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仙(精校)第2812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812/2908

  但是这秋雨很有几分凉了,居然有人群聚集,这个现象不正常。
  下去了解的人很快回来汇报,说那里是北崇区医院,在给特殊从业人员做体检,体检不过关的,警察局不发给执业证书,今天是最后一天,明天就要严查了。
  “特殊从业人员?”赵老的眉头紧拧着,他有所猜测,但是不愿意相信这是事实。
  “就是小姐了,”随行人员已经将事情落实清楚了。
  今天检查的小姐不算特别多,区医院的院子里绝对放得下,门口聚集的群众,大多是无聊的北崇人,撑个雨伞站在那里打望,顺便还评论一下。
  所以了解事情的真相,并不是很难,递一根烟就够了。
  “妓女持证上岗……陈太忠这不是胡闹吗?”赵老登时就怒了,“去警察局。”
  两辆车去警察局,也没直接闯进去,而是派了一个伶俐的,进去打听情况,结果分局直接误会了——你丫不是北崇口音,进来打听这么细……是鸡头吧?
  然后警察就告诉他,你们的好日子到头了,今天我不动你,明天我见了你,直接抓回来再说。
  这位就觉得,这冤枉大了,回来汇报的时候,难免就有点添油加醋。
  赵老一听,这火气腾地就上来了,陈太忠啊陈太忠,枉我还觉得你不错呢,这样的事情你也敢做?“给陈太忠打电话,让他来见我!”
  陈太忠正在区政府开会,谈的是即将到来的城建改造的招标,听说赵老要自己去警察局报到,登时就是一愣,再一了解,是因为给特殊从业人员发放资格证的问题,就不耐烦地表示,跟他说,我正开会呢,开完会就过去。
  不过陈书记也没有故意晾着对方的意思,半个小时之后,他来到了警察局门口。
  赵老这人挺有意思,他也不进警察局,就在车上坐着,似乎是强调自己路人的身份,倒是朱奋起等人知道消息之后,撑个雨伞跑过来,向首长汇报工作。
  老中将不想被人围观,于是就只留下朱局长和高局长了解情况,让其他人都散了,警察们很忠实地执行了首长指示。
  陈书记赶到的时候,赵老已经了解了不少情况,他冷哼一声,“北崇可以啊,卖淫嫖娼都要合法了,那么多革命烈士的血白流了。”
  “这并不是合法化,”陈太忠在来的路上,已经想好了说辞,针对赵老的性格,他很直接地回答,“加强监管而已,以后每星期我们都要抽查一次。”
  每星期抽查是有的,但那是固定日期的抽查,样子货。
  “你这是纵容皮肉生意,并且变相支持,”赵老不跟他说那么多,只是很遗憾地叹口气,“小陈啊,你这个做法,真的让我很失望。”
  “包二奶算不算皮肉生意?”陈太忠问一句,语气不是很恭敬。
  “算,不过目前没有相关法律,我是痛恨的,”赵老这年纪,没啥不能说的。
  “可以提起民事诉讼的,”有人见老首长被将军,就补充一句。
  “管这个不管那个,在老百姓眼里,这就叫只许州官放火,不许百姓点灯,”陈太忠不以为然地回答,“当官的、有钱人胡来没人管,老百姓就该管?”
  中将的层次不同,想必事实也了解的差不多了,他说的就是另一个角度,“我们的资格证,不是随便一个人就发的,通过规范管理,本质上是在缩小这个范围。”
  “你这完全是诡辩,”赵老越发地恼怒了,“你考虑过那些失足妇女的感受没有?”
  “我们搞这个,自愿是最基本原则,有些要点脸的,都不好意思在北崇干了,”陈太忠理直气壮地回答,“通过档案管理,能有效减少犯罪和治安案件的发生。”
  “你倒有道理了?”赵老的鼻子差点被气歪了。
  “我们针对的,其实是组织卖淫嫖娼,而不是卖淫嫖娼,一个是违法,一个是犯罪,”陈太忠振振有词地回答,“违法行为,抓住了,罚点款就放了,人家接着经营,咱想起来了,回头再抓再罚……这样就是正确的态度?”
  “正确的态度是彻底取缔,”赵老的三观是相当地端正,一点不受他的狡辩影响。
  “我没能力取缔二奶,对低端消费者来说,这是不公平的,”陈太忠很不客气地顶回去,“而且对组织卖淫嫖娼这个犯罪现象不正视,早晚要有人提倡,打飞机、胸推……甚至带套都不算嫖娼,那时候才会更乱,法律才会更显得苍白,鸡头的好日子就到了。”
  “鸡头的好日子到了,广大妇女同胞受罪的日子就到了,我是这么认为的!”
  陈书记和赵老的交谈,不欢而散。
第4453章
大幕徐启
  十一月中旬,北崇的城市改造徐徐拉开了帷幕。
  这一场行动的标志性开幕式,就是北崇行政大厅的奠基,北崇的百里侯陈太忠主持了这个奠基仪式。
  整个行政大厅,占地三万余平米,楼高八层,提供一站式服务,警察、城建、工商、税务、民政等单位,都要把办事中心设在这里,北崇的口号就是——想办事,来行政大厅就行。
  饶是如此,也有人议论,说这个行政大厅,搞得规模实在太大了,北崇总共才多少人,这根本是浪费,一层楼从一边走到另一边,都得好几分钟。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这个时候,陈太忠就显示出了他的强势,北崇现在连上外来务工人口,已经到达了三十万人,其中常住人口就达到了二十五万,而且还在呈爆性增长着,在两年前,咱们可能想到,十八万人的北崇,会接纳十二万的临时人口吗?
  但是这个不可能,就切切实实地发生了,以我看,再过两年,北崇的常住人口完全可以达到五十万甚至更多。
  所以现在准备得充足一点,是没有错的,省得过两年这个行政大厅扒了再盖。
  陈太忠说了一句很著名的话,在北崇广为流传,“行政大厅再大,是为办事的老百姓准备的,这又不是为干部们盖办公室,我问心无愧!”
  行政大厅一开始奠基,整个北崇彻底地动了起来,以前大家就说,北崇像个大号的工地,现在来看,就是实实在在的工地了,一时间,到处都是轰鸣的机械声,整个城区被挖得乱七八糟,连陈太忠本人,都不得不买了辆电动车替代汽车。
  这么一大动,就有太多问题接踵而来,当然,最关键的,还是这么一大块蛋糕,都落到谁口袋了。
  接活儿的人五花八门,省建拿了一部分走,市建拿了一部分走,本地人拿了很大一块走,还有丁小宁、高云风也拿了不少走,李强、康晓安和庄壁梵,也都有些朋友接了工程,畅玉玲也发包给不少朋友干,甚至刘海芳、祝杰华和王媛媛之类的,也有各种关系承接。
  反正这块蛋糕实在太大了,大包的就是那么几家,但是分包开就多了,十二个亿的城区改造工程,让整个北崇彻底动了起来。
  麻烦并不仅仅是这么一点,工程管理也是令人异常头疼的,这涉及到了太多的东西,而北崇这个工地,实在有点太大了,区里甚至聘请了首都的工程管理团队,来协调区里的建设。
  就算这样,各施工队之间的配合失误也不少。
  问题最大的,莫过于突然出现的施工,会影响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夜间施工之类的影响,这都不算大问题,问题最大的,是施工开始前和施工中,对路人的警示。
  陈太忠再三要求,要注意警示牌和隔离网,会上讲了电视里讲,讲完之后,又在区政府门口竖起一个大大的牌子,告知北崇民众,说最近城建施工,大家骑车走路多注意标志牌。
  可就算这样,还有人出事,一个四五岁的小孩到离家很远的地方玩,看见一汪不大的混水,想上前踩一下,噗通一声人就掉进去了。
  所幸是有人路过,见到小孩落水,马上冲上前抢救——救人的这俩还是外地人,一个负责拉住一个的手,另一个探下半个身子去救人。
  现在的北崇,别说本地人,外地人都抢着见义勇为,荣誉感啥的姑且不说,抓住机会就能挣钱,你稍微犹豫一下,别人下手了,钱就没你份儿了。
  施工单位听说之后,马上赶到现场,拍给那俩一万块钱——区里类似情况的奖励,不会超过五千,我给你俩一万,拜托您二位走人,成吗?
  这种事情,要是传到陈书记耳中,施工单位绝对吃不了兜着走,事实上,他们的防护措施已经做得很好了,有警示牌有隔离绳,就只差派专人来看管了,你说这小娃娃不识好歹,非要钻过来玩,谁拦得住?
  但是非常遗憾,陈太忠就不跟你讲这些道理,他看防护措施,也看结果。
  前一阵有个北崇人从朝田回来,回家路上想抄一段近路,短墙一翻,直接掉那边新挖的沟里了,摔了一个鼻青脸肿。
  这人觉得挺晦气的,不过他走的就不是正常人走的路,叫屈也不值得,他爬起来,打算去医院处理一下伤口。
  不成想没走多远,他这狼狈样,被巡逻的协防员看到了,就喊他站住——你这脸上,怎么回事?
  于是,这个隐患就暴露了出来。
  事实上,挖沟的那一家才叫冤枉,这个沟挖了时间不短,绝大部分人都知道了,那个地方为了防止别人抄近路,不但有警示牌,还扯了一个电灯过去。
  好死不死的是,灯泡在昨天碎了,也不知道是谁干的,施工方疏忽了一下,没有及时更换灯泡,结果这位离家很久的主儿,就悲剧了。
  协防员知道了以后,自然是要上报,畅玉玲听说之后,把负责人叫过来,劈头盖脸就是一顿骂,责令他们做出深刻检查,并处以两千元的罚款——这翻墙的是个小伙子,年纪轻,没大事,要是个老头咋办?
  这都算幸运了,据说陈书记第二天听说了此事,就要让他们停工整改,彻查隐患,只是听说畅区长已经做出处理了,才悻悻地哼一声——下次别让我碰上。
  反正施工中,别说冤不冤的,碰上了,那就是活该倒霉,而陈太忠又格外强硬,根本不考虑什么偶然现象的解释——施工中的伤亡,绝大多数时候,都是偶然因素造成的,这不能成为理由。
  有鉴于这样的认识,这家施工方很干脆利索地赔钱认倒霉。
  救人的这二位犹豫一下,不要这个名头,奖励却是多了,两人商量之后,决定还是收取实惠比较好。
  但这件事又让陈太忠知道了,他拎过那家公司来,痛骂一顿之后,加罚一万——你积极处理是好的,但是你有错在先,而且试图捂盖子。
  小孩的父母也被叫了过去,四五岁大的孩子,你就让他这么满街乱跑?行了,啥也别说,罚款两千。
  这家人的小孩差点被淹死,眼下获救了,一家人是千恩万谢,但是听说罚款,做父母就为难了——陈书记,我们是村里来区上的,日子过得紧巴巴的,真的没钱啊。
  没钱的话,做工顶账,陈太忠不是心慈手软的人,父母监护不利,对孩子可能的影响太大了——这次是有人救,没人救的话,一个小生命就没了。
  因为北崇对安全问题,有着近乎于病态的执着,一到夜里,到处都是有若小太阳一般明亮的氙气灯和碘钨灯,04年底的北崇,真的是彻彻底底的不夜城。
  所幸的是,此刻北崇用的是自己的电,除了线路故障,倒也不虞停电什么的。
  有人对陈太忠高度关注安全表示不解,说这个成本有点太高了,安全是要关注,但也没有必要到了事无巨细的程度。
  对于这样的问题,年轻的百里侯往往是不屑回答,偶尔有兴致了,才会说一句,“因为有人觉得不值得,才更有必要坚持。”
  北崇的城市改造,规模是如此地宏大,陈书记甚至没有足够的时间去京城跑动了,钱像流水一般哗哗地花出去。
  有人觉得铺得太开了,这个时候就会有人提醒大家:陈书记来北崇已经三年了,再不加快城区改造的工作……这个工作,就不知道什么时候才能完成了。
  这话也对也不对,事实上,就算明年开春动工,陈太忠也有信心在一年内完成城区改造,他现在仓促地全面开工,为的是尽快把挣来的钱花掉,以减轻他人的注意。
  城建改造完毕之后,他还有一年时间使劲挣钱,为继任者留下一个焕然一新、而且赚钱能力超强的北崇——如果他能在北崇干六年的话,所有的贷款都可以还清。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812/2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