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仙(精校)第2384部分在线阅读

字体大小: | | 上一章 / 章节目录 / 下一章 / 返回书籍页面 / 当前阅读进度2384/2908

  接着是迟万钧讲话,迟部长也没多说,就说你们北崇是个试点,如果搞得好的话,我们会考虑推广的。
  简而言之,这二位口头的支持有,但也就是那么回事,不求有功但求无过,蹭成绩的意图很明显,倒是方文的态度很明显。
  “北崇在组织建设上不断创新,从大学生返乡创业,到现在的迈开脚步动手动脑,省委组织部对此高度关注,并且欢迎这种正面的、积极的尝试,来之前,岳部长曾经叮嘱我,要多走走多看看,要带着耳朵和眼睛来,嘴巴带不带的,无所谓……所以我也就不多说了。”
  打领导的旗号,一向是上面来人的不二法门,不过方处长把话说到这个地步,省委组织部的态度,那是一览无遗了。
  这还不是最让诸多干部吃惊的,更令人吃惊的是,原本大家听说,隋书记只负责召集一下,主要发言的是陈区长,不成想在接下来的时间里,隋书记对着话筒,滔滔不绝地讲起了活动内容和具体流程,并且以区党委的名义,号召大家要高度重视,积极主动地报名。
  陈太忠坐了两个小时,才轮到他发话,年轻的区长拿过话筒来,就笑眯眯地强调一点。
  “区政府会做好后勤保障工作,下工地的时间,多发两倍日工资,考核获得优秀称号的,还有奖金,不过这个奖金是多少,目前不能说,以免大家耽误了本职工作……”
第3834章
收获季节(上)
  对大多数的北崇干部而言,省党委、市党委加上区党委干部的讲话,加起来也比不上陈区长最后的一句话——下工地是要发补助的。
  一个县区里,最多的还是基层工作人员,他们大多没有什么来外快的机会,而北崇又是个极其落后的城区——想一想廖大宝工作之余还要开私车,就可想而知他们的困顿。
  对下工地抵触最强烈的,就是这些人,区政府搞你的面子工程,让那些领导干部去就行了,何必为难我们这些苦哈哈呢?
  还有人说得更难听,既然我要下工地了,还不如去找个施工队卖苦力,顺便帮施工队协调一下各方关系,活不会太累,钱也不会太少。
  事实上,目前北崇的公职人员中,不少人都暗暗搞了第二职业,让自己的父母兄弟搭建个草台班子,接工程、跑运输或者是贩卖物资什么的,也有人搞大棚、种树苗之类的,八仙过海各显神通,经济一旦飞速发展,带动周边产业的能力,是相当可怕的。
  陈区长对公职人员家属经商,目前是采取默认和纵容的态度,他在天南时的严查,和目前的纵容并不矛盾,人在的位子不同,处理事情的角度也就不会相同。
  他如此做事,一来是胳膊肘向里拐,想把财富留在区里,便宜了自家人,二来也是希望北崇人能通过锻炼,尽快地提高各项技能。
  他将城区的蓝图设计得非常宏大,若是等蛋糕做大,北崇这边如果吃不下去,只能干看着,陈某人是要跳脚骂娘的。
  干部家属是不允许经商,但是等北崇发展起来之后,再来强调也不迟,目前不宜声张。
  扯远了,对基层工作人员来说,区里搞这个形式主义,实在太蛋疼了,有这时间,还不如琢磨一些赚钱门路,就算没门路,在家歇着享一享清福也算,这大热天儿的。
  至于说下工地的时候,中午可能管顿好的——谁会稀罕?咱就不吃这一顿了。
  待隋书记宣布,下工地的干部只管中午一顿饭,而且伙食标准要向工人们看齐时,多少人都决定了,说破大天来,我也不会报名。
  不成想,临到会议结束之际,猛地冒出这么个说法,对于那些没有外财的路子的公职人员来说,这就是天大的好消息——没错,加两倍的日工资补贴,足以让人心动。
  至于说午饭差一点,对贫穷的公职人员来说,这真的不是什么问题,他们也不是没参加过活动,大多数人都认为,与其大鱼大肉地吃喝,铺张浪费,倒不如将酒菜的费用折算成钱,只不过这个想法有点没出息,一般时候大家不好意思说而已。
  有一个例子,大家都比较熟悉——没错,还是廖大宝,谁让大家对他熟呢?
  廖主任当年,就算落魄到跑黑车了,手边也没少过福利和礼物,以他当时的处境,若是能选择的话,相信他会很不介意地说出三个字——折现吧。
  对没门路的公职人员来说,这真的是个好消息,而对于那些有门路的来说,下工地根本就是唯一的选择,如果他们不响应号召,那就是不给陈区长面子,如此一来,他们的门路就不好保得住了——陈区长绝对是个爱叫真的人。
  普通公职人员没意见,大大小小的领导们自然更没意见了,在体制外的人看来,当领导的都要坐办公室,要讲个派头,下工地就是耻辱,陈太忠这么折腾,会得罪大多数人——必须指出,这是实实在在的外行话。
  为了讨好上级,为了保住官位,为了上进,倾家荡产送钱财、罔顾廉耻送妻女的主儿,真的不要太多,相较而言,甩开膀子干几天活,算多大点事儿?
  干部的威严,只是相对于老百姓而言,对上领导也说尊严,那是脑子进水了。
  总之,陈区长挥一挥支票,北崇官场的风向在瞬间就转变了过来,会议结束之后,是十一点半,十二点有会餐,但就在这半个小时里,就有那干部跑到区政府的公示栏,抄起了干部下工地的分工明细和时间期限。
  对于他们来说,区领导都是高高在上的,就算排队等在那里,也未必能见得上一面,中午吃饭的时候,领导能在桌边转一下就不错了,倒不如来点实惠的。
  北崇区政府也是奇葩,这种纯粹对内的活动,居然也公示了出来,不过就是陈区长的话了——区里干部为老百姓做了点什么,也要让老百姓看到。
  公示栏里,贴着的是一系列下工地的工种和期限,还有人员额度的安排,虽然额度足够北崇每个干部一人报两项,但是那些期限长的辛苦活儿,名额也不是特别多。
  这么一番折腾过后,就是中午的饭局了,就像大家想的那样,既然是动员会,为了鼓足士气,市委组织部长迟万钧少不得要陪着方文、隋彪和霍兴旺向大家敬一圈酒——这个时候,李强就没必要出面了,李书记是以贵宾身份来的,打气这种小事,还真不用他操心。
  酒足饭饱之后,该休息的休息,该走的就走了,李强和迟万钧返回阳州,不过组织部副部长张浩留下了,专程招呼方文——张部长和方处长以及陈区长有交情,所以这么安排。
  事实上,迟部长也有心留下来,不过方文虽然是组织部的,口子实在差了点,若是三大处的,迟部长可以毫不犹豫地视作平级,但干部监督处真的不够看,而传说中,方处长是得了岳部长的赏识上位了,为了避嫌,迟万钧只能先走了。
  方文也没呆多久,大约是一点半的时候,陈太忠送他上了高速,张浩也在一边陪着,临上高速前,方处长扯着陈区长到了一边,“今天怎么回事,不是隋彪只负责召集吗?”
  “他见来的领导多吧,”陈太忠笑着回答,“昨天晚上跟我打的招呼。”
  他对这个倒不是很在意,老隋虽然拿走了他的发言稿,但是发补贴的消息,是他宣布的,这个消息是最能提升士气的,陈区长就觉得,今天的风头,还是自己出得最大。
  “倒是,没想到李强也来了,太忠你厉害,”方文笑着点点头,他没觉得自己来,有什么不合适,毕竟陈区长是入了岳部长眼的人,他一个小处长来凑个热闹,谁也说不出什么,但是能让李强也过来,这不是一般人能做到的。
  李书记来之前,会场最大的干部不过是正处,就算组织部见官大半级,但方处长也仅仅是正处,但是李书记一来,最大的干部直接变成了正厅,不但跳过了副厅的级别,还是正厅里面顶级的干部,半步副省。
  而且由于他的到来,副厅也随之出现了——市委常委级别的副厅,方处长不得不佩服。
  “李书记最近比较空闲,”陈太忠笑一笑,也不好多说这个,只能将话题引回去,“隋彪终归是党委一把手,他来做这个发言,是再合适不过的,有利于活动的推行,反正这个后勤保障,是归我区政府表态的,我也没吃亏不是?”
  不但没吃亏,在陈某人的算计里,他这最后的发言,起到了中流砥柱扭转乾坤的作用——而且隋彪也没跟他争这个宣布权,区里在场的干部,应该能判断得出,谁的话更权威。
  “你的话没错,”方文点点头,但是不知道怎么回事,他的表情看起来多少有点怪异,“不过,也可能有一些其他因素,你要多想一想。”
  我就最烦多想一想了,陈太忠的骨子里,是快意恩仇之辈,最见不得别人说话吞吞吐吐,但是想到方文这个人不可能无的放矢,他犹豫一下,试探着发问,“但区里的钱袋子是在我手里……也是我宣布的,这个没错吧?”
  “他的目光,跟你不一样,他不会很在意下面人的,”方文微微一笑,转身就要上车。
  “方处留步,”陈太忠一把就抓住了他,与此同时,他的脑子在急速地转动着——隋彪不在意下面人,这很正常,隋彪之所以拿走稿子,用意跟省委和市委组织部一样,就是想搭车占点便宜,而他并不是很在意,毕竟区委书记管的就是干部口。
  但是,方文这种肚里做文章的主儿,居然能郑重其事地开口提示,这意义就又不同了,他沉吟一下,低声发问,“隋彪要走了?”
  “这个……哈哈,”方处长干笑一声,同样是低声回答,“陈区长,时间不早了,我是得走了,别人走不走的,我这小人物说了不算。”
  这个回答,就坐实了陈太忠的猜测——以方文的谨慎,若是无稽之谈,丫肯定当下就否认了,更别说还有这么多提示了,陈区长低声问一句,“谁会来?”
  “不知道,这个还在酝酿中,隋书记走不走,也是两说呢,”方文微微一笑,拿开了他的手,转身走向自己的车,大声说一句,“我是不走不行了!”
  我说,让北崇安生发展一阵,会死吗?陈太忠看着方文的车驶离,心头泛出了一股浓浓的无奈,哥们儿才跟隋彪磨合得差不多了啊……
第3835章
收获季节(下)
  张浩并不知道两人说了什么,看到陈太忠神情寥落地走回来,就强忍心中的妒意,走上前问一句,“太忠,怎么回事?”
  “没什么,觉得有点无聊,”陈区长心不在焉地回答一句,上了自己的车。
  终究是个实力为尊的社会啊,张部长看着他的背影,不着痕迹地摇摇头——三人同为正处,认识也在同一天,相处得还不错,但是那两位正处,一个见官大半级,一个新鲜热辣到烫手,人家俩能说的话,我这个正处都没资格听……
  他在这里纠结不提,陈太忠也是心潮起伏,他还真没想到,隋彪是要走了,党代会开过没几天的嘛。
  不过,有些东西还是有预兆的,现在想起来,“长征路在脚下”这个活动,隋书记一开始是不赞成的,但是陈区长慷慨激昂了几句,隋彪就不再说什么——搁在往常,有类似的退步,隋书记肯定要争取一点补偿条件的,但是他没有争取。
  其次就是两天前在市里,李强说起来隋彪,也是一脸的古怪模样,说明李书记对某些发展,也是有耳闻的。
  当然,最关键的还是,今天的发言稿是隋彪念的,陈区长只当这厮看到来的领导多,想一改初衷卖弄一下,就说我让你卖弄好了,反正抓人心的东西,是由我来宣布的。
  不成想方文在走的时候,要问一句隋彪怎么改了初衷,这个提示很婉转——其实都未必算提示,他只想了解一下,陈太忠是否知情。
  陈太忠当然是不知情,但是他一想,隋彪想蹭政绩,却又不在乎人心,丫图了什么?
  想来想去,就只有一个可能,隋彪要走了,因为要走了,所以可以不在乎人心——我死后哪管洪水滔天?
  但同时也因为要走了,他看到“迈开脚步,动手动脑”的活动,有这么多重量级领导的支持,自上到下地形成了体系,隋彪估计是觉得这个不可思议的活动,很可能成功。
  那他就可以考虑蹭着沾一沾光——就算他后脚走人,这个活动也是在他手里发起的,干好了有他一份功劳,干不好也是后面人不争气。
  至于说下面人是什么样的感觉,他没必要去关心,所以对于陈太忠拿走最大的这一块,他一点都不放在心上,抓住眼前的发起权才是真的。
  “多事之秋啊,”陈太忠禁不住叹一口气,在别人眼中,北崇风平浪静政通人和,发展也挺快,是大家羡慕的对象,但是……祥和背后的刀光剑影、权力博弈,谁又看得到呢?
  廖大宝双唇紧闭,面无表情地开着车,他感觉到了,领导此刻只是单纯的感慨,而不是要跟自己说什么。
  陈区长也没跟他说这些话的意思,他闭上眼睛沉默了好一阵,才缓缓发话,“去闪金吧,看一看纺织厂搞得怎么样了。”
  在北崇目前的项目中,除了油页岩和清阳河两个电力项目,就数苎麻厂大了,脱胶厂是初级加工,建设工期相对较长,而且环保这一块很要命。
  纺织厂属于再加工,技术含量比较高,设备安装也比较便捷,而徐瑞麟也是操心的主儿,施工进度并不比卷烟厂慢多少。
  不过有一点需要指出,北崇的苎麻,高支纱始终是个不好突破的技术壁垒,这个壁垒的产生,根本不限于纺织,跟脱胶都有关,甚至育种的责任更大一点。
  不管怎么说,两个厂子在建设中,基调定得也很高,陈区长走进脱胶厂,视察在建的污水处理池时,正碰上徐区长走过来,他头戴安全帽,汗水顺着安全帽的系带一滴接着一滴掉落,T恤的前后心也已经被打得透湿。
  “进度怎么样?”陈太忠随口问一句。
  “进度没有问题,现在天热,过几个小时,凉快一点才能全出工,”徐瑞麟抬手抹一把汗水,“我正要跟你反应,再拨点钱吧,二茬麻下来了,计划收麻的钱不多了。”
  “不是划了五百万吗?”陈太忠听得有点讶异,“咱的苎麻有多少种植面积?”

< 章节目录 >   < 上一章 >   当前阅读进度2384/2908   < 下一章 >   < 返回书籍页面 >