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老婆是军阀(校对)第40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402/532

  李秀成转头,静静看着钱桂仁,好似,他早就料到了有这一天。
  被他炯炯目光盯住,钱桂仁脸上闪过一丝羞愧,但一闪即逝,很快,他就仰着头,直视李秀成,说道:“大帅,我们降了吧,官府使者答应,既往不咎,不会处死一名降兵。”
  李秀成惨然一笑:“鞑子的话你信得过?”
  钱桂仁缓缓颔首,说道:“信得过,大帅,中原早就换了天地,没了八旗没了贝勒贝子,而且,这些年,国势愈强,北抗沙俄西斗洋夷,可不是咱窝在山旮旯里能想象的,咱们啊,在人家眼里,跟跳蚤没什么分别。”
  李秀成淡淡道:“这么说,这些年你一直与官兵相通。”
  钱桂仁眼里立时戒备起来,慢慢点头。
  李秀成又转头,看了看附近影影绰绰的人影,说道:“我若不答应,你便动手了?”
  钱桂仁沉声道:“我也不过想给大家找个活路,不瞒大帅,三个旅帅愿随我归降。”太平军余部虽然还设有旅帅,实则两千来人,便有五个旅帅,编制早已混乱不堪,但钱桂仁有三个旅帅支持,便是大半士卒愿意投降。
  钱桂仁又道:“兄弟我也不想见到咱自己人自相残杀,大帅若不答应,难道就甘见祸起萧墙,千险万苦保了条性命的老兄弟,转眼杀个血肉横飞?”
  李秀成不再说话,慢慢看向远方。
  钱桂仁盯着他,眼里神色复杂难明,一时愧疚一时狠辣,呼吸渐渐粗重。
  就在钱桂仁脸现决绝之色时,李秀成突然淡淡道:“好吧,日后你大祸临头,莫忘了是咎由自取。”
  钱桂仁心里一动,微有犹豫,随即朗声道:“我自不会怨天尤人。”又道:“官兵就在十几里外的黑风林,大帅可随我前去。”
  李秀成怔了怔,慢慢起身,喃喃道:“十几里外?十几里外?”显然今日若不归降,转眼便会遭遇官兵的雷霆一击。
  ……
  黑风林自然是李秀成等中国人给取的名字,在当地阿坎德人嘴里,这片望不到尽头的原始森林另有一个发音古怪的长长名称。
  密林边缘,一顶军用帐篷里,李秀成和钱桂仁见到了帝国皇家重步兵禁卫旅山地步兵营营指挥使杨青。
  杨青本是孔雀步兵团军官,现今孔雀步兵团已经被整编为孔雀铁路警备团,完全退出了战斗序列,成为一支中原铁路警卫力量,虽然许多女兵军官强烈要求上前线,但均被驳回,得以转入战斗单位仅有一名幸运儿,那便是杨青。
  她名字是红娘所起,武艺得红娘点拨,韬略有术,确实是一位独当一面的人才,最后被吸纳入重步兵禁卫旅,三年前筹建山地营,一路考试选拔,最后杨青被任命为山地营营指挥使。她本就是客家山族人,跋山涉水如履平地,统领山地营正是得其所哉。
  重步兵山地营,本来额定编制613人,轻机枪架设进班,设有迫击炮连(哨),并不携带连珠炮等重武器,配有数十头骆驼,用作大规模转移所用。
  后来山地营又与帝国边防军在藏南招募的珞巴族山地营合并,成为了帝国额定人员最多的加强营,加之600多名珞巴族勇士,整个山地营编制为1297人,骆驼也配备了上百头。
  珞巴族生活在藏南,原始社会架构,其一个小部落靠弓箭射杀过百余名英人探险队,令英国人大为头疼。
  该族现今十几万人口,但到了后世,被中国统治仅仅三千余人,其余几十万部族生活地区皆被印度人控制,而其争取回归祖国的斗争一刻也未曾平息。
  现今藏西南地区皆被帝国边防哨卡控制,珞巴族自然全族归附,其族没有文字,同样传入中原文字,更挑选其精锐勇士成立山地营。
  现今重步兵山地营,珞巴族勇士仍是配备竹弓毒箭,只是弓箭经中原机械改造,保持其轻灵的风格之余令其射速更快射程更远,部分珞巴族勇士配备帝国产钢弩。山地营除了依靠其族人特殊天赋侦察布哨,许多奇袭行动,有这些千中挑一的神箭手参与,战术也更为多样。
  这些情况,李秀成自然不知道,但一路行来,偶尔见到参天大树上悄无声息跳下一名披着兽皮的“野人”,不免令他大为惊异。
  等见到帝国军队最高指挥官是一名女军官,李秀成不由深深叹口气,天国有女状元、女将军,新朝也是如此么?
  杨青见到李秀成,却委实吃了一惊,这干巴巴的小老头便是忠王?哪有一丝英雄气概?
  不过她面色如常,拱手对李秀成、钱桂仁道:“欢迎两位阵前投诚,大皇帝早签发了特赦令,太平军余部,缴械投诚者,除曾残杀我军兵之马匪,一概赦其死罪。”看了李秀成一眼,说:“李将军之罪行,将由军事法庭审判,但大皇帝有言在先,无论判你何等罪责,上皇将赦免你之死刑。”
  说着话,旁侧早有士兵端来锦盘,杨青从锦盘中捧出谕册,展开看了眼,说道:“两位将军请看,这便是大皇帝签发之特赦令。”
  李秀成颓然的摆摆手,黯然寻了张椅子坐下,现今的他,早已不复当年之意气风华,生死早已不放在心上。
  杨青又道:“还告诉你个好消息,你之独子,安然无恙。”
  李秀成一呆:“甚么?”猛地站起,说:“你,你说什么?”他实在难以想象,他的儿子还存活世间,被抓近十年,便是不当场处死,关进牢房,却也活不到现今吧?
  杨青道:“明日递解你上京,回到京城,你便知道了。”又问钱桂仁:“阿坎德人联络好了?”
  钱桂仁忙陪笑道:“是,有几个阿坎德部落愿意归附中原。”
  杨青微微点头,道:“好啊,说不定能去德里附近转一圈。”
  德里距此数百里,本是印度莫卧儿帝国都城,英国人占据印度后,将殖民地首府迁往港口城市加尔各答,但德里仍是印度北部最大的城市。
  李秀成激动的情绪渐渐平复,听得杨青的话微微一呆,心中更是茫然,新朝兵锋之盛实在出乎他的想象。
  ……
  几天后,中国人步兵营攻陷德里北两百多里外的城市德拉敦的消息震惊了世界。
  英国公使向中国外务部提出严重抗议时,中国外务部给出的解释是中国士兵在追击太平军乱党,帮助阿坎德人从太平军乱党的统治下解脱。
  几天后,一个紧急驰援的印度步兵营中伏,伤亡惨重,几乎被全歼,从德里增援的英国人连队,在中国人无比猛烈的火力打击下,无一人逃出生天。
  消息传出,各国哗然,而最受震撼的还是印度人,刚刚被血腥镇压的印度大起义,仇恨的种子还未消退,在印度人互相传播的小道消息中,中国人已经与英国全面开战,民族主义者们,立时揭竿而起,声援中国人,抗击英国殖民者。
  印度境内,到处都是星星点点的驱逐英国人运动,而在阿坎德地区,数个部落更发表联合声明,成立阿坎德自治领,不再向英国政府缴税。
  显然局势的发展,大大出乎英国人的意料,更出乎中国人的预料,局面颇有些失控的感觉。
  在北京,帝国外务部和英国公使展开了日以继夜的讨论。
  而叶昭,也不免苦笑,自己是不是要玩火自焚呢?
  本来的目标,能打击下英国人的气焰便可,谁知道重步兵山地营下手极狠,全歼了英国一个步兵连,这可是近年来英国人在殖民地遭遇的最惨痛失利,消息传出,更是越来越夸张,又被印度民族主义者利用,宣传为中国与英国全面开战,帮助印度人独立,而且北方强大的邻国,完全有实力与英国人抗衡,这使得对英国人仇恨还未消失的印度人,纷纷揭竿而起。
  听闻,英国人地中海舰队已经浩浩荡荡通过苏伊士运河,而且开始在各殖民地发布征兵令,显然,英国人最高层已经判定,中国人意图染指印度,更支持印度人的独立运动,为了不失去这颗女王皇冠上的珍珠,只能以武力教训在东方越来越跋扈的远东霸主,令其知道,到底谁才是这个世界的主宰。
  俄国人,也开始蠢蠢欲动,向东南线集结兵力。
  战事一旦爆发,毫无疑问,中国将会同时面对英俄的强大压力,一个是当之无愧的世界霸主,一个则有着深不可测的战争潜力。
  11月初,帝国发布全军动员令,数日后,帝国舰队出现在坤甸,同新嘉坡的英国印度舰队对峙。
  只要看报纸稍微关心国际形势的帝国公民便能感觉到,与英国人爆发战争的危险。
  很快,朱雀会发起了“人人捐款,共赴国难”的运动,一时应者云集,短短半个月,全国各地捐款数目便超过了亿元(千万银元)。
  ……
  伦敦白金汉宫。
  今年五月份在各殖民地刚刚举行过盛大的女王五十岁生日庆典,这位号称欧洲祖母的英国女王,带领大英走向最强盛维多利亚时代的伟大女性,此时,脸色严峻,正静静倾听中国使者的陈述。
  壮观无比的白色会客厅,用白、金两色装饰,室内有精致的加剧和豪华的地毯,均是英、法工匠的艺术品,是欧洲文化的象征。
  帝国驻伦敦公使梁崇明,从帝国未立国时便出使英伦,如今,已经快九个年头了,再过几个月,本是新公使到任之时,而京师的风声,他将会被任命为外务部首席副大臣,谁知道即将卸任之时,便遇到了如此严重的事件,也不知道是他的幸运还是不幸。
  梁崇明英文已经流利无比,会客室内,除了远远站在豪华金色大门旁的侍女,便只有梁崇明和维多利亚女王两人。
  梁崇明知道,英国虽然是立宪制,但维多利亚女王对英国政局有着非同一般的掌控。现今在与中国的冲突上,英国各党派的主张混乱无比,叫嚣宣战也好,主张冷静处理也好,都少不了为了各自的政治利益博弈,甚至一些军火商也掺和进来,是以要同那些各怀鬼胎的政治人物打交道,还不如直接与女王进行交流,而维多利亚女王似乎也想到了这一点,不等梁崇明提出拜会请求,主动约见了他。
  “如陛下所知,我国并无与贵国争夺印度之野心,印度人的独立运动,我国也不会予以支持。”
  “我国并不畏惧战争,而贵国在远东之政策,颇有值得商榷之处,为何我国海军不能进入印度洋打击海盗为我之商船护航?我国愿与所有欧洲国家公平贸易,但是陛下,不得不说,欧洲人的心态自高自大,仍未将我国视为平等之一员。”
  听着梁崇明的慷慨陈词,说到这儿的时候维多利亚女王就笑了,说:“公使先生,请不要再玩弄东方人的文字游戏,你应该比谁都清楚,贵国令欧洲一些国家产生的恐慌。相信对于你的委屈,荷兰人和西班牙人会有不同的见解。”
  早知道维多利亚女王厉害,以往礼节性的拜会倒不觉得,今日坐在女王面前,梁崇明才感觉到了巨大的压力。
  梁崇明脸色肃穆的道:“女王陛下,这种恐慌又何尝不是一种歧视?在南洋,我国任何军事行动都极为克制,女王陛下也应该清楚这一点。”
  维多利亚女王搅拌着咖啡,不语。
  梁崇明又道:“希望我为女王陛下清楚阐述了我国的主张,消除误会,化解此次危机,我相信,这场战争不会有任何赢家。”
  ……
  12月,中国舰队在槟港海域击沉了一艘不明国籍的海盗铁甲舰,其主力舰速射炮的威力令荷兰人大为惊惧,竟然开始同中国军方接触,询问向中国人购买军舰的可能性。
  经过数月谈判,1870年1月,中英两国在北京发布《联合公报》,在公报中,中国承认英国对印度的统治及衍伸权利,同时,两国将会在中印边境勘界,而对于阿坎德自治领的问题,双方一致同意列为有争议议案,留待双方谈判解决。
  随着《联合公报》的发布,战争危险暂时消除,而中国人在大亚齐获得港口租借权成了小事情,再无阻滞。
  显然,最终英国人主和派占据了上风,而中国军舰的先进性在多大程度上震慑了英国人,这就不得而知了,不管怎么说,英国人认为在远东发起一场同中国人的全面战争得不偿失是最终结果。
  实际上,此次冲突使得中国人的多项战略性行动不得不暂时搁置,包括中缅铁路的修筑。
  其实早在中英法战争时,英国人就提出修筑一条从缅甸港口仰光到云南的铁路,打通中国的西南大门。而现今中国与缅甸秘密接触,准备获得昆明至仰光的筑路权,如此将会使得中国在孟加拉海印度洋取得一处军港使用权,而且,这个军港的铁路线延伸至中国铁路大动脉,也就是中国的战略物资可以通过铁路运输极为快速的到达孟加拉海岸,一旦这条铁路建成,可以说,马六甲海峡不知不觉就成为中国舰队可以辐射的后方。而商业价值,就更不必提。
  现今这个计划只能暂时搁置,免得在这个敏感的时刻彻底激怒英国人。
  当然,意外收获也不少,比如所谓的阿坎德自治领就出人意料,当初叶昭可未曾幻想阿坎德人会成为一个议题。
  不过这场风波,或许会成为中英关系的一个分水岭,只怕会令英国人,从此以后警惕的盯着这个东方国家的一举一动。
  英国人不久后宣布,加强中国海舰队和东印度舰队的力量,完全在意料之中。
  ……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402/532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