可想象。这也是另外几代渊帝的宿命,他们的结局,一模一样。”
  第六层命魂殿内,陷入一片死寂,再无人说话。
  按闻人令几人所言,其后的四位渊帝,竟也都是沉入深渊内,最终死亡。
  他们到底在生命的最后时期,感应到了什么?相继选择同一旅程,进入深渊无尽处。
  此时的祝九,也和五位渊帝一样,可以修习深渊观想术。进入深渊,是否亦会成为他的宿命?
  瞩目眼前的仙命之火,祝九陷入深深的思索。
  两个时辰后,四位长老与祝九,同从命魂殿走出,复又各自忙碌起来。
  命运的齿轮徐徐转动,世间万千生灵的生命痕迹,沉浮与命运与时空的交叉之中,随波逐流。
  祝九从主峰离开后,首先回至昆仑墟。
  众人都在墟内,正将得自龙古大世界,随九龙攀天车所化皇城,一同摄取出来的一条条精气大龙,以及元气世界珠打入墟内五色大地中,增加墟内灵气。
  元气世界珠,每一颗都有十余丈之大,圆润清亮如月。其内晶莹剔透,化显出山川,草木河流,甚或是厚土陆地的景象,明明灭灭。
  每颗珠内,都蕴含着龙古大世界,核心地脉气眼内积存了万古的灵气。传说,这样一颗珠内的元气,堪比一个小型世界的元气总和。
  因此被称作元气世界珠。
  纵使传说有夸张成分,亦足可侧面证明这样一颗珠内,元气充分到了怎样不可思议的程度。
  祝九祭出枢纽总纲灵图,收摄一条条精气大龙以及元气珠,场面浩瀚,龙吟阵阵,速度奇快。
  众人兴致盎然的拢在祝九身畔,看他改造昆仑墟。
  是日昆仑墟再次出现令大荒古界轰动的奇变。
  首先是,中央主峰震荡音轰起,向上节节攀增,最终达到不可思议的四万余丈之高,巍峨无比。
  墟内的土地,亦面积大增,五色仙光涌喷成潮,浓郁的元气处处散布,浓郁至化不开。
  整个墟内罩上一层混沌仙雾,朦朦渺渺,其内如似在开天辟地,充满一股天地始源气机。
  墟内的一应秀灵之物,亦随之连显奇绝变化。
  单是托举着鲲鹏巢的通天树,即比以前增长四分之一之多,树冠摇曳,像是一处丛林世界,葱郁无边。
  而通天树从洞天界离开时,抓取而来的一处海眼,扎根后化成的小型海洋,此时也扩大至六千余里直径。
  海洋中一应水属凶兽,皆发生返祖现象,威能倍增,有些兽迅即进化成妖,在海上纵风弄雨,恶威慑人。
  数之不尽的玄机变化,在昆仑墟内频频发生。
  墟内万物,似在欢呼,欣欣勃勃,生机徐徐。
  祝九复又纵控雷法,显神能手段,召唤上古雷宫现世。这次与众不同,雷宫临世,并非为了战斗,而是缓缓现出全貌,落降在昆仑墟中。
  最不可思议的是,祝九以无上法力,结合枢纽总纲灵图,将上宫雷宫的气机与昆仑墟相接,竟使其驻留在墟内,成为一处悬在半空,达数千里磅礴的雷霆宫殿群。
  召唤雷宫,永存墟内!
  这等神机手段,已是剥夺大道气机的层次,达不可思议之境。令观者齐声大赞,轰然喝彩。
  整个昆仑墟内,所有修习雷术的修者,纵声欢叫,以后即可近在咫尺的观悟上古雷宫。这对修行雷霆神通者来说,好处无计。
  同时,祝九还将雷镜与混沌雷音神钟,同时衍化祭出,融入上古雷宫遗迹中。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39/607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