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仙(精校)第2781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781/2908

  “最快也是今年年底,”陈太忠沉声回答,“不可能再快了。”
  真的不可能再快了,一号机是从前年年中干到今年四月,本来以为春节前有可能交工,但是事实证明,这是不现实的。
  二号机不需要很多土建工程,也吸取了一号机的教训,而且是在一号机完工之前,就已经开始动工了,但是有些自然规律,是摆脱不了的,年底发电,算是乐观的估计。
  “就是说,十二月以后,北崇可以彻底摆脱电业局了?”李强问得很明确。
  “如果他们不打算支持北崇,我们确实可以摆脱他们了,”陈太忠慢吞吞地回答,“我三号机四号机都在准备了,北崇的发展,不是靠别人施舍得来的。”
  一号机二号机是五万千瓦的,三号机和四号机,可都是十万千瓦的。
  那么,就由你去吧,挂了电话之后,李强的心里,生出一股莫名其妙的感觉——北崇的发展,似乎已经超出了我的控制能力?
  他打这个电话,其实是有点想法的,阳州不少地方也缺电,他想要知道,能不能从北崇要来足够的电量——北崇的电富裕。
  但是一旦要电,总是要考虑电业局的反应,这是个问题。
  然而事态的发展,并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就在北崇和市电业局闹得不可开交的时候,五月中旬,阳州市停水停了两天——自来水公司停电了。
  今年夏天,阳州市是格外地热,虽然雨季一如既往地来临了,但是一旦不下雨的时候,人就像进了蒸笼一样,热得喘不过气来。
  而阳州下面的北崇,活得却是很滋润,很多人都知道,北崇现在自己发电,抢了电业局的电网,外面县区也有人很羡慕,但是这个东西……是学不来的。
  地电的电网没有铺设到全市,接电就非常不方便,个别地方如敬德之类的,电倒是接过去了,但事实上,想接北崇的电,也是要冒风险的。
  北崇的电确实方便,可你要考虑,接了北崇的电,电业局就要给你使小绊子了——这是必然的,甚至阳州市委市政府,都不敢冒这个风险。
  使小绊子不打紧,更关键的问题在于,北崇的强势,能持续多久,北崇的电力,是否真的能供应得上需求。
  这两点,才是决定大家行止的要害,当然,想请北崇的电落地,也是要花一笔好钱的。
  所以很多商户,就算能接北崇的电,也不敢随便冒险,眼下几个月难熬,那停电的时候用发电机好了,贵是贵了点,挺过这一段时间就好了。
  所以十几天下来,一号机的发电量,基本控制在两万八左右,其中敬德消化了差不多六千,云中、北郭和五山的电网,还在建设中。
  然而,电业局是不会咽下这口气的,状都告到省里去了,省里一过问,北崇这边也有话说——你停我五个月的电,老百姓总得用电吧?
  吵吵来吵吵去,省里领导决定了:谈判!
  省电业局副局长张丽琴带着人来到了阳州——大局长不能来,一旦来了,就没有转寰余地了,而且北崇人的不讲理,是出了名的。
  让张局长这个女性来谈判,就是刚刚好,而且市里对这个纠纷也很重视,市政府派人来了,市委也派人围观。
  李强特意打电话告诉陈太忠,好好说话,不许不讲道理——如果能协商出个结果,市里能借用电业局的线路的话,阳州市收获就大了。
  肯定好好说话嘛,我都不稀罕谈判,陈太忠如此决定,王不见王嘛,你电业局的老大不出动,我这北崇的老大也不能出动。
  所以北崇这边出动的,就是畅玉玲和王媛媛,然后又借用了一个人——五山县的常务副县长白凤鸣,白副县长是老北崇了,负责建委的,对电力线缆的建设经过,也相当清楚。
  只冲借这个人,就可以看到陈太忠的算盘,没错,他就是要在电网的归属权上做文章。
  所以两家才一坐下来,归属权的话题就成为了焦点,双方摆事实讲道理,都是寸步不让,北崇固然有理,电业局也不是没有办法——国家政策嘛,电网所有权早就划给我们了。
  这个杀器有点大,北崇这边拍案而起:那你们就去收啊,我看你们能不能收回来。
  有话好好说,旁边市委市政府的人赶紧和稀泥,咱们坐在一起谈判,是要解决问题,不是要制造事端。
  谈了大概三四天,据说电业局找到了出身于水木大学的领导——电力系统水木的人也特别多,通过畅玉玲的父亲打招呼了,这才进入正常的谈判阶段。
  电业局的人就说了,咱们先搁置争议,你们把网切走了,电表总是要计数的吧?五个月以后,我们再供电的话,电表的数儿涨得那么多,我就要按那个数收钱,你北崇打算让老百姓交两次钱吗?
  电线入户,电表是很大的一笔开支,目前北崇的电表单独入户的话,户主要交四百块钱的安装费——这价钱是很离谱,但是从侧面说明,每一户上个电表,投资不会小了。
  这个简单,畅区长很直接地表示:你收完钱,给我就行了。
  凭什么呢?张局长冷笑着反问:不是开玩笑,你有我们上个月的电表读数吗?
  我们正在抄表做数据,畅玉玲傲然回答,北崇的两百协防员,那不是白领工资的,陈书记在五月一号的时候,开了动员大会,要大家在五天之内,将电表数抄送上来,并做好存底。
  为了防止弊端产生,协防员两人一组抄表,一个是本乡镇的,一个是外乡镇的。
  至于说这其间产生的电费无法收取,那就无所谓了,北崇首先要保障的,是老百姓的用电,收费是其次的事情,区里贴一点,那是应该的。
  头疼,张丽琴脑子里,就只有这两个字,对方油盐不进的,真是不好谈。
  不过既然肯谈,这就是好事,双方又谈了三天,就在这个时候,别的地方又传来小电网抢夺大电网用户的消息——现在缺电,真的太严重了。
第4411章
权宜之计
  到了这个时候,张丽琴也不再坚持下去,就说这样好了,电网你们暂时先用着——反正收也收不回来,但是你们要付租费给我们。
  这不可能,畅玉玲断然拒绝,付租费给你,就是承认你对电网的所有权了,你根本想都不要想。
  这电网所有权本来就是我们的!张局长拍案而起,得,话题又绕回去了。
  又是阳州市委市政府的人出来和稀泥——好了,就算北崇和市里对电网做过投资,人家电业局也不是一分没投,起码人家有股份吧?那么收点租金,也算正常了。
  往常也不见他们给我们北崇交租金!畅玉玲恨恨地反驳,不过电业局脑门上顶着国家政策,这也是很令人头疼的。
  请示了陈书记之后,大家开始讨论租金该怎么算——陈太忠和康晓安的意思是,不管租金怎么算,先拖过今年,只要二号机投入运行,国网这一套咱都不要了,直接自己搞电网。
  这时候,张丽琴又开始狮子大张嘴,说租金也不要太多,一个月三百万就行。
  这就太欺负人了,按一号机组满负荷运行计算,一小时能发电五万瓦,卖出去的电算三万块,一天也不过才七十二万,一个月才两千来万。
  这还没算发电成本呢,电业局直接抽了一点五的成,这怎么可能?
  畅玉玲直接回一句,一个月一万,想要就要,不要就没有了。
  这价钱自然也是有点欺负人,然后就是继续谈判,一直谈到五月底,才最终定下,月租金为三十万,不过北崇有维护电网的义务。
  也就是说,在这五个月里,电网哪里损毁了,北崇要出钱维护。
  事实上,这个结果并不是电业局想要的,他们甚至一度想修改停电计划,再向北崇供电,如此一来,就可以堂而皇之地将电网拿回来。
  但是这个事情,是走了流程的,这就不是那么好改的了,电业局的领导甚至破口大骂——这么坑爹的方案,怎么就走完程序了?
  还有就是,接下来这五个月里,电是绝对缺的,他们倒是想改停电计划呢——那该掐谁的电,往北崇供电?
  饶是如此,他们还是试探着向北崇提出:要不这样,你把电网还回来,我们保证供电给你们,但是这个保证,不能说到明面上,大家心里有数就行了。
  北崇当然不肯答应这个条件,好不容易才拿到的电网,怎么也要用几个月才行,要不然那台机组可就浪费了,而且这个电,它便宜啊。
  于是电业局领导继续骂娘,却又不得不答应这个租用费,当然,他们同时必然要强调一点:租用期只有五个月——如果北崇不能及时维护,电业局保持随时收回电网的权力。
  当然,最后这句话,随便听一听就行了,不具备任何的可操作性。
  事实上,不止是省电业局对这个结果不满,阳州市对这个结果也相当不满,李强积极参与了半天,就是想借用电业局的大线,把北崇的电接到市区——哪怕出点钱,租用线路也行。
  这个想法,被电业局断然拒绝:这是不可能的,阳州真要这么坚持,我们就要往政务院告状了,国家电网,不能被你们地方所左右。
  李书记心里的恼火,真的不用说了:对上陈太忠的时候,也不见你们这么张狂。
  其实他也知道,这是一个规模的问题,一个县区的电网,电业局忍一忍也就过去了,但若是一个地级市,省局不强力弹压的话,这个局长十有八九就干到头了。
  他们两方不爽,陈太忠还不爽呢,本来能强占了的电网,居然要交租金,而且还是三十万那么多——有没有搞错,一号机就不可能满负荷发电,电厂一个月的营收,也就是千把万,三十万,一下子百分之三的收入被拿走了。
  只不过,畅玉玲谈判谈得也辛苦,半路上回家一趟,结果被电业局的人上门堵在家里,当然他们不是动粗去的,就是求小畅多照顾点。
  所以陈书记不好说什么。
  倒是康晓安对这个结果表示满意,康总眼里是没小钱的,一个月三十万,洒洒水而已,正经是现在的北崇,是地电的人练手的最好地方。
  事情当下就谈成这样,不过电业局也不可能心甘情愿地吃这样的哑巴亏,所以接下来就是不断的小动作。
  时间很快就到了六月,北崇的事务基本上已经捋顺了,李书记就问陈书记:你这个一肩挑,当够了没有?要给其他年轻同志一点锻炼的机会嘛。
  能一肩挑这么久,说实话,李强真是给面子了,陈太忠也认为,就算再来个新区长,只要他愿意,绝对能让对方政令不出办公室,从这个角度看,他卸下区长这个担子的时机,已经成熟了。
  但是陈太忠计较的,可不止是这个,所以他很明确地回答,我正在跑油页岩项目,来个新区长的话,是他跑还是我跑?
  这种逆天的项目,整个恒北也没几个人能跑得下来!李强心里太清楚这一点了,别说油页岩了,补办的退耕还林,全省也就陈太忠跑下来一片。
  而油页岩项目的难度,不管从资金层面,还是从政治层面讲,比退耕还林大得太多了。
  所以李书记就表示说,这不是我的意思,主要你一肩挑很久了,有些同志在讲怪话,我就跟你商量一下,既然有这么大的项目,那我也就好交待了,你好好干吧。
  所以这段时间里,陈太忠经常地跑京城,而一小半的时间,都用在路上了,这个时候,他才能体会到,范如霜跑项目的时候,是多么地不容易。
  这一天,他又从京城空手而返,科技部里开个会,本来是要谈新能源问题的,他也早早地赶过去,等着万一被人提问,好现场解答。
  但是非常糟糕的是,部里在开会之前,接到了关于《京都议定书》的通知,所以会议的重点临时变更了——主要谈清洁能源,比如说风能太阳能啥的。
  这个变更是比较坑人的,事实上,科技部这一场会,不可能改变国家能源的结构,连影响都谈不上有多少,只不过是上面下了这么个任务,大家就谈一谈。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781/2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